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专题

SMM钴锂市场解析

SMM实时跟进钴锂市场最新行情、价格波动、基本面变化,及时作出权威解读!

 | 进入专题>

SMM钴锂市场解析

1月汽车市场迎平稳开局 2月车市潜力大?美国再挥关税大棒!【SMM专题】

来源:SMM

2025年2月17日,中汽协发布2025年1月汽车工业运行情况,乘联分会也在此前发布了2025年1月乘用车市场的相关数据。据中汽协方面消息,1月,尽管有效工作日减少,但在“以旧换新”政策、春节经济助力等利好因素驱动下,汽车产量实现小幅增长,销量较同期只微降,行业迎来平稳开局。其中,乘用车延续良好表现,产销同比双增;新能源汽车产销和汽车出口延续良好表现.......SMM整合了2025年1月关于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相关数据情况,以供翻阅了解。


汽车方面

中汽协:2025年1月汽车总体产销实现平稳开局

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5万辆和242.3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7.2%和30.5%,产量同比增长1.7%,销量同比下降0.6%。1月,汽车国内销量195.3万辆,环比下降34.5%,同比下降2.1%。其中,传统燃料汽车国内销量116万辆,环比下降23.7%,同比下降15.1%。

产销量同比双增 1月我国乘用车产量达215.1万辆

1月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5.1万辆和21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0.8%。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01.5万辆和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29.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8.9%。

中汽协: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1.5万辆和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29.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8.9%。

1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79.3万辆,环比下降45.8%,同比增长26.2%。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75.6万辆,环比下降45.7%,同比增长25.9%;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3.7万辆,环比下降46.7%,同比增长31.4%。

中汽协:1月汽车总体出口47万辆 同比增长6.1%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在出口方面,1月汽车总体出口47万辆,环比下降6.8%,同比增长6.1%。其中,1月,传统燃料汽车出口32万辆,环比下降13.8%,同比下降6.6%;新能源汽车出口15.0万辆,环比增长12.6%,同比增长49.6%。

而乘联分会方面也发布了2025年1月乘用车市场的情况。据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9.4万辆,同比下降12.1%,环比下降31.9%。1月零售处于历史低位,环比增速降幅31.9%也是仅次于2023年1月的41%降幅。

新能源汽车方面,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74.4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2.9%。

出口方面,乘联分会表示,伴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规模优势显现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的新能源品牌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虽然近期受到外部国家的一些干扰,但自主插混出口发展中国家增长迅猛,前景光明。1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3.9万辆,同比增长29.4%,环比增长13.9%。占乘用车出口36.6%,较去年同期增长8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占比新能源出口的66%,作为核心焦点的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38%(去年同期36%)。

对于2025年1月的乘用车市场,乘联分会评价称,入冬以来,由于“拉尼娜”出现,我国东部地区受偏北风异常影响,降水明显偏少,气温偏高,用车需求不是很强烈。随着2024年国家汽车报废更新与置换更新政策年度性结束,2025年1月车市虽然相关政策仍在延续,1月政策过渡期是2025年购车补贴享受的最佳时间。但由于春节较早,很多消费者提早在2024年末完成春节前的置换购车计划,因此1月车市稍弱于往年车市的火爆节奏,加之1月的有效销售时间少4天以上,因此出现零售负增长是符合预期的。

考虑到春节前的运输周期等因素,历年春节前是厂商低产销期,零售火爆而进货偏少形成了事实上的春节强力清库存的节点,今年由于去年春节前1月的基数很高,因此为实现地方经济稳增长,部分厂商在完成2024年调整指标后,会考虑一定的转移量确保2025年1月的开门红。

