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7月21日讯:铝型材因其具有质轻、环保,便于安装等特点,应用广泛,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哪些领域是铝型材的风口发展领域?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国家政策频出,铝型材行业面临了那些机遇和挑战?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哪些?
SMM第十七届国际铝业峰会-工业铝挤压材应用论坛邀请来自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云飞为与会者带来了铝型材政策解析及行业发展思考,与行业同仁共同探讨行业未来发展新方向。
我国铝型材市场现状
铝材位于铝产业链中游加工环节,上游为电解铝和再生铝生产,再生铝或铝锭添加合金元素后,通过挤压、延压等形式加工成铝型材、板带箔等,广泛应用于地产、汽车、包装、电力等领域。
而铝挤压材作为铝型材中占比最高的种类,不同的合金系列,有不同的应用途径,诸如合金强度的不同,超高强度及高强度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轨道交通,低强度可以用于家电数码、汽车,耐腐蚀性好可用于船舶、钻井设备等。
根据有色加工协会统计,2021年我国铝加工材产量达到4470万吨,其中铝挤压材产量突破2202万吨,增长3.0%,占据半壁江山。而据有色加工协会统计,2021年我国铝型材产量达到2059万吨,其中建筑型材产量将近1380万吨,工业型材产量突破679万吨。
由此可见,挤压材是我国优势铝材品种,产量最大、品种最全、质量最优、深加工延伸最早、标准领先、设备先进、布局合理,已经是初期强国,有些挤压企业已经成为全球领跑者。
当前铝型材应用领域分析
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光伏的大力支持,光伏型材和汽车用铝材成为当前较为热门的两个领域。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发展,铝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易于加工、重量较轻,在太阳能电池中常用来制作支撑架、边框。而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增加了对光伏用铝的需求,2021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估计超过310GW,光伏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230.3GW,用铝200万吨。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飞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电池铝箔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铝型材的需求。铝合金由于其重量轻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要求,因此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广泛应用于保险杠、防撞梁、车架主梁、行李架等部位。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354.5万辆,用铝型材33万吨,单车用量超过了93kg。
与此同时,交通运输及智能家居同样是两大需求领域。交通运输方面,轨道交通、高铁动车组等对于铝型材的需求主要集中车身构件、门窗及装饰、座椅、仪表框架、管道等部位,2021年交通运输用铝量约9万吨。智能家居方面,全铝家具作为近年来发展的热点,因其环保、防水、防火、防虫蚁、耐热、耐撞击易清洗的优点逐渐被大众所接受,2021年全铝家具市场份额约占家具市场的10%左右。
此外,再生铝型材领域是目前愈发受到重视的领域。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低碳再生铝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铝废材社会累计增加,再生铝型材作为薄弱环节,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行业政策对于铝型材行业的影响解析
据统计,在我国陆续出台的政策文件、指导意见以及发展规划当中,有十余项文件当中,涉及到铝行业、铝型材及终端应用相关的政策。
在2015年至2016年,国家重点支持高强度轻质合金、压铸技术的发展,在汽车领域、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等领域,推动铝合金制造工艺研发,钴锂高性能铝、铝材产品的生产研发,着力发展合金板材等领域,同时鼓励有色金属冶炼和眼压加工业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政策因时而变,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铝行业作为高能耗行业,绿色低碳铝及再生铝越发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同时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使用上,也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政策当中,有关于降低汽车能耗也对铝型材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并且随着国家鼓励支持废有色金属回收再利用,废旧铝型材也将进入新的行业发展时期。
铝型材行业未来发展思考与展望
虽然我国是全球铝型材生产大国,但就行业发展而言,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积极发展先进铝合金材料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自建国以来,我国战略性先进材料的获取、研发和技术发展,一直受到美国及其盟国的极力“遏制”。积极发展先进合金材料,实现关键材料领域的突破是将为行业发展增添助力。
其次,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一大方向。当前行业新设备更新迭代,诸如油电混合动力挤压机、双筒挤压机、自动控制的模具液氮冷却系统等将在未来广泛应用于行业内,并且在当前节能减碳背景下,从设备出发实现节能是铝型材行业发展的一大举措。除此外,模具碱洗废液绿色低成本处理技术、超导感应加热技术、永磁加热技术等技术的研发推进同样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最后,智能化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最终趋势,从自动化到信息化,到最终的智能化,不仅能够节省人工成本,同时也能够在生产流程的规范管理上实现新的跨越。在未来,全自动挤压生产线、物流自动化、工业机器人、仓储自动化、智能检测、数据采集、能源管理系统等或许将愈发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