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美国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先后倒闭,以及瑞信的“暴雷”,这一系列银行危机带来的市场情绪波动,使得欧美的银行以及欧美货币的吸引力在下降,进而给亚太地区的银行和货币带来了机会,尤其是人民币和中国资产!!
在俄乌冲突尚未解决,欧美货币因银行危机导致吸引力下调,以及其他货币也面临不少自身或者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吸引力日益凸显,中国持续向好的经济发展走向,叠加多家国内外机构纷纷上调2023中国经济预期的背景,中国将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这也从有关数据、境内外媒体、各大投行和机构的观点中窥探出一二!
海外银行危机冲击
银行业动荡不安 华尔街担忧美国经济将“硬着陆”:
几周前,分析人士和投资者还在争论美国经济是否会很快陷入衰退,关于美国经济将出现“不着陆”的观点也逐渐占据上风,即经济继续增长、通胀高于预期。然而,在过去的这一周里,这种观点已被动摇。尽管近期的数据显示美国就业和通胀等关键领域依然强劲,但一些投资者担心,在美联储启动的数十年来最激进的紧缩周期之后,银行业可能出现的更多动荡,并且超出经济的承受能力。
John Hancock投资管理公司的联席首席投资策略师Emily Roland表示:“‘不着陆’的可能性很快就消失了。现在有些事情正在破裂,我们认为经济衰退可能已经提前。”瑞银美洲资产配置部门主管Jason Draho认为,标普500指数到年底时将在3800点附近。他同时表示,经济衰退的风险正在增加,“‘软着陆’的几率已经下降,‘硬着陆’的可能性已经上升。”
市场担忧日本或出现下一个硅谷银行:
野村控股公司驻悉尼利率策略师Andrew Ticehurst称:“日元再次被视为安全的避风港,而目前避风港似乎很少。随着美联储加息受到挑战,而瑞信(CS.US)将影响欧洲央行的政策以及欧元和瑞士法郎的前景,日元可能会逆势而行。”东京三井住友信托银行策略师Ayako Sera表示:“由于瑞士信贷问题的出现,日元现在似乎比另一种安全货币——瑞士法郎更受欢迎。安全是目前市场的关键词。”日元也有几个不利因素。首先,日本可能需要海外资金来帮助弥补创纪录的经常项目赤字,这可能会使日元受到不稳定的外国资金流动的影响。其次,日本的超低利率是另一个担忧,如果美联储进一步收紧政策,可能会扩大利差,引发另一波日元抛售潮。》点击查看详情
在美国硅谷银行上周暴雷并“光速”破产后,市场投资者开始将担忧的目光从美国转移到亚洲,开始关注起日本各银行对美国债券的巨额投资。由于此前数年间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奉行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压低了日本国内债券收益率,日本各银行在过去10年里也加大了对美债的投资。尽管由于日本银行所持的外债投资规模仍远远小于对其国内证券的投资规模,因此目前这一因素还没有对日本银行业的健康状况构成明显威胁,但投资者仍担心可能出现的损失。
瑞典央行:如果美国银行业动荡蔓延至欧洲 将准备采取行动
瑞典央行表示,如果美国银行业动荡蔓延到欧洲,则准备在资本市场迅速恶化时采取行动。虽然瑞典央行认为该国金融稳定不存在风险,但“外国资本市场的动荡蔓延到瑞典也并不罕见”,因此正在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准备在发生快速变化时采取行动。
欧盟官员:将加紧制定新规处置银行破产问题
欧盟官员周三表示,最近发生的美国银行业危机,正令欧盟加紧针对破产银行去制定更严密的处置方案,欧盟官员将赶在2023年春季结束前提交出详细的法案。欧元集团主席Donohoe表示,硅谷银行的破产,突显了欧盟持续推进建立“银行业联盟”的重要性。他面对瑞信最新发生的危机更是强调:没人能准确预测到下一场危机会从何处开始。
瑞信危机在印度的影响力远超硅谷银行:
华尔街知名金融机构杰富瑞旗下的印度公司(Jefferies India)表示,对印度银行系统来说,瑞士第二大银行瑞信的影响力比上周“光速倒闭”的硅谷银行要广泛得多。根据杰富瑞的统计数据,瑞信在印度拥有超过2,000亿卢比(大约24亿美元)的资产,是第12大离岸贷款机构。该机构补充称,贷款占其在这个南亚国家总负债的73%,其中大多数贷款期限较短。杰富瑞分析师Prakhar Sharma预计,印度央行将密切关注流动性问题,以及和交易对手相关的风险敞口,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他认为,在印度,机构的存款将更多地流向规模更大、质量更好的银行。
对中国金融体系影响可控 机构看好中国市场
市场认为,海外银行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而言,由于我国多年来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银行间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及近年来强监管化解金融风险,目前我国金融风险整体上是收敛的,硅谷银行倒闭风波不会对我国银行业造成太大冲击,对我国金融业影响可控。
人民银行日前召开的2023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指出,我国金融运行整体稳健,风险可控。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业资产占比超过九成,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经营稳健,特别是大型银行评级一直优良,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压舱石”。少数问题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取得重要进展,非法金融活动得到有力整治,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表示,近年来,人民银行坚持实施稳健、正常的货币政策,为物价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去年全球通货膨胀严重,是40多年来最高的通货膨胀。我国去年消费物价指数CPI涨幅是2%,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通货膨胀水平。在过去五年和过去十年,中国通货膨胀指数平均也是2%。利率政策方面,我国则主要以国内经济为主来考虑问题,保持实际利率的合适水平,近年来市场利率总体下行,这与欧美去年来快速加息导致银行利率风险上升恰恰相反。除了货币环境、债券价格等外部因素明显不同外,我国银行业与欧美银行业的业务结构、流动性管理等内部因素也有显著差异,使得我国银行业总体经营稳健。
惠誉表示,亚太地区银行能够抵御美国银行倒闭所带来的风险,并表示其覆盖的亚太地区银行对硅谷银行(SIVB.US)和签名银行(SBNY.US)的风险敞口微不足道。不过,印度和日本的风险敞口往往最大。
标普:亚太地区的银行处于有利地位,能够吸收硅谷银行倒闭带来的潜在传染效应。亚太地区银行(对硅谷银行)的直接风险敞口可以忽略不计,而次要影响是可控的。