乘联分会表示,2025年1月乘用车市场有以下特征:一、批发、生产、出口均处于历史低位,1月零售在过去10年中仅高于2020年和2023年的1月零售,预计2025年“低开高走”的潜力巨大;二、自主品牌1月批发份额突破68%,零售份额突破61%,较去年分别增长8个和6个百分点。自主品牌的全面遥遥领先,反映出2025年自主品牌从产品力到渠道管理上的模式创新,继续得到用户支持和认可;三、价格战趋稳,1月降价促销力度温和。虽然降价宣传较多,但历经2024年四季度以来的火爆零售,价格促销状态较好;四、乘用车出口达到38万,同比增长3%,增速放缓特征明显五、2025年1月去库存特征不突出,1月厂商库存增1万辆,渠道库存去除7万辆,燃油车经销体系不稳带来库存大幅降低;六、新能源车国内零售74.4万辆,增速10.5%,仍保持较好增速。由于春节前后是县乡市场购车高峰期,新购需求较大,燃油车占比偏高,1月新能源车零售年渗透率低是正常季节规律;七、自主车企迅速成为头部绝对主力,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继续占据头部领先位置,厂商销量份额从上年度38%上升到2025年1月的46%,代表传统自主企业的新能源转型成功;八、自主乘用车高端化突破明显,1月份20万元以上自主品牌占比从2022年22%,2023年29%,2024年的32%,上升到2025年的37%。但目前汽车普及率仍是世界偏低水平,需要低价产品推动普及,自主需要低端化加力发展。九、SUV持续超强增长,1月乘用车国内零售的SUV占比50%。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的SUV占比49.5%,1月新能源车出口的SUV占比62%。


动力电池方面

2025年1月动力及其他电池累计销量80.4GWh 同比增长40.8%

1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为80.4GWh,环比下降36.5%,同比增长40.8%。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62.9GWh,占总销量78.3%,环比下降34.7%,同比增长24.6%;其他电池销量为17.5GWh,占总销量21.7%,环比下降42.1%,同比增长163.6%。

2025年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8.8GWh 同比增长20.1%

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8.8GWh,环比下降48.6%,同比增长20.1%。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8.5GWh,占总装车量22.1%,环比下降40.4%,同比下降32.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30.2GWh,占总装车量77.9%,环比下降50.5%,同比增长53.5%。

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欣旺达、极电新能源以及正力新能。其中宁德时代1月以18.25GWh的装车量稳居国内第一的宝座,市场占比在47.08%左右;排名第二的比亚迪动力电池装车量在8.88GWh左右,市场占比达22.9%。


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方面,2025年1月比2024年12月公共充电桩增加18.1万台,1月同比增长35.1%。截至2025年1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376.0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71.4万台、交流充电桩204.6万台。从2024年2月到2025年1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8.1万台。

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动汽车对比情况,2025年1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9.5万台,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79.3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1月新能源车企多迎“开门红”小鹏汽车时隔30个月重回造车新势力交付榜首

虽然1月整体汽车市场因春节假期等原因而表现略显疲软,不过从新能源汽车车企的表现来看,多数车企依旧迎来了“开门红”。以下是1月部分比较又代表性的新能源车企的交付情况:

2025年1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依旧稳居第一名的宝座,其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超30万辆;而2月10日,比亚迪发布的其最新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技术“天神之眼”引发市场热议,据悉,天神之眼共分为三大版本,其中,天神之眼C是面向大众的高阶智驾技术,首批上市的车型包括21款车型,价格区间从7万元到20万元,涵盖了海鸥等车型‌。而一直以来,作为比亚迪最强力“竞争对手”的特斯拉,也因为比亚迪“天神之眼”这一大招的放出而股价遭受重创,据悉,自2月7日到2月11日以来,特斯拉股价已经跌幅已经高达9.16%。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造车新势力中多数时间稳于交付量榜首之位的理想汽车此次“马失前蹄”,被小鹏汽车夺走了新势力中交付量第一的宝座,小鹏汽车时隔30个月重回造车新势力交付数据榜首。小鹏汽车1月交付量迎“开门红”,总计30350台,同比大涨268%,而这也是小鹏汽车连续第三个月交付量破3万台,其中小鹏MONA M03连续2个月交付超15,000台。

理想汽车1月交付量达29927辆,距离3万辆的成绩仅差咫尺,相比2024年1月份的31165辆同比跌幅达3.97%。据悉,在20万元以上中高端汽车市场,理想汽车蝉联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冠军。

作为1月继小鹏之后,交付量同比增长排名第二的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1月的交付量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数据显示,零跑汽车1月交付量达25170辆,同比增长105%。且值得一提的是,零跑汽车还在1月13日发布盈利预告宣布,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提前一年达成单季度盈利目标,这标志着零跑成为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

此外,小米汽车在2025年1月的表现也同样抢眼,据小米官方数据显示,1月小米SU7交付量再次超过20000台,而1月已经是小米SU7连续4个月交付量超2万,2025年全年交付目标30万台!

