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00

  • 激荡十年 光伏再掀变局

    在光伏产业链中,电池环节是驱动光伏技术进步的核心,也是促进行业持续降本增效的动力。纵观十年来的发展,不论是p型时代的一路赶超,还是n型时代的TOPCon、HJT和XBC百花齐放,光伏电池的技术迭代历程,同样是电池企业的发展史。 台企的黄金时代 在2015年以前,台湾太阳能电池企业“风光无两”,昱晶、茂迪、新日光三家企业保持全球前十地位。 据相关统计,2010年台湾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占全球的14%,当时台湾地区太阳能电池片企业高达54家,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3.4GW。2013年台湾太阳能电池片出货创8 .3GW新高,茂迪、新日光、昱晶出货均突破1GW。 直至2014年转折悄然而至,彼时美国对中国制造光伏组件征收反倾销税,台湾地区昱晶税率为27.59%、茂迪课44.18%(后修正为20.86%),其余企业为35.89%,美国双反致使台湾电池企业受到重创。 另一方面,台湾企业电池技术迭代同样缓慢。彼时,大陆地区晶澳、阿特斯等率先采用PERC技术致使单晶电池组件效率大幅提升。而受订单较低及改造成本较高的影响,大部分台湾电池企业暂停了PERC 电池的量产,选择原有设备生产P型多晶硅电池。 种种挫折之下,2015年上半年台湾前十大太阳能厂商亏损近57亿台币,受此影响多家电池企业选择合并寻求生路。6月底茂迪合并联景,7月份昱晶能源与通威达成战略合作与认股协议,通威集团投资新台币8.5亿元入股昱晶能源。同年11月英稳达购买英懋达48.47%的股权。 在连年营收低迷之后,2017年,台湾三大太阳能公司昱晶、新日光能源(NSP)和升阳(Solartech)合并为联合再生能源,合并后其电池产能为4.5GW,成为台湾最大的电池制造商。在2018年PVinfolink电池企业排行榜中,联合可再生能源超越茂迪进入全球前四(不含一体化企业)。 2019年,继茂迪、中美矽晶相继关闭工厂后,益通光能宣布太阳能电池片停产,至此台湾电池企业正式退出全球前十。2020年7月,联合再生能源(URE)宣布为了合并生产力,出售其位于Jhunan Kebei电池制造厂。在风雨飘摇中,台湾电池企业从黄金时代走向落寞。 新龙头崛起 十年间,台湾太阳能电池企业经历了辉煌到没落。海峡的另一岸,大陆企业正积蓄力量,并在单晶PERC的新技术变革下奋起直追。这其中值得称道的当属通威、爱旭两大龙头的崛起。 2013年,通威豪掷8.7亿收购合肥赛维,重启赛维电池生产线。2015年,通威在成都率先扩产新产能,并将技术路线切换到单晶电池。到2017年,通威电池产能增长至5.4GW,一举登上专业化电池企业榜首。 接下来的几年,通威加大对PECR电池的投入力度,到2019年底,通威电池产能达20GW,其中高效单晶电池17GW。“打下江山”的通威进一步巩固其龙头地位,并迅速响应大尺寸等新需求。2023年上半年财报,通威已形成90GW太阳能电池产能。 爱旭的电池之路始于2009年,2010年-2011年,爱旭一、二期电池产线建成投产。这一阶段是爱旭的“发育期”,作为专业的电池厂商,爱旭凭借优质产品打开市场并陆续获得头部组件企业的订单。2015年,爱旭开始量产单晶电池。 2017年,爱旭改制完成,其管式PERC技术成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车间,使爱旭成为业内首家利用管式PERC大规模量产PERC电池的企业。 也是在这一年,爱旭空降全球专业化电池供应商出货量排行榜TOP4,开启了电池龙头之旅。 根据Infolink历年榜单整理,不含一体化企业 除通威、爱旭外,在全球TOP 5榜单中,后三位竞争尤为激烈。润阳、中宇、展宇在2019年进入TOP 5榜单,随后三家企业你追我赶,潞安太阳能在2020、2021年取代展宇跻身前五。而在2022年,更名为捷泰科技的展宇光伏再次闯入全球TOP 5。 在产业布局上,企业也有不同。2021年以来,产业链结构性供需失衡导致光伏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痛定思痛,大部分企业选择了一体化产业布局。 通威、爱旭向下延伸组件制造产业链,尤其是通威自进军组件领域以来,迅速跻身全球组件出货TOP 10。根据规划,到2023年底其组件产能将实现80GW。 润阳股份则选择向上下游延伸,投建多晶硅及组件产线。 中润光能光伏电池业务近4年占比均超90%,处于绝对核心位置,组件业务占比不足10%。 捷泰光伏仍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n型新局 2022年以来,在n型技术迭代潮下,头部电池企业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同时,也有更多新秀企业涌入电池赛道,意图弯道超车。 通威在TOPCon和HJT两种路线均有布局,且预计2024 年上半年其基于TOPCon技术的TNC电池产能将达到66GW。 爱旭股份则选择了ABC技术,并率先实现量产。12月20日,爱旭发布基于地面应用场景的恒星系列新品,实现了ABC技术上集中式、工商业、户用全场景覆盖。 捷泰科技押宝TOPCon技术,据了解2023年上半年其n型电池出货6.56GW,位列第一,到2023年底其n型产能将达到44GW。 中润光能同样选择了TOPCon技术,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中润光能已拥有电池片产能45.04GW,预计到2023年底将超50GW。 相对而言,润阳股份的一体化布局,项目若顺利进行,则在成本上更具优势。 可以预见,未来电池行业头部阵营竞争激烈。而在一体化与专业化格局分化的情形下,越来越多的专业电池新势力正涌现。其中,既有光伏老将坐镇,也有资金实力雄厚的股东入局,实力不容小觑。 如由光伏老将谢毅执掌的和光同程,初期规划电池产能32GW,目前一期16GW已投产,二期已开工。由联想控股所属正奇光能20GW高效电池一期项目投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电池新秀已投产产能超60GW。到2024年,产能将进一步扩大,拥挤的赛道中,新的洗牌在所难免!

