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公司是国内铜加工行业龙头,那在高速铜缆连接领域,当下有何应用或产品?后续有什么规划?金田股份5月2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高速铜缆连接领域有较好的客户基础及技术储备,其中公司高导精密铜排产品已进入高速铜缆适配元器件、IGBT等领域的行业龙头供应链体系。同时,公司积极布局高速连接铜缆,开发新型高导电、低阻抗铜线,以满足下一代800G传输速率的连接线缆需求。公司将密切关注和跟进高速铜缆连接领域的市场需求。其他具体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定期报告。
被问及“公司产品是否有用到无人机、低空飞行器当中?”金田股份5月2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产品陆续在低空经济、轨道交通、海工装备等细分领域的场景中进一步实现应用深化。其中公司开发的高精密易切削铜棒,切削性能好、加工表面光洁,已应用于无人机的轴承部件。公司将密切关注和跟进低空飞行领域市场需求,进一步完善产品序列,提升产品竞争优势。其他具体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定期报告。
金田股份5月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2025年4月份,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5,932,400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比例为0.40%。
金田股份4月2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主要产品为铜及铜合金材料、稀土永磁材料两大类,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创新,重点聚焦新兴前沿科技领域的材料需求,陆续成功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铜基先进材料,积极推进并完成石墨烯石墨烯:BK06171999.85-2.04%铜复合材料、陶瓷覆铜板等前沿技术储备。同时,公司已开展部分替代材料的研发和项目储备工作,具体请持续关注定期报告。
金田股份此前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72.85亿元,同比增长9.89%;归母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38.55%。
对于净利润增加的原因,金田股份表示:主要系公司产品客户升级,技术管理持续优化所致。
金田股份4月15日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41.61亿元,同比增长12.36%;归母净利润4.62亿元,同比下降12.29%;扣非净利润3.39亿元,同比下降10.14%。
金田股份在其2024年年报中介绍:2024年,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全力推进新建产能项目建设,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不断深化高端行业、新兴领域的客户合作和产品应用,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9.90亿元,同比增加11.75%;全年铜及铜合金材料总产量191.62万吨,总销量181.44万吨,规模领先优势持续巩固。
金田股份在其2024年年报中还公告了2025年的经营计划:2025,公司将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成为“世界级的铜产品和先进材料基地”为战略目标牵引,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公司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细分战略目标。以国际化的视角和理念,引进先进技术,健全组织能力,全方位提升采购、生产、销售等管理水平,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朝着公司战略目标坚实迈进。同时,公司长期坚持国际化战略布局,服务全球客户,利用全球优质资源,推动公司产品领先、人才领先、管理领先、服务领先,为客户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和服务。公司将一如既往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持续深耕新能源汽车行业与芯片半导体行业,巩固行业影响力;快速拓展AI散热行业,实现大规模量产,打造增长引擎;重点布局机器人产品研发,形成未来竞争力;持续推动公司低碳再生产品创新,打造低碳核心竞争力。
国信证券点评金田股份的研报显示:铜产品单位毛利润增加。2024年随着铜加工行业底部反弹,以及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铜产品毛利润改善。2024年铜线排毛利润551元/吨,同比增加80元/吨;其他铜产品毛利润2273元/吨,同比增加287元/吨。公司铜产品毛利润在2022年见底以来,已经连续两年反弹。受市场因素影响,公司稀土永磁产品盈利下滑,2024年稀土永磁产品单位毛利润2.1万元/吨,同比减少2万元/吨,也显著低于2017年以来的均值7万元/吨。公司逐步压缩低毛利产品占比:2024年公司铜产品销量181.4万吨,同比减少4.1万吨;其中低毛利的铜线排销量减少6万吨,其他铜产品销量增加2万吨。稀土永磁业务方面,随着包头4000吨项目投产,2024年公司稀土永磁材料销量5134吨,同比增加49%。电磁线产品盈利快速增长。近年来公司电磁扁线业务增长迅速,已形成6万吨新能源电磁扁线产能,子公司金田电磁科技2024H1净利润2218万元,2024H2净利润达5469万元;其他电磁线生产企业金田新材料2024H1净利润1564万元,2024H2净利润达3701万元。投资建议:公司过去几年快速扩张建立起了规模优势,未来将进一步改善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并将在东南亚进一步布局产能,充分受益于新能源市场对铜材及稀土永磁材料的增量需求,维持“优于大市”评级。风险提示:铜价大幅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