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华南年会 | 2022全球经济、铜铝锌基本面及价格走向深度剖析
SMM12月10日讯:在2021SMM华南有色金属行业年会上,佛山市南海宇成金属投资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陈信枝为大家分享了存量供应弹性减弱下再生铜供应紧张能否破局,他指出,短期再生铜供应持续处于偏紧的格局。长远期看,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美国基建重启及集中家电更新换代,全球铜矿供给加速节奏,2022年后年均再生铜量增量将达到35-40万吨。
2022年中国再生铜行业影响拆分
新政策对再生铜行业的影响
新《固废法》1995年立法二次修订三次修正,2020年9月1日实施,完善了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制度。实施严格的法律责任,并明确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提高了生产者承担资源环境效益的责任,加大生产企业对再生原材料使用比例。
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和《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中均将废旧金属回收利用行业纳入,但三个目录中涉及再生金属的类别名称不一致。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再生金属行业的分类出现混乱,使得不少项目在立项申报时只能选择“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被当做“两高”的不合理现象,严重制约再生金属产业新建、改扩建项目建设。
再生有色金属企业税负过重,能够获得足额的抵扣发票的仅为50%,且采购来自小规模纳税人的原料的企业占比较高。这使得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避原料供应链的风险压力很大,产业成本上。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完善废弃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分选和加工网络、提高再生金属产量,落实和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企业研发和使用先进工艺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资源回收利用的动力。
能耗“双控”政策加码波及再生铜产业
一、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铜矿开采量大幅削减,高盛预测,今年下半年全球矿产供应增长将放缓,预计2022年下半年才会有所回升。但随着能耗“双控”政策加码,限电减排,要求电力深度脱碳,这使得铜材料成本端持续性攀升,催生再生铜市场原料偏紧。
二、供需持续双弱,价格宽幅震荡扰动,给铜产业链下游企业造成很大成本压力,中国作为精炼铜产销头号大国,缺乏足够的铜矿资源,60%的原料依赖国外进口,近年来再生铜进口政策趋严趋紧,一定程度影响铜精矿加工费和精废价差,进一步推动再生铜成为补充矿产铜产出缺口的重要来源。
三、《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提出: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完善废弃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完善废弃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分选和加工网络,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再生铜达到400万吨。
国际环境冲击再生铜产业
经济端:海外制造业PMI受疫情影响略有回落,经济发展有所放缓,但相对国内来说仍处扩张期。10月份以来,国内PMI连续两个月跌破荣枯线,经济数据呈下滑趋势,政策利好需持续传导。目前国内外经济周期错位,或带来投资新机。
供应端: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铜的供给和需求冲击较大,根据ICSG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铜矿产量同比下滑1.8%,2020年全球铜矿产量2000万吨,同比2019年下滑1.8%,全年铜供应缺口高达139.1万吨。2021年疫情并因疫苗等问题在年末中止,欧美、南美疫情未能控制,抑制了工业活动,未来将持续影响铜矿供,催生再生铜产业提速发展。
进口端:西方政体稳定性大幅下降,中美争端常态化,全球经济增长受到压制,影响再生铜产业链布局,供需两端持续面临“高扰动”影响。
中国再生铜原料市场分析
今年受新冠疫情反复、经济增速下滑、地缘政治对抗、加工产能过剩、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创新技术不足等因素影响,在国家“双碳”战略远景目标的政策及利好传导下,我国再生铜产量稳中有升。
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再生铜产量仍然达到325万吨,占铜供应量的比重仍为32.4% ,2021年产量稳定,预计为342万吨。
国内原料供应稳定增长,进口原料逐步恢复:国家动力煤电、电子、建筑、交通、家电等产业受限控排,废旧处置、拆解项目减少,加上疫情使得欧美国家的出口以及东南亚如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废铜拆解活动有所受限,2008-2020年国内再生铜原料供应量波动性上涨。2020年我国再生铜供应量约为166万吨,同比增长0.6%。
据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测算:我国是再生铜使用大国,年再生铜消费量能够占到全世界30%左右,2021年全球再生铜产量约达395.3万吨;随着中国电网、家电消费维持高位,以及国外地产行业旺盛的带动,精铜2021年的销费量有望小幅增长,精铜消费达2482.1万吨。