  • 1.5GW!东方日升与电建新能源集团签约光伏组件设备集采项目

    近日,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日升”)王圣建、任加通、赵红燕一行赴北京出席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建新能源集团”)采购项目仪式,并就中国电建2023年第三季度集采项目达成合作。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明罡、张文辉、徐丰,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岳军、程永靖、王涛、李跃飞、杨华、周明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此次电建新能源集团举行签约仪式,旨为采购子公司开发建设的所有光伏项目所需的光伏组件设备。东方日升与电建新能源集团签订了2023年第三批光伏组件集中采购成交协议书(包件四)(以下简称“协议”)则主要供青海、新疆地区光伏项目使用。 电建新能源集团是中国电建旗下唯一从事国内新能源投资与运营的发电企业,项目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在清洁能源领域投资建成了多个标杆工程,开创了众多行业第一,品牌硬实力遥遥领先,是中国电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双碳”目标的中坚力量。 东方日升与中国电建拥有长期、良好的合作基础,公司还于近期完成了中国电建最大单体光储工程——新疆阜康市60万千瓦光伏+60万千瓦储能工程项目供货,以优质产品与服务帮助客户项目高质量落地。此次参与电建新能源集团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伙伴关系。 东方日升任加通表示:“过往的合作基础表明东方日升得到中国电建充分认可,此次合作意味着双方关系再迈新台阶。公司内部对此十分重视,将一如既往以可靠的产品质量、稳定的产品供应、全面的服务响应全情参与、全力投入,保障客户项目按既定目标落地,达成预期效益。公司期待与中国电建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未来助推更多标杆性、引领性项目落地,把握新时代新能源时代机遇,携手开拓更具价值的绿色未来。”

  • 2023年 光伏企业钱花哪儿了?

