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个
近日,宝钢股份青山基地成功获得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企业首批BS960E高强热轧产品订单。该订单也是青山基地热处理产线投产后的首个BS960E批量订单。 BS960E作为工程机械用钢的拳头产品,被誉为热轧用钢“皇冠上的明珠”。BS960E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强度、板形、表面氧化层、钢板内应力,加工分条后旁弯及低温韧性、可焊接性、冷成形性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是体现钢厂热轧生产工艺水平的试金石,目前仅少量钢厂具备生产能力。一直以来,宝钢股份该牌号产品主要由宝山基地进行供料,受产能限制,在交期保供、资源保障、接单规格等方面陷入瓶颈。同时,受轧机宽度限制,宝山基地也仅能生产1900mm宽度以下BS960E产品,宽规格BS960E产品成了宝钢热轧用钢“遗落的明珠”。 宝钢股份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持之以恒在工程机械行业坚定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以高附加值产品市场拓展倒逼生产、技术升级,加强产销研联动,持续优化产品竞争力,积极助推青山基地热处理产线实现投产。借助该产线投产东风,宝钢股份徐工热轧产销研团队聚焦新产线1900mm以上宽规格扩展、表面质量改善等难点问题持续攻关并取得实质突破。产销研团队“三位一体”通力合作, 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在徐工重型通过了对青山基地热处理钢板的测试,成功获得青山基地BS960E高强热轧产品在徐工重型的供货资格。3月底,全流程跟踪试订单生产,快速实现了试订单交付并试用合格,实现了徐工重型批量订货。该订单有效扩展了宝钢股份对徐工重型宽规格热处理用钢的供货能力,推动双方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未来,宝钢股份将携手徐工重型积极拓展市场需求,充分展现多基地保供和产品规格全覆盖优势,提升用户黏性,通过合作共赢,进一步实现高强热轧热处理用钢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宝钢德盛热轧厂1780产线除鳞系统主要由5台除鳞泵组、各1台高低压蓄能器、高压水阀门和喷射阀组等组成。其中高压蓄能器,容积为8m³,设计压力为39MPa,用于吸收水锤,并补充除鳞时的峰值流量,减小除鳞系统压力波动范围。 根据目前实际运行情况看,系统压力波动范围达29MPa~36MPa,已超过除鳞泵正常使用范围,且引起泵出口止回阀关闭异响和泵进口管路剧烈振动。在轧线正常生产时轧制碳钢需要开4台泵组备用1台,轧制不锈钢时开3台泵组备用2台,泵组耗能极高。结合实际情况,设备管理室制定了解决措施:一是增加高压蓄能器气罐2台,单台容积13m³,设计压力35MPa,同时增加配套备用水泵、阀门、管路、检修平台等。二是高压最小流量阀控制系统程序进行优化,根据每台泵工况不同调节系统压力、液位等,打开关闭最小流量阀,保证除鳞系统压力和液位。三是高压水除鳞系统控制连锁及报警信息优化调整。 项目改造后,在正常轧制时可少运行2台除鳞泵组,同时有效减轻水锤对管路设备的影响,可大幅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同时每年可节省电量约2250.31万kWh,每年节约标煤量约2765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723.29吨。提升热轧厂1780产线的整体能效水平,为公司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增强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决心,中板罩退作业区党支部联合热轧作业区党支部前往“八棵树”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教育前,热轧作业区党支部书记向全体党员介绍了“八棵树”的渊源及精神内涵。“八棵树”是嘉峪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因“八棵树”孕育产生的“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八棵树精神”,为嘉峪关这座创业的城市、奋斗的城市标注了新的精神刻度。 最后,全体党员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在庄严的氛围中深刻理解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更加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通过此次主题教育活动,全体党员表示要以“八棵树”精神、“铁山精神”为指引,以“三抓三促”为行动指南,脚踏实地,为不锈钢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日,泰山钢铁集团热轧部生产线传来好消息:下游客户又追加了一批光伏支架用GF400低合金碳钢订单。据了解,该产品的应用领域较为单一、工艺还不成熟,目前能够生产该产品的钢厂还很少。热轧部此次联合集团多部门共同研发这一新钢种,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冶炼优势,形成完善成熟的低成本生产工艺方案,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品种钢GF400自今年2月份顺利投产以来,已经接到了多批订单,受到了下游客户的一致好评。 