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0风向指数调查:节后资金面难言宽松 降准降息操作窗口期或延后

新一期财联社“C50风向指数”结果显示,资金面在春节后转松概率偏大,但宽松程度和幅度如何有待观察。在17家参与调查的市场机构中,8家认为节后资金面或边际转松,9家认为短期内会维持平稳偏紧格局,预计流动性缺口在936亿至5000亿元。公开市场方面,伴随1月降准落空,考虑外汇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市场机构普遍预计,货币总量政策的放松可能会与其他政策的落地配合,因此2月降准、降息操作窗口期或延后。

“C50风向指数调查”是由财联社发起,由市场中的各类研究机构参与完成,结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市场机构对于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感受以及金融数据的预期。共有近20家机构参与本期调查。

节后资金面或难言宽松

回顾1月,多重因素扰动下资金面边际转紧。尽管央行进行大额投放,于1月21日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呵护流动性,但也未能缓解资金面紧张。

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是税期走款、信贷消耗、节前取现和净投放力度偏弱等技术性因素;另一方面反映的是央行“稳汇率、防空转、长债防风险”的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资金面偏紧导致资金价格抬升。在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回购利率(DR007)均值达到1.93%,与公开市场操作(OMO)利差达到43BP,创下2020年央行强调政策利率引导作用以来的新高。

1月中旬,全市场机构7天回购利率(R007)一度超过4%,创下2021年1月以来非跨年时点的最高值,打破2024年4月以来每当DR007偏离OMO利率20BP 以上就会触发央行加大维稳的规律。

而在1月末跨春节时点资金价格居高不下,1月24日全市场机构14天回购利率(R014)达4.13%,创下 2023年末以来新高,打破了2023年10月以来资金面月末不紧的规律。

在光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看来,通过资金面自发收紧、短端利率适度上行,可带动前期过于平坦的曲线形态修复,同时兼顾人民币汇率稳定。

节后资金面会如何演绎?据财联社调查显示,市场普遍预计,资金面在春节后转松概率偏大,但宽松程度和幅度如何有待观察。

在17家参与调查的市场机构中,8家认为节后资金面或边际转松,9家认为均衡偏紧,可能存在936亿—50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缺口。

其中,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团队判断,完全排除MLF以及逆回购到期因素,2月或存在约4000亿元的流动性缺口,资金面仍有一定的压力。

“扰动因素主要来自于逆回购到期、政府债放量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利好主要来自于节后现金回流银行体系以及央行充足的货币政策工具。不过,由于央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的态度暂未展现出更宽松的意图,因此资金面边际转松的幅度可能有限。”明明表示。

“从季节性来看,春节过后资金面往往转松。主要是居民节前所取现金,会回流到金融系统,对应中长期资金取代短期的逆回购。”华西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肖金川表示,对于今年春节后资金面,预计边际转松但价格可能仍然偏贵。

基于对1月现金漏出规模的估计,信达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一爽测算,节后现金回流规模达到1.2万亿,成为流动性的主要补充。

在民生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谭逸鸣看来,短期内资金面或仍有维持平稳偏紧格局的可能。但中长期维度来看,围绕国内经济金融形势,货币适度宽松仍是主旋律。

降准、降息操作窗口期或延后

公开市场方面,伴随1月降准落空,考虑外汇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市场机构普遍预计,货币总量政策的放松可能会与其他政策的落地配合,因此2月降准降息仍需视经济金融形势而定。

具体来看,多位市场人士认为目前降准必要性相对有限。王一峰表示,从可贷资金角度看,1月信贷“开门红”投放收官,2月受春节假期影响再度转入信贷小月,银行可贷资金端压力相对减轻。

“从置换MLF角度看,2月MLF到期5000亿,到期规模相对较小,届时或仍通过买断式逆回购等操作予以对冲。从央行态度看,鉴于对流动性的总体态度有意维持相对紧平衡,流动性投放方式相对丰富,降准相对较强信号意义的操作或有所滞后。”

对于降息而言,1月信贷“开门红”成色较好,对于融资需求修复情况仍需等节后陆续开工再观察,若需求修复弱于预期、信贷景气度不可持续,届时适度降息亦为可选项。

海外方面,美联储降息节奏放缓,目前美元指数、美债利率仍处在较高水平,中美利差倒挂幅度较大,人民币汇率面临贬值压力。国内方面,央行关注利率风险,防范资金空转诉求下,一定程度制约货币宽松操作。

“但国内货币政策仍以稳定总需求为首要目标,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灵活把握降准降息时机。”民生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谭逸鸣表示。

在银河证券固收分析师刘雅坤看来,由于货币政策短期内强调稳汇率,市场宽货币预期短期内降温推迟,降准降息仍需视经济金融形势而定,上半年仍然存在较强的宽松预期。

明明表示:“复盘2018-2024年,央行在春节前后通常更倾向于采取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操作。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央行宽货币取向明确,但短期操作会更谨慎,降准降息仍需等待时机。”

暂无简介

李丹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