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10

  • 2023年无水氟化铝出口表现良好 全年出口总量或将达到12万左右【SMM分析】

    SMM10月29日讯: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9月我国无水氟化铝出口8.77万吨,环比增加16.48%。粗略计算2023年氟化铝出口单价约为1356.21美元/吨,环比减少11.93%。今年全年氟化铝出口价格跟跌国内市场,一直处于下行区间。   2023年我国氟化铝主要出口国有澳大利亚、巴西、印度、马来西亚等。其中1-9月出口至澳大利亚总量为13666吨,约占总出口量的16%;出口至巴西总量为13328吨,约占总出口量的15%;出口至印度总量为11913吨,约占总出口量的14%;出口至马来西亚总量为10268吨,约占出口量的12%。  我国无水氟化铝主要出口省份为湖南省、河南省、北京市等省份,其中湖南省1-9月出口总量42550吨,约占总出口量的48%,位于首位,其产品主要销往巴西、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河南省1-9月总出口量10622吨,约占总出口量的12%,位于第二,其产品主要销往印度、埃及等国家。北京市1-9月总出口量11562吨,约占总出口量的13%,位于第三,其产品主要销往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2023年无水氟化铝出口表现良好,截至目前我国无水氟化铝总出口量较去年增加了1.2万吨以上。随着我国电解铝企业产能不断爬坡,受下游需求支撑氟化铝产量也逐年上升。据SMM了解,截至目前电解铝企业运行产能已至4296万吨,同比上涨6.49%。四季度西南地区电解铝企业或将面临减产,氟化铝国内需求有所减弱,据SMM了解四季度出口订单相对持稳,全年出口量或将达到12万左右。  

  • 2023年9月出口数据明显好转 预焙阳极出口量环比增加48.62%【SMM分析】

    SMM10月22日讯: 据海关数据显示,9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16.81万吨,环比增加48.62%,同比增加32.52%,粗略计算9月份预焙阳极出口单价约为739.11美元/吨,环比减少0.32%。2023年1-9月我国预焙阳极累计出口总量为132.33万吨,同比减少11.29%。   从国内出口地区来看,2023年9月预焙阳极出口集中在山东、湖南及江苏地区,几乎占据了9月出口总量的全部,其中山东地区9月出口总量为14.42万吨,占总量的86%,居于首位;其次为湖南地区9月出口总量为1.37万吨,占总量的8%;然后为江苏地区9月出口总量为0.93万吨,占总量的6%。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山东地区增量较为明显,本月较上月增长约4.5万吨。   从出口国家来看,2023年9月国内预焙阳极主要出口国家为马来西亚、加拿大、挪威,占总出口量的67%左右。其中至马来西亚的预焙阳极出口总量约为5.28万吨,占出口总量的31%,同比增加106.35%,环比增加63.69%;至加拿大的预焙阳极出口总量约为4.24万吨,占出口总量的25%,同比增加69.47%,环比增加121.01%;至挪威预焙阳极出口总量约为1.81万吨,占总量的11%,同比减少22.87%,环比减少3.6%。   2023年9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16.81万吨,出口量同比增加32.52%,环比增加48.62%,其中出口量增加主要集中在出口至加拿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阿联酋的订单,共增加6.2万吨;出口减量主要体现在出口至冰岛、印度及土耳其的订单,共减少1.33万吨。   从出口单价来看,2023年9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单价在635-927美元/吨。其中最高价927美元/吨产生于出口至英国的预焙阳极单价,最低价635美元/吨产生于出口至马来西亚的预焙阳极单价。本月因原料市场相对持运行,大多数阳极价格略微浮动,部分订单因前期价格较高小幅下跌。   总体来看,预焙阳极行业持续处于供应过剩状态。近期因某铝厂采购基准价连续4个月维持稳定,预焙阳极行业整体盈利情况步步压缩,个别企业已出现成本倒挂。据SMM了解四季度内蒙古某电解铝企业新增产能投产,四川地区电解铝企业技改结束产能逐步释放,国内市场下游需求小幅上涨;国外市场方面,四季度印尼华青项目或将再投25万吨/年的产能。整体来看,预焙阳极下游需求方面仍能维持小幅上涨,但西南地区丰水期已经过去进入平水期,虽短期看暂未影响电解铝企业,但仍存在减产风险。故SMM预计四季度预焙阳极出口订单或将环比持稳。  

