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发展有哪些“痛点”?如何破题?这场“群聊”干货满满→

11月19日,由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四川省上市公司协会特别支持,期货日报、产业服务联盟、华西期货联合主办,永安期货、弘则研究协办的“2025年期现融合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成都圆满落幕。行业大咖、期货机构代表与新能源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话产融协同新路径,干货满满,亮点纷呈!

四川证券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华西期货总经理魏哲平:期货市场成为新能源企业不可或缺的风险管理平台

“当前,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企业通过使用期货工具实现了稳健经营,期货市场成为新能源企业不可或缺的风险管理平台。”四川证券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华西期货总经理魏哲平表示。

魏哲平称,“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到,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共同探讨期现融合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彰显了期货行业的担当与远见。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品种体系的不断完善,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魏哲平表示,通过深度合作,期货公司已成功帮助一批新能源龙头企业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应对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据了解,四川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是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和全球新能源关键原材料核心供给地。截至2024年年底,四川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近200家,其中本土上市企业11家,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37家,实现营收约2079亿元,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三。通威集团成为全球首个光伏领域世界500强,东方氢能、中材科技等“链主”企业引领发展,光伏电池片产能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氢能产业营收、风电整机新增装机容量均位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四川已构建起光伏、风电、氢能“黄金三角”支撑的产业格局。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四川新能源产业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尤其是在风险管理方面,更需要期货市场的保驾护航。”魏哲平表示。

琏升科技董事会秘书吴艳兰:期现融合成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选项”

琏升科技董事会秘书吴艳兰在致辞中表示,在新能源产业从规模扩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期现融合已从“可选项”升级为“必选项”。

吴艳兰表示,当前新能源产业正面临技术迭代加速、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与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化的三重挑战。“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已经影响到企业的盈利与生产稳定性,但期现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和商业模式,为新能源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吴艳兰说,一是期现融合能够有效稳定新能源企业的生产经营;二是期现融合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期现融合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国际化的重要桥梁。

弘则研究首席经济学家苏畅:当前宏观经济呈现K形分化特征

弘则研究首席经济学家苏畅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呈现K形分化特征,科技与能源转型领域形成增长支撑,传统经济与传统能源则面临调整压力。“十五五”期间,我国经济预计保持4.2%左右的年均增速,科技是重点投资领域,而收入分配优化是提振消费的关键。

在能源转型领域,苏畅表示,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进程正在加速,预计2026年新能源对汽油的替代量级将达到3199万吨,对柴油的替代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同时,全球市场产能扩张与供应过剩现象加剧,油、煤等传统能源品种进入过剩周期,油价中枢下移将带动工业品价格调整。

协鑫科技硅战略总监钱坤:颗粒硅N型应用升级与ESG合规布局成为企业破局“内卷”的关键

协鑫科技硅战略总监钱坤在会上表示,当前光伏行业正面临需求增速放缓与产能阶段性过剩的双重压力,颗粒硅N型应用升级与ESG合规布局成为企业破局“内卷”的关键。

据钱坤介绍,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预计下修至480~500GW,同比增速降至2%~5%,硅料等环节产能阶段性过剩问题突出。2025年,硅料名义产能为280万吨,供需比超过2,行业库存偏高。在此背景下,产品差异化与合规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钱坤表示,期现融合为新能源企业应对价格波动提供了保障,而颗粒硅的技术优势与ESG合规能力从根本上提升企业长期竞争力,助力行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突破瓶颈。

全国期货(期权)实盘交易大赛金牌导师谭伟鸿:构建产业金融生态,以金融“广度”放大产业“深度”

全国期货(期权)实盘交易大赛金牌导师谭伟鸿表示,广期所新能源品种上市标志着行业竞争已从“制造竞争”迈入“金融竞争”,未来,赢家需兼具“产业洞察”能力与“金融工具”应用能力。他提到,传统产业经验在金融市场易“失灵”,根源在于其产业视角局限于自身及上下游、依赖线性决策,而金融市场聚焦“未来预期”,注重多维定价与风险中性思维,波动既是风险又是机会。

他表示,产业决策需实现范式转移,即从“赌方向”到“锁利润”、从管理实物库存到综合管理头寸、从“被动承受”到“主动运用”金融工具。

谭伟鸿呼吁构建产业金融生态,通过提升理念、组建团队与完善风控,以金融“广度”放大产业“深度”,推动新能源产业参与者从制造商向“风险管理者”“资源整合者”进化,实现期现融合共生,进而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永安资本产业服务部经理刘逸斌:期现融合为新能源产业保驾护航