    IPO、非公开发行(定增)、可转债等是上市公司所使用的主要权益融资工具。 从融资规模来看,今年企业融资及再融资有退潮趋势。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共48家光伏企业在A股及港股资本市场使用权益融资方式募资募资总额1661.87亿元,同比增长57.0%。 而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有超30家企业发布IPO计划,募资金额近千亿元。但截至目前实际过会企业仅有数家,另有多家企业撤回IPO申请。对比2022年,至少有16家光伏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除IPO外,据统计,2023年初至今已有27家上市企业以定增募资、发行可转债方式发布了近50项融资计划,融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 从募资用途来看,主要分为企业扩产、投资光伏电站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欠款等。 一、电站开发 光伏电站开发,需要企业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根据公开信息统计,2023年共有超130亿元资金用于上市企业电站开发,主要以央企为主。 其中,湖北能源集团募资金额最大,达到50亿元。主要用于投资700MW农光、渔光互补电站及抽水蓄能电站和一座风电站建设。 其次为中节能太阳能,募资34.4亿元,用于15万千瓦“光伏+储能”一体化清洁能源示范项目、450MW农光、渔光互补项目以及25万千瓦/100万千瓦时全钒液流电池储能+100万千瓦市场化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一期300MW项目。 长源电力募资超25亿元,用于新能源基地项目以及750MW光伏项目建设。 此外,芯能科技募资6.16亿元用于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易成新能募资6亿元用于150MW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 二、扩产加码 对于更多的民营光伏制造企业而言,2023年绝大部分资金用于企业制造版图扩张。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根据公开信息统计,超840亿元资金用于上市企业扩产。 整体来看,约一半的资金、超400亿元用于电池组件环节,且集中在n型产品扩产上;此外硅料、硅棒及切片环节,募资总额近200亿元。 相对而言,零部件、辅材及设备端,整体募资金额相对较小。 具体来看,募资规模超百亿元的有TCL中环和天合光能两家。其中,TCL中环募资138亿元投资年产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智慧工厂项目及25GW 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工业4.0智慧工厂项目。 2月初,天合光能募资62.8亿元用于年产35GW直拉单晶项目;6月30日,天合光能公告称拟向不超过三十五名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不超过109亿元(含本数),用于淮安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天合光能(东台)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天合光能(东台)年产10GW光伏组件项目等。 晶澳科技募资超65亿元,用于包头晶澳 (三期) 20GW 拉品、切片项目、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及年产10GW 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 龙头之外,横店东磁发行可转债募资23亿元用于电池及组件项目建设,宝馨科技定增募资25亿元用于怀远及鄂托克旗电池组件等项目建设。 此外,逆变器企业如德业股份、上能电气、科士达、科华数据等均募资超10亿元用于逆变器及储能等设备制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多家企业撤回了募资事项。 4月25日,通威股份发布定增募资计划,拟募资16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计划用于“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和“云南通威水电硅材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二期20万吨/年高纯晶硅项目)。9月份,通威表示基于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公司价值存在明显低估,决定终止前述定增,并表示将合理利用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其他融资方式,统筹资金安排,保障上述项目顺利实施。 金刚光伏曾于2023年5月5日发起定向增发,拟募集资金不超过20亿元,用于年产4.8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1.2GW组件生产线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但经过综合考虑公司实际情况和资本市场及相关政策变化因素,金刚光伏于2023年11月6日宣布了终止决定。 尤其是11月8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优化再融资监管安排”的五项具体举措后,整体“从严从紧”优化再融资节奏,基于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及产业竞争环境角度,部分企业的募资计划同样暂缓。 诚然,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的及时跟进有助于企业迅速实现产能扩张,尤其是在技术迭代的关键期。但对于电池、组件这一竞争尤为激烈的环节而言,同样考虑企业的市场、营销、品牌等综合实力。尤其当前组件价格逼近甚至低于1元/W的生命线,个别企业急流勇退不失为更为安全的打法。

  • 实力彰显!这家企业26天拿下7GW+央国企组件大单!