瑞银证券中国研究部总监连沛堃在1月9日举行的第二十三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上表示,对中国市场持积极乐观看法,看多MSCI中国指数。MSCI中国指数还有超过10%的上行空间。首先,估值方面,虽然较2022年低位有所反弹,但当前中国资产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中位数以下,有较强吸引力。其次,中国市场的消费复苏有望带动公司盈利整体回升,与此同时,2023年发达经济体普遍将面对经济衰退的问题,这将影响海外市场的公司盈利增长,对比之下,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瑞银集团3月6日上调对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瑞银经济学家在当天发布的报告中写道,目前预计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5.4%,高于此前瑞银估计的4.9%。经济学家们表示,中国经济复苏进展好于预期,市场供应链稳固,房地产市场也在复苏。瑞银表示,随着消费者信心逐渐改善,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可能会持续到2024年,瑞银将中国2024年GDP增长预期从4.8%上调至5.2%。
巴克莱因中国经济数据佳,此前向上修订全球经济今年增长预测。巴克莱经济研究主管Christian Keller表示,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最新为2.2%,较去年11月中时的预测值提高0.5个百分点。Keller指出,调高预测主要是因应看好中国经济今年增长。该行把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测调高至4.8%,较原先高1个百分点。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中国银行业的资产结构中主要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贷款,当前我国利率水平稳中向下,整体波动不大,银行资产价值的波动主要与实体经济发展有关,市场风险因素较小。
中信证券研究部银行业首席分析肖斐斐表示,由于平稳有序的利率环境、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水平以及主要银行稳健审慎的经营风格,当前国内银行业经营质效提升,金融体系稳定性有望持续巩固。不会出现类似硅谷银行、瑞士信贷那样的风险。
广发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倪军亦表示,中国的利率环境非常平稳,不存在欧美银行的国债投资大幅浮亏问题,资产负债表较为健康,也不存在存款流失导致的流动性问题。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亦表示,以硅谷银行破产事件为例分析,短期看,如果有海外的投资者愿意增持美债,那么美国就不用担心降息过程中国债市场出现资金流出,所以短期内硅谷银行事件会导致美国对中国援助的诉求下降。长期看,美国货币宽松后发达市场货币走弱,对于国内企业盈利也有提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预估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为2.9%,并预计在2024年上升到3.1%。报告同时预估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为5.2%。
中国经济增长持续向好 复苏态势进一步显现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调整,中国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经济社会活力持续增强,经济增长表现持续向好。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经济较上年增长3.0%,经济总量突破121万亿元,人均GDP达85698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较上年名义增长5.0%。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
进入2023年,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组合拳”的刺激效应逐步释放,中国经济景气水平持续回升,市场信心不断增强,经济复苏向好态势进一步显现,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超预期回升至52.6%,创2012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达56.3%和56.4%。
前两个月货物进出口总额为历史同期第二高水平
在3月16日的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介绍,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6.18万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外贸开局平稳,展现出了较强的发展韧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规模保持稳定。前两个月我国外贸克服了外需走弱的挑战,货物进出口总额保持在6万亿元人民币以上,为历史同期的第二高值。在周边国家出口普遍下降的背景下,以美元计我国出口降幅控制在个位数,以人民币计出口实现正增长。另一方面,结构持续优化。民营企业更加活跃,进出口增长5.3%,占比为51.2%,较去年同期提升了3个百分点。与新兴市场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分别增长9.6%,10.1%, 部分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增势良好,汽车出口增长78.9%。
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表现相对稳健
回顾2022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快速加息,致使全球外汇市场波动加剧。人民币在全球主要货币中则表现相对稳健,全年呈现双向波动、弹性增强的特征。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汇率弹性逐步增强,有助于及时释放外部压力,调节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更加明显。
中国人民银行在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近年来即使在汇率贬值压力较大的一些时期,人民银行都坚持主要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间接调控,总体看,人民币走势由外汇市场供求情况决定。2019年以来,在市场供求作用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曾三次“破7”,但很快又回到“7”下方。2022年发达经济体快速加息,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短期内走弱,也完全是由市场驱动的。从历史长视角来看,人民币属于强势货币,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近20%,对一篮子货币升值40%左右。
