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专题

CLNB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以“智启双碳.绿动未来”为主题,展会将覆盖8大展馆,1200多家国内外参展商将集中亮相。

 | 进入专题>

CLNB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未来碳市场控排规模将持续增加 绿色氢基能源发展痛点解析【SMM新能源峰会】

来源:SMM

5月30日,在SMM主办的CLNB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氢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沈轶表示,未来碳市场控排规模将持续增加、碳市场和碳税配合使用是趋势、全球碳市场衔接进程加快。绿色氢基能源发展痛点是绿色氢基能源生产消纳成本高、绿色氢基能源的减碳价值无法体现、绿色氢基能源的减碳价值无法体现。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定位和发展目标

紧紧抓住全国碳市场启动的历史性机遇,围绕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建设 “一体三功能五大中心”,建成国际一流的碳市场。

五大业务平台

碳市场发展

全球碳市场

►发展现状:截至2023年1月,全球共有28个碳市场正在运行。另外有8个碳市场正在建设中,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投入运行12个司法管辖区亦开始考虑碳市场在其气候变化政策组合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按照覆盖排放量的规模来计算,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碳市场。

►以碳市场年度配额拍卖收入来计算,欧盟拥有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交易情况

2023年全球大多数地区碳价呈下跌态势,但中美碳配额价格都呈走高趋势。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占2023年全球碳市场总价值的87%左右。

中国:全国和试点碳市场整体交易量有所增长。

北美:碳市场的交易活动在2023年略有下降。

2023年,碳市场机制继续向新的区域扩张,埃及、日本、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台湾地区都推出了新的计划。

►展望

碳市场控排规模将持续增加、碳市场和碳税配合使用是未来趋势、全球碳市场衔接进程加快。

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

►背景

为应对气候变化,欧盟气候法规定,到2030年,欧盟较2019年减少净温室气排放至少55%,并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欧盟提出了“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其中就包括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也常被通俗地称为“碳关税”。

►目的

CBAM是一项旨在防止碳泄漏的政策工具。碳泄漏是指由于成本原因,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环境标准较低或无碳价格的国家或地区,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实际上没有减少的现象。

CBAM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进口商品的碳成本与在欧盟生产时的碳成本相当。这意味着来自碳成本低的国家的进口商品将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个费用相当于如果这些商品在欧盟生产时所需支付的碳排放费用。

►关键时间节点

CBAM于2023年5月被正式通过,于2023年10月1日起进入过渡期,直到2025年底结束。过渡期间内,申报人应根据CBAM的要求提交相关报告。

从2026年1月1日起,CBAM正式实施,要求申报人购买CBAM证书进行清缴,即真正地支付“碳关税”。

►涵盖行业

首批纳入CBAM征税的产品大类包括水泥、电力、化肥、钢铁、铝和氢。同时,聚合物和化学品也正在被评估是否会在将来被纳入。预计到2030年,CBAM可能会覆盖更多的行业和产品,将覆盖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的所有行业。

►中国企业应对

中国出口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应尽快熟悉CBAM相关要求、建立碳核算能力。

中国企业需尽早分析和评估CBAM正式实施对现有生产经营的影响、预期成本及潜在风险,制定减排计划,提升自身的碳管理能力。

中国碳交易市场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覆盖行业范围: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初期,以发电行业(纯发电和热电联产)为突破口;发电行业年覆盖碳排放近45亿吨。

►纳入2013-2019任一年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2225家发电企业。

►对于2019-2020年实行全部免费分配。

►后续按照稳步推进的原则,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

全国碳交易市场:

2023年1月3日至2023年12月29日,全国碳市场共运行242个交易日。

►成交量

2023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量为2.12亿吨。其中,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3499.66万吨,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1.77亿吨。

►成交额

2023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额为144.44亿元。其中,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额25.69亿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额118.75亿元。

►成交价格

2023年每日综合价格收盘价在50.52-81.67元/吨之间。2023年市场成交均价68.15元/吨,较2022年市场成交均价上涨23.24%。

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上线运行以来,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规模逐渐扩大,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企业交易更加积极,市场活力逐步提高。

区域碳交易市场

2011年起,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

2013年起,7省市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

2016年,福建成为国内第八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

2024年1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通过,条例施行后,未来将不再新建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不再参与相同温室气体种类和相同行业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排放权交易。

2023年区域碳交易市场:

►碳价存在明显差异,多数呈上涨趋势。其中北京碳市场碳价最高,福建最低。

►交易量差异明显,多数交易量出现下降。其中福建碳市场交易量最大,北京最低。

碳普惠

我国碳普惠机制可分为政府主导的碳普惠机制和企业主导的碳普惠机制两种。

绿色氢基能源探讨

绿色氢基能源标准

目前绿氢、绿甲醇、绿氨全球尚未形成统一的要求标准。

绿氢

►在全球加快能源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氢能产业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投资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

►IEA预测,随着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的突破和成本的降低,2030年全球绿氢产量将达到2700万吨/年,2050年预计超过1亿吨/年,增长潜力巨大。

►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二次能源,绿氢可以在多个生产和消费环节作为替代能源进行使用,在重工业、交通、建筑、电力行业中均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其中最主要的用途包括燃料用氢、原料用氢,以及储能用氢三类。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4000万吨。近年来绿色清洁氢能源发展持续加速。

►截至2023年12月25日,

• 地方政府发布的氢能政策438项。

• 全国共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58个,覆盖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涉及37家企业,合计项目规模654.5兆瓦。

• 全国已建成并运营的加氢站数量达到了428座,覆盖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 全国已建成运营燃料电池热电联产与发电项目91个,覆盖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总计规模达19.3兆瓦。

绿甲醇

目前全球绿色甲醇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已投产产能较少。

绿甲醇的应用:降低交通运输领域燃料排放;作为绿氢载体,解决氢能储运难题;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储能和调峰难题;可以资源转化二氧化碳。

2023年甲醇船舶已成为国际航运领域主流替代燃料船舶路线之一。

根据国际海工领域机构克拉克森的数据,2023年1月至12月,全球共下单甲醇燃料船130艘,同比增长202.3%。从2023年订单占比来看,在全部燃料船型的新增订单中,甲醇船舶约占13%(按船舶吨位);在替代燃料船型的新增订单中,甲醇船舶约占28%(按船舶吨位),仅次于LNG燃料船(56%)。

绿氨

目前绿氨生产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化仍有待时日。

绿色氢基能源发展痛点

绿色氢基能源生产消纳成本高、绿色氢基能源的减碳价值无法体现、绿色氢基能源的减碳价值无法体现。

碳氢融合助力绿色氢基能源发展

建立氢交易平台:实现绿色氢基能源的绿色价值,实现绿氢的跨区域交易;

对接碳交易市场:实现绿色氢基能源的碳减排价值;

加快标准建设: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绿色氢基能源相关标准,加强绿色氢基能源产业链的国际合作。

推动地方立法及政策支持:以试点带动绿氢、绿甲醇、绿氨全域推广。

暂无简介

张珊珊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