    2023年,我国光伏电站装机势头依旧迅猛。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1-11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63.88GW,同比增长149.4%,超过去年全年装机规模。市场高景气下,央国企组件集采工作也更为积极。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2023年初至今,央国企光伏组件集采规模已近280GW。 从产品类型来看,n型组件凭借高功率、高效率的突出优势占据招标总量的1/3,占比不断提升。分析中标企业,素来低调的正泰新能引起笔者关注。 多维聚势,续写组件出货荣耀 众所周知,央国企的设备集采历来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这源于其严苛的招标门槛,既考验供货企业产线布局、出货业绩、产品价格,也考验企业的经营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入围/中标央国企集采项目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实力。 经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梳理发现,在今年的央国企光伏设备集采项目中,正泰新能接连揽获组件大单。就近期而言,仅11月至今,短短1个月时间,正泰新能便已拿下华电集团、中国电建、国家能源集团、大唐集团、华润电力以及三峡集团合计超7.14GW组件订单。 组件市场高手林立,正泰新能何以在众多供应商中脱颖而出,频频中标央国企大单? 在正泰新能中国区总裁于明看来,这首先得益于正泰新能在中国市场长达十余年的深耕细作。他表示:“通过多年的深度合作,电站业主与总包方均对正泰新能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公司的契约精神、服务意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正泰新能组件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正日渐增强。” 其二,则源自正泰新能在n型TOPCon赛道的突出实力,这也是客户选择正泰新能的最重要原因。 于明表示,作为业内率先布局TOPCon的企业之一,正泰新能TOPCon产品产能、出货量目前均高居业内前二。“2023年又是TOPCon市场需求大爆发的一年,终端客户出于项目长期收益考虑,在组件选型上更为青睐现阶段最具性价比优势的TOPCon产品,结合公司先发优势,便不难理解客户为何选择正泰新能。” 此外,为顺应市场需求,正泰新能还拥有完备的组件产品矩阵。据介绍,正泰新能ASTRO N系列组件已可覆盖大型地面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工商业彩钢瓦屋顶、海外户用市场、农光互补项目以及海上光伏项目等多场景应用,以不同版型及定制化服务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更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正泰新能投产计划,叠加n型TOPCon3.0电池片、SMBB/ZBB-TF技术、矩形硅片等多项技术优势的ASTRO N7和ASTRO N7s组件也即将量产。其中,ASTRON7效率可达22.8%,预计明年一季度实现量产,初期规划产能4GW,到2024年底预计产能扩至15GW;ASTRO N7s效率则高达23%,预计今年年底实现量产,规划产能1GW。 “内卷”加剧,正泰新能稳中求进 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前沿的技术实力以及创新的产品矩阵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而稳健的经营策略则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基石。 回望2023年国内光伏组件市场,“产能过剩”预警不绝于耳,特别是进入四季度后,新增产能加速释放,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低价竞争”苗头再起。