在最近的元宵节直播中,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表示,小米汽车已经交付16万辆车,覆盖全国,上海、杭州、苏州是前三名,连续4个月每月交付超两万辆,比设计产能已经提升了一倍。

乘联分会表示,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41.5%,较去年同期渗透率提升9个百分点。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1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2%,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2.1%,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20.8%,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新势力份额同比增长5.7个百分点。

针对1月整体市场,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2025年’两新’政策持续发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挽回一季度信心,然而目前市场在春节较早、政策观望、2024年透支三重不因素利影响下,1月市场比较艰难。”

中汽协方面表示,1月,尽管有效工作日减少,但在“以旧换新”政策、春节经济助力等利好因素驱动下,汽车产量实现小幅增长,销量较同期只微降,行业迎来平稳开局。其中,乘用车延续良好表现,产销同比双增;新能源汽车产销和汽车出口延续良好表现。


车企争相接入DeepSeek模型 智能驾驶技术未来或必不可少?

随着AI技术的臻于成熟,目前,汽车行业对智能驾驶的追求越来越高。这点,从比亚迪自研“天神之眼”技术便可以窥见一二,而春节期间,DeepSeek模型也凭借着其强大的性能而被各行各业所积极“接洽”。汽车行业也不例外,此前,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已经有包括吉利、零跑,极氪、东风等在内的多家车企宣布了其与DeepSeek模型的融合适配,且零跑、智己、北汽蓝谷、岚图、极氪等车企都将DeepSeek模型融入了各自的智能座舱方面的布局。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2025年消费者买车将重点考虑智驾系统,未来2-3年智驾将成为与安全气囊一样必不可少的配置。其表示,“未来没有智驾系统的车型将成为少数派,‘智驾’将成为中国汽车的一张新名片。”

华福证券也评论称,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加入到DeepSeek的阵营之中,不仅可以更快的打破行业内的技术壁垒,降低AI技术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应用成本和门槛,还能带来更加强大的性能和更好的服务,提升智能汽车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展望2月份,乘联分会表示,2025年2月共有19个工作日,比去年2月多1天,而且春节前的隐性提早休假在1月。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大部分厂商都是节后抓紧恢复工作运行。因此2月的市场恢复潜力较大。随着部分地区的以旧换新政策的逐步发布,车市进入节后回暖周期。由于1月新政策发布前的过渡期的政策补贴相对更强,因此2月的市场主要靠自身的需求恢复。

乘联分会预计,2025年2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预计将保持稳步增长,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要驱动力,传统燃油车市场则继续萎缩。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将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减少对燃油车歧视性政策实现油电同强对稳定国内外车市销售将有更好的推动作用。目前按各地以旧换新2024年的政策、按新标准顶格延续的测算基础,乘联分会判断2025年国内车市零售2,340万辆,增长2%,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330万,增长20%,渗透率57%。


再舞关税大棒 美将对进口汽车征收25%左右的关税

当地时间2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对进口汽车征收25%左右的关税,他将在4月2日就此话题发表更多声明。美国总统特朗普14日称,他可能在4月2日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

美国《政治报》此前报道称,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将进一步加剧美国与北美、欧洲和主要贸易伙伴的紧张关系。

据悉,美国销售的汽车中,约有50%是在国内制造的。而在进口汽车中,约有一半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另一半来自其他主要汽车生产国。

有分析称,汽车关税可能会对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德国和韩国的汽车制造商造成最严重的打击。

后续具体关税细节,SMM将持续追踪。

暂无简介

陈雪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