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9个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一份新的工作人员报告中称,经过几十年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全球经济目前严重分化可能导致全球经济产出减少7%,但如果技术也脱钩,一些国家的经济产出损失可能达到8%至12%。IMF表示,即使是有限的贸易分割也会使全球GDP减少0.2%,但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评估对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金融安全网(GFSN)的预期成本。 这份上周日晚间发布的报告指出,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商品和资本流动已经趋于平稳,随后几年出现了贸易限制的激增。报告称:“新冠肺炎大流行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进一步考验了国际关系,增加了人们对全球化益处的怀疑。” 报告称,多年来,不断深化的贸易关系使全球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同时通过降低价格使发达经济体的低收入消费者受益。报告还称,贸易联系的瓦解“将对低收入国家和发达经济体中不太富裕的消费者产生最不利的影响”。 对跨境移民的限制将剥夺移民输入国经济体的宝贵技能,同时减少移民输出国的汇款。资本流动的减少将减少外国直接投资,而国际合作的减少将对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构成风险。IMF表示,现有研究表明,碎片化程度越深,成本就越高,技术脱钩会显著放大贸易限制带来的损失。 报告指出,随着全球经济转向更加“金融区域化”和全球支付体系碎片化,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面临的风险可能最大。报告称:“由于国际风险分担减少,(全球经济碎片化)可能导致宏观经济波动加剧,危机更加严重,国家缓冲压力也更大。”此外,其还可能削弱国际社会支持处于危机中的国家的能力,并使未来主权债务危机的解决复杂化。
世界经济以更加乐观的基调开启了新的一年,但这并不能保证2023年的结局也会如此。中国重新开放、被能源危机所困的欧洲冬季气温高于正常水平、美国通胀持续下降,这些因素共同驱散了2022年底笼罩金融市场的部分悲观情绪,并让世界能够避免衰退的希望得以重燃。然而,由于美联储、欧洲央行和其他几家央行仍在推进加息,今年晚些时候出现经济衰退的风险不能被忽视,尤其是如果通胀被证明是棘手的、而且没有像央行所希望的那样大幅回落的话。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表示:“软着陆的道路很窄。政策制定者将很难通过调整紧缩措施的程度来实现这一目标。”不过,他认为政策制定者们会成功。投资者也是如此。新兴市场的股票正在上涨,公司债的价格也在上涨,人们希望世界经济能够摆脱数十年来最严重的通胀,且不会陷入衰退。 市场持谨慎乐观情绪是有原因的。全球范围内的价格压力正在缓解,部分原因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同时也是因疫情和俄乌冲突而陷入困境的供应链有所缓解。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2月CPI同比涨幅进一步回落至6.5%,低于去年6月份9.1%的高点。 通胀降温将支撑消费者的购买力,在去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消费者因物价上涨而面临压力,尤其是在能源、食品和房租等方面。通胀降温还将为各大央行缩减加息规模提供支持,缓解投资者对政策制定者将在紧缩上走得太远并造成破坏的担忧。 市场目前预计,美联储将在2月议息会议上宣布加息25个基点。加息步伐的放缓导致美元上涨的势头逆转,同时减轻了其他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的压力。Kroll Institute首席全球分析师Megan Greene就表示:“强势美元已经见顶。” 经济面临的其他有利因素还包括:劳动力市场保持了显著的弹性,家庭和企业财务状况持续保持健康。经济学家Tom Orlik表示:“我们确定了未来一年的三个上行因素,中国重新开放、欧洲冬季天气暖和、美国通胀加速回落。前两个积极因素已经实现,第三个因素仍有可能。对全球经济来说,2023年将是疲弱和坎坷的一年,但前景比几周前略好一些。” 随着中国重新开放,华尔街大行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巴克莱银行将中国2023年GDP增速由此前预测的3.8%上调至4.8%。不过,中国重新开放可能会推高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需求和价格,全球通胀形势可能将复杂化,这可能会对美联储和其他主要央行产生影响。 当能源价格(尤其是天然气价格)在去年飙升时,人们普遍认为欧洲经济衰退已成定局。但情况似乎有所好转。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表示,他现在认为欧洲地区有望避免衰退。他将这归功于温和的冬季天气、以及欧盟各国共同努力增加供应和扩大供应来源以填补俄罗斯能源供应的缺口。德国经济部长Robert Habeck本月早些时候也表示:“就我们所见,欧洲工业核心奔溃、经济全面崩溃的危险已经被避免了。” 美国12月非农就业报告提振了美联储能够在不导致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控制通胀上升的希望。