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价格会员
所属专题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

电池回收与循环利用的国际会议应运而生,旨在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电池回收与再利用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共同应对电池反复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为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进入专题>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

大咖谈:我国面向未来的能源转型发展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电池回收年会】

来源:SMM

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山东爱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锂电回收产业年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韩文科针对“我国面向未来的能源转型发展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话题展开分享。

“十二五”时期中国能源政策高频主题词包括汽车、交易、二氧化碳和供暖等,这一时期中国在努力“建立现代能源体系”。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在《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讲话中指出的“多元供应体系”,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

这一时期中国能源结构在长期完全以煤为主的基础上,开始向多元化和绿色化的方向转变。但同时,他还提到,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这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国策,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四个革命,就是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一个合作”就是加强全方位国际合作。

“十三五”时期中国能源政策高频主题词包括储能、供暖、储气和汽车等。

与此同时,各地也纷纷相应,2016年,四川提出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2021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清洁能源生产和利用强省、推进甘肃由“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转变。推进“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发输储用造”一体发展,推进甘肃由“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转变;青海省以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为抓手,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成为展示青海力量的驰名品牌;2012年,国家能源局将宁夏确定为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

“青豫直流”±800千伏特高压外送通道是全球远距离、100%输送可再生能源的特高压通道,全长1587千米,输送容量800万千瓦,年输送电量412亿千瓦时。

2021~2023年间中国能源政策高频主题词包括技术、能效、协同、低碳、消费、碳达峰、节能、减污、降碳等。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

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优先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开发水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利用生物质能。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

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发展配售电环节独立市场主体,完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衔接机制,扩大市场化交易规模。

推进电网体制改革,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

完善电力等能源品种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从有利于节能的角度深化电价改革,理顺输配电价结构,全面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

推进煤炭、油气等市场化改革,加快完善能源统一市场。

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石油消费“十五五”时期进入峰值平台期。

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严控煤电装机规模,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

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

加快推进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

强化风险管控,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平稳过渡。

发挥新能源稳经济促就业提升发展质量的作用

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可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对年轻人员的就业岗位。2021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产业领域的就业人数达到 260 万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16-24岁、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0.4%、4.2%;5月份,16-24岁、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 20.8%、4.1%。)

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规模越来越大,已经超过10 亿吨煤炭,减少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超过20亿 吨、40 万吨和 45 万吨,成为减污降碳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坚实力量。

我国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也为全球能源实现低成本、快速的低碳转型做出中国式的贡献。

新能源在西部地区具有比其他地区更持久的经济性

黄河流域总面积80万平方公里,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单元和中国地势三大台阶,既是传统能源资源富集区,也是中国能源转型任务最重的区域。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清洁生产,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目前,随着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黄河流域风电、光伏装机量将接近全国装机的近一半。

沙漠戈壁荒漠光伏和风电基地建设

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建设条件好的优势。光伏治沙作为近几年最新探索出的成果,光伏组件的铺设,除了能挡风防风外,还能吸收光照、降低土地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水分累积,实现沙漠地区太阳能资源高效利用和沙漠变绿洲的双重收益。

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约1亿千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陕西、新疆6省(区)和新疆等地。

第二批大基地项目,以库布齐、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为重点,以其他沙漠和戈壁地区为补充,综合考虑采煤沉陷区,总规模约4.55亿千瓦,将在“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陆续建成。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储能装机容量在86.5GW左右,新型储能装机在34.5GW左右,在总储能装机容量占比中达40%。

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方面

2024年4月25日国家发改委第20号令公布《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该《规则》已于7月1日起实施。

电力现货市场

2017年南方(以广东起步)、山西、四川、甘肃、蒙西等八个地区作为第一批试点,2021年上海、江苏、安徽、辽宁、河南、湖北等六省市为第二批电力现货试点。

2023年1-6月,各地电力现货市场分时均价峰谷价差约320元/MWh,其中蒙西现货市场峰谷价差较高,超过500元/MWh,为储能参与现货市场营造了有利条件。

储能参与电力市场进展情况

截至2023年底,国内30个省级电力市场为储能开放了市场准入,新型储能陆续参与各地电能量(中长期、现货)、各类辅助服务、需求响应等市场。

在山东、宁夏、安徽等地,独立储能开始形成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相结合的盈利模式。

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方面:

首先是以重点地区为主,持续推进减煤。京津冀等区域的煤炭消费占比大幅下降;全国燃煤锅炉减少80%以上,重污染地区的散煤取暖基本被替代。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强调要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全面提升能效标准,以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工业锅炉等设备为重点。以能效为导向,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印发 2024年07月24日《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接连出台政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其中工业领域的设备更新改造覆盖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轻工、纺织、电子等重点行业,对于拉动投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有关数据,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单体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有千余个,总投资超过万亿元,其中354个项目被列入2024年省级年度重点项目计划。

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

加快用能产品设备和设施更新改造。动态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推动设备更新升级。与2021年相比,2025年:

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0.5个百分点以上。

在运高效节能电机、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10个百分点以上。

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的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

未来: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49)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展望

中国能源中长期转型展望主要结论:

——终端用能高比例电气化;

——以风光为主体实现电力系统绿色化;

——统筹、多元、智能化的新型电力系统。

——终端用能高比例电气化

CETO情景:2060年电力消费量及其分布

全社会电力消费持续增长

终端用能行业的高比例电气化和电制氢规模化发展,将拉动用电量高水平增长。

到2035年,全社会用电量16.3亿千瓦时;2060年,全社会用电量20.3亿千瓦时。

2060年全社会用电量20.33万亿千瓦时,直接消费14.33万亿千瓦时,PtoX和制热1.5万亿千瓦时,制绿氢4.5万亿千瓦时)

国际机构预测的主要经济体终端电气化率趋势

可再生能源的绿色属性也拉高绿电需求

可再生能源电力在电力生产与消纳中的重要特点是其附带的绿色属性,即环境外部性,这也是部分用户偏好绿 色电力的原因。RMI近期的市场调研表明,用户侧有着强烈、明确和日益增长的绿色电力需求。

以在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及其供应链为例,其绿电需求将从2020年的1,100亿千瓦时(110TWh)升至2050年14,400亿千瓦 (1,440TWh)

P2X燃料在航空和航运中的应用前景

航空:CETO情景中,2060年,生物燃料和电制燃料比重有望达到28%-30%,氢能将占有17%左右的份额,航空煤油则降至不足两成,对化石能源依赖进一步降低。

航海: CETO情景中,非化石能源的替代进一步强化,氨能、氢能、电制甲醇、电制燃油(Efuel oil)等用量不断上升。

2040年之前,预计石油产品比重仍保持57%以上,但到2060年,石油比重将仅剩不足5%,氢能和氨能的比重上升到24%和45%。

——以风光为主体实现电力系统绿色化

CETO情景: 风电和光伏支撑新型电力系统

可再生能源(风电和光伏)成为主体电源。

G20成员国2021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

CETO情景: 绿氢

绿电制氢中长期成为主要方式

绿电制氢在2035年后对电力需求增长的贡献加大;

到2035年,制氢用电量达到2.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15.2%;

到2060年进一步增加至4.5万亿千瓦时,占比达到22.1%。

到2030-2035年,中国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将达100万辆左右

(2024年6月4-6日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行的2024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期间)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目前中国已形成涵盖氢能的制、储、运、加全产业链完整产业生态。从2020年到2024年,商用车燃电系统性能在额定功率、最高效率、质量功率密度等指标均有大幅提高,大功率、高效率的系统不断涌现,系统寿命从1万小时提升到2万小时,系统成本下降约50%。2024年燃料电池车销量有望接近1万辆,到2025年预计运行的燃料电池车辆将达到5万辆以上,2035年将突破100万辆左右。

——统筹、多元、智能化的新型电力系统

CETO情景:电网互联电力互济

跨区电力互济与电网格局优化

到2035年,西北-华中、东北-华北、华中-华东为跨区输电通道。

到2060年,将形成“西电东送、东电西济、北电南送、南北互供”网格局,预计东中部地区受电规模将在当前基础上增加2倍左右。

CETO2023的部分结论

建立新型电力系统需系统统筹、多元平衡,同时构建高度智能化的 电网新形态,新型储能、需求侧响应和智慧能源系统是保障电力系统安 全的关键所在。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的同时,电网形态需要不断优化,形 成“西电东送、东电西济,北电南送、南北互供”的电网新形态。

新型储能、需求侧响应和智慧能源系统能更加有效地整合大规模、间歇性、波 动性的可再生能源,满足未来电力用户的需求,特别是在电力峰值负荷 时发挥关键作用。电化学储能、电动汽车车网互动(V2G)、压缩空气 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将作为抽水蓄能电站、水库调峰电站的重要补充, 未来可以逐步替代燃煤机组的调峰功能。

绿氢在支持工业转型的同时, 也通过制氢平衡电力系统负荷。

CETO情景:以风光为主体的安全高效绿色电力系统


》点击查看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专题报道

暂无简介

陈雪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