今年11月末,三峡集团2023年n型组件集采开标中,n型组件惊现0.92元/W最低报价;相隔仅10余天后,另一家国有企业宝利鑫新能源40MW组件开标价中,p型182组件跌破九毛至0.83元/W。 现货市场的组件成交现状还远不止于此。据于明透露:“今年12月下旬与2024年一季度交货的n、p组件单瓦报价已经全面跌破0.9元、0.85元。这一价格,即使是一体化企业也是零利润、甚至亏损的。” 组件价格跌势难掩、市场焦虑情绪蔓延,光伏企业何去何从? 于明表示,正泰新能选择采取“内外兼修”策略。一方面,公司内部连续召开多次研讨会,组织行业调研机构、投资者、友商以及终端业主,针对当下及2024年光伏市场展开充分交流,提前分析研判市场;同时,供应链团队及时调整硅片、辅材等原材料采购周期,在充分保障供应链安全以及控制成本的同时,减轻企业包袱。另一方面,公司销售团队根据市场动向,迅速制定特殊时期销售&接单策略,梳理在手订单,合理安排产品交期,确保第一时间满足客户项目需求。 “低价竞争只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行为,其持续周期的长短取决于行业落后产能出清速度、产业链供需关系转变,以及新玩家是否回归理性。作为企业,我们要做的是练好内功的同时,与战略核心客户继续维持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最终共同度过寒冬。”于明说。 面对持续发酵的“产能过剩”问题,于明认为,先进的n型产能并不过剩。 于明算了这样一笔账:根据调研机构预测数据,2024年n型产品市占率将超70%,假设全球组件需求总量为500GW,则TOPCon组件需求量约350GW;到2025年,n型市占提至90%以上,全球需求总量突破600-700GW,则TOPCon组件需求量约540-630GW。根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数据,今年年初至11月底,国内TOPCon新增投产产能433GW,其中组件新增仅有105.5GW,相较于未来急速飙升的全球市场需求量而言,实在难称“产能过剩”。 相较于其他企业,正泰新能的TOPCon产能布局优势明显。按照规划,到2023年底,正泰新能组件产能将提升至55GW,TOPCon产能占比达到81%;到2025年,组件总产能预计达到100GW,电池产能达90GW,TOPCon整体产能占比达到90%以上,量产实力尽显。 百GW级产能规划的底气缘自正泰新能对自身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自信。 据介绍,正泰新能非常重视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和人才的内培外引,多年来,坚持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南威尔士、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等高校、研究机构探索“产学研”融合模式,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推动企业研发创新和人才培养。去年10月,正泰新能全球研发中心正式落成,包含电池研发、组件研发、前沿技术管理、知识产权管理、产品工程、科技项目管理等六大模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同时,正泰新能还与国内外一线设备、材料厂家深入合作,进行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行业材料创新与产业化。 付出终有收获。目前,正泰新能已获得有效专利311项,累计完成科技成果登记17项,省级新产品35项,2022年、2023年各牵头开展一项浙江省“尖兵”、“领雁”项目。今年11月,更凭借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完善的研发机制被浙江省经信厅认定为2023年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 当前,在碳中和目标引领下,光伏产业迎来历史性的发展良机,同时亦面临诸多挑战,唯有综合实力过硬、经营策略稳健的企业才能在行业变迁中永立潮头并持续领跑,作为“n时代”的突出代表,正泰新能已在路上!