  • 2023年8月出口情况普遍下滑 预焙阳极出口量环比减少30.13%【SMM分析】

    SMM9月22日讯: 据海关数据显示,8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11.31万吨,环比减少30.13%,同比减少20.15%,粗略计算8月份预焙阳极出口单价约为741.50美元/吨,环比减少3.47%。2023年1-8月我国预焙阳极累计出口总量为115.52万吨,同比减少15.36%。   从国内出口地区来看,2023年8月预焙阳极出口集中在山东、江苏及河南地区,占全国预焙阳极出口量的97%,其中山东地区8月出口总量为9.86万吨,占总量的87%,居于首位;其次为江苏地区8月出口总量为0.72万吨,占总量的6%;然后为河南地区8月出口总量为0.47万吨,占总量的4%。另湖南地区因船期问题数据暂未体现在8月份。   从出口国家来看,2023年8月国内预焙阳极主要出口国家为马来西亚、加拿大、挪威,占总出口量的60%以上。其中至马来西亚的预焙阳极出口总量约为3.23万吨,占出口总量的28%,同比减少14.65%,环比减少18.91%;至加拿大的预焙阳极出口总量约为1.92万吨,占出口总量的17%,同比增加27.91%,环比减少34.49%;至挪威预焙阳极出口总量约为1.88万吨,占总量的17%,同比减少36.16%,环比减少20.52%。   2023年8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11.31万吨,出口量同比减少20.15%,环比减少30.13%,其中出口量减少主要集中在出口至印度尼西亚、加拿大和阿联酋的订单,共减量3.41万吨;出口增量主要体现在出口至印度的订单,共增加0.54万吨。2023年8月出口订单除个别外普遍下滑。   从出口单价来看,2023年8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单价在620-951美元/吨。其中最高价951美元/吨产生于出口至英国的预焙阳极单价,最低价620美元/吨产生于出口至土耳其的预焙阳极单价。本月因原料市场相对持运行,大多数阳极价格略微浮动,部分订单因前期价格较高小幅下跌。   总体来看,预焙阳极行业持续处于供应过剩状态,经SMM测算截至2023年8月,理论上行业整体过剩45万吨以上。近期因山东地区铝厂产能转移,区域性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另国内电解铝企业产能天花板已定,部分阳极企业想要寻求突破将目光看向国外市场。海外市场方面,欧洲暂无复产消息传来,据企业反馈2024年阳极出口订单相对持稳,较今年下半年略有增量,增量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市场。经SMM调研了解海外铝厂开工情况变化不大,预计三季度阳极出口量环比持稳为主。    

  • 7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量环比减少0.42% 出口至印尼的总量涨幅位居首位【SMM分析】

    SMM8月23日讯: 据海关数据显示,7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16.18万吨,环比减少0.42%,同比减少21.63%,粗略计算7月份预焙阳极出口单价约为768.14美元/吨,环比减少4.89%,再创两年内新低 。2023年1-7月我国预焙阳极累计出口总量为104.21万吨,同比减少14.81%。 从国内出口地区来看,2023年7月预焙阳极出口集中在山东、湖南和江苏地区,占全国预焙阳极出口量的92%,其中山东地区7月出口总量为12.84万吨,占总量的79%,居于首位;其次为湖南地区7月出口总量为11.04万吨,占总量的7%;然后为江苏地区7月出口总量为9.71万吨,占总量的6%。 从出口国家来看,2023年7月国内预焙阳极主要出口国家为马来西亚、加拿大、挪威,印度尼西亚和冰岛,占总出口量的80%以上。其中至马来西亚的预焙阳极出口总量约为3.98万吨,占出口总量的25%,同比减少37.06%,环比减少38.26%;至加拿大的预焙阳极出口总量约为2.93万吨,占出口总量的18%,同比减少22.86%,环比增加4.47%;至挪威预焙阳极出口总量约为2.37万吨,占总量的15%,同比减少22.86%,环比增加21.10%。 2023年7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16.18万吨,出口量几乎与6月持平,其中出口量减少主要集中在出口至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及土耳其的订单,共减量4.13万吨;出口增量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阿联酋及冰岛,共增加3.55万吨。我国主要出口国家加拿大、挪威及冰岛的出口量近两个月均有所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出口至印尼的总量涨幅位居首位,7月出口量为1.99万吨,较上月增加1万有余。   从出口单价来看,2023年7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单价在633-1057美元/吨。其中最高价1057美元/吨产生于出口至土耳其的预焙阳极单价,最低价633美元/吨产生于出口至马来西亚的预焙阳极单价。本月出口价格因汇率上涨原因普遍下调,但出口至土耳其的阳极单价有所提升。 总体来看,2023年预焙阳极出口量较去年有一定程度的缩减,尤其在2月、3月及5月表现的尤为明显。今年下半年出口订单相对持稳运行,海外电解铝企业暂无复产消息传出,进入三季度,各阳极企业开始接触2024年的订单,据SMM了解其他地区的订单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增量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预计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华青铝业或将在投产25万吨,投产后总运行产能将达到50万吨。因原料端价格向好支撑,8月预焙阳极出口价格预计会有小幅的上涨。本月出口至马来西亚的数量下滑,预计8月会有涨幅,SMM预计下月预焙阳极出口量或将稳中向好。

