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22个
继非农数据爆表后,日内另一组美国经济指标也走出了与市场预期截然不同的结果。 周五(2月3日)美股开盘后不久,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5.2,远超市场先前预期的50.4,较去年12月的49.2上升了6个点,是2020年年中以来的最大环比增幅。 PMI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而来,是衡量行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反映未来经济变化趋势。指数通常以50为临界点,高于50,代表某领域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则表明领域处于萎缩状态。 分项数据还显示,1月的商业活动指数从去年12月的53.5升至60.4,为近一年中第二高的水平;新订单指数更是反弹了15.2个点至60.4,为2022年初以来的最高值。 另外,就业指数、交付指数、库存指数以及新出口订单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回暖。不过,1月的服务业价格指数仍位于67.8的高位,表明服务提供商投入的成本仍在增加。 媒体分析认为,这些数据显示去年年底消费者活动的回落可能只是一个小插曲,并不是家庭缩减需求的开始。与盘前公布的非农报告结合来看,强劲的劳动力市场、不断上升的工资以及转冷的通胀还能支持消费一段时间。 发稿前不久,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召开小型记者会表示,过去两年时间里他的经济计划遭到不少非议,包括“阻止通胀的唯一方法就是摧毁就业”。今天的数据清清楚楚地告诉大家,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
时隔三个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重回扩张区间,今日发布的1月份PMI为50.1%,比上月提升3.1个百分点,为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环比升幅。 整体来看,1月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4.4%、52.9%,高于上月3.1、12.8和1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回升至扩张区间。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称,1月份,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制造业PMI升至50.1%,重返扩张区间,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8个高于上月,制造业景气水平较快回升。 制造业PMI时隔三个月重回扩张 数据显示,最近一次制造业PMI位于临界点上方是2022年9月,该月数值为50.1%,此后三个月(10至12月)经历了持续下行。另从变动幅度来看,今年1月制造业PMI比月回升3.1个百分点,为2020年以来第二大回升幅度,仅次于2020年3月的16.3个百分点。 对于1月制造业PMI重返荣枯线之上,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表示,一方面是1月疫情修复情况明显好于上年12月,且春节期间疫情传播程度低于预期;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各地有力执行政策,对制造业PMI形成支撑。 分类来看,与上月相比,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均有明显改善,1月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的升幅在2.5至7.5个百分点。 “1月制造业PMI各主要构成指数上行幅度普遍较大,体现出明显的疫情冲击消退特征。”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1月制造业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上升5.2个百分点,一是需求改善带动生产活动增加;二是疫情冲击减弱后,此前影响生产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得以缓解;此外,今年1月时值春节假期,各行业开工率都有较大幅度下降,但生产指数会进行季节性调整,因此春节假期效应对其影响不大。 但同时,在上述5个分类指数中,除新订单指数外,其余4个指数仍低于临界点。此外,在制造业PMI的其他相关指标中,进口指数、出厂价格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等也仍在临界点以下。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指出,PMI的大多数指标仍在荣枯线之下,经济增长仍处较低区间。其中,新订单指数虽回升到荣枯线以上,但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仍在53%以上,需求收缩问题仍十分突出。 此外,1月份,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1%,较上月上升近2个百分点,不过仍处在相对偏低水平,且较2022年同期水平下降2.3个百分点。 展望后续,1月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信心明显增强。“(1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高于上月3.7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发展预期向好。”赵庆河分析称,具体从行业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非制造业PMI大幅跃升 服务业反弹力度大 1月份,非制造业PMI也同步回到荣枯线上方,且回升幅度更加明显。数据显示,1月非制造业PMI为54.4%,比上月提升12.8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1月服务业景气水平迎来触底回升,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0%,比上月上升14.6个百分点,结束了此前连续6个月的回落走势,升至扩张区间。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武威指出,随着社会面人员流动的持续展开和春节消费需求的陆续释放,接触型服务业呈现全面恢复态势,且恢复力度十分明显。特别是春节消费有效带动了接触型服务业需求的释放。 “1月服务业PMI指数上行幅度最大,符合疫情波动的一般规律。”王青表示,其中,前期受疫情影响最大的零售、住宿、餐饮等接触型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上月24个百分点以上,全部重返扩张区间。 从预期看,数据显示,1月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3%,高于上月12个百分点,升至近期高点。 武威进一步表示,1月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重回60%以上,建筑业和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较上月均有明显上升,显示企业看好节后市场运行;另一方面,企业经营活动也有望持续开展。与往年不同,2023年春节在1月份,春节过后,企业的复工复产具备连续性,有利于生产相关服务业持续恢复。 王青预计,接下来两个月制造业PMI指数有望进一步回升,服务业PMI指数也有望保持高位。
