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池有限公司从海外进口的47吨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在天津新港海关通关。
资料显示,作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4月,其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废旧蓄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电池租赁及零配件生产。
再生黑粉原料,是由锂离子电池废料经多道工序处理而成,富含锂、镍、钴等有价金属,且含量远高于原矿。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池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已经与众多海外货源企业、国内需求企业达成再生黑粉原料进口和供给意向,再生黑粉原料经由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池有限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加工生产,成为再生锂电材料后,重新进入电池生产环节,形成产业闭环,使电池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更加畅通。
市场方面,为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等原料的进口管理,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于2025年6月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简称“公告”),该公告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该公告明确提出,“符合相关要求的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不属于固体废物,可自由进口。”这也标志着我国对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进口解封。
在此背景下,进口再生黑粉原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我国对原矿的依赖程度和开采体量,有利于促进减排降碳和生态保护。
据业内测算,每进口1万吨再生黑粉原料,能够减少约3万吨原生矿的开采,降低2.5万吨的碳排放。
从锂电供应链角度来看,再生黑粉进口业务具有较高战略价值,并将带来一定行业影响。
首先,由于原矿开采,受资源分布不均、地缘风险、环保要求等限制,而再生黑粉原料的规模化进口,将有效对冲原矿供应风险。通过“电池回收-再生”的供应链,将降低我国对矿源的依赖,从而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第二,再生黑粉中锂、镍、钴等金属含量高,再生料相较原生料,可降低冶炼、提纯等环节的能耗,有利于节能减排。
第三,此次再生黑粉进口,该供应链通道得以打通和验证。此单业务量虽规模有限,但为锂电供应链开辟了新路径,其示范效应或将加速行业向多元化供应体系跃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