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类消费级芯片价格下降 需求主导下市场机会在哪?

自2020年底疫情开始之后所产生的全球“芯片荒”情况,国内的芯片厂商产业结构也在持续转型,细分领域表现不一。从终端的销售情况来看,通信、智能卡和计算机三大类产品的销售额出现衰退,这主要是因为后疫情时代,居家办公对计算机等移动设备的需求已经充分释放,美国对国内头部通讯厂商的制裁也一定程度限制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而多媒体、导航、模拟IC、功率和消费电子等领域的业绩却在持续扩张。

图1:2020-2021年半导体各领域的销售额

资料来源:集微咨询

进入到2022年,除了少部分产品之外,其他产品大多数已经缓解供不应求的情况。在高通胀、美国加息周期和俄乌战争所造成的大环境不景气情况下,包括手机厂商、PC 厂商、电视厂商的砍单,以至于显示面板、驱动IC等产品出现量价齐跌的局面,进而使得位于上游的 IC 设计厂商也连带受到冲击,近期多对晶圆代工厂商调降订单,以出清与调整库存,目前市场上芯片供应吃紧的情况不再,相关的芯片产品价格下滑。根据不完全统计,当前芯片市场供不应求情况缓解的情况下,市场上有不少芯片产品价格出现了下跌,芯片市场降温比预期更快一些。

1.驱动芯片终端受挫,供应商策略重心转移

TDDI芯片是驱动IC供应链的核心产品,其是连接智能手机主芯片和触控屏幕的主要接口,担任着处理用户的触屏工作和屏幕显示工作。TDDI芯片推动着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其销售业绩在2019年和2020年不断刷新新高。步入2022年,众多终端手机厂商陆续下调其手机出货量的行为宣告TDDI芯片高标价的红利期结束。

今年初以来,驱动IC逐步调降价格,在第二季降幅约10%~15%,Omdia显示器研究总监谢勤益表示,晶圆产能已经没那么缺,而且面板厂减产、造成需求大减,预期第三季驱动IC价格降幅将扩大到20%以上。此外,据行业人士透露,部分驱动IC厂大砍晶圆代工投片量,幅度高达30%。其中芯片代工厂力积电指出,过去面板驱动IC厂抢订许多产能,目前已愿意让出部分产能,长期合约部分并无调整;世界先进也同期传出,第三季产线利用率将由满载的高点下滑,产能利用率恐下降到90%到95%。因而供应商的处境就变得非常的艰难,开始寻找新的方向,而此时,寻求在汽车面板和平板市场则成为了供应商们的重点战略方向。

2.模拟IC价格行情急转弯,需求整体仍呈现正增长

全球模拟IC龙头德仪(TI)前不久通知客户下半年供需失衡状况将缓解,恐使得以电源管理芯片(PMIC)为首的模拟IC涨价派对将告终,甚至面临跌价压力。业内更是传出TI部分芯片价格在最近两个月的跌幅达到八成,这似乎释放出一个危险信号:最紧缺的模拟IC芯片也开始遭遇去库存危机,芯片行业“涨价浪潮”将告一段落。

长期需求的结构性增长,和疫情导致的短期供应链失衡问题,导致半导体模拟芯片出现大规模的产能紧缺。在非常规渠道,模拟芯片去年上半年的价格可以炒到五倍以上。以为最常规的笔记本电脑的大颗PMIC为例,此前约为0.8美元一个,在外面的非正式渠道标价5美元也被众多厂家争抢。但是同样受到市场需求影响,上述芯片也在今年出现较大的价格波动。

但是根据电子元器件混合型分销商Quiksol的现货市场报告数据,虽然五月份TI的需求降低,OEM过剩和市场库存不断增加,市场价格趋于稳定,消费芯片和驱动芯片短期不再短缺,但是TI的汽车芯片和MCU仍然短缺。据 IC Insights 最新预计,2022 年全球模拟 IC 总销售额将达到 832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12%。

图2:2019-2022 年全球模拟电路市场规模及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IC INSIGHTS

而实际从TI扩产的节奏和幅度上来看,并不像市场预期的那么悲观。根据TI公告的指引,考虑12寸扩产+8寸晶圆厂关停影响后,其产能能够支撑的收入将由2021年18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240亿美元。预计2023-25年产能增量能够支撑的营收每年为20亿美元,假设TI产能80%用于模拟芯片,以2021年模拟市场550亿美元计算,2023-2025年其产能增量约占市场的2.9%。而2011-2020年十年间,行业市场规模增速约3%,考虑未来汽车带来的增长,行业有能力消化TI扩产。

对于后续市场价格的波动,Couterpoint分析师Brady表示,目前芯片市场的供应开始趋于稳定,短期并不会有太大的价格变化。“长期看,价格的下跌肯定是有的,主要来自现货市场,合约市场的价格波动不会太过剧烈,而且现在下跌过后的价格也高于涨价前的水位线,应该说回归合理状态。”