今年以来,热轧部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依托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瞄准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并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开拓市场,为用户“量身定制”优质产品。热轧部副部长李海洋表示,“此次热轧部紧跟市场客户需求和自身优势开展研发工作,扩展了集团公司产品种类,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让技术、人员、管理都得到了锻炼,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然,新产品的开发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热轧部积极与品质保障部、技术研发中心、国贸公司等部门团结协作,组织技术人员紧盯生产过程控制、工艺参数设定和关键控制点的确定等工作,多次召开生产准备会,开展技术标准研论,围绕流程工艺精准控制、铸坯质量提升、轧制加热温度以及生产节奏稳定控制等多项内容进行攻关,最终形成了一套详细科学的冶炼轧制方案,并结合客户需求24小时紧盯生产现场进行实时改进,实现了产品成分的精准控制 ,钢带性能控制达到了预期效果。 “由于所需的GF400钢种为冷轧低合金高强钢,炼钢时需要进行微合金化来提高强度。在转炉工序加入钛元素后,容易出现钢水流动性变差、生产连续性不强且轧制钢带性能不稳定的问题,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成分、工艺路线及轧制工艺设计,并根据客户要求的产品厚度规格匹配轧制生产工艺,生产难度较大。”李海洋介绍道。 为了按期、高效优质地完成订单交付,攻克产品成分波动和性能不稳定的难关,热轧部成立了新钢种研发小组,从稳定钛元素回收率入手,在炼钢工序采用多元素脱氧实现了钛元素的精准控制,提高钢水的洁净度,促进流动性改善。同时,利用高效的热装热送模式,有效避免了表面质量不均匀的问题,保证了钢带头尾强度的均匀性。 研发小组技术骨干谷国刚说:“该钢种在轧钢工序试生产时的主要技术难点是轧制变形抗力较大,精轧终轧温度、卷取温度,头部、尾部温度波动都会对钢带头尾部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钢带头部和尾部性能存在波动的问题,轧钢工序进一步优化了精轧机架间冷却水控制程序,层流冷却模型由前期的“124”调整为“114”,大大降低了钢带头尾部的温度波动,解决了产品头部和尾部性能波动大的问题,使得GF400产品品质满足了客户的使用需求。 GF400的成功研发、销售只是热轧部品种钢研发的缩影。自前年开始,热轧部便大力组织新钢种的研发攻关,制定了品钢种增量计划,完善激励机制,在高附加值、有竞争力的品种钢上下功夫,现已累计开发了10余个新的品种、规格。这些新品种钢,不仅是经济效益新的增长点,也成为了抢占高端产品市场的“敲门砖”,助推了集团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热烈庆贺青拓特钢1780项目热轧部首次日产量达到1万吨!1780热轧部克服了设备、工艺、人员磨合等一道道难关,提高了轧制速度,缩短了轧制时间,为日后产量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自3月30日热负荷试车以来,1780项目热轧部全体员工及各级领导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诸多心血。在调试生产期间,新员工、新设备需要相互磨合,其中部门大部分都是新员工,公司和车间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各级领导发扬“敢为人先,廉洁敬业”的青山精神!以老带新,让新人在生产中磨合,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把工作效率及生产效益发挥到了最大化! 首次日产量达到1万吨,不仅仅是一次产量上的突破,也代表着经历了一个半月的人机磨合的顺利生产,1780项目热轧部门在磨合中逐渐走向正轨,向着更高产量更高质量发起挑战!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1780项目热轧部将会不断勇攀高峰,不断地成长与突破! 原标题:《喜报!青拓特钢1780项目热轧部日产量达到1万吨!》
近期,多个由中冶南方热工公司总承包的加热炉技术改造项目接连热试成功,进入生产运行阶段。 定制化工艺炉型 中冶南方热工公司拥有丰富的大型加热炉项目设计建设经验,可根据客户产品工艺需求,定制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加热炉及炉用装备,显著提高客户产品品质。可定制加热炉包括:长材(线材、棒材、型材、管材)加热炉及板卷(热连轧、中板、宽厚板)加热炉。 绿色低碳技术——开发超低排放燃烧系统+烟气多级余热回收系统,同时广泛应用煤气反吹、轻型炉衬技术等,有效降低加热炉NOx排放及碳排放,烟气综合回收率达到77.5%。目前中冶南方热工公司超低NOx排放燃烧技术及装备已升级至第三代弥散燃烧,第四代也已进入实验阶段。 智能化技术——“智能控制模型+智能优化系统”新组合,升级加热炉智能化控制技术,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实现低燃耗、高加热质量、智慧集控,全炉综合节能5-10%,烧损大幅下降。 高效化技术——针对超长、超宽坯料升级炉体结构,优化加热技术,实现了超宽加热炉内钢坯的均匀加热。棒线材加热炉产量上限提升至330吨/小时,可匹配200万吨/年以上的棒线生产线。 中冶南方热工公司近期热试成功加热炉项目 (1)张宣二线加热炉技术改造项目 03月19日,张宣科技二线加热炉技术改造项目成功热试出红钢。 