  • 光伏海外争份额,蛋糕之下藏杀机

    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累计出口292.43亿美元,同比增长幅度达11.69%,再创新高。 广阔的海外市场早已引起国内光伏厂商注意,隆基、晶科、晶澳等企业均在美国、泰国、越南等地布局产能,积极推进产能和销售全球化。部分光伏厂商境外营收占比近60%,其中东方日升、晶澳、晶科等企业境外营收占比均在55%以上,海外营业收入分达到了168.22亿元、433.15亿元、480.67亿元。 数据显示海外市场前景大好,然而在光伏厂商争抢海外市场份额时,暗礁来了。 非出海不可 我国的装机体量惊人,仅今年半年就增长了78.42GW,要知道我国光伏装机总量已经高达4.25亿千瓦。体量大、速度快,是我国光伏现状的真实写照。然而即便如此,境内装机量仅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数据表明更广阔的市场在国门之外。 自2022年以来,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大幅增长,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新秀。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同比增长67.8%,与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品共同挑起外贸大梁。 公开信息显示,硅片、组件、电池等国产光伏产品去年出口总额约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去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 另外,我国是光伏制造大国,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82.7万吨、357GW、318GW、288.7GW。巨额产能让国内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有明显优势地位,截止至2022年底,全球超过70%的组件靠国内企业供应。 产能膨胀如此,仅靠国内需求无法满足消纳需求。今年2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95至120GW,事实上我国仅上半年新增装机量就达到了78.42GW,到年底得实际装机量几乎可以肯定超过预计量,但面对全产业链近千吉瓦的产能还是消纳无力。 海外市场有乾坤 我国是光伏产能大国,内部竞争激励,各大企业把目光放到了海外。 晶科、晶澳、东方日升等组件企业海外营收占比超出境内,其中晶澳、晶科占比近60%,海外营收分别高达433.15亿元和480.67亿元。隆基、天合光能海外营业收入虽然不及境内,但也高达449.3亿元和365.25亿元。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约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其中,光伏组件出口额最多,规模约153.6GW,同比增长55.8%,出口额、出口量均创历史新高;硅片出口量约36.3GW,同比增长60.8%;电池片出口量约23.8GW,同比增长130.7%。 从上半年的出口情况来看,硅片和电池片的出口量增速明显,硅片出口以东南亚地区为主,电池片主要出口向亚洲地区;组件出口额降低,但体量达到108GW,占到了去年正念出口体量三分之二还要多,主要出口向欧洲。 欧洲同时也是国内企业场上的主要海外营收区域。晶澳在境内的营业收入达291.72亿元,占比39.97%,除此之外,最高的就是欧洲地区,营业收入高达229.09亿元,占比总营收的31.39%,天合光能同样如此,在境内营业收入最高,达421.44亿元,在欧洲营业收入仅次于境内,高达214.4亿元。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到各大洲市场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欧洲市场增幅最大,同比增长114.9%。其中,荷兰成功守擂中国光伏组件出口第一大市场地位,波兰、葡萄牙等国市场活跃。 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与极端天气步步紧逼,俄乌冲突推波助澜能源危机等原因密切相关。 近年,极端天气频发,2022年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克莱尔·纳利斯称,西班牙和法国部分地区的气温比往年同期的平均气温高出10度以上。当时电价一度飙升至400欧元/兆瓦时。 今年以来,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数据显示,7月6日全球平均气温创下历史新高,打破了7月3日、4日连续两天纪录。能源转型脚步正在加快。我国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消息称,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此外,早在去年的3月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能源独立路线图,力求从天然气开始,在2030年前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进口依赖。