反观国内的模拟芯片市场,模拟芯片市场近两年在国内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国内大多数模拟芯片厂商都以电源管理芯片为主,如圣邦股份、力芯微、芯朋微、必易微、晶丰明源、明微电子、矽力杰等,而专注于信号链器件的公司还不多。这主要是由于微弱信号、高频信号处理技术门槛高,国内在信号链产品进口替代尚处于起步阶段。而电源管理国内模拟 IC 厂商可以从某个细分领域切入市场,对标德州仪器、ADI等公司产品,以更低价格、更好地服务替代进口,应用逐渐拓展,预期国产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将会继续实现增长,同时国内厂商的市场竞争也会愈发激烈。

圣邦股份和思瑞浦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产品布局上相对较为均衡。2021 年,圣邦股份信号链与电源管理产品比重分别为31.67%和 68.29%;思瑞浦以信号链产品起家,后逐步拓展电源管理产品种类,2021年,其信号链与电源管理产品占比分别为 77.51% 和 22.49%,2022Q1 其电源管理产品比重快速提升至35.52%。

3.经销商促销消费型MCU,YOLE预测MCU整体价格仍上涨

近期中国大陆地区IC经销商在之前价格较高时囤积了消费类MCU,库存可维持三到四个月。但由于今年需求前景出现了不确定性,经销商最近采取行动,开始降低消费类MCU的价格。TrendForce 分析师表示,目前4、8、16、32 bit 通用型 MCU 中,汽车仅使用 8、16、32 bit,因此可以看出 8、16、32 bit MCU 价格相对平稳。相对来说,4 bit MCU 因绝大部分都是消费电子用,从 4 月起已开始看到较明显的降幅达到月减15.9%、5月也有10.4%的降幅、6月降幅则是来到11.3%,三个月的降幅就逼近了四成。

有消息人士表示,MCU供应商在向其代工伙伴寻求更多产能方面已变得不那么积极,这给今年的需求前景进一步蒙上了阴影。

但是根据台媒消息,目前32位元MCU需求畅旺,供给相当吃紧,产品单价维持在高档水位。国际IDM大厂将大笔扩充其32位MCU产能,供给车用、工控等高阶客户,产能预期吃紧一整年;欧洲IDM大厂英飞凌(Infineon)向经销商发布「近期市场与成本动态」通知,酝酿全面涨价意图明确,一旦其涨价成功,同业跟进可能性高。

Yole数据显示,MCU在2021 年的价格上涨,其幅度甚至超过了他们的预期,这使得MCU产业在2021 年底收入出现非常强劲的反弹,尽管供应链中断导致无法满足多个市场的需求,但MCU价格在 2021 年大幅上涨,且未来五年还会上涨。

4.存储大厂暂停订单采购,DRAM市场即将供应过剩

6月16日三星要求所有事业群暂停新的采购订单,涉及范围包括手机、面板、存储器等多个产品线。三星告知供应商需要密切审查库存情况,一些零部件7月份的发货数量已被削减5成。在今年4月份,三星的PC存储、和固态驱动器的交货周期还是高达52周,但是价格和货期都已经趋于平稳,存储器模块和eMMC货期和价格还是有上涨的趋势。三星作为全球最存储器供应商,其坚持暂停所有事业群的订单采购,足以说明终端需求的萎缩已经迫在眉睫了。

作为过去两年中,唯一没有价格大涨的存储芯片,整体来看,相较于第一季度,现阶段内存价格大约跌了20%左右,原因还是下游需求不振,上游厂商承压,不得不降价。

根据机构 TrendForce 的数据显示,2022 年第一季 DRAM 总产值较上一季减少 4%,金额为240.3 亿美元。其主因在于市场通膨加剧与需求减弱,加上俄乌战争于2月底爆发都影响终端消费表现。同时,客户端的库存水位持续提升,故消化库存为首要目标。此外,根据Gartner给出的行业预测,DRAM将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供应过剩,NAND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供应过剩。

近期Piper Sandler分析师Harsh Kumar下调美光科技的目标价格,Kumar研究表示,美光在PC、移动和其他市场大约有55%的风险敞口,占总营收70%以上的DRAM市场已开始看到大多数配置的价格下降。

从以上四个近期降价比较集中的芯片领域来看,终端消费电子产品的疲软对相关的产业链确实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但是车规级和工控级的应用多呈现较强的需求。国内芯片企业过往几年在TDDI芯片领域、电源管理芯片领域、和消费级MCU领域的高速发展红利期中赚得盆满钵满。以此为起点往后继续看,芯片设计领域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强,市场需求整体还是比较旺盛,国产替代依旧是主旋律。