环保行业发展、催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2020年中国再生铜回收量为223万吨,同比增长3.7%,占再生铜原料供应量约为67%。
国内再生铜原料回收市场仍处于粗放、无序的状态,回收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精细化分选能力不足, 难以满足加工端企业对原料规模和品质的需求。产业原料标准化,交易规范化,能有效的提升资源保级利用和高价值利用。
近几年来源于国内的废杂铜已呈现增长趋势,再生铜冶炼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等已逐步形成再生铜产业集群,建立了一批国内回收交易市场。在国内铜报废量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未来我国再生铜自给率将进一步提升
再生金属产业投资热情高涨,国内多家大型集团把发展再生铜铝铅锌升为整体战略层面筹划。据不完成统计,2021年,全国在建和新建再生有色金属项目超过30个,产能约达620万吨,其中再生铜产能约47万吨规模。
中国再生铜原料进口来源分析
2021年随《再生铜原料》《再生黄铜原料》两项国家标准实施,相关工作流程逐步完善,再生铜进口量同比大幅增长。
海关部署数据显示:1-9月我国再生铜累计进口123.4万吨,同比增长约85.2%,预计全年进口量达165万吨。
2020年马来西亚成为我国进口废铜第一大来源国,占比17.46%,约167.1千吨。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由于再生铜转口贸易,与大陆的再生铜贸易量也较大,加上日韩、泰国、越南等供应,亚洲是我国废铜进口贸易最主要的地区,占59.44%。
亚洲是我国废铜进口贸易最主要的地区,占59.44% •欧洲约占我国废铜进口贸易21.93%,北美洲13.16%,大洋洲3.53%,南美洲1.17,非洲占比仅1.17,基本由南非出口。
海关总署第43号文件实施之后,再生铜进口原料标准,各地海关执法检验标准力度存大差异,导致退运、滞柜时有发生,加大企业的资金方面压力。
通关时效延长:进口原料受海外疫情、船期、集装箱紧缺等影响外、货柜需要重复多次消毒、实验检验等程序,延长通关时效。
协作通关受限:海铁联动运输优势不足、汇总征税配额受限,造成企业经营成本及经营风险的增加。
中国再生铜进口原料形态分析
进口固体废物类海关编码共分为十类,分别对应不同的固废种类,包括废纸、废塑料、废五金等,其中“七类”(7404000010)和“六类”(7404000090)中含有铜金属废料。“废七类”从2019年1月1日起,已禁止进口。
Ø禁进口非标准品:1#光亮线、2# 铜、紫杂铜、黄杂铜等,形态为废铜碎料,平均含铜量可达78%
Ø禁进口非标准品:废旧线缆、废电机、废变压器和废五金等,其金属铜含量约在22%。
Ø符合标准的再生铜(黄铜)原料本质上可理解为含铜量更高、更干净的六类废铜,对于铜含量、夹物量和出水率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中国再生铜原料市场未来展望
政策愿景促进再生铜的利用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再生有色金属与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紧密相连,在推动循环经济理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将为实现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全新发展格局提供助力。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鼓励地方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完善废弃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分选和加工网络,提高有色金属产量。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到2025年,再生金属产量达2000万吨,其中再生铜达到400万吨;2030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800万吨,再生铜预计达到800万吨。
再生铜产量大增,成为补充矿产铜产出缺口的重要来源,为减碳排放作贡献,助力我国2030年实现碳中和、碳达峰。2025年再生有色金属降碳量14685万吨,2030年降碳量22197万。
未来十年海外再生铜及其他废旧金属的释放将面临放量期,2021年铜冶炼原料中冷料使用占比增加显著,据Mysteel铜矿团队统计,1-10月国内再生铜炼铜(精炼铜)产量为96万吨,占铜产量的11.7%,进一步说明了粗铜/阳极板使用的增加。2021年精废差持续,再生铜制杆增量显著增长。
宏观分析:宏观扰动因素依然较强,限制铜价的上行空间,但基本面依然存在利好,对价格起到托底的作用,使得铜价整体处于震荡格局。
供应分析:短期再生铜供应持续处于偏紧的格局。长远期看,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美国基建重启及集中家电更新换代,全球铜矿供给加速节奏,2022年后年均再生铜量增量将达到35-40万吨。
需求分析:精废价差持续,再生铜杆生产中废铜使用增加。电解铜库存低位,再生铜供应调节供需平衡,缓解供应压力,加之国内外环保主是基调,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的需求增长预期,再生铜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进口分析:海关对进口再生铜政策趋紧,持续限制再生铜清关进口,全球再生铜原料供应区域重新被定位:马来西亚全球中转国角色或将逝去,印度补位接棒;印尼进口政策进一步趋紧,欧盟属地化及向内循环的转变。
掌握更多铝产业链数据、调研信息及更长周期的趋势分析,敬请扫码订阅SMM产业链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