该报告显示,薪资增长放缓,失业率回落至数十年低点。Apollo Global Management首席经济学家Torsten Slok表示:“这看起来更有可能是软着陆。” 尽管乐观情况初现苗头,但世界银行本周仍大幅下调了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增长预期,并警告称,新的冲击仍可能导致衰退。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Bruce Kasman也表示,尽管近期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已经降低,但今年晚些时候或2024年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仍有70%。他表示,对于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来说,价格和成本压力仍有可能持续居高不下,“经济衰退是未来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美东时间周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2023年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IMF可能不会下调其对2023年经济增长2.7%的预测。 她还提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美国今年可以避免衰退,实现经济“软着陆”。而且,即使美国进入技术性衰退,也只会遭遇轻度衰退。 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在今年触底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2023年对全球经济来说将是又一个“艰难的一年”,通胀依然顽固。但她预计,今年不会再像去年那样连续下调评级,除非出现意外情况。 “2023年全球增长将继续放缓,”她表示。“更积极的一面是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只要人们有工作,即使物价高,人们也会消费……这对业绩有帮助。” 她透露,IMF预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在今年“触底”,并在2023年底和2024年开始好转。 但格奥尔基耶娃同时也表示,未来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包括重大气候事件、重大网络攻击或俄乌冲突升级的风险。 她还提到了对巴西、秘鲁和其他国家日益加剧的社会动荡的担忧,以及金融状况收紧的影响尚不清楚。她补充称,通胀依然“顽固”,各国央行应继续推动物价稳定。 预计美国能够避免陷入衰退 对于美国今年是否会陷入经济衰退,近期成为市场激烈讨论的主题。而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她更倾向于预期美国经济能够实现软着陆。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尽管美国为对抗通货膨胀而提高了利率,但美国劳动力市场仍然有弹性,消费者需求仍然强劲。 他还提到,美国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个健康的转变,即从过度购买商品转向服务需求,而此前消费者集中购买商品曾给价格带来不小通胀压力。同时,美国经济增长的来源也更加多样化。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这为美国将避免陷入衰退的预期提供了一些论证。实际上,我想说的是,即使从技术上讲是衰退,那也将是非常温和的衰退。” 去年10月,IMF曾预测2023年美国GDP增长为1.0%,本月他们将更新这一预测。而本周二,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23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0.5%。
尽管经济增长放缓且信贷市场疲软,但高盛集团(GS.US)的顶级交易撮合者看好2023年下半年全球并购(M&A)的复苏。 随着经济预测变得更加悲观,这家华尔街巨头的高管,包括联合管理其全球银行和市场部门的Dan Dees和Jim Esposito表示,他们已经做好了在融资市场放松时复苏的准备,他们认为复苏最早可能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 Dealogic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并购价值从2021年创纪录的5.91万亿美元下滑36%至3.78万亿美元。随着经济活动下滑,包括高盛在内的银行纷纷裁员。 在高盛工作逾20年的高盛高层交易撮合者表示,全球交易活动升温的理由很多。银行家们表示,大型投资者正坐拥大量现金,准备为交易提供资金,盈利丰厚的大公司正寻求业务多元化,但他们正在等待经济不确定性消退。 并购业务全球联席主管Stephan Feldgoise表示,“我仍然相当乐观,也许不是对第一季度,但肯定是对我们今后的表现。”不过,他说,2023年的“上半年仍有明显的逆风”。 Feldgoise驻伦敦的首席执行官Mark Sorrell认为,企业客户在有融资机会时就会选择交易,因为他们的潜在动机仍未改变,比如获得新客户、新产品或地域扩张。 他表示,企业在观望,因为随着利率上升,它们的债权人不再为收购提供风险更高的贷款,但这种情况可能会迅速改变。 "当融资市场恢复时,我们不知道何时会发生,但由于体系中的流动性充足,我们认为成交量和活动将会恢复," Sorrell称。他预计,复苏可能“比人们预期的要快”。 情况好于金融危机时期 如果市场复苏,高盛的投资银行家将会获利。