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不利!欧美国家加速培育本土电池产业链的计划正迎来新一轮挑战。仅在10月底以来的近半个月时间里,已有多家海外公司电池项目传出延期甚至取消的消息。
近日,土耳其Koc控股表示,其已取消此前与福特汽车以及韩国电池制造商LGES达成的在土耳其合资建设电池工厂协议。今年2月份,福特曾表示,该工厂将是欧洲最大的商用电动汽车电池工厂之一。
Koc控股称,“考虑到目前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不及预期,现在不是投资电池的合适时机。”
LGES今年10月30日在其第三季度财报会议上也曾警告称,尽管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收和业绩情况尚可,但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不稳定,公司对电动汽车的销售前景持不看好态度,2024年世界电动车需求或将低于预期。
除了土耳其电池合资工厂,福特汽车也在其第三季度财报发布会上宣布将推迟12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投资计划,其中包括和SK On合作建设第二家电池工厂。不过,福特在田纳西州新建的电动汽车制造园区Blue Oval City将按照原计划继续建设。
福特汽车表示,北美的许多消费者不再愿意为电动汽车支付比内燃机或混合动力汽车更高的价格,让福特大幅增加电动汽车产量的雄心以及成本高昂的计划变得更加不确定。
福特同时强调,该公司不会削减在未来电动车型上的支出,但提高电动汽车制造能力的速度以及相关投资的进度将比此前的计划要慢。
另据外媒报道,大众集团在11月初也宣布了暂时推迟第四家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建设计划,原因同样是欧洲市场对电动车的需求低于预期。大众原计划在2030年前在欧洲建设6家电池工厂,但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仅3家。
对于市场需求持低迷预判态度的还有日本电池企业松下,其在10月30日将电池部门的全年利润预期从1350亿日元下调至1150亿日元(约56亿元人民币),降幅15%,原因是特斯拉高端型号销量低于预期。松下还警告称,北美市场对高端电动汽车的需求正在放缓。
松下首席财务官坦言,第三季度,松下已将日本本土的电池产量较第二季度削减了60%,否则公司的库存无法消化。
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截止到2023年6月底,纳入EVTank统计范围的全球46家动力(储能)电池企业的实际产能已经达到2383.6GWh,其中78.8%的产能来自中国国内,海外动力电池产能仅占21.2%,主要来自于欧洲和美国,海外产能目前主要由日韩电池企业贡献。
EVTank数据显示,到2026年年底,全球46家纳入统计范围内的企业的规划合计产能将达到6730.0GWh,相比2023年上半年的实际产能增长182.3%。从实际需求量来看,EVTank预计,2023年和2026年全球动力(储能)电池的需求量将分别为1096.5GWh和2614.6GWh,全行业的名义产能利用率将从2023年的46.0%下降到2026年的38.8%。
除了需求低迷与成本压力,地缘政治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也影响着电池项目的落地与推进。
早在今年年初,欧洲运输和环境联合会(AISB)进行的一项研究就显示,欧洲三分之二以上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工厂将面临延期、缩减或取消风险,其主要原因是美国通过的《削减通胀法案》对欧洲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
除了美国《削减通胀法案》,欧洲的《新电池法》、日本《蓄电池产业战略》、韩国《2030二次电池产业发展战略》等本土电池产业链保护和扶持的政策,也正对电池企业海外建厂形成一定政策壁垒,影响国际电池产业链竞争格局。
地缘政治动荡,海外淘金如何深挖潜力市场?针对这一热点话题,2023年12月4日-7日,ABEC 2023 | 第10届中国(深圳)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将特设专场演讲,届时,将有来自海内外电池新能源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矿产资源、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及溶剂、隔膜、铜箔铝箔、结构件,锂电池、钠电池、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电池制造商、充电换电、半导体及芯片、新能源车厂、储能等行业的企业家、专家、教授、知名投资人、主流媒体以及政府机构等600+嘉宾出席盛会,掀起头脑风暴,点亮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