本项目属于张宣科技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制造项目的配套项目,主要产品为线材、建材及特殊钢产品。 项目建设期间面临时间节点紧张、场地条件受限、现场长期封控、气候极端严寒等诸多不利因素。中冶南方热工公司项目团队坚持驻守现场,以高度责任心推进项目执行,设计、采购、监制、施工、调试各环节密切配合,最终跨越严寒,战胜困难,成功实现热试出红钢目标。项目达成点火节点后,客户向公司项目团队发来感谢函,肯定了中冶南方热工公司项目管理团队的技术业务水平、责任心、协调能力,并对项目现场管理团队表现出的央企的担当和央企员工卓越的职业素养表示了敬意和感谢。 (2)唐山港陆1450加热炉改造项目 3月22日,唐山港陆 3#加热炉出料炉门升起,出钢机伸入炉内,将加热好的钢坯托出停放到出料辊道上,3#炉改造项目正式热试成功。 唐山港陆1450加热炉项目是唐山港陆钢铁公司优化钢铁产业布局的重大部署,主要生产热轧带钢。 中冶南方热工公司项目团队密切配合,高效协同,最终仅用16天时间顺利达成出钢节点,较1个月的约定工期大幅提前。 以上项目均已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中冶南方热工公司将充分践行“契约精神”,高质量做好项目后续工作,打造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高端工业炉,为客户产业结构优化、产品品质升级保驾护航。
2月28日,中国一重与河南金汇不锈钢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再生不锈钢1780mm深加工项目工程总承包签约仪式在富拉尔基隆重举行。 中国一重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在不锈钢深加工领域的设计、制造、资源整合等方面优势,与合作伙伴密切协作,全力推动再生不锈钢1780mm深加工项目的高质量建设,将本项目打造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产线。
近日,随着一卷625酸洗白卷下线,不锈钢分公司彻底打通了镍基合金625热轧和冷轧工艺。625被称为“超合金”,其优良的高温强度、高温耐腐蚀等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程、工业燃气轮机及能源邻域,由于其热加工难度大,目前该产品长期依赖进口。 镍基合金具有高温变形抗力大、热加工窗口窄、热塑性差等特点,热轧轧制难度非常高,镍基合金也被称为金属热加工的行业的天花板。不锈钢分公司充分发挥自己的装备优势和技术团队优势,针对该钢种组织热轧作业区、技术质量室、研究所技术人员联合攻关,针对该钢种设计了一套镍基合金生产工艺,通过中试,结合热轧实际对规程、轧制数学模型和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处置进行了梳理,历经数次调整,最终找到了最优的工艺路线,确定了工艺操作标准,为该产品的顺利开发奠定了基础。 本批次镍基合金顺利轧制成功,轧后表面质量、厚度尺寸精板型均符合标准要求。该产品量产后可逐步替代进口,对实现高端镍基合金国产化,推动行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近日,随着一卷625酸洗白卷下线,不锈钢分公司彻底打通了镍基合金625热轧和冷轧工艺。625被称为“超合金”,其优良的高温强度、高温耐腐蚀等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程、工业燃气轮机及能源邻域,由于其热加工难度大,目前该产品长期依赖进口。 镍基合金具有高温变形抗力大、热加工窗口窄、热塑性差等特点,热轧轧制难度非常高,镍基合金也被称为金属热加工的行业的天花板。不锈钢分公司充分发挥自己的装备优势和技术团队优势,针对该钢种组织热轧作业区、技术质量室、研究所技术人员联合攻关,针对该钢种设计了一套镍基合金生产工艺,通过中试,结合热轧实际对规程、轧制数学模型和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处置进行了梳理,历经数次调整,最终找到了最优的工艺路线,确定了工艺操作标准,为该产品的顺利开发奠定了基础。 本批次镍基合金顺利轧制成功,轧后表面质量、厚度尺寸精板型均符合标准要求。该产品量产后可逐步替代进口,对实现高端镍基合金国产化,推动行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钢铁市场环境已处在冬季许久,钢铁人犹如身在寒窑过冬,在内心承受煎熬的同时,也渴望着有一把火能够驱散冬季寒冷的冰霜。1月18日,热轧厂迎来了新年“第一把火”:Q235B五尺成功拓展至2.0mm! 1月18日上午,在同制造部计划室确认最后一波碳钢五尺2.0mm的轧制计划无异常后,热轧厂生技室组织了对轧制虚拟计划的数据模拟,各区域数模人员根据前期同钢种轧制积累的数据及产品性能特点,结合CMK对此次生产能力进行了综合性评估,初次的评估结果产生后,生技室组织各科室、作业区对此次评估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制定了相关的试轧方案,包括加热工艺、轧制工艺,从各个点出发,涵盖了整条热轧线。各科室、作业区按照制定的试轧方案组织了包括轧线各设备状态、功能精度、板道检查、各区域轧制功能等一系列检查确认工作,待一切妥当后,作业区组织并进行了全线模拟,于19时57分组织了第一卷的轧制,整个轧制过程稳定,板型可控,各项工艺指标均满足要求。 十年铸剑,只为今朝倚天长鸣,此次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热轧厂在兔年开春之际迎来的这波“兔”喜,是理所当然,也是意外之喜。不仅让钢铁人感受到,有一种幸福叫付出,有一种温暖是希望,我们虽身处寒冬,但心怀暖阳!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