自去年11月开始,人民币进入升值周期,今年2月有所贬值,但近期在美国硅谷银行暴雷后,随着美元的暴跌,人民币再度快速大幅升值。
人民币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因美国不断疯狂印钞向世界各国输出通胀,而自身的经济又差强人意,令美元在全球的信用和影响力下降,而在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下,全球各国越来越青睐人民币!
在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下,跨境人民币使用规模稳步提升。据中国人民银行透露,2022年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是42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3.4倍。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7.92万亿元,同比增长37.3%。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3月3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开放水平的提升,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投融资、储备和计价等国际货币的功能全面增强,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了国际化使用的网络效应,目前已经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31家人民币清算行,覆盖了全球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据金十新媒体3月2日的有关被报道,目前上合组织、欧佩克等组织中共有29个国家同意使用人民币结算。在上合组织中,9个成员国已“突破”了7个,而尼泊尔作为上合组织对话伙伴也早在2014年同意使用人民币结算。而在金砖5国中,也已突破了2个成员国;APEC中21个成员国突破了6个;拉共体中,阿根廷也已同意使用人民币结算;OECD中,有6个国家点头;东盟成员国总共有10个,6个都同意使用人民币结算。而在欧佩克中,13个成员国有7个都同意使用人民币结算。(部分组织的成员国有所重合)其中,需要特别点出的是土耳其与伊拉克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而沙特对是否使用人民币结算仍在考虑中。
近年来,包括伊朗、沙特在内的诸多产油国开始选择和中国加强合作,尝试使用人民币结算对华石油销售。2月22日,伊拉克中央银行表示,伊拉克计划首次允许与中国的贸易直接以人民币结算,以此改善外汇储备。路透社援引伊拉克总理办公室经济顾问穆迪尔·萨利赫说法称,“这是首次以人民币结算来自中国的进口(贸易),此前伊拉克来自中国的进口(贸易)一直仅以美元结算。”对于伊拉克此举,路透社称,这是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最新迹象。
据英国央行的半年度外汇交易量调查报告称,人民币期权的日成交量已超过日元与英镑,这是历史首次!
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沙特国家银行成功落地首笔贷款合作:3月14日,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官微消息,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沙特阿拉伯国家银行,已经成功落地首笔人民币贷款合作。目前,已落实放款,服务中沙双边贸易合作领域。中国进出口银行公司客户部副总经理高宁表示,此次中沙两国银行间首次进行人民币贷款合作,作用在于:第一有效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增强人民币的支付货币功能。境内企业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可以减少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双向功能已经成为常态。第二方面我们希望有利于金融市场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持续强化人民币的投资和融资的货币功能。据悉沙特国家银行是沙特阿拉伯第一大银行,2022年末总资产占当地银行业资产规模的29%,是阿拉伯国家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国有商业银行之一。有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沙特始终是我国在中东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自2013年以来成为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2022年,中沙双边贸易额1160.4亿美元,同比增长32.9%。
人民币在俄罗斯进口结算中份额由年初4%跃升至年底23%:俄罗斯央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人民币在俄罗斯进口结算中的份额从2022年1月的4%跃升至2022年底的23%,人民币在俄罗斯出口结算中的份额也从0.5%飙升至16%。与之相对应,美元和欧元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份额急剧下降。2022年初,俄罗斯87%的出口结算是以这两种货币进行的;到了2023年1月,这一比例已降至48%。在进口结算中,美元和欧元的份额从2022年1月的65%降至2022年12月的46%。(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
据《华尔街日报》消息,俄罗斯能源出口商收到的货款越来越多以人民币结算。俄罗斯的主权财富基金正使用人民币来储存与石油相关的财富。众多俄罗斯公司正以人民币进行贷款,家庭则纷纷以人民币储蓄。人民币在俄罗斯的崛起使得两国关系不断加深。这种情形也利于中国推进一项旨在让人民币成为全球金融和商业领域一个更重要元素的行动。
人民币资产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凸显 仍将吸引外资稳步投资境内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表示,国内外机构普遍预测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在5%左右,IMF认为美国是1.4%,中国与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差会扩大。今年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的幅度将趋于缓和,外溢的效应总体将边际弱化。他进一步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恢复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人民币资产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凸显。我国外汇市场运行韧性增强,也有助于外汇市场保持稳定。人民银行、外汇局在面对市场变化时,也更加从容、更加淡定、更加成熟,经验也更加丰富。