这份行动计划名为《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REPowerEU: Joint European action for more affordable, secur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欧洲议会批准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提升至45%。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REPowerEUPlan”建议,2025年欧盟累计光伏装机规模要超过320GW,和2021年底累计装机167GW的规模相比,增长翻倍;2030年累计光伏装机目标约为600GW,相较于2025年也有几乎翻倍的增长。 多种因素叠加,海外光伏市场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海外产能布局 过去十年中,全球太阳能光伏制造产业已经越来越多地从欧洲、美国和日本转移到中国。目前,中国是世界十大太阳能光伏制造设备供应商的所在地。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光伏厂商的海外产能多分布在东南亚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少量分布在美国、欧洲。 我国光伏企业到东南亚投资建厂,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自中美贸易战以后,美国不断给中国产品设置各种壁垒,设置条款针对中国。从大陆出口向欧美的产品关税逐步增高,在海外建厂有利于规避这一风险。 二是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东南亚的优势逐渐凸显,人力价格远不如国内。 东南亚建厂也有风险,例如今年夏天,越南发生了电荒,鸿海和立讯精密等苹果公司供应商被陆续告知,后续将陆续停电。 这也暴露了相应问题,东南亚电力结构不够完善。越南的水电和煤电占比高,但是夏季降水不稳定,导致水电站水位会有降至发电水位一下的情况。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越南北部水电站的发电量仅为去年的五分之一。 隐患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光伏终于从三头在外——原材料、设备、市场在外,大量利润被截留的局面,发展到了全产业链齐备,在国际竞争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的情况。 然而蛋糕虽大,却不能如愿安享。 目前海外市场环境风险难以预知,其中国际政治关系、国际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税收环境、监管环境等因素,叠加国际关系变化及相关国家非理性竞争策略等不确定性风险,我国光伏企业的海外之旅摇摇欲坠。 尤其是今年6月发生的我国光伏高管参加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期间被德国警方带走一案,令每个光伏人精神紧绷。 就在上周,美国国务部又公布了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反规避调查终裁结果。此案美国商务部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发起调查,历时大半年,终于在去年年底作出肯定性初裁。 内容显示,泰国、越南、马拉西亚、柬埔寨四国被认定存在规避行为,其中Hanwha Q Cells(马来西亚)、Jinko(马来西亚)和Boviet(越南)三家公司并不存在规避行为。 实际上,国际博弈始终存在。2021年4月20日,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光伏产业目前几乎完全依赖中国制造商提供的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组件,大多数太阳能电池板和零部件也都来自中国。 早在两年前,美国光伏制造商透过律师事务所递交请愿书给美国商务部,希望对东南亚的光伏制造商提起反规避(anti-circumvention)调查。美国厂商在请愿书(petition)中表示,中国厂家透过在东南亚设立分公司并建造光伏产品生产线,生产电池组件后再出口美国,藉此来避免被征收由中国出口光伏终端产品到美国须被课征的反倾销(AD)与反补贴(CVD)关税。 我国光伏饱受打压的同时,海外产能渐渐兴起。 能源部预计美国制造组件产能2024年达到10GW;2025年达到15GW;2027年达到25GW;2030年达到50GW,据统计2023年5月,已投产组件产能超过8.4GWGW以上5.6GW,在建项目4个。印度作为热点国家,截止2023年3月,已投产组件产能预计超过18GW,电池产能预计超过3GW。 据王勃华理事介绍,部分国家通过“反倾销”,“反补贴”等举措提高贸易壁垒,同时竭力补贴本土企业。国内企业同时面临着国际竞争挑战,或在2027年左右,国内光伏占绝对优势地位的格局将会发生变化。