日本12月的工业产出小幅下降,反映出全球经济放缓等影响。数据显示,12月工业产出较11月萎缩0.1%,锅炉和精密测量设备降幅最大,相比之下,经济学家预计下降1%。工业产出同比下降2.8%,分析师预期为3.6%。 与前三个月相比,第四季度的产量下降了3.1%,表明年底经济受到拖累。 虽然整体结果好于经济学家的预期,但小幅下滑反映出经济持续疲软,日本央行可以以此作为维持宽松政策的理由。 其中一个担忧是全球经济放缓,尤其是美国和欧洲,这是由持续激进的政策收紧造成的。目前,国际金融组织也越来越多地警告经济减速的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预测,今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经济体将受到经济衰退冲击。 另外,第四季度最后一个月不温不火的生产还给年底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预期反弹带来了压力。据悉,日本的GDP在7-9月期间大幅回落,主要原因是日元贬值。 日本周二发布的另一份报告显示,去年12月零售业销售额较一个月前增长1.1%,数据更为乐观。尽管该国通胀率创下40年来的新高,但消费仍保持坚挺。 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数据则显示,去年12月份就业市场依然紧张,失业率为2.5%,就业人数与求职者的比率为1.35。这意味着每100名求职者有135个职位空缺,与一个月前持平。 Bloomberg Economics亚洲经济学家团队对此评论道:“展望未来,我们预计1月份的就业市场状况将因行业而异。餐馆和酒店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应该会继续受益于外国游客的回归和政府重新发放的旅游补贴。由于外部需求疲软,制造商可能会限制招聘。”
》推荐阅读:国家统计局解读:1月制造业PMI升至扩张区间 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2.3%,比上月上升4.0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6%和47.2%,比上月上升2.2和2.5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生产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上升5.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景气水平较快回暖。 新订单指数为50.9%,比上月上升7.0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升。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9.6%,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明显收窄。 从业人员指数为47.7%,比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有所上升。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7.6%,比上月上升7.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延长情况有所改善。 二、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2.8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触底回升。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4%,比上月上升2.0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0%,比上月上升14.6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货币金融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仍低于临界点。 新订单指数为52.5%,比上月上升13.4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暖。分行业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57.4%,比上月上升8.6个百分点;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1.6%,比上月上升14.2个百分点。 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1.5%,比上月上升2.3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上升。分行业看,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5.3%,比上月上升4.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0.9%,比上月上升2.0个百分点。 销售价格指数为48.3%,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降幅收窄。分行业看,建筑业销售价格指数为52.8%,比上月上升2.8个百分点;服务业销售价格指数为47.5%,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指数为46.7%,比上月上升3.8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回升。分行业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53.1%,比上月上升7.4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5.5%,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9%,比上月上升11.2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发展预期向好。分行业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8.2%,比上月上升6.7个百分点;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3%,比上月上升12.0个百分点。 三、中国综合 PMI 产出指数运行情况 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9%,比上月上升10.3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有所回升。
》推荐阅读:国家统计局:1月制造业PMI为50.1 升至扩张区间 2023年1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4.4%和52.9%,高于上月3.1、12.8和1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升至扩张区间,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临界点以上 1月份,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制造业PMI升至50.1%,重返扩张区间,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8个高于上月,制造业景气水平较快回升。 (一)供需两端同步改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50.9%,高于上月5.2和7.0个百分点,制造业产需景气水平明显回暖,但受春节假日因素影响,生产改善力度小于市场需求。从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医药、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9个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其中医药制造业产需增长明显,两个指数均升至65.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二)各规模企业PMI均有回升。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3%、48.6%和47.2%,高于上月4.0、2.2和2.5个百分点,各规模企业景气水平均有所回升。调查结果显示,大、中、小型企业中反映劳动力供应不足的比重均低于11.0%,较上月明显下降,员工短缺制约生产的情况有所缓解。 (三)重点行业PMI不同程度上升。