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投资卫蓝新能源后,华为关联公司哈勃投资在动力电池领域再度出手。
近日,天眼查信息显示,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海钠)发生工商变更,股东新增深圳哈勃科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深圳哈勃投资)等,同时公司注册资本增至约3095万元。最新股东信息显示,深圳哈勃投资认缴出资额为412.67万元,持股比例约为13.33%,成为中科海钠第三大股东。
股权穿透图显示,深圳哈勃投资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深圳)有限公司、哈勃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勃投资)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69%、30%、1%。而哈勃投资为华为全资子公司,其主要专注于半导体芯片产业链投资。
针对上述消息,《科创板日报》记者试图向中科海钠方面了解更多相关细节,但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对方回复。
▍哈勃投资再度押注中科海钠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这并非哈勃投资首次押注中科海钠。
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中科海钠共历经五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科嘉和、中科创星、梧桐树资本等。其中,早在2021年3月26日,哈勃投资便参与投资了的中科海钠的数亿元A轮融资。
来源:天眼查
资料显示,中科海钠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新一代储能体系-钠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型企业。企业官网显示,该公司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勇胜为技术带头人的研究开发团队。天眼查信息显示,中科海钠的法定代表人为胡勇胜。
产品方面,中科海钠聚焦于钠离子电池产品,潜在应用覆盖各类各类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通讯基站、数据中心、家庭储能和规模储能等领域。同时,其可供应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与电解液。
除中科海钠外,近期,哈勃投资在动力电池领域动作频频。
今年3月底,固态电池研发商卫蓝新能源完成新一轮融资。天眼查信息显示,卫蓝新能源新增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华为关联公司哈勃投资、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蓝色计划等多家股东。
▍钠电池行业产能持续扩张
当前,钠离子电池受到能量密度较低、循环寿命较短、配套供应链与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影响,目前尚未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随着不少企业纷纷布局钠离子电池,这也有望缓解因锂资源短缺、分布不均引发的储能电池行业发展受限的问题。而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钠电池还可逐步取代严重污染环境的铅酸电池,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与战略意义。多方推动下,钠电池产业有望加速商业化。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外有约20家企业对钠离子电池进行产业化相关布局。
行业动作方面,财联社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宁德时代已布局无负极金属电池技术,并申请专利。据悉,该专利包括相关技术的材料设计与关键工艺,或将应用于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这也意味着,电池能量密度有望从材料本质上实现大幅提升。
今年1月10日,宁德时代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已启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20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此前,2021年7月,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其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160Wh/kg。
除宁德时代外,今年1月11日,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阳股份)举行钠离子电芯项目签约暨开工仪式,该项目由华阳股份、中科海钠、开源资产合作建设,旨在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此前,2021年12月23日,中科海钠与三峡能源、三峡资本以及安徽省阜阳市人民政府展开合作,建设全球首条钠离子规模化量产线。该产线规划产能5GWh,分两期建设,一期1GWh将于2022年正式投产。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接近中科海钠的知情人士方面获悉,中科海钠与三峡能源新建产线后,产品用途将优先支持三峡能源的储能项目,同时也总体面向全部市场。
此外,欣旺达已储备钠离子电池专利;华阳股份已参股中科海钠;浙江医药已参股钠创新能源,同时,钠创新能源、浙江医药等于今年1月签署战略协议,将开展钠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众钠能源于今年3月完成由碧桂园创投独家领投的新一轮融资,该公司产品包括围绕聚阴离子技术路线的硫酸铁钠电池等,其第一代量产产品将于年内启动交付。
▍钠离子电池市场前景几何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快。不过,对于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前景,目前业内人士看法各不相同。
有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从技术层面来看,钠离子电池确实已到了商业化应用的初期,但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目前还远未构成体系。”
对此,众钠能源创始人夏刚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认为,当前,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需要注意两大问题:一是技术路线在材料端能否最终实现大规模量产;二是能否通过极限制造降低生产成本。“在乘用车中,锂钠混搭或将成为行业一大发展趋势。不过,这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张华民看来,“钠离子电池将首先应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
不少业内人士也持有类似观点。其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胡勇胜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钠离子电池已逐步开始了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化应用的阶段。从产业化推动速度来看,我国的储能市场为钠离子电池在中国的产业化创造了必要条件。目前钠离子电池的定位是作为最具经济性的高安全储能电池,规模化后可以实现铅酸电池的价格、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胡勇胜进一步解释道:“钠离子电池具有与锂离子电池类似储能原理,但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并且可以沿用现有锂离子电池的材料及电芯生产工序和生产装备,被认为是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变革性技术之一。发展钠离子电池可缓解因锂资源短缺及分布不均引发的储能电池发展受限的问题。另外,相比于锂离子电池,虽然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暂时处于劣势,但是在功率密度、宽温、循环寿命等方面具其有独特的优势。”
广发证券殷中枢团队预计,2025年国内钠离子电池潜在应用场景需求量为123GWh,以磷酸铁锂电池价格计量,对应市场空间约537亿元。
从制造工艺来看,“钠电正极材料体系更丰富,未来发展空间大。而钠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的集流体都可使用廉价的铝箔,可以放电至零伏而有利于电池的安全性,同时又可以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在固态电池中,可设计双极性电极,在同一张铝箔两侧分别涂布正极和负极材料,在单体电池中实现高电压。钠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较锂的更高,可以大量使用成本更低且兼顾高低温性能的PC溶剂,同时负极采用无定形碳,高低温性能更优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胡勇胜如是说。
上述观点也进一步印证,随着钠离子电池加速发展,或将推动对负极材料铝箔的需求。
平安证券分析显示,在储能、低速交通工具和部分低续航电动汽车领域实现替代下,2025年钠离子电池的潜在的市场容量约为250GWh。对标锂离子电池铝箔单位用量,测算出钠离子电池铝箔2025年潜在市场需求可达2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