自2020年底疫情开始之后所产生的全球“芯片荒”情况,国内的芯片厂商产业结构也在持续转型,细分领域表现不一。从终端的销售情况来看,通信、智能卡和计算机三大类产品的销售额出现衰退,这主要是因为后疫情时代,居家办公对计算机等移动设备的需求已经充分释放,美国对国内头部通讯厂商的制裁也一定程度限制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而多媒体、导航、模拟IC、功率和消费电子等领域的业绩却在持续扩张。

图1:2020-2021年半导体各领域的销售额

资料来源:集微咨询

进入到2022年,除了少部分产品之外,其他产品大多数已经缓解供不应求的情况。在高通胀、美国加息周期和俄乌战争所造成的大环境不景气情况下,包括手机厂商、PC 厂商、电视厂商的砍单,以至于显示面板、驱动IC等产品出现量价齐跌的局面,进而使得位于上游的 IC 设计厂商也连带受到冲击,近期多对晶圆代工厂商调降订单,以出清与调整库存,目前市场上芯片供应吃紧的情况不再,相关的芯片产品价格下滑。根据不完全统计,当前芯片市场供不应求情况缓解的情况下,市场上有不少芯片产品价格出现了下跌,芯片市场降温比预期更快一些。

1.驱动芯片终端受挫,供应商策略重心转移

TDDI芯片是驱动IC供应链的核心产品,其是连接智能手机主芯片和触控屏幕的主要接口,担任着处理用户的触屏工作和屏幕显示工作。TDDI芯片推动着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其销售业绩在2019年和2020年不断刷新新高。步入2022年,众多终端手机厂商陆续下调其手机出货量的行为宣告TDDI芯片高标价的红利期结束。

今年初以来,驱动IC逐步调降价格,在第二季降幅约10%~15%,Omdia显示器研究总监谢勤益表示,晶圆产能已经没那么缺,而且面板厂减产、造成需求大减,预期第三季驱动IC价格降幅将扩大到20%以上。此外,据行业人士透露,部分驱动IC厂大砍晶圆代工投片量,幅度高达30%。其中芯片代工厂力积电指出,过去面板驱动IC厂抢订许多产能,目前已愿意让出部分产能,长期合约部分并无调整;世界先进也同期传出,第三季产线利用率将由满载的高点下滑,产能利用率恐下降到90%到95%。因而供应商的处境就变得非常的艰难,开始寻找新的方向,而此时,寻求在汽车面板和平板市场则成为了供应商们的重点战略方向。

2.模拟IC价格行情急转弯,需求整体仍呈现正增长

全球模拟IC龙头德仪(TI)前不久通知客户下半年供需失衡状况将缓解,恐使得以电源管理芯片(PMIC)为首的模拟IC涨价派对将告终,甚至面临跌价压力。业内更是传出TI部分芯片价格在最近两个月的跌幅达到八成,这似乎释放出一个危险信号:最紧缺的模拟IC芯片也开始遭遇去库存危机,芯片行业“涨价浪潮”将告一段落。

长期需求的结构性增长,和疫情导致的短期供应链失衡问题,导致半导体模拟芯片出现大规模的产能紧缺。在非常规渠道,模拟芯片去年上半年的价格可以炒到五倍以上。以为最常规的笔记本电脑的大颗PMIC为例,此前约为0.8美元一个,在外面的非正式渠道标价5美元也被众多厂家争抢。但是同样受到市场需求影响,上述芯片也在今年出现较大的价格波动。

但是根据电子元器件混合型分销商Quiksol的现货市场报告数据,虽然五月份TI的需求降低,OEM过剩和市场库存不断增加,市场价格趋于稳定,消费芯片和驱动芯片短期不再短缺,但是TI的汽车芯片和MCU仍然短缺。据 IC Insights 最新预计,2022 年全球模拟 IC 总销售额将达到 832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12%。

图2:2019-2022 年全球模拟电路市场规模及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IC INSIGHTS

而实际从TI扩产的节奏和幅度上来看,并不像市场预期的那么悲观。根据TI公告的指引,考虑12寸扩产+8寸晶圆厂关停影响后,其产能能够支撑的收入将由2021年18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240亿美元。预计2023-25年产能增量能够支撑的营收每年为20亿美元,假设TI产能80%用于模拟芯片,以2021年模拟市场550亿美元计算,2023-2025年其产能增量约占市场的2.9%。而2011-2020年十年间,行业市场规模增速约3%,考虑未来汽车带来的增长,行业有能力消化TI扩产。

对于后续市场价格的波动,Couterpoint分析师Brady表示,目前芯片市场的供应开始趋于稳定,短期并不会有太大的价格变化。“长期看,价格的下跌肯定是有的,主要来自现货市场,合约市场的价格波动不会太过剧烈,而且现在下跌过后的价格也高于涨价前的水位线,应该说回归合理状态。”