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和高耗能行业PMI分别为52.5%、50.7%、50.9%和48.6%,高于上月5.1、4.7、4.0和1.2个百分点,景气水平不同程度改善。从市场需求看,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5.6%、52.3%和52.4%,高于上月11.2、10.3和8.5个百分点,均升至扩张区间,行业市场需求有所回暖。 (四)企业信心明显增强。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高于上月3.7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发展预期向好。从行业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增强。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大幅回升 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2.8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非制造业景气水平触底回升。 (一)服务业景气水平由降转升。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0%,结束连续6个月回落走势,升至扩张区间,本月春节假日消费市场回暖,服务业景气水平大幅回升。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位于扩张区间,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货币金融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同时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上月24.0个百分点以上,重返扩张区间,表明居民消费意愿明显增强,市场活跃度回升。从需求看,新订单指数为51.6%,高于上月14.2个百分点,升至扩张区间,服务业恢复发展动能有所增强。从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3%,高于上月12.0个百分点,升至近期高点,企业预期向好。 (二)建筑业景气上升。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4%,高于上月2.0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体保持较快扩张。从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8.2%,高于上月6.7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表明随着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建筑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保持乐观。 三、综合PMI产出指数升至近期高点 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9%,比上月上升10.3个百分点,升至扩张区间,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有所回升。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49.8%和54.4%。 1月份采购经理指数重返扩张区间,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与2022年12月份相比发生明显积极变化。但同时也要看到,1月份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仍然较多,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首要问题,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需进一步巩固。
》推荐阅读:国家统计局: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0%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各地区各部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工业生产总体稳定,企业利润结构有所改善,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工业企业营收保持增长,利润有所下降。2022年,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工业生产销售持续增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5.9%。受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叠加上年同期基数较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下降4.0%。其中,钢铁、石油加工及疫苗制造行业利润降幅较大,下拉作用较为明显,剔除上述行业后,其他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5.6%。 二是装备制造业利润占比上升。2022年,装备制造业利润比上年增长1.7%,延续前三季度的增长态势;装备制造业利润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4.3%,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行业结构有所改善。分行业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行业利润比上年增长44.5%,实现快速增长;电气机械行业受新能源产业等带动,利润增长31.2%,增速连续8个月加快,是拉动工业利润增长最多的制造业行业。 三是多数消费品行业利润有所改善。随着促消费扩内需政策持续显效,市场需求有所回升,消费品行业活力增强。2022年,在13个主要消费品行业中,有8个行业利润比1—11月份改善。其中,酒饮料茶、烟草、家具、食品制造行业利润比上年分别增长17.6%、11.9%、7.9%、7.6%,保持较快增长。 四是采矿业、电气水行业利润保持较高增速。2022年,采矿业利润比上年增长4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长41.8%。其中,煤炭采选业利润增长44.3%,保持快速增长;油气开采业受石油价格上涨带动,利润增长109.8%;电力行业受用电需求增加、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推动,利润增长86.3%。 五是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72元,比1—11月份、前三季度分别减少0.08元、0.13元。12月份,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01元,同比减少0.05元,年初以来首次由增转降。单位成本下降有利于企业利润恢复和改善。 六是企业库存增速持续回落。202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比上年增长9.9%,增速比11月末、三季度末分别回落1.5和3.9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7.6天,比11月末、三季度末分别减少0.6天、0.4天。企业库存增速持续回落,库存周转有所加快,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促进工业生产恢复。 总体看,尽管2022年工业企业利润有所下降,但工业企业利润上下游结构持续改善,也要看到,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工业企业效益恢复仍面临诸多挑战。下阶段,要全面贯彻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巩固工业企业效益企稳回升基础,推动2023年工业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