  • 工信部:到2025年拟实现光伏产业基础通用标准和重点标准全覆盖

    12月19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2023版)》(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目标到2025年,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协同推进、急用先行,立足国情、开放合作的原则,不断完善和优化科学合理、技术先进、协调配套的光伏产业标准体系;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0项以上,支持社会团体自主研制先进团体标准,实现光伏产业基础通用标准和重点标准的全覆盖;强化标准应用示范,发挥标准在推动光伏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原文如下: 公开征集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2023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为充分发挥标准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引领规范作用,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我们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2023版)》(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 现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填写《征求意见反馈信息表》(见附件2)发送至 KJBZ@miit.gov.cn (邮件主题注明:太阳能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征求意见反馈)。 公示时间:2023年12月19日-2024年1月2日 联系电话:010-68205240 附件: 1. 太阳能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2023版)(征求意见稿) 2. 征求意见反馈信息表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2023年12月19日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公开征集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2023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 山东:2024年37个县(市、区)分布式光伏消纳困难

    12月15日,山东省能源局下发《关于发布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结果的公告》,公告显示,经评估,2024年我省37个县(市、区)分布式光伏出力将向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反送电,新增分布式光伏出力无法在县域范围内消纳。经评估,全省136个县(市、区)中,2024年有53个县(市、区)低压配网接网预警等级为“受限”,43个县(市、区)低压配网接网预警等级为“一般”,其余40个县(市、区)低压配网接网预警等级为“良好”。 公示期限:2023年12月18日-2023年12月20日 关于发布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结果的公告 按照《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能综通新能〔2023〕74号)要求,经组织评估,现将我省2024年接网消纳困难的县(市、区)名单及低压配网接网预警等级予以公告。后续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各开发企业和个人应密切关注电网企业发布的可开放容量,优先选择在可开放容量充足的区域开发建设分布式光伏。 一、全省消纳困难的县(市、区)名单 经评估,2024年我省37个县(市、区)分布式光伏出力将向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反送电,新增分布式光伏出力无法在县域范围内消纳,包括济南市商河县、枣庄市滕州市、烟台市栖霞市、潍坊市安丘市、临沂市蒙阴县、德州市陵城区、聊城市茌平区、聊城市东阿县、滨州市沾化区等9个试点县(市、区)。试点县中,德州市齐河县新增分布式光伏出力可在县域范围内消纳。详见表1。 表1 预计2024年分布式光伏接网消纳困难县(市、区) 二、全省低压配网接网预警等级 根据《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导则》(DL/T 2041-2019,以下简称《导则》)要求,低压配网分布式光伏接网预警等级分为“良好”(30%以下的台区按照《导则》要求为黄色、红色级)、“一般”(30%-80%的台区按照《导则》要求为黄色、红色级)、“受限”(80%以上的台区按照《导则》要求为黄色、红色级)3个等级。 经评估,全省136个县(市、区)中,2024年有53个县(市、区)低压配网接网预警等级为“受限”,43个县(市、区)低压配网接网预警等级为“一般”,其余40个县(市、区)低压配网接网预警等级为“良好”。试点县中,济南市商河县、枣庄市滕州市、烟台市栖霞市、潍坊市安丘市、临沂市蒙阴县、德州市陵城区、聊城市茌平区、聊城市东阿县、滨州市沾化区等9个县(市、区)低压配网接网预警等级为“受限”,德州市齐河县低压配网接网预警等级为“一般”。详见表2。 表2 预计2024年接网预警等级为“受限”“一般”的县(市、区) 山东省能源局 2023年12月15日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关于发布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结果的公告

  • 巴西恢复征收光伏组件和风力发电机进口关税!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2月12日,巴西政府宣布将恢复对光伏组件和风力发电机实施进口征税,并对324类有关产品恢复征收进口税,这项措施旨在推动巴西本国可再生能源设备的生产。 巴西工业和贸易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国政府取消了对光伏组件12%的进口税收补贴,因为该国也生产类似产品。与此同时,巴西政府还撤销了300多项太阳能组件临时减税措施,并在60天内生效。 随着这项决定,从国外进口的光伏组件将重新按照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l)的共同外部关税(TEC)缴纳进口税,从2024年1月1日起税率将为10.8%。 据了解,巴西在我国光伏组件出口市场中的排名仅次于荷兰,也是我国在南美洲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市场。今年1-10月,我国对巴西出口光伏组件31.6392亿美元,位列光伏组件出口额TOP 10国家的第二位。