  • 海关总署: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增0.4% 铁矿砂、原油、煤进口量增价跌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3.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0.4%。其中,出口13.47万亿元,增长1.5%;进口10.08万亿元,下降1.1%;贸易顺差3.39万亿元,扩大10.3%。按美元计价,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万亿美元,下降6.1%。其中,出口1.94万亿美元,下降5%;进口1.46万亿美元,下降7.6%;贸易顺差4895.7亿美元,扩大3.5%。 今年7月份,我国进出口3.46万亿元,下降8.3%。其中,出口2.02万亿元,下降9.2%;进口1.44万亿元,下降6.9%;贸易顺差5757亿元,收窄14.6%。按美元计价,今年7月份我国进出口4829.2亿美元,下降13.6%。其中,出口2817.6亿美元,下降14.5%;进口2011.6亿美元,下降12.4%;贸易顺差806亿美元,收窄19.4%。 今年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 前7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5.41万亿元,增长2.1%,占我外贸总值的65.4%,比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77万亿元,增长2.8%;进口6.64万亿元,增长1.2%。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4.21万亿元,下降11.4%,占17.9%。其中,出口2.75万亿元,下降8.8%;进口1.46万亿元,下降15.9%。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3.04万亿元,增长8.1%。其中,出口1.21万亿元,增长15.3%;进口1.83万亿元,增长3.8%。 对东盟出口增长,自欧盟、美国进口增长。前7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59万亿元,增长2.8%,占我外贸总值的15.3%。其中,对东盟出口2.11万亿元,增长4.7%;自东盟进口1.48万亿元,增长0.2%;对东盟贸易顺差6275.1亿元,扩大17%。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22万亿元,下降0.1%,占13.7%。其中,对欧盟出口2.08万亿元,下降2.6%;自欧盟进口1.14万亿元,增长5.1%;对欧盟贸易顺差9433.4亿元,收窄10.5%。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2.64万亿元,下降9.6%,占11.2%。其中,对美国出口1.95万亿元,下降13%;自美国进口6911.2亿元,增长2%;对美贸易顺差1.26万亿元,收窄19.5%。日本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与日本贸易总值为1.27万亿元,下降5.8%,占5.4%。其中,对日本出口6395.6亿元,下降0.4%;自日本进口6327.1亿元,下降10.8%;对日贸易顺差68.5亿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逆差668亿元。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8.06万亿元,增长7.4%。其中,出口4.76万亿元,增长12.6%;进口3.3万亿元,增长0.5%。 内资企业进出口保持增长。 前7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2.46万亿元,增长6.7%,占我外贸总值的52.9%,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49万亿元,增长7.3%,占出口总值的63%;进口3.97万亿元,增长5.3%,占进口总值的39.4%。国有企业进出口3.82万亿元,增长0.8%,占我外贸总值的16.2%。其中,出口1.08万亿元,增长2.7%;进口2.74万亿元,增长0.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21万亿元,下降9.4%,占我外贸总值的30.6%。其中,出口3.88万亿元,下降9.6%;进口3.33万亿元,下降9.1%。 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近6成。 前7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7.83万亿元,增长4.4%,占出口总值的58.1%。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7351.5亿元,下降19.8%;手机4623.6亿元,下降6.5%; 汽车3837.3亿元,增长118.5%。 同期,出口劳密产品2.34万亿元,下降2.1%,占17.4%。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6311.4亿元,下降2.1%;纺织品5460.5亿元,下降5.7%;塑料制品4032.4亿元,增长1.5%。 铁矿砂、原油、煤进口量增价跌,天然气、大豆进口量价齐升。 前7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6.69亿吨,增加6.9%,进口均价(下同)每吨785.6元,下跌5.1%;原油3.26亿吨,增加12.4%,每吨3977.2元,下跌16.6%;煤2.61亿吨,增加88.6%,每吨838.1元,下跌19.7%;成品油2701.3万吨,增加101.9%,每吨3912.2元,下跌26.7%。进口天然气6687.6万吨,增加7.6%,每吨3818.7元,上涨0.6%;大豆6230.3万吨,增加15%,每吨4334.6元,上涨1.3%。同期,进口机电产品3.53万亿元,下降10.6%。其中,集成电路2701.7亿个,减少16.8%,价值1.32万亿元,下降16.2%;汽车41.2万辆,减少20.1%,价值1763.1亿元,下降16%。