永安资本产业服务部经理刘逸斌表示,当前新能源企业面临价格波动、资金链管理、汇率利率波动等多重风险,而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新能源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风险管理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选项”。

在期现融合实践方面,据刘逸斌介绍,套期保值是企业对冲风险的主要方式。2024年有1503家实体行业A股上市公司发布套期保值相关公告,商品套期保值额度同比增长约60%,显示出产业对期货工具认可度的提升。他表示,审慎的套期保值应与企业核心业务紧密挂钩,通过明确的风控制度实现风险对冲,而非追求价格波动收益。

针对新能源企业的痛点,刘逸斌介绍,永安资本构建了期现业务、做市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等多元化服务体系,通过基差贸易、合作套保、仓单服务等模式,降低了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门槛,助力企业保供稳价。

龙蟠科技碳酸锂期货策略经理王玉龙:碳酸锂产业套保策略升级,供需双旺下风险管理成关键

龙蟠科技碳酸锂期货策略经理王玉龙表示,碳酸锂企业套期保值可分为经营性、战略性、综合性三类,需根据产业链环节精准施策:上游矿山可按利润水平调整套保比例;中游贸易与加工企业需聚焦定价时间敞口风险,通过期现贸易、库存保值等方式对冲波动。他表示,经营性套保应注重流动性、基差与资金管理,战略性套保则需强化市场研判能力。

在王玉龙看来,碳酸锂需求正迎来多领域爆发:储能行业5年内需求有望增长4倍;纯电重卡将成第三增长曲线;2026年全球总需求预计达201万吨,动力与储能电池是核心驱动力。供应端则呈现区域分化特征,中国、非洲成为主要增量来源,2026年全球总供应预计达208.3万吨,供需整体保持紧平衡。

他建议企业结合长周期供需趋势与短周期库存变化,灵活运用期货和期权工具,通过科学套保锁定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

圆桌讨论:以期货之力,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蓄能

在圆桌讨论环节,国泰君安期货产业发展部总经理助理王松泰、中信建投期货金属首席分析师江露、四川澳思锂业总经理助理刘洋、弘则研究光伏首席分析师刘艺羡等,围绕光伏及锂电行业发展现状、期现融合对四川产业的机遇、企业套保实操误区、产融协同生态构建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刘艺羡表示,当前光伏产业特别是硅料环节,已成为政策属性非常强的领域。“反内卷”与价格法为行业设定了盈利底线,改变了单纯通过市场出清决定价格的逻辑。

在此背景下,期货市场的作用愈发凸显。刘艺羡表示,多晶硅、碳酸锂期货上市后,其价格发现功能为上下游企业优化采购成本与销售价格提供了机会,“当盘面价格升水现货时,上游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销售计划卖出更高的价格;当盘面贴水时,下游企业可以借助期货等衍生工具锁定更低的原料成本”。

刘洋表示,碳酸锂期货上市后,价格变得高度透明,上下游都看盘面定价,中游企业必须依据期货周期来预判价值,“期货市场吸引了大量期现商,彻底改变了以往上游控货提价、下游一货难求的局面,使得市场流动性极大增强,在任何价位都能实现交易。”

“期货已深度嵌入产业链,点价模式成为市场主流,而未能及时拥抱这一变化的传统贸易商正快速被市场淘汰,这深刻揭示了金融工具对产业格局的重塑之力。”刘洋称。

谈及四川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机遇,与会嘉宾均认为,期现融合是把握时代“风口”的关键。

王松泰用“起风了”来形容四川面临的机遇。他结合“十五五”规划建议目标,表示四川拥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与政策支持,“应用期现工具好的企业,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构筑竞争优势”。他分享了一个逆势增长的案例:一家上市公司在碳酸锂下跌行情中,通过基差贸易等期现结合方式,实现了2亿~3亿元的利润增长。

江露表示,四川水电资源丰富,若未来电力期货上市,将极大增强绿电成本的透明度,吸引更多高端制造企业落户,为四川新能源产业带来新的增长极。

谈及未来产融结合的方向,嘉宾一致认为,深度融合与生态共建是主流。

刘洋表示,根据碳酸锂行业的经验,产业链接受新定价模式的速度远超预期,企业需要全面、快速拥抱期货。

江露认为,服务机构必须下沉到产业里面去,真正理解企业痛点,才能提供适配的策略。刘洋也认为,期货机构应围绕产业的具体难点提供针对性方案,而非空谈投资回报。

王松泰表示,当前新能源期货品种尚属“年轻”,市场中仍有较多机会。企业应珍惜这段发展窗口期,善用期货工具,最终目的是构建和维护自己的产业“生态圈”,实现可持续发展。

暂无简介

陈雪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