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专题

第七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专题报道

上海有色网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诚邀您出席“2022年(第七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共同探讨锂电新能源的发展变化。

 | 进入专题>

第七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专题报道

韩文科:双碳目标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和前景解析【新能源大会】

来源:SMM

【新能源大会 | 韩文科:双碳目标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和前景解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韩文科针对双碳目标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和前景做出专业解读。他表示,“十三五”、“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和相关规划依照高比例目标制定目标任务;太阳能、风能具体政策制定,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消纳政策,电网监管等政策围绕高比例目标修改完善。

SMM 7月14日讯:在上海有色网(SMM)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举办的2022第七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韩文科针对双碳目标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和前景做出专业解读。他表示,近年来,中国充分体现了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诚意与担当,在全球治理中释放“中国正能量”。为了实现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和早日实现碳中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减排二氧化碳的重要途径。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保障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的共同道路。

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具雄心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导向,和更全面的政策环境

2021年10月24日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是I+N政策体系的1,是碳达峰碳中和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覆盖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是管总管长远的顶层设计,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

其中提到了五方面的主要目标,分别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国务院2021年10月24日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方案》,是碳达峰阶段的总体部署,在目标、原则、方向等方面与《意见》保持有机衔接,同时更加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相关指标和任务更加细化、实化、具体化。

碳达峰十大行动

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②节能降碳增效行动、③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④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⑤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⑥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⑦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⑧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⑩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双碳政策的主要阶段性目标——2025年目标

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

主要阶段性目标——2030年目标

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

主要阶段性目标——2060年目标

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更全面的政策环境

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做到以下几点:

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优先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开发水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利用生物质能。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

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发展配售电环节独立市场主体,完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衔接机制,扩大市场化交易规模。

推进电网体制改革,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

完善电力等能源品种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从有利于节能的角度深化电价改革,理顺输配电价结构,全面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

推进煤炭、油气等市场化改革,加快完善能源统一市场。

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中大力推进新能源使用

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建设生态和通风廊道,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推进绿色社区建设,推进县城和农村绿色低碳发展。

持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发展绿色农房。

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大幅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在北方城镇加快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核电余热供暖,因地制宜推进热泵、燃气、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低碳供暖。 

更大力度地推动各种新能源技术研发和推广使用

深入研究支撑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友好并网的智能电网技术。

加强电化学、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攻关、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推广园区能源梯级利用等节能低碳技术。

推动气凝胶等新型材料研发应用。推进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

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建立绿色贸易体系鼓励新能源技术和产品走出去

加快建立绿色贸易体系,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严格管理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积极扩大绿色低碳产品、节能环保服务、环境服务等进口

加快“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绿色转型,支持“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大力推动南南合作,深化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新能源等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走出去

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坚持我国发展中国家定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维护我国发展权益。 

不断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环境

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相适应的内容,研究制定碳中和专项法律,修订节约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新升级节能标准,修订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扩大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报告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核算体系。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

为能源转型提供更加精中的投资、金融、财税、价格政策

严控煤电、钢铁、电解铝、水泥、石化等高碳项目投资,加大对节能环保、新能源、低碳交通运输装备和组织方式、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国有企业加大绿色低碳投资,积极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应用。

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用于绿色低碳项目建设运营,扩大绿色债券规模。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

建立健全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价格机制。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国内首次提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概念(2015);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明确提到“高比例”;

“十三五”、“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和相关规划依照高比例目标制定目标任务;

太阳能、风能具体政策制定,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消纳政策,电网监管等政策围绕高比例目标修改完善。

中国能源转型新趋势

近年来,中国充分体现了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诚意与担当,在全球治理中释放“中国正能量”。

为了实现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和早日实现碳中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减排二氧化碳的重要途径。

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数据显示,不论是光伏组件还是EV电池产量,近年来都在持续攀升,意味着中国能源转型持续推进。

预计在双碳的大背景下,风电和光伏将成为绝对主力能源。预计2035年,风电装机将达到9.9-10.3亿千瓦时,光伏装机突破14~17.5亿千瓦。2060年风电装机量将达到25~33亿千瓦的规模,光伏装机或将突破30.7~38.5亿千瓦。