反观国内的模拟芯片市场,模拟芯片市场近两年在国内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国内大多数模拟芯片厂商都以电源管理芯片为主,如圣邦股份、力芯微、芯朋微、必易微、晶丰明源、明微电子、矽力杰等,而专注于信号链器件的公司还不多。这主要是由于微弱信号、高频信号处理技术门槛高,国内在信号链产品进口替代尚处于起步阶段。而电源管理国内模拟 IC 厂商可以从某个细分领域切入市场,对标德州仪器、ADI等公司产品,以更低价格、更好地服务替代进口,应用逐渐拓展,预期国产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将会继续实现增长,同时国内厂商的市场竞争也会愈发激烈。

圣邦股份和思瑞浦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产品布局上相对较为均衡。2021 年,圣邦股份信号链与电源管理产品比重分别为31.67%和 68.29%;思瑞浦以信号链产品起家,后逐步拓展电源管理产品种类,2021年,其信号链与电源管理产品占比分别为 77.51% 和 22.49%,2022Q1 其电源管理产品比重快速提升至35.52%。

3.经销商促销消费型MCU,YOLE预测MCU整体价格仍上涨

近期中国大陆地区IC经销商在之前价格较高时囤积了消费类MCU,库存可维持三到四个月。但由于今年需求前景出现了不确定性,经销商最近采取行动,开始降低消费类MCU的价格。TrendForce 分析师表示,目前4、8、16、32 bit 通用型 MCU 中,汽车仅使用 8、16、32 bit,因此可以看出 8、16、32 bit MCU 价格相对平稳。相对来说,4 bit MCU 因绝大部分都是消费电子用,从 4 月起已开始看到较明显的降幅达到月减15.9%、5月也有10.4%的降幅、6月降幅则是来到11.3%,三个月的降幅就逼近了四成。

有消息人士表示,MCU供应商在向其代工伙伴寻求更多产能方面已变得不那么积极,这给今年的需求前景进一步蒙上了阴影。

但是根据台媒消息,目前32位元MCU需求畅旺,供给相当吃紧,产品单价维持在高档水位。国际IDM大厂将大笔扩充其32位MCU产能,供给车用、工控等高阶客户,产能预期吃紧一整年;欧洲IDM大厂英飞凌(Infineon)向经销商发布「近期市场与成本动态」通知,酝酿全面涨价意图明确,一旦其涨价成功,同业跟进可能性高。

Yole数据显示,MCU在2021 年的价格上涨,其幅度甚至超过了他们的预期,这使得MCU产业在2021 年底收入出现非常强劲的反弹,尽管供应链中断导致无法满足多个市场的需求,但MCU价格在 2021 年大幅上涨,且未来五年还会上涨。

4.存储大厂暂停订单采购,DRAM市场即将供应过剩

6月16日三星要求所有事业群暂停新的采购订单,涉及范围包括手机、面板、存储器等多个产品线。三星告知供应商需要密切审查库存情况,一些零部件7月份的发货数量已被削减5成。在今年4月份,三星的PC存储、和固态驱动器的交货周期还是高达52周,但是价格和货期都已经趋于平稳,存储器模块和eMMC货期和价格还是有上涨的趋势。三星作为全球最存储器供应商,其坚持暂停所有事业群的订单采购,足以说明终端需求的萎缩已经迫在眉睫了。

作为过去两年中,唯一没有价格大涨的存储芯片,整体来看,相较于第一季度,现阶段内存价格大约跌了20%左右,原因还是下游需求不振,上游厂商承压,不得不降价。

根据机构 TrendForce 的数据显示,2022 年第一季 DRAM 总产值较上一季减少 4%,金额为240.3 亿美元。其主因在于市场通膨加剧与需求减弱,加上俄乌战争于2月底爆发都影响终端消费表现。同时,客户端的库存水位持续提升,故消化库存为首要目标。此外,根据Gartner给出的行业预测,DRAM将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供应过剩,NAND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供应过剩。

近期Piper Sandler分析师Harsh Kumar下调美光科技的目标价格,Kumar研究表示,美光在PC、移动和其他市场大约有55%的风险敞口,占总营收70%以上的DRAM市场已开始看到大多数配置的价格下降。

从以上四个近期降价比较集中的芯片领域来看,终端消费电子产品的疲软对相关的产业链确实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但是车规级和工控级的应用多呈现较强的需求。国内芯片企业过往几年在TDDI芯片领域、电源管理芯片领域、和消费级MCU领域的高速发展红利期中赚得盆满钵满。以此为起点往后继续看,芯片设计领域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强,市场需求整体还是比较旺盛,国产替代依旧是主旋律。

un_login—登录免费查看最新资讯—
扫码登录
手机快捷登录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