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多地发文力挺氢能产业,并公布具体奖补措施。
其中,12月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关于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共18条,对加氢站建设及运营、核心技术攻关、关键零部件研发、规模化应用、产业集群发展、项目落地、首台套应用、车辆运营、多元化示范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补贴标准,并对氢气供应、交通绿色替代、通行环境、碳减排激励、人才引领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指引。
《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制造业项目落地,对氢能产业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在省级对其新增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不超过2%比例普惠性投资奖励的基础上,市级财政给予1∶1配套扶持。对氢能产业立项投资额或总投资达1亿—10亿元的制造业项目,按项目启动建设后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给予资金奖励,单个项目累计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支持加氢站建设,鼓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对加氢站建设给予补贴,省、市、区各级财政补贴合计不超过500万元/站,且不超过加氢站固定资产投资50%。广州市级财政对建成并投入使用,且日加氢能力(按照压缩机每日工作12小时的加气能力计算)500公斤及以上加氢站给予建设补贴。其中,属于油(气)氢合建站、制氢加氢一体化综合能源站的,每站补贴100万元;属于其余固定式加氢站的,每站补贴50万元。
11月8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力争到2027年,以武汉为核心的湖北氢能产业布局初步成型,打造以电解槽、燃料电池等为核心的全国氢能装备中心,成为全国重要氢能枢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形成氢能应用推广示范。全省氢能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氢气产值达到300亿元,氢能应用装备及零部件产值达到400亿元。力争氢能产业集群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引进10家以上国内氢能行业头部企业、100家氢能产业重点企业。
湖北省提出,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聚焦氢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湖北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等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石化机械建设湖北省气体增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对新获批氢能相关国家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一次性补助建设经费1000万元;新获批氢能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一次性补助建设经费500万元。
同时,支持关键技术创新突破。针对高性能质子交换膜、轻质高容量固态储氢技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等产业链重点技术攻关方向,建立省级氢能创新项目库,在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中予以重点支持。对经审核认定的产业关键节点重大项目,给予承担单位投入最高10%的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11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进一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7年)》。《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四川省氢能产业在高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等方面实现显著提升,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更加完备,重点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综合应用成本大幅降低,产业综合实力和应用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初步构建起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
对于日加氢能力500公斤及以上的固定式加氢站和制氢加氢一体站,四川省将按照单站建设固定投资额(不含土地费用)的3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此外,还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出台降低用氢成本的措施,省级财政将按市(州)支出一定比例给予单个市(州)每年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奖励。
对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研发项目,四川省将按照承担单位对项目实际投入的3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另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3618家氢能相关企业。行业分布上,归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最多,有2090家,占比59.5%;其次是归属制造业的企业,有427家,占比12.2%。
2014年至2021年,我国氢能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至2021年注册量达692家,同比增加40.1%,达近十年注册量峰值。2022年,我国氢能相关企业注册量虽有减少,但依然保持在600家;2023年共注册670家氢能相关企业,同比增加11.7%。截至12月5日,2024年我国已注册545家氢能相关企业。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氢能相关企业注册资本体量较大。公示注册资本的氢能相关现存企业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合计占比62.8%,其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5000万元的企业最多,占比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