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2023广州车展 | 主机厂动力电池“平衡术”:自研和外供同步 “强心”与“补心”共频

面对愈发深入的电动化转型,长安、广汽两大国企在2023广州车展开幕日上相继官宣的自研电芯,让“外供”与“自研”同步、“强心”与“补心”共频的产业链重构趋势变得更为明朗。

“计划到2030年,长安将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自研电芯,形成不低于150GWh的电池产能。”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在车展首日发布了长安汽车全新的动力电池规划,并将这一自研电池品牌命名为长安“金钟罩”,以解决用户在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低温性能等方面的问题。

按照长安汽车在电池系统技术领域的规划,长安汽车将进行技术、产品、体系三大布局。首先,升级液态电池,攻关电池(磷酸铁锂、三元)材料改性、体系优化,不断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在充电倍率方面做到应用3C、普及5C、预研7C,实现充电7分钟续航400公里;其次,深耕半固态、固态电池,推进全新电解质材料开发、关键工艺开发,计划不晚于2027年推动重量能量密度达到350-500Wh/kg、体积能量密度750-1000Wh/L,并逐步量产应用,2030年实现全面普及,彻底解决用户里程焦虑;第三,在发展新型电池,探索新技术外,长安汽车还将通过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的拓展,形成能源生产、存储与利用的产业闭环。

“我们目前正在开展锂硫电池、金属电池等新型电池的原型电芯设计,预计能量密度将突破1300-1500Wh/kg,力争在2035年实现搭载应用。”王俊透露。

同样基于对市场趋势的预判,广汽集团也在车展首日宣布,将固态电池、无钴电池、低钴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列入广汽自研电池关键技术攻关。其中,固态电池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电芯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时,能够满足电池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记者获悉,广汽集团全固态电池将计划首搭广汽埃安旗下昊铂品牌的产品。

“广汽的目标是,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搭载。”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透露,投资109亿元36GWh的因湃电池首个工厂也将于本月底批量生产。

作为电动车的“心脏”,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认为,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核心部件,在整车成本中占比最高,车企若实现电池自供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另外,整车厂肯定希望深度掌控核心零部件,以巩固自身产品竞争力。”

长安、广汽的加入,无疑进一步壮大了主机厂自研电芯的阵营。在此之前,上汽、长城、吉利、理想等自主品牌,以及宝马、大众、现代等外资车企均已通过自研、投资等多种方式进入动力电池领域。不过动力电池是重资产行业,需要大量研发投入,车企若囊中羞涩,仍难以顺利推进电池自研。纪雪洪表示,动力电池是电化学产品,技术体系与偏机械、偏信息化的整车制造并不相同,电池专业性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壁垒。“对于整车企业来讲,同时兼顾整车制造和电池研发具有很大挑战性,短期内很难实现。”

这样的判断,也是行业的共识。在自研与外供之间达成平衡,无疑是主机厂保持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就在两大主机厂在车展上相继官宣自研电芯规划时,长安方面亦宣布,首款标准电芯即将在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合资的全球领先工厂投产下线而广汽集团则与宁德时代宣布,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在低温充电、电池寿命等方面的焦虑,联合开发神行超充电池“低温版”和“长寿命版”。其中,神行“长寿命版”将可支持8年或80万公里超长电芯质保,预计明年6月正式上市。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大家都不太了解新能源汽车,各方之间的合作面临很多矛盾。在此背景下,车企整合垂直供应链,自行研发动力电池可以减少交易成本、谈判成本。”纪雪洪表示,但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成熟,出现了像宁德时代这样强势的动力电池企业,产业进入分工阶段,垂直整合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下,车企电池研发很难超越那些强势的电池企业。“当然,不排除有比亚迪、特斯拉等极少数车企有能力实现电池全自产,对于大部分车企来讲,未来仍将以自产、外购两条腿走路。”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