根据Dealogic的数据,过去20年,按营收计算,该公司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并购顾问公司,摩根大通(JPM.US)紧随其后排名第二。 尽管如此,高盛也不能幸免于经济放缓。其投资银行部门在第三季度仅占公司收入的13%,低于去年同期的27%和首席执行官David Solomon掌舵的2018年第三季度的23%。 据悉,该银行正准备在新的一年裁员数千人,加剧了9月份一轮约500人的裁员。奖金也将大幅削减。高盛高层表示,员工数量正在调整以适应经济环境,在某些情况下,员工被重新分配到更活跃的领域。 摩根大通全球并购业务首席运营官Russ Hutchinson表示,摩根大通看到了为被维权投资者盯上的客户,或在估值暴跌后向追求者开放的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咨询的机会。 华尔街交易撮合者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杠杆贷款市场在经历了去年的沉寂后是否会重新苏醒。一些观察人士将此次危机与全球金融危机相提并论,当时企业估值暴跌,加上房地产市场崩溃引发的经济衰退,导致杠杆收购(LBO)市场冻结。 高盛全球银行和市场联席主管Jim Esposito表示,目前信贷市场的压力与2008年有很大不同。在金融危机期间,银行业在顶峰时期有超过7000亿美元的杠杆收购敞口陷入停滞,需要12至18个月才能清理完毕。 如今,“这个数字可能在1000亿美元到1250亿美元之间…… 与2008年相比,这几乎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同样重要的是,信贷市场的深度要深得多。” 市场压力意味着,银行不太愿意为交易融资,因为它们背负着数百亿美元的所谓“悬债”(hung debt),它们无法将这些债务出售给投资者。 但尽管市场动荡,高盛的资深人士仍然信心十足,Dees表示,“当你经历波动时期时,你知道它创造了机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警告称,全球经济面临“艰难的一年,比我们过去的一年还要艰难”。“我们预计世界经济的三分之一将陷入衰退,”格奥尔基耶娃在当地时间1月1日播出的采访中表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在去年10月份警告称,超过三分之一的全球经济将萎缩,到2023年全球GDP增长不到2%的可能性为25%,这被定义为全球衰退。 格奥尔基耶娃在采访中表示,虽然“美国可能会避免衰退”,但欧盟“受到俄乌冲突的严重打击,明年欧盟一半国家将陷入衰退”。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大型经济体的放缓“转化为全球的负面趋势——当我们审视发展中经济体的新兴市场时,那里的情况更糟糕。” 周一公布的欧洲、土耳其和韩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处在荣枯线以下。预计马来西亚、越南、英国、加拿大和美国周二也将公布同样糟糕的数据。 尽管如此,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前景可能会提供喘息的机会。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如果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弹性保持不变,美国将帮助世界度过非常艰难的一年。”
全球需求降温的迹象愈发明显,素有“全球经济金丝雀”之称的韩国12月出口持续下滑。 韩国贸易部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出口较上年同期下降9.5%,经济学家预测为-11.1%,前值为-14%,进口同比下降2.4%。 2022年,韩国出口增长6.1%,进口增长18.9%,全年贸易逆差为47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这是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年度逆差 。去年12月的贸易逆差为47亿美元。 由于韩国是芯片、显示器、成品油的主要出口国,所以该国的出口一直被看做是全球商业和科技需求的一个主要晴雨表。 韩国经济风险升级 韩国央行的持续加息是造成经济疲软的一个因素。过去一年中,韩国央行跟随美联储的步伐不断加息,收紧政策。对韩国央行来说,贸易弹性一直是保证经济能够承受更高借贷成本的关键来源。 不过如今,随着全球经济出现放缓,油价上涨打击了许多依赖贸易的国家,韩国央行的加息周期可能接近尾声。 韩国月出货量的萎缩始于去年10月份,主要是芯片需求走弱导致的。 贸易部数据显示,12月半导体销售额同比下降29.1%,为连续第五个月下降。此外,半导体制造商也正在适应需求放缓,韩国芯片产量连续第四个月萎缩,11月的减产幅度创下2009年以来最大。 韩国的劳资纠纷是可能打击经济的另一个因素。物价飙升引发工人表达不满,一场全国性的卡车司机罢工给韩国供应链造成了极大压力,持续了半月之久,直到上月初才结束。 种种因素导致了贸易前景复杂化,包括全球通胀处于高位、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俄乌冲突进程的不确定性。韩国财政部预计,2023年出口可能下降4.5%,进口可能下降6.4%。