  • 破100GW!狂飙的户用光伏

    十年前,普通民众对太阳能的印象还大多停留在太阳能热水器; 十年后,居民屋顶上的光伏电站随处可见,绿色低碳、阳光理财的理念深入乡间。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户用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达到1.05亿千瓦,相当于4个多三峡电站的总装机容量,累计安装户数已超过500万户。 而据有关机构预测,我国农村地区可安装光伏屋顶面积约273亿平方米,将超过8000万户。巨大的潜力市场成为众多光伏企业、经销商、安装商的必争之地。但与此同时,面对持续飙升的装机容量,户用市场也迎来新的市场挑战。 1、两大主力军 时间拉回至2017年,在稳定补贴扶持下,户用光伏市场逐渐井喷。有数据显示,2017年国家电网经营区新增接入居民分布式光伏并网户数31.5万户,是2016年新增并网户数的4.5倍,新增并网容量307.6万千瓦,同比增长208%。2018年至今,户用光伏更是新增装机持续增长的唯一细分市场,占比由2018年4%增至2022年40%以上。 户用市场的开发主力,敏锐的民营光伏企业当为其一,如占据着近四成市场的户用“双强”——正泰和天合。 正泰集团旗下专攻户用市场的旗舰军为正泰安能。根据2023年中报披露,截至今年6月底,正泰安能代理商覆盖294个区县,户用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超20GW,终端家庭用户超100万户。今年上半年,正泰安能开发并网容量超5.3GW。 组件巨头天合光能的户用分布式光伏品牌则为天合富家。截至今年中,天合富家已拥有超过1500家优质代理商,以村为单位,构建了 15000余家乡镇服务网点,已为超80万用户提供了原装电站与服务。 此外,主流光伏企业可谓悉数出动。阳光新能源的户用品牌阳光家庭,市占率稳居第一阵营;晶澳科技“一体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晶澳智慧能源,2022年成立户用品牌“晶澳兴家”,至今建站规模已超10万户用;特变电工的特变益家、晶科能源的晶能宝、固德威的电乐多…… 值得重视的是,民营企业中不容忽视的生力军还有由家电行业跨界而来的企业,如创维、海尔、格力、美的等。 其中,增势迅猛的包括创维旗下的创维光伏,据悉截至2023年9月,创维光伏在全国20余个省份开展业务,一级代理商2000余家,累计建设电站超10GW;海尔旗下海尔纳晖,2023年新增开发容量超1GW。 截至目前,户用市场上活跃的民营品牌近20家。 民营企业之外的另一大主力军,则是央国企,特别是随着整县分布式光伏推进,户用市场上的央国企开足马力。据北极星跟踪公开信息,今年以来,央国企发布300余个整县分布式光伏项目EPC招标,其中户用项目规模占据50%以上。 当然,除了自主开发,收购也是央国企加码户用电站的途径之一。近期,华能集团完成310MW户用光伏电站的法律尽调招标;此前,正泰售出的户用电站也多由央国企接手。 2、市场变迁 户用主力市场,山东、河南、河北毫无争议的三大先锋。在105GW的户用光伏累计装机中,山东、河南、河北占比近六成。 不过,市场逐渐变迁,且这一变化早于去年开始。2022年上半年,一向霸屏的山东市场交出榜首位置。今年前三季度,安徽、江苏、江西户用新增装机超过河北,同比分别增长175%、345%、524%。 市场南移之外,东北三省增速明显。今年前三季度,辽宁、黑龙江、吉林户用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分别增长528%、1053%、758%。 市场变迁,除受先发市场变压器容量限制外,主流商业模式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据介绍,随着不同类型品牌公司的加入,使得户用光伏的开发模式更加丰富。目前,主要有四种,全款、光伏贷、合作开发以及经营性租赁(包括纯租赁)。 2022年,在光伏设备价格高涨之下,“光伏贷”模式下每月发电收益难以覆盖还款支出,这也是曾以“光伏贷”模式为主的山东市场增速下滑的影响因素之一。 从多家主流户用品牌的反馈来看,目前,租赁模式以及合作共建成为市场受欢迎模式。 3、挑战重重 当下,户用光伏与集中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呈现“三足鼎立”格局。而继续充分挖掘潜力市场,户用光伏开发也面临着重重挑战。 首先便是山东、河南、河北先发市场广受困扰的消纳问题,且这一影响正在向更大范围扩散。 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选择6个省份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河北、山东、黑龙江、河南、浙江、广东、福建多省陆续发布分布式光伏接网承载力情况情况,40多个地区可新增开放容量为0。 创维光伏相关负责人指出,农村电网普遍薄弱,随着户用光伏大量接入,很多区域出现配变、线路、主变上送过载问题。这也预示着接下来,户用光伏电网接入将是竞相争夺的“新指标”,电网承载能力成为限制户用光伏新增装机的重要因素。 其次,据海尔纳晖介绍,随着户用市场竞争激烈,开发费用逐步提高,增加了市场开发成本,服务商盈利空间减少。 仅以业务员的中间费为例,据悉,不同地区差异巨大,山东地区一块光伏板的中介费高达300-400元,较此前涨幅明显。 与此同时,不同品牌竞争之下,户用电站质量良莠不齐,影响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户用电站的经济性也面临着“重新调整”。一方面,户用光伏基本全部采用全额上网模式,在渗透率较高地区存在用户收益下降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户用光伏规模的飙涨,调峰、配储等电网成本将逐渐增加。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户用光伏新增装机仍旧可观,但同时须面对和解决“成长的烦恼”,各方协助之下,市场呼唤的是更加规范以及健康的户用市场

