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4

  • 脉络能源:拟投20亿元设立钙钛矿光伏组件研发及生产总部

    11月27日,广东脉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项目投资引进合作签约仪式在珠海市香洲区举行。据悉,脉络能源将在香洲区华发三溪5.0产业新空间(三溪智造港)设立钙钛矿太阳能光伏组件研发及生产总部,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一期100MW产线总投资5亿元,预计2024年二季度投产,达产后年产值约3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总产值约25亿元。 据了解,脉络能源曾先后获得国新思创、凡创资本、国华三新、高捷资本等多家投资机构的青睐,华发集团旗下华金投资、珠海科创投等投资平台也对该项目给予投资支持,推动项目加速落地、产业化。

  • 中科院半导体所反型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获进展

    据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消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潜力的光伏技术之一。过去十多年,高光电转换效率的钙钛矿电池大多采用n-i-p正型器件结构,但处于电池顶层的常用p型有机小分子Spiro-OMeTAD存在易吸水与热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制约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发展。反型结构(p-i-n)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采用稳定的n型金属氧化物如SnO2和低载流子复合损失的p型自组装分子(SAM)分别作为电子和空穴传输层,可兼得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厚度仅为几纳米的SAM层存在大面积均匀生长困难的挑战,影响钙钛矿电池的重复性和高效大面积化发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游经碧带领的团队,在p-i-n反型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p型空穴传输层设计和可控生长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创新性地在透明导电衬底FTO和SAM层之间引入溶液法制备的p型氧化镍(NiOx)纳米颗粒,显著增强了SAM的自组装能力。同时,研究通过同质化NiOx纳米颗粒,实现了在均匀致密NiOx薄膜表面上SAM的大面积均匀可控制备(图1),有效解决了此前分子直接在透明导电衬底上组装不完美导致的缺陷复合和电荷输运损失的问题。基于高质量NiOx/SAM复合空穴传输层,游经碧团队研制出认证效率为25.2%(0.074平方厘米)和模组效率为21%(14.6平方厘米)的反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池在无封装条件下,经过最大功率输出点持续运行1000小时以及85摄氏度加速老化500小时,均保持初始效率85%以上(图2)。该工作为高效稳定钙钛矿电池的研究提供了普适的策略,将为钙钛矿电池高良品率大面积制备及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以Homogenized NiOx nanoparticles for improved hole transport in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为题,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线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等的支持。 图1.(A-C)NiOx纳米颗粒同质化前后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以及尺寸分布情况比较;(D-F)自组装分子层(SAM: Me-4PACz)在透明导电衬底FTO、FTO/NiOx以及FTO/同质化NiOx上的表面电势分布情况。 图2.(A-B)采用不同空穴传输层构建的反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流-电压曲线以及相关电池正向/反向扫描的电流-电压曲线;(C)面积为14.65平方厘米的钙钛矿电池模组的电流-电压曲线,插图为模组电池实物照片;(D)未封装的小面积电池在最大功率输出点的稳定性追踪测试,样品表面温度为50摄氏度。

  • 又一家钙钛矿企业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近日,激光设备公司乐成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成智能”)完成数千万元的A轮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东方丰海资本独家投资。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实验室建设和人才招募等。 这是乐成智能今年完成的第二轮融资,今年6月,其曾获得产业方天使轮战略投资。乐成智能成立于2022年10月,是一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激光和自动化设备研发生产商,可以为客户提供生产线整线解决方案。

  • 国泰君安:柔性钙钛矿价值初显 轻质化便携性应用可期

    国泰君安发布研报称,柔性钙钛矿灵活轻质,实验室效率达到23.6%。柔性钙钛矿不再以透明玻璃作为基底,而采用以PET、PEN、PI等材料为主的柔性基板,因此赋予其轻质、灵活的特点,可应用于多领域并有望采用成熟卷对卷工艺生产。当前柔性钙钛矿实验室转换效率达到23.6%,量产效率略低于刚性钙钛矿器件。随着设备工艺逐渐成熟,量产效率有望迅速提升。 柔性钙钛矿器件拓宽下游应用场景 便捷性轻量化助力系统成本下降 由于柔性钙钛矿质量轻、可挠性,可应用于对轻量化要求较高的领域(老旧屋顶等)、对运输安装人工成本更敏感领域(BAPV等)、及对价格较不敏感的电子消费类领域(电子标签等),有望拓宽钙钛矿光伏应用场景。据测算,至2030年,柔性钙钛矿电池在户用光伏场景下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80亿元。轻量化特征具备降低系统成本潜力,以美国户用屋顶光伏市场为例,经测算,柔性钙钛矿价格远低于晶硅电池及柔性CIGS电池。 柔性工艺沿袭刚性钙钛矿 封装要求更严格 柔性钙钛矿器件制备工艺与刚性钙钛矿基本一致,对于干法或湿法技术的涂布主要考虑工艺性价比,目前产业端主要以湿法涂布为主。柔性钙钛矿远期可采用卷对卷工艺,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柔性钙钛矿对激光要求更高,精度控制更加严格。封装工艺可参考OLED封装方式,但制备要求更加简单。具备面板封装材料生产经验厂商或具备材料端先发优势。 柔性钙钛矿迈入产业化 多企业开启100MW产线建设 柔性钙钛矿企业大正微纳目前已经完成MW中试,并开始建设百MW级生产线,标志着柔性钙钛矿进入产业化阶段。目前协鑫光电、纤纳光电、极电光能100MW产线已建成投产,众能光电、无限光能、脉络能源、光晶能源等多厂商已开启100MW产线建设,预计2023年年底建成。 风险提示: 柔性钙钛矿电池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电池技术提升不及预期,产业链推进不及预期。