来自知名投资机构Tressis Gestion的首席经济学家丹尼尔·拉卡勒(Daniel Lacalle)近日表示,全球经济可能将面临长达十年的缓慢增长。自今年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体一直在努力应对各种冲击——从俄乌冲突到欧洲能源危机——这些冲击导致全球通胀飙升,经济活动全面减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目前预计,全球GDP增速将从2021年的6%放缓至2022年的3.2%和2023年的2.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这是“除全球金融危机和全球新冠疫情的最严重阶段外,自2001年以来最弱的经济增长状况。” 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通胀将从2021年的4.7%上升至今年的8.8%,预计2023年将降至6.5%,2024年将降至4.1%,仍高于许多主要央行的目标水平。 拉卡勒周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全面重新开放的可能性是市场预计2023年的“最大积极因素”。他表示:“中国经济的重新开放肯定会极大地促进全世界的经济增长水平,而且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然而,他还表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无法恢复至新冠疫情爆发前几年的水平。 拉卡勒表示:“我认为,我们很可能将进入一个增长非常非常缓慢的十年期。在这个十年里,发达经济体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即每年增长1%就非常幸运了。而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不幸的是通胀水平的上升。” “我认为,我们正在经历2020年和2021年实施的大规模刺激计划所推动的经济反弹,这并没有带来许多经济学家预期的那种潜在增长。”然而,尽管经济前景黯淡,他仍然强调道,目前还没有出现重大危机。 他总结表示:“我认为,市场正开始对这样一种宏观环境进行定价,即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不高,但避免了金融危机,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肯定也是相对积极的。”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周二发布报告称,由于经济动荡、俄乌冲突和新冠疫情等负面因素,削弱了全球贸易前景,导致全球航运业明年也将失去增长动力。 在《2022年世界海运发展评述报告》中,UNCTAD预计,今年全球海运贸易量增长将放缓至1.4%,并在2023年保持在这一水平。相比之下,2021年增长了3.2%。 UNCTAD表示,在2023年至2027年期间,预计全球海运贸易量年均增长率为2.1%,低于此前三十年3.3%的平均增长率。 报告称,俄乌冲突、大流行的持续、供应链约束,以及通胀压力和生活成本挤压,使得全球航运业的复苏面临风险。 此前一天,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报告也显示,由于全球经济继续受到冲击,全球货物贸易需求正在降温,货物贸易增速可能在2022年底和2023年进一步放缓。 在上个月发布的《贸易与发展报告》中,UNCTAD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5%,2023年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2.2%。所有地区都受到了经济增长放缓的冲击,但发展中国家受影响格外明显,发达经济体的货币财政政策可能导致全球衰退和长期停滞。 UNCTAD呼吁对海上供应链进行投资,需要为未来的全球危机、气候变化和向低碳能源转型做好准备。 过去两年的供应链危机表明,海上物流能力的供需不匹配导致运费飙升、拥堵和全球价值链的严重中断。 UNCTAD秘书长丽贝卡·格林斯潘表示,需要从当前的供应链危机中吸取教训,为未来的挑战和转型做更好的准备,包括加强多式联运基础设施、船队更新、改善港口性能和贸易便利化等。 UNCTAD技术和物流主管Shamika N. Sirimanne指出,如果说我们从过去两年的危机中学到了什么,那就是港口和航运对全球经济的运转至关重要。运费上涨导致消费价格飙升,尤其是对最弱势群体而言。
当地时间周四(11月24日),国际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发布全球宏观观点报告称,由于俄乌冲突有可能演变成一场“永远的战争”,明年世界经济将与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一样疲软。 IIF的首席经济学家罗宾·布鲁克斯(Robin Brooks)等人在报告中写道, 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2% 。根据基数效应调整后,这一数据与2009年一样疲弱。 “未来全球GDP面临的冲击程度,主要取决于俄乌战争的发展轨迹,”IIF分析人士写道,“我们的基本假设是,战争将持续到2024年,因为这场冲突对普京来说是‘生死攸关的’。” 国际金融协会表示, 明年的经济增速放缓将由欧洲主导 ,因为该地区受战争影响最大。由于消费者和商业信心大幅下降,预计明年欧元区经济将收缩2%。 国际金融协会预计美国明年GDP将同比增长1%,而拉丁美洲经济增长预计更加强劲,将同比增长1.2%,因为拉美作为主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国,可以从食品和能源价格高企中获益。 国际金融协会还提到, 明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单一驱动力将是中国 。 他们预计全球债务将会在明年下降,但利息支出将激增。 作为IIF首席经济学家,布鲁克斯是今年早些时候率先预测欧元将与美元平价的人之一。他还在大多数人之前正确预测了巴西雷亚尔的反弹。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