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在“2021碳中和高峰论坛”上称,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各地应该采取踩刹车的思路,而不是持续去摸高峰值。如果各地继续发展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去冲高碳排放峰值,对未来实现碳中和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当下应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目前中国距离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已不足十年,完成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挑战大。同时,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三十年时间,比主要发达国家用时大大缩短。李高称,这既要求中国的碳达峰必须是高质量达峰,防止碳达峰变成“攀高峰”,还要在达峰后缩短平台期,尽可能快地实现碳排放持续快速下降。
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第一排放大国,而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如丁仲礼院士所言,“要发展就难免排放,排放问题本质上就是发展问题,排放权即发展权。”放弃排放权,从某方面而言相当于自愿放慢高速发展的步伐。但即便如此,我国仍于2020年9月许诺下了“30碳达峰,60碳中和”的承诺,大国风范尽显。
目前媒体数据显示,国内仅有秦淮数据、腾讯和蚂蚁三家科技公司明确表态碳中和。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任务依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