“十四五”“十五五”煤电和抽蓄仍将是主要调节资源,多时间尺度各类储能和电制X在远期成为电力系统主力调节资源。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保障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的共同道路

》电脑端在线观看峰会视频直播

》查看峰会专题报道

SMM 7月14日讯:在上海有色网(SMM)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举办的2022第七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韩文科针对双碳目标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和前景做出专业解读。他表示,近年来,中国充分体现了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诚意与担当,在全球治理中释放“中国正能量”。为了实现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和早日实现碳中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减排二氧化碳的重要途径。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保障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的共同道路。

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具雄心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导向,和更全面的政策环境

2021年10月24日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是I+N政策体系的1,是碳达峰碳中和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覆盖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是管总管长远的顶层设计,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

其中提到了五方面的主要目标,分别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国务院2021年10月24日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方案》,是碳达峰阶段的总体部署,在目标、原则、方向等方面与《意见》保持有机衔接,同时更加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相关指标和任务更加细化、实化、具体化。

碳达峰十大行动

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②节能降碳增效行动、③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④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⑤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⑥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⑦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⑧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⑩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双碳政策的主要阶段性目标——2025年目标

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

主要阶段性目标——2030年目标

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

主要阶段性目标——2060年目标

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更全面的政策环境

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做到以下几点:

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优先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开发水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利用生物质能。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

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发展配售电环节独立市场主体,完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衔接机制,扩大市场化交易规模。

推进电网体制改革,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

完善电力等能源品种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从有利于节能的角度深化电价改革,理顺输配电价结构,全面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

推进煤炭、油气等市场化改革,加快完善能源统一市场。

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中大力推进新能源使用

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建设生态和通风廊道,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推进绿色社区建设,推进县城和农村绿色低碳发展。

持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发展绿色农房。

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大幅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在北方城镇加快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核电余热供暖,因地制宜推进热泵、燃气、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低碳供暖。 

更大力度地推动各种新能源技术研发和推广使用

深入研究支撑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友好并网的智能电网技术。

加强电化学、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攻关、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推广园区能源梯级利用等节能低碳技术。

推动气凝胶等新型材料研发应用。推进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

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建立绿色贸易体系鼓励新能源技术和产品走出去

加快建立绿色贸易体系,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严格管理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积极扩大绿色低碳产品、节能环保服务、环境服务等进口

加快“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绿色转型,支持“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大力推动南南合作,深化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新能源等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走出去

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坚持我国发展中国家定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维护我国发展权益。 

不断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环境

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相适应的内容,研究制定碳中和专项法律,修订节约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新升级节能标准,修订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扩大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报告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核算体系。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

为能源转型提供更加精中的投资、金融、财税、价格政策

严控煤电、钢铁、电解铝、水泥、石化等高碳项目投资,加大对节能环保、新能源、低碳交通运输装备和组织方式、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国有企业加大绿色低碳投资,积极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应用。

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用于绿色低碳项目建设运营,扩大绿色债券规模。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

建立健全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价格机制。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国内首次提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概念(2015);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明确提到“高比例”;

“十三五”、“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和相关规划依照高比例目标制定目标任务;

太阳能、风能具体政策制定,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消纳政策,电网监管等政策围绕高比例目标修改完善。

中国能源转型新趋势

近年来,中国充分体现了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诚意与担当,在全球治理中释放“中国正能量”。

为了实现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和早日实现碳中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减排二氧化碳的重要途径。

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数据显示,不论是光伏组件还是EV电池产量,近年来都在持续攀升,意味着中国能源转型持续推进。

预计在双碳的大背景下,风电和光伏将成为绝对主力能源。预计2035年,风电装机将达到9.9-10.3亿千瓦时,光伏装机突破14~17.5亿千瓦。2060年风电装机量将达到25~33亿千瓦的规模,光伏装机或将突破30.7~38.5亿千瓦。

“十四五”“十五五”煤电和抽蓄仍将是主要调节资源,多时间尺度各类储能和电制X在远期成为电力系统主力调节资源。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保障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的共同道路

》电脑端在线观看峰会视频直播

》查看峰会专题报道

un_login—登录免费查看最新资讯—
扫码登录
手机快捷登录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