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国外汇市场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平稳运行。当前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步伐有所加快,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持续回升,跨境资金流动保持稳定的基础更加坚实。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持续推进,人民币资产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凸显,仍将吸引外资稳步投资境内市场。此外,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市场主体更加成熟、理性,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我国利用外资2022年保持增长 仍是外商投资兴业热土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月1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外媒报道,寄望于中国经济的疫后反弹,许多美国企业计划扩张在华业务,华南美国商会近日发布了《2023年中国营商环境白皮书》表示,超九成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75%的受访企业计划在今年在华再投资,发言人对于外企在华前景有何评论?毛宁表示,事实证明,中国是外资企业青睐的投资热土,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供链网络;另一方面得益于我们坚定不移地推动高水平开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持续为外资提供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毛宁称,今年1月中国吸引外资迎来开门红,实际使用外资的金额达到了1276.9亿元,同比增长14.5%。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计划扩大在华业务。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美中货物贸易总额达到690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些都说明中美贸易投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脱钩断链,损人害己,不得人心,也是不可行的。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我们欢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共享发展红利,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中国美国商会3月1日发布的《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强调,尽管情绪略显悲观,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和14亿消费者所带来的巨大机遇,仍持续吸引着绝大部分会员企业。74%的会员企业表示,他们没有将其供应链转移出中国的计划,并强调了坚守深耕中国市场的承诺。
中国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美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仍然非常重要。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2月2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据其了解,目前有数十家跨国公司总部与商务部对接,进行近期来华商务考察的相关安排,包括上述公司。这充分显示出外资企业布局中国市场的积极意愿,体现了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也再次彰显中国对外商投资强大的“磁吸力”。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2万亿元,按照可比口径增长6.3%,这也再次证明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海外巨头看好中国资产 外资长钱涌入中国
中国经济活力、稳定的发展前景以及较低的资产系统性风险给予外资看多中国的信心,在各大投行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后,外资纷纷看好中国资产!贝莱德智库再次对中国股票给出“超配”评级。多家外资机构认为,经济复苏和企业盈利的改善将推动A股市场继续上行。
日前,一批外资资管巨头披露旗下中国股票基金持仓情况,尽管今年3月以来A股市场面临震荡,北向资金全年依然保持净买入态势。从今年以来的情况来看,净买入额仍在千亿元以上。截至3月13日收盘,北向资金今年以来已大幅净买入1525.63亿元,远超去年全年的900.20亿元;截至目前,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额已达到1.88万亿元。
富达国际投资团队则认为,A股近期的横盘走势是暂时性的,企业盈利改善将有望取代低估值,成为下一阶段市场反弹的主要推动力。而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中国企业正受益于一系列有利因素,包括充足的货币供应量、处于历史低位的抵押贷款利率等。
富达国际CEO黎诚恩表示,中国市场将持续吸引全球资金流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在过去20年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然而,相对于经济规模,中国资产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比重明显不足。此外,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目前也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我们认为,中国资产与其他全球资产类别的相关性较低,可以增强全球投资组合的多元化。
贝莱德基金认为,展望2023年,中国市场将翻开新篇章。经济活动和消费意愿将显著恢复,内需是主要推动力,企业业绩改善及估值修复有望共振;中国宏观政策鼓励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数字经济。这都将是未来的长期投资主题,会一直涌现新的增长机会!
推荐阅读:
》会影响中国银行业吗?多位首席谈硅谷银行破产与瑞士信贷巨亏 国内情况有三大显著不同
》扩大内需等政策加持 国内外机构上调2023中国经济预期 企业家纷纷打call【SMM年度专题展望】
》暂停加息预期浮出水面! 高盛:银行系统面临压力 预计美联储3月不会加息
》“新美联储通讯社”:硅谷银行倒闭影响巨大 华尔街押注美联储3月只加息25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