  • 光伏设备板块今日大幅反弹 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或将创历史新高?【热股】

    SMM 12月15日讯:12月15日早间,光伏设备板块震荡走高,指数盘中一度涨逾2%,前一个交易日曾一度触及1204.56的低位。个股方面,金刚光伏涨逾8%,上能电气,锦浪科技等涨逾4%,晶盛机电、海泰新能、爱康科技等多股纷纷跟涨。 消息面上,12月14日,2023年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江苏省宿迁市举行,会上一众大咖传递出不少行业干货信息,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表示,2023年我国光伏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创历史新高。预计到2023年年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5.61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近20%。 而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 也第二次上调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测,从此前的120-140GW上调至160-180GW。其表示,我国光伏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大基地项目将成为集中式项目增长的重要支撑,不过受消纳、电力市场化交易、源网建设进度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未来市场将更加难以预测。而此前,SMM也曾提到,未来终端电力需求端,解决电网消纳和土地空间问题也值得关注。 对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将预测从之前的305-350GW上调至345-390GW,海外市场以欧洲、美国、印度、巴西等为主。 此外,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处长金磊 也提到,对于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在统筹和政策落实上下功夫,发布2024年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提升相关技术指标要求,深入实施,促进光储端信的融合;在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攻关上下功夫,继续智能光伏产业创新行动计划,加快光伏产业技术的能力建设;在加强行业治理和配套建设上下功夫,继续实施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加快开展光伏产品的抽检,尽快发布新版的综合标准化体系;在深化国际合作和机制建设上下功夫,要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搭建光伏对接合作平台,支持拓展国际合作的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当前我国光伏行业得以蓬勃发展,但曹仁贤也提醒,当前光伏行业依旧面临产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下游非技术成本不降反增、光伏全产业链碳排放管理较为薄弱,贸易壁垒和国家保护主义抬头等长期问题。 且据SMM了解,近期,电池成本持续倒挂、组件招标价格频频跌破1元甚至9毛的消息频传,致使光伏市场情绪持续“恶化“,12月组件预计开工进一步走跌至45GW左右,多家三线企业开工率不足50%,市场甚至流传出明年部分光伏企业规划减招、裁员的消息也是不一而足。且据SMM调研显示,当前市场情绪依旧未得到明显好转,组件库存继续保持较高位置,二三线企业压力尤其较大,后续高价仍有走跌可能。 截至12月15日, 单晶PERC组件双面-182mm 报价暂时持稳于1.01~1.06元/瓦,均价报1.03元/瓦,较2023年年初的1.76元/瓦下降0.73元/瓦,均价报41.48%。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当前光伏行业呈现阶段性过剩局面,SMM认为,随着新老产能迭代加速,2024年P型产品库存和销售压力都比较大,这一阶段,垂直一体化的企业凭借技术、成本等优势更加具有竞争优势。 但是当前光伏产业链主材价格的大幅波动,已经令不少中低端产能面临着不小的经营压力。有媒体表示,在组件价格的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不少跨界进入光伏领域的企业选择离场,并抛售相关项目。而SMM也曾预计,2024年上半年,光伏市场将是厮杀最激烈的时候。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它们直接面对的将是能否活下去的问题,而非利润高低的问题;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也曾公开表示,由于今年光伏产能和需求快速扩张,产业链有向前冲的惯性,但其预计这种惯性在明年会发生撞车,引发一轮洗牌或调整。 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破局自救?SMM在“ 光伏市场厮杀最激烈的时刻不是现在! 企业如何破局? 先进产能也要理性扩张! 【SMM行业观察】 ”一文中已经有详细阐述,具体可移步该文查看!

  • 一道、晶澳等15家企业入围中核10GW光伏组件集采大单

    12月14日,中核汇能2023-2024年度第二次光伏组件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公布,共计15家企业入围,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弘元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信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清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赛拉弗光伏系统有限公司、环晟光伏(江苏)有限公司、江苏日托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招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光伏组件产品本体、运输供货到项目现场及保险费(运输费标注出单价)、专用工具、备品备件、指导安装组件设备、配合系统调试和验收、培训及其它相关服务等费用。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