  • 海外电解铝企业复产动力不足 2023年上半年预焙阳极出口总量同比减少【SMM分析】

    SMM7月28日讯:据海关数据显示,6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16.28万吨,环比增长44.09%,同比增长23.81%,粗略计算6月份预焙阳极出口单价约为807.64美元/吨,较5月份下跌119.39美元/吨 。2023年上半年我国预焙阳极累计出口总量为88万吨,同比减少13.42%。 从国内出口地区来看,2023年上半年预焙阳极出口集中在山东、湖南和江苏地区,占全国预焙阳极出口量的91%,其中山东地区2023年上半年出口总量为63.98万吨,占总量的73%,居于首位;其次为湖南地区2023年上半年出口总量为9.56万吨,占总量的11%;然后为江苏地区2023年上半年出口总量为5.91万吨,占总量的7%。   从出口国家来看,上半年国内预焙阳极主要出口国家为马来西亚、加拿大、俄罗斯、挪威和阿联酋,占总出口量的75%以上。其中至马来西亚的预焙阳极出口总量约为26.98万吨,占出口总量的31%;至加拿大的预焙阳极出口总量约为12.68万吨,占出口总量的14%;至俄罗斯的预焙阳极出口总量约为10.59万吨,占总量的12%。 2023年6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16.28万吨,较2023年5月出口量增加了5万吨,增量集中在出口至马来西亚的订单,为4.3万吨。另我国主要出口国家挪威、加拿大及冰岛的出口量均在6月略有提升。 总体来看,2023年预焙阳极出口量较去年有一定程度的缩减,尤其在2月、3月及5月表现的尤为明显。其中2023年上半年出口至马来西亚的总量较2022年同期略有上升,俄罗斯及挪威、阿联酋、冰岛等欧洲国家/地区的出口总量均有所缩减,今年印度尼西亚华青铝业通电投产,给出口订单带来了一定增量,但SMM了解到欧洲方面通过了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该法案将于将于2023年10月启动、2026年正式实施,2034年全面运行。该法案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海外电解铝企业复产动力,短期内海外需求无明显增量。    

  • 道阻且长!光伏出口贸易新老风险并存 商务部人士今日给出三点建议

    以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已成为中国外贸增长新动能。在今日进行的光伏行业2023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初步测算超过29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3%,整体出口情况良好。 财联社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关于如何继续保持光伏产业优势,是此次会议中多个议题的讨论重点。目前,中国光伏制造端的成本优势仍然明显,但国际贸易壁垒和产业格局变化在不断发生。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此前提到,上半年光伏产品出口增速放缓,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对我国的出口产品施加一些限制或进行打压,影响了供应链全球的开放和市场化。 据商务部统计,过去10年,美国、欧盟、加拿大等6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光伏产品总计发起了17起贸易经济调查。今年6月30日,印度宣布启动对光伏组件铝边框的反倾销调查。 此外,少数国家也在违规提高关税或采取限制措施,阻碍我国光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去年4月份,印度对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分别征收25%和40%的基础关税。今年1月,土耳其对光伏电池规定每公斤60美元的最低限价。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调查副专员王振富在会上概括,目前光伏出口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有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的贸易救济措施以及关税壁垒风险仍然存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手段,往往是国外保护本国产业最有效的利器。 第二,国外的产业竞争和供应链安全的风险在加大,美国、欧盟、印度等主要海外光伏市场积极部署制造业本地化的政策,加大对本国产业的补贴和支持。 第三,是人权、绿色等新型贸易壁垒在加重,并导致光伏企业出口遭遇新的障碍。 对于如何化解贸易出口相关风险,王振富对提出三点建议:第一,企业要及时掌握国际经贸政策的变化,降低贸易壁垒和国际贸易不利规则的影响。企业需要增强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敏锐捕捉外部政策环境变化,及时跟踪和掌握与贸易投资相关政策和规则的最新动向,积极开展国际经贸法律风险和合规评估,把对外贸易投资的政策风险、规则风险降到最低。 第二,要做好投资和生产的中长期规划,当前能源结构变革的步伐将继续加快,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光伏领域的贸易摩擦也将呈现长期性、反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王振富提到,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与贸易伙伴产生贸易摩擦难以避免,并且可能是长期存在。建议业界要广泛了解国内外光伏市场情况,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充分考虑贸易摩擦因素,合理进行投资和生产布局,也建议协会帮助企业来算大账,算总账,做好产业的前瞻分析,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是要把握好行业发展趋势,引导好产业生态。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紧盯行业前沿,把握发展机遇,加快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占据价值链高端。同时要注重产业生态营造,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产业伙伴的合作,巩固和保持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优势,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正能量。

