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价格会员

动力电池装机放量 回收再利用市场潜力十足【机构评论】

天风证券认为动力电池回收前景广阔,预计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有望达758.4亿元,2021-2030年CAGR为58.1%。随着政府初步完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监管覆盖,行业乱象整治已箭在弦上,后续行业规范化政策或将密集推出,大型回收企业有望长期受益。建议关注具有渠道+技术双优势的大型回收企业。

以下为其最新观点:

动力电池回收:汽车电动化浪潮下的长景气赛道

动力电池装机放量,回收再利用市场潜力十足,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154.5GWh,同比大幅增长142.9%,装机规模受新能源车销量景气拉动而快速放量;动力电池回收作为锂电池后周期行业,需求有望受产业链景气传导而逐年走高,我们预计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总退役量有望达到380.3GWh,2021-2030年十年CAGR高达48.9%,未来有望呈现指数式增长。从长视角来看,行业当下正处于长景气周期的起跑点。

动力电池回收前景广阔,潜在市场空间或超千亿

中性预期下,我们预计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有望达758.4亿元,2021-2030年CAGR为58.1%,其中梯次利用市场规模313.5亿元,再生利用市场规模444.9亿元;乐观预期下,预计2030年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再生利用市场总规模则有望达到1048.9亿元。

再生利用市场发展迅猛,将为行业前期发展贡献核心增量。再生利用技术工艺完备,在商业模式上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案例,现已成为废旧动力电池的主要再利用方式,也是当前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主要竞争场景。

梯次利用市场厚积薄发,2025 年后规模有望迎来指数式增长。由于当前梯次利用市场标准体系与商业模式尚不清晰,我们预计行业未来 2-3 年仍将处于政策规范与商业化探索期。而随着行业标准与商业模式逐渐完善,梯次利用市场有望在后续迎来指数式增长。

商业模式多样,渠道、技术是核心竞争力

回收渠道的差异将直接决定商业模式的优劣,根据回收主体的不同,行业当前存在着三种主流商业模式,依次分别为:①以电池生产商为回收主体的模式;②以整车制造商为回收主体的模式;③以第三方为回收主体的模式。其中,整车厂渠道优势最强,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电池生产商的上下游协同场景多,可以形成产业闭环,商业模式最为稳定;而第三方企业与整车厂、电池厂等渠道方合作的深度、广度将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再利用技术方面:1)梯次利用环节的技术壁垒高,标准体系尚不清晰,目前仅有中国铁塔、格林美等少量企业参与试点;2)再生利用环节工艺成熟,行业金属回收率已达到极高水平,提高化学试剂的使用效率、降低再生利用环节的能耗费用将是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构筑成本优势的着力点。

行业规范化诉求迫切,竞争格局有望持续改善

当前市场无序竞争激烈,劣币驱赶良币现象严峻;我们预计随着政府初步完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监管覆盖,行业乱象整治已箭在弦上,后续行业规范化政策或将密集推出,大型回收企业有望长期受益。

投资建议:关注具有渠道+技术双优势的大型回收企业

格林美:全球第二大三元前驱体材料生产商,布局动力电池回收打造价值链闭环;天奇股份:锂电池循环业务已成核心业务增长点,未来产能有望进一步释放;南都电源:铅蓄电池再生龙头,已具备完整电池回收网络;旺能环境:美欣达集团旗下唯一上市平台,集团公司将提供发展助力;浙富控股:危废资源化领导者,拓展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将有利于资源协同。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电池金属价格大幅回落风险;行业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格局恶化风险。

天风证券认为动力电池回收前景广阔,预计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有望达758.4亿元,2021-2030年CAGR为58.1%。随着政府初步完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监管覆盖,行业乱象整治已箭在弦上,后续行业规范化政策或将密集推出,大型回收企业有望长期受益。建议关注具有渠道+技术双优势的大型回收企业。

以下为其最新观点:

动力电池回收:汽车电动化浪潮下的长景气赛道

动力电池装机放量,回收再利用市场潜力十足,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154.5GWh,同比大幅增长142.9%,装机规模受新能源车销量景气拉动而快速放量;动力电池回收作为锂电池后周期行业,需求有望受产业链景气传导而逐年走高,我们预计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总退役量有望达到380.3GWh,2021-2030年十年CAGR高达48.9%,未来有望呈现指数式增长。从长视角来看,行业当下正处于长景气周期的起跑点。

动力电池回收前景广阔,潜在市场空间或超千亿

中性预期下,我们预计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有望达758.4亿元,2021-2030年CAGR为58.1%,其中梯次利用市场规模313.5亿元,再生利用市场规模444.9亿元;乐观预期下,预计2030年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再生利用市场总规模则有望达到1048.9亿元。

再生利用市场发展迅猛,将为行业前期发展贡献核心增量。再生利用技术工艺完备,在商业模式上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案例,现已成为废旧动力电池的主要再利用方式,也是当前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主要竞争场景。

梯次利用市场厚积薄发,2025 年后规模有望迎来指数式增长。由于当前梯次利用市场标准体系与商业模式尚不清晰,我们预计行业未来 2-3 年仍将处于政策规范与商业化探索期。而随着行业标准与商业模式逐渐完善,梯次利用市场有望在后续迎来指数式增长。

商业模式多样,渠道、技术是核心竞争力

回收渠道的差异将直接决定商业模式的优劣,根据回收主体的不同,行业当前存在着三种主流商业模式,依次分别为:①以电池生产商为回收主体的模式;②以整车制造商为回收主体的模式;③以第三方为回收主体的模式。其中,整车厂渠道优势最强,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电池生产商的上下游协同场景多,可以形成产业闭环,商业模式最为稳定;而第三方企业与整车厂、电池厂等渠道方合作的深度、广度将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再利用技术方面:1)梯次利用环节的技术壁垒高,标准体系尚不清晰,目前仅有中国铁塔、格林美等少量企业参与试点;2)再生利用环节工艺成熟,行业金属回收率已达到极高水平,提高化学试剂的使用效率、降低再生利用环节的能耗费用将是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构筑成本优势的着力点。

行业规范化诉求迫切,竞争格局有望持续改善

当前市场无序竞争激烈,劣币驱赶良币现象严峻;我们预计随着政府初步完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监管覆盖,行业乱象整治已箭在弦上,后续行业规范化政策或将密集推出,大型回收企业有望长期受益。

投资建议:关注具有渠道+技术双优势的大型回收企业

格林美:全球第二大三元前驱体材料生产商,布局动力电池回收打造价值链闭环;天奇股份:锂电池循环业务已成核心业务增长点,未来产能有望进一步释放;南都电源:铅蓄电池再生龙头,已具备完整电池回收网络;旺能环境:美欣达集团旗下唯一上市平台,集团公司将提供发展助力;浙富控股:危废资源化领导者,拓展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将有利于资源协同。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电池金属价格大幅回落风险;行业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格局恶化风险。

un_login—登录免费查看最新资讯—
扫码登录
手机快捷登录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