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5月9讯:在由SMM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光伏电池&组件技术与应用论坛上,华能集团物资供应中心光伏物资事业部总经理王枫针对双碳目标下光伏供应链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解读。他分别从光伏供应链发展现状、光伏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关于光伏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等三个方面展开了详细阐述。
光伏供应链发展现状
中国光伏装机规模近年来高速发展,预计今年将超过水电,成为国内第二大发电来源
在碳中和目标下,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2021年16.6%)。预计光伏发电将凭借成本和低碳优势,2020-2050年发电量复合年增速12%,2050年占全国发电量约40%。
各产业链发展高度成熟,国内实现自给自足且出口量逐渐增加
分种类来看,我国组件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国内逆变器产量出货量不断攀升,出口高速增长、光伏产业链多环节设备实现全部国产化供应,储能锂电池产量快速增长。
光伏供应链产能高度集中化
光伏供应链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4个环节,产能排名前五企业在国内总产能中的占比分别为80.8%、66.5%、54.1%和67.6%,头部企业规模优势明显。
光伏组件已进入N型向P型的叠代期,预计2024年国内N型组件需求将超过P型
截至2022年底,TOPCon和HJT 落地产能分别为81GW 和13GW,组件出货分别达到约16GW 和3GW,加上1GW 的XBC出货,2022年N型总出货已达约20GW,N型组件总出货占比约7%,预计2024年国内N型组件需求将超过P型。
双碳目标刺激下的资本越来越多的涌入光伏产业链,电化学光伏储能成为资本宠儿
双碳目标提出后,光伏资本市场持续火热,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产业投资方面,2020年到23年年初,无论是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产业链,还是玻璃、辅材等,累计可查总额已超过两万亿。截至2023年3月,有1076家投资机构参与投资光伏项目,22个项目开工、14个项目投产,50个项目签约,涉及投资金额2343亿元。
电化学光伏储能发展空间极大,跨界投资储能的资本越来越多,除国央企外,原有投资互联网、消费的资本也转向储能项目。据统计,2021年,国内储能共完成31起融资,2022年为65起,2023年第一季度,也已经完成了14起融资,融资数量增速迅猛。
光伏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产业链各环节产能过剩程度愈加严重
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增量和国内光伏装机增量情况
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将大幅提升,新增装机需求预计可达351GW,年增 53.4%,我国新增装机将超过95GW。预计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在2024年就将超过水电、2027年将超过煤炭。
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预计年底产能情况
硅料:整体供应充足,并逐步迈入过剩阶段;硅片:大尺寸、薄片化、N型化趋势明确,高纯石英砂紧缺限制硅片有效产出;电池片:上半年大尺寸PERC电池片供需偏紧,下半年TOPCon等新技术产能大量释放;组件:2023年我国组件产能预计可达651GW,同比增长48%,组件产能持续扩张。未来硅料产能释放,光伏各环节产能快速扩张,随之而来的产能过剩的风险进一步凸显。
逆变器预计年底产能情况
逆变器: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光伏逆变器主要生产基地,中国企业Top6占据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60%的市场份额。国内各家企业均处于扩产进程,2023年我国光伏逆变器产量将达130GW。从需求来看:在新增需求和更换需求双重作用下,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逆变器需求量约388GW,同比增长34.26%。此外,在储能市场快速增长背景下,储能逆变器将迎来需求爆发。
头部组件企业供应链垂直一体化能力逐渐加强,二三线企业竞争力持续减弱
垂直一体化可降低上游环节成本,抵御供应链各环节价格波动,目前光伏一体化成为行业风向,非一体化企业更易遭受竞争冲击。主要的一体化组件龙头包括隆基、晶科、晶澳等,每家切入光伏行业的环节不同(隆基为硅片、晶澳为电池、晶科为组件),但最终都走向了垂直一体化的道路。
硅基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重新分配
随着上游硅料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全行业各产业利润分配出现变化,产业链利润有望在2023年向下游转移。硅料环节释放出的利润或被硅片环节抢先截留。随着硅料价格的逐步回归,光伏产业链上游利润会逐渐向中下游分配。
近年来光伏组件上游主辅材行情变化导致光伏组件价格剧烈波动
2020年光伏玻璃价格波动导致组件价格上涨,2021~2023年,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价格也因为供需失衡价格剧烈波动。
影响光伏组件价格的因素呈现多元化,上游头部企业具有一定话语权
硅片:2021年,硅料价格上涨效应传导至硅片,11月以前硅片价格基本维持涨势,12月出现下跌趋势。与2021年价格走势相近,2022年随着硅料价格的一路走高,硅片价格持续上涨,直至年末,硅片价格出现“阶段性”暴跌。23年以来,硅料价格整体下滑,但在硅片环节,石英坩埚供应不足致使硅片价格呈现上涨趋势。
电池片:2021-2023年电池片与硅片价格曲线基本一致,价格最高点在2022年10-11月,最低点在23年1月。2023年1-2月,随着硅料价格上扬,电池价格呈现短暂上涨,2-4月整体呈下降趋势。
组件:以182单玻组件为例,21年组件价格变化显著,10月快速上涨至2元/W,11月最高达2.07元/W,21年底至22年一季度初,价格下滑,后因上游价格攀涨,组件价格持续上涨。22年底至23年一季度,组件价格下跌。
短期看,组件价格取决于电池、玻璃、EVA等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游硅料及硅片头部企业话语权较强。长期来看,随着供需平衡,组件价格会稳步下降。
从近期开标结果来看,光伏组件非理性报价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2023年以来,各集团光伏组件采购明显增加,国内光伏组件招标总规模为63.4GW,与去年同比增长90%。从近期大型项目的开标价格可以看出,当前P型光伏组件的主流价格在1.62~1.7元/W之间,比2022年的均价低0.27元/W左右。
整体报价最低价与最高价价差相对较大,最高达到2毛钱左右,组件报价较为混乱,组件企业竞争激烈。一线组件企业订单充足,报价相对坚挺,但也有个别龙头企业投标价格拉低市场整体报价。最低价多为二三线、中小型组件厂商报出,目的是争抢订单、挤进短名单。
光伏供应链“卡脖子”现象依然存在
以 EVA粒子为例,预计2023年EVA粒子供需偏紧,从需求情况来看,2023年光伏EVA粒子需求约179.7万吨,全年供应量预计约178.5万吨。一季度来看,EVA国内产量48.91万吨,同比增长19.85%,进口33.9万吨。2023年随着硅料产能释放,光伏产业链价格回归合理水平,进而刺激下游装机需求放量。光伏胶膜在光伏装机需求旺盛的带动下,市场规模不断扩容,但光伏级EVA粒子工艺难度大、扩产周期长,整体供给相对偏紧的态势或将维持至2024年。
关于光伏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1、产业链各环节应由量向质转变
加大研发不同形式新型光伏电池和组件,尽早实现高效电池和组件的量产,保障我国光伏商用领域的优势地位;不断提升当前N型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和生产良率,降低生产成本,尽早完成N型向P型的替代。
2、做好产业协同,谨慎投资
硅基产业链产能短期内过剩已成必然,应控制投资风险,减少资源浪费;减少对落后产能的投资,加大对高精尖技术和稀缺资源的投资力度,发挥投资价值,创造资本收益。
3、提升核心原辅材料的国产化使用
提升IGBT、控制芯片、断路器、有载调压开关的国产化使用比例,允许试错并不断提升改进。
4、提升核心竞争力,理性参与市场
通过商业模式、产品技术和产业整合的不断优化创新,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理性参与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