  • 海关总署: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今天(13日)上午10点,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1%,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符合预期。 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进口8.64万亿元,同比下降0.1%。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外贸规模稳中有进。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其中,一季度、二季度分别达到9.76万亿和10.34万亿元,同比均实现正增长。从环比来看,二季度进出口比一季度增长6%,5月份、6月份均环比增长1.2%。 二是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不断壮大。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0.59万亿元,同比增长8.9%,占进出口总值的52.7%,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6.16万亿元,国有企业进出口3.29万亿元,分别占进出口总值的30.7%和16.4%。 三是对“一带一路”进出口增速明显高于整体。上半年,我国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进出口3.08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进出口总值的15.3%;对欧盟进出口2.75万亿元,增长1.9%,占13.7%;对美国进出口2.25万亿元,下降8.4%,占11.2%。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9.8%,高出整体增速7.7个百分点,占34.3%,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对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增长1.5%。 四是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6.66万亿元,同比增长6.3%,占出口总值的58.2%,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电工器材、汽车及其零配件、通用机械设备分别出口6360.6亿、6211.9亿、2004.4亿元,分别增长27.7%、58.5%、12.2%。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97万亿元,增长0.04%;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塑料制品、鞋靴分别出口5169.4亿、3434.2亿、1729.3亿元,分别增长0.7%、3.2%、0.4%。 五是大宗商品、消费品进口增速较快。上半年,我国能源、矿砂、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同比增加17.1%。其中,进口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产品5.61亿吨,增加33.2%;进口铁、铝等金属矿砂7.1亿吨,增加8.3%。同期,进口消费品9748.4亿元,增长6.6%;其中,肉类、食用水产品分别增长9.5%、30%。 总的看,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取得新突破、结构实现新优化,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投资放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等风险上升,外需减弱对我外贸的直接影响仍在持续。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相信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更多务实有效的措施发挥效力,外贸经营主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的目标。 下一步,海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有效开展好主题教育,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持续落实好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等各项工作,守国门、促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海关力量。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关于下半年外贸,我们感到既有压力也有信心。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仍处于高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短期外需回暖动力不足,我国外贸稳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发力,我们有信心、有基础、有条件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的目标。   当前我国外贸确实有压力、有起伏、有挑战,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加上良好的产业体系和完备的生产能力,外贸发展韧性足、回旋余地大。同时,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国际经贸合作,陆续出台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综合效应正在持续显现,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仍然具有坚实的支撑,2023年全年我们有信心继续巩固市场份额,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 》海关总署:上半年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增长61.6%

  • 2023年5月份国内预焙阳极出口量同比减少46.68%【SMM分析】

    SMM6月25日讯:据海关数据显示,5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11.28万吨,环比减少33.10%,同比减少46.68%,粗略计算5月份预焙阳极出口单价约为927.03美元/吨,较4月份下跌62.44美元/吨 。2023年1-5月我国预焙阳极累计出口总量达到71.77万吨,同比减少18.94%。   从国内出口地区来看,2023年5月预焙阳极出口集中在山东地区,占全国预焙阳极出口量的91%,出口量为10.25万吨。   从出口国家来看,5月份国内预焙阳极主要出口国家为马来西亚、加拿大、俄罗斯、挪威和印度尼西亚,占总出口量的71%以上。其中至马来西亚的预焙阳极出口量约为2.08万吨,占出口总量的18%,同比减少71.05%;至加拿大的预焙阳极出口量约为1.97万吨,占出口总量的17%,同比减少40.44%;至俄罗斯的预焙阳极出口量约为1.45万吨,占总量的13%,同比减少24.94%。   从出口单价来看,2023年5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单价在699-1359美元/吨。其中最高价1359美元/吨产生于出口至哈萨克斯坦的预焙阳极单价,最低价699美元/吨产生于出口至马来西亚的预焙阳极单价。本月出口价格普遍下调,但出口至沙特阿拉伯的阳极单价有所提升,本月出口至沙特阿拉伯的预焙阳极单价月为1203美元/吨,环比上调64.10%。   2023年5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11.28万吨,较2023年4月出口量减少了5.58万吨,减量集中在出口至马来西亚、加拿大。其中马来西亚减量为4.18万吨,加拿大减量为1.56万吨。另本月新增出口至印度尼西亚的订单,出口量为1.21万吨 。   总体来看,2023年预焙阳极出口量较去年有一定程度的缩减,俄罗斯及挪威、阿联酋、冰岛等欧洲国家/地区的订单均有所下滑,虽印度尼西亚华青铝业通电投产,给出口订单带来了一定增量,但目前海外宏观情绪较弱,短期海外电解铝企业复产动力不足,海外需求无明显增量。预计2023年6月预焙阳极出口量在15万吨左右。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