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晶圆代工厂世界先进日前表示,本季度面临降价压力,产能利用率将从满载骤降为81%-83%,营收将环比下降13.1%-15.7%。当然,近来,原料价格的上涨,不止影响了世界先进的营收业绩,很多半导体企业的业绩也因为原料价格的上演了冰火两重天。
价格:多晶硅致密料和复投料价格近半年一直延续涨势
据SMM历史价格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28日到9月26日,多晶硅致密料和多晶硅复投料的价格均出现了一直上涨的趋势。其中,多晶硅致密料的日均价,从3月28日244.5元/千克涨到了现在的309元/千克;多晶硅复投料的日均价,从3月28日246.5元/千克涨到了如今的310.5元/千克。
据SMM分析,在供应增量大于需求增量背景下,市场供需矛盾得到缓和,叠加企业对未来长期市场的看空预期,国内多晶硅9月上涨步伐再度放缓。临近月底,市场成交活跃程度将逐渐开始呈规律性增加,SMM认为后续市场下跌可能性较小,主要在于目前市场供需矛盾虽得到缓和,但整体仍供应略显紧张,同时硅料龙头企业对当前挺价心态较重。
东证期货预计,2022年多晶硅总体仍将处于供给相对紧缺的状态。2023年乐观及保守情况下的供需缺口转为-5.79万吨、12.94万吨,之后保持为正且不断扩大,意味着供需逐渐趋于宽松,价格或将受到下行压力。
上游企业:提高产能 赚得盆满钵满
原料价格的上涨,上下游企业也有了冰与火的双重体验。多晶硅价格的持续攀升带动了上游企业业绩的上涨,也给下游企业带来了不少的压力。新特能源、通威股份以及协鑫科技得益于原材料的上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
据新特能源近期发布的2022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上半年,公司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主要来自多晶硅销售“量价齐升”。报告期内,公司多晶硅板块实现收入达到103.61亿元,同比增长193.34%;实现毛利68.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7.29%。公司称,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多晶硅产品销量增加,销售价格大幅上涨所致。
通威股份的半年报显示,1-6月我国多晶硅产量约36.5万吨,产量较同期增长53.4%,但仍不能满足下游需求,价格同比继续上涨。报告期内,公司加速推进产能释放,实现各基地生产装置的满负荷运行,产能利用率达到119.28%,实现高纯晶硅产量10.73万吨,同比增长112.15%,国内市占率近30%。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3.39亿元,同比增长127.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2.24亿元,同比增长312.17%。
协鑫科技2022年的中报显示,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光伏材料业务来自外部客较2021年同期增加116.6%。主要原因是棒状多晶硅及硅片销售价格上涨。
下游企业:降能增效 应对原料价格上涨
与上游企业过得“美滋滋”相比,下游企业苦于原料价格的上涨已久。只能纷纷想办法提高产能、用国产代替进口、以及涨价等方式来应对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有的小企业甚至出现了停产。
隆基绿能2022年的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受多晶硅料等原材料涨价和下游需求波动的影响,公司最大限度的协调和保障项目供应链资源,在保障客户订单交付的前提下,适度调整了产能开工率和扩产进度,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智能制造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最终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
为众多知名企业提供开关电源适配器的东莞市迈思普电子有限公司销售副总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半导体涨了好几次,平均涨幅在五成左右。接下来预计还会涨。”迈思普为深挖成本潜力,对一些进口电子材料做了国产替代。“以前企业半导体材料进口比例在70%,现在要降到40%至50%,换用国产品牌。同时与客户友好协商,请其帮忙分担1/3的原材料上涨成本。”
半导体晶圆代工厂世界先进日前也表示,第二季度受益于产能、客户需求的增加,再加上出货价格增长的带动,使二季度整体获利创下新高。第三季度将面临降价压力,产能利用率将从满载骤降为81%-83%,营收将环比下降13.1%-15.7%。
此外,信越化学、英特尔等企业也是纷纷涨价来应对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信越化学2022年4月起就对公司所有硅产品的销售价格提高10%-20%。英特尔此前通知客户称,由于受全球通货膨胀以及成本上涨影响,2022年下半年将对半导体产品涨价。
中信建投证券7月3日发布的研报也指出,由于硅料生产安全事故影响,导致硅料短期供给减少,硅料、硅片价格继续提升,小组件厂因为无法承担涨价压力停产。有不少企业确实发生了停产情况。但是一体化组件龙头本身供应链较为完善的大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持续提升。原料价格的上升,使得大厂出货量持续提升,不少小厂失去了成长性。
政策:国家政策与资金推动 打造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
半导体是战略性资产,产业链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随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实施,各地发展集成电路的热情高涨,出台了不少鼓励政策,如:上海、南京、安徽、福建、重庆和成都等地纷纷推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
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各地方政府掀起了第三代半导体投资热潮,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中西部等五大重点发展区域,北京、深圳、济南、保定等多个城市都有深入布局,政府也“置身事内”,打造覆盖衬底、外延、芯片及器件、模组、封装检测以及设备和材料研发的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生态。
天弘基金近期研报也显示,伴随我国产业升级进程加速,国产设备将在半导体应用领域不断突破,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将极有可能会催生出多家万亿级龙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