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SMM、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上期所共同共同主办的2023 SMM第十二届金属产业年会-SMM锂电负极及石墨碳素产业年会上,SMM高级分析师柳育君对负极材料市场进行回顾与展望。她表示,在全球碳中和进程持续推动下,动力及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锂电池需求增长量未来仍保持乐观;考虑成本及安全性问题,磷酸铁锂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渗透率仍将稳步提升,带动人造石墨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在负极产能扩张背景下,短期市场开工率有所下滑并迎来新一轮“洗牌周期”;随市场末端产能淘汰,长期负极市场开工率有望逐步提升;负极材料未来短缺状况或难出现,厂家利润短期仍维持低位,随企业一体化程度提升、原料技术改进等降本进程加快,未来负极企业利润率有望回归合理。
终端市场回顾及展望
“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行业维持快速发展趋势
随全球碳中和进程的持续推进,向清洁低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体系转型成为明确趋势;作为经济强国的中国、美国及欧盟地区,将长期作为核心减碳主体。
世界各国开展碳减排和碳中和行动,截止目前,约190多个国家签署《巴黎协定》:2030年前,中国&美国&欧盟减排指标均超过50%,且作为经济性强国,中美欧将成为长期核心减碳区域。
且需要注意的是,“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结构调整成为明确趋势,当前可再生能源(光伏&风电等)占比为31%,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预计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比例将增加到42%;2050年超过53%,但光伏发电发电的不稳定性等因素,刺激了储能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在碳排放峰值与碳中和政策的推动下迅速发展
受益于全球双碳政策推行,历经高速爆发期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之势,中国亦将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在政策支持,电池与电车制造业的资本增量以及民众接受度逐步提升之下,SMM预计2023年中国电动车渗透率将达到30%左右。
全球储能市场发展回顾与展望
据SMM了解,目前的全球储能市场主要是以中国、北美和欧洲为主。2022年,中国、美国和欧洲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在全球储能市场中累计占比高达86%,较2021年同期上升6个百分点,继续引领全球储能市场发展。
但从2023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储能需求并没有达到市场年初的预期,增速有所放缓,主要是因北美和欧洲市场增幅放缓导致,其中北美市场进入2023年以来扰动因素较多,譬如频频加息的动作之下,联邦利率的上调导致资金成本的增加进而导致储能项目收益率走低,企业投资意愿减弱以及供应链环节,储能系统主要组件变压器供应紧张,导致提货时间翻倍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北美地区储能市场2023年需求增速放缓,部分项目取消或者延期至明年。
而身为储能第三大市场的欧洲,今年的关键词就是“去库”。在能源危机影响下,欧洲户储在2022年年底需求快速上行。预期向好的情况下,2023年年初大量的储能设备涌入欧洲市场。但受2023年欧洲经济环境较差和电价回落,刚需性减弱等因素的影响下,储能市场需求增速不可避免地收到拖累。不过目前欧洲的去库仍在进行中。
虽有短时扰动因素,但SMM认为储能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变。SMM预计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将超过900GWh左右。2023-2030年CAGR增速或将在27%左右。
动储市场双轮驱动,全球锂电池需求实现高增长
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电池需求呈现出大幅增长。其中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在锂电池中占据主导地位,但铁锂凭优异的成本及安全性优势,未来在动储市场的渗透率仍将稳步提升。SMM预计,到2027年,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将进一步增长,并分别以29%和66%的份额占据95%的市场份额。
负极材料市场回顾及展望
2018-2027E负极材料产能产能回顾及预测
SMM整理了2018年到2027年负极材料产能产量的回顾及预测情况,其中在2022年到2023年间,负极产能快速扩张,预计2023年负极材料产能相比2022年同比增幅或将高达62%。随后负极材料企业开工率将持续下滑,后续产能增速明显放缓,但依旧整体呈现上行趋势。
2018-2027E负极材料供应结构回顾及预测
分供应结构来看,人造石墨凭借低膨胀、较长的循环寿命及快速充放电能力优势,渗透率不断提升。预计到2027年,人造石墨渗透率占比或将达到90%左右。
2018-2027E负极材料供需平衡回顾及预测
相比于2021年负极材料供不应求的情况,进入2022以来,随着负极材料产量的持续攀升,负极材料供需失衡局面反转,自2023年开始,预计负极材料行业或将进入供应过剩的局面,预计未来行业将进入新一轮的“市场洗牌”。
2023E负极材料价格利润回顾
从负极材料的价格来看,据SMM现货报价显示,上半年负极材料及原料价格快速回落,近期,二者价格呈现稳中偏弱运行,预计短期内中端人造石墨成本利润或将维持低位。
负极产业链发展趋势性分析
2021-2027E石墨化产能
分产能来看,据SMM调研显示,未来石墨化产能将快速扩张,产能增量主要来自企业配套布局;独立石墨化产能扩张基本停滞,部分厂家出现向下延伸布局趋势。
2021-2027E石墨化产能分布变化
负极产能布局方向以降本需求为主,未来产能集中于绿电地区
产能分布方面,2021年中国石墨化产能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南地区,具体到地区,内蒙古、四川、山西、河北等地占据超半壁江山。
预计到2027年,西南地区石墨化产能在整体占比中将明显提升,四川地区石墨产能占比或将反超内蒙古地区。
负极产业链竞争格局及趋势
据SMM调研显示,产业链各环节均向一体化方向布局,行业降本为首要目的。
分别来看,焦类企业:依托原料优势布局负极,增厚业务利润;
负极企业:向上布局原料,实现保供、降本,提升产业链话语权;
电池企业:布局负极,降本保供。
硬碳负极布局情况
据SMM调研显示,当前国内钠电产业配套仍未完善,国内厂家正加速硬碳负极研发,目前多以生物质基路线为主。
硅基负极材料发展方向确定
硅基产品迭代路线-中短期硅氧产品或将优先上量,远期动力场景应用多看好第四代硅碳产品。
总结
终端需求:
在全球碳中和进程持续推动下,动力及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锂电池需求增长量未来仍保持乐观;
考虑成本及安全性问题,磷酸铁锂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渗透率仍将稳步提升,带动人造石墨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负极材料:
在负极产能扩张背景下,短期市场开工率有所下滑并迎来新一轮“洗牌周期”;随市场末端产能淘汰,长期负极市场开工率有望逐步提升;
负极材料未来短缺状况或难出现,厂家利润短期仍维持低位,随企业一体化程度提升、原料技术改进等降本进程加快,未来负极企业利润率有望回归合理。
发展趋势:
考虑降本及碳排,石墨化产能逐渐向西南地区布局;未来石墨化产能增量主要来自配套负极企业,独立石墨化厂家亦有延伸布局趋势;
中短期硅氧产品或将优先上量,远期动力场景应用多看好第四代硅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