  • 钙钛矿光伏电池离太瓦级应用更近一步!新工艺提升高温下的稳定性

    一直以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都以其高功率转换效率和低成本的溶液加工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确保它们在高温下的稳定性一直是一个挑战,因为它们不同层之间的接触点(“界面”)容易退化,导致能量损失和性能下降。 在由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牵头的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他们可以通过使用氟化ben胺(一种用于制药、农用化学品和材料科学的化合物)来最大限度地减少PSC在高温下的降解。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科学》杂志上。 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在PSC制造的“界面钝化”步骤中加入了氟化ben胺。“界面钝化” 是一种用于增强不同层或材料之间界面的稳定性和性能,以减少缺陷,减少电荷复合,提高整体效率和稳定性的技术。 研究人员解释称,氟化ben胺的加入避免了配体嵌入,提高了PSCs的稳定性。这阻止了配体分子在钙钛矿材料的层或结构之间的连续渗透,从而破坏了晶体的完整性,导致PSCs的降解和性能下降。 据悉,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使倒置结构PSC的准转换功率效率达到了24.09%。而且,在85°C的温度、50%的相对湿度和1个太阳发光度(正常条件下正午太阳的日照强度)的测试中,该器件在保持其功能和效率的情况下,以最大发电量连续工作了1560小时(约65天)。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对PSC的稳定性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为提高其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耐久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使人们更接近这种有前途的光伏技术的太瓦级应用。

  • 冰火两重天的钙钛矿:一级市场狂揽百亿投资 A股多只牛股高位崩盘 一场资本泡沫正在上演?

    沉寂已久的钙钛矿赛道最近又热了起来。 光因科技6月完成一笔50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这是目前钙钛矿领域 最大的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转转集团和梅花创投。隆基绿能上周在Intersolar Europe 2023上正式宣布,经欧洲太阳能测试机构ESTI权威认证, 隆基绿能在商业级绒面CZ硅片上实现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33.5%的转换效率 。 二级市场方面,曾经的钙钛矿大牛股奥联电子从2022年12月6日至2023年2月9日 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达241% ,后因跨界钙钛矿的合伙人履历失实而深陷“造假门”事件而高位崩盘,2月9日高点迄今 累计最大跌幅达64% 。 盛极而衰的钙钛矿概念股远非奥联电子一家,与多家企业签署钙钛矿领域合作协议的宝馨科技自2022年8月2日迄今 股价累计最大跌幅56% 。 不过,银河证券预测,随着钙钛矿电池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十四五”期间我国钙钛矿电池在建及规划产能 有望达到50GW-75GW 。根据国际市场调研机构Precedence Research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市场约为0.6亿美元, 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跃升至72亿美元 , 年复合增长率31.8% 。 据相关媒体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近二十家A股上市公司表现出了对钙钛矿电池的兴趣。除了技术领先的 纤钠光电、极电光能、曜能科技、仁烁光能、万度光能、无限光能、大正微纳 等初创企业外,还有 通威股份、协鑫科技 等较早布局的光伏头部企业,同时实力强劲的跨界玩家也值得关注,如 宁德时代 等。 ▌ 钙钛矿赛道陷入虚假繁荣?腾讯、高瓴在一级市场纷纷押注 “宁王”、协鑫跑步入场 热钱疯狂涌入或催动资本泡沫 从2021年到2022年, 钙钛矿领域投资额已经接近100亿元 。项目的投资方名单中,不乏 腾讯、高瓴 这样知名公司或基金的身影。 诸如 纤纳光电 这样的明星项目,更是由 招银国际、杭开集团 这样的国字号基金牵头,此前的投资人皆是三峡集团、京能集团、浙能集团等重磅基金。做钙钛矿组件的 协鑫光电B轮融资数亿,来自腾讯投资 。5亿元的B+轮融资更是囊括 IDG、淡马锡、红杉 这样的头部基金。 钙钛矿高涨的热度同样引来了多家A股上市公司争相入局,其中更是不乏龙头企业。跨界玩家动力电池龙头的 宁德时代 今年3月在互动平台表示, 钙钛矿进展顺利,正在按计划推进,且去年称已经在搭建中试线。 更早在2020年,董事长曾毓群通过控股子公司瑞庭投资参投协鑫光电pre-A轮融资,就已经正式入局钙钛矿领域。 “目前正处于从0到1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 协鑫光电 创始人范斌曾在今年2月谈到,协鑫光电新建的 1m×2m尺寸钙钛矿组件作为全球首条100MW量产线已进入中试 ,后续将持续进行设备、材料、工艺的改良,希望 2023年年内产品效率可达到18% 。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除了部分一级市场企业之外,在光伏钙钛矿领域有所布局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 宝馨科技、东方日升、中来股份、利元亨、皇氏集团和微导纳米 等,具体项目进度如下: 有业内人士认定钙钛矿将成为下一个光伏产业α,但也有保守者对它充满了质疑, 资本的助推也让这个冷门的行业开始有了泡沫 。新能源行业的资金量太大了,把很多标的的一些发展预期与估值预期弄得不太匹配了,甚至有点透支。” 有市场人士直言,现在这一代投光伏的人,大部分是从互联网,企服,消费或者半导体行业转过来的, 他们可能只看到了热度,没有看到本质,亦或者是没有相关的Sense 。有创业者透露称,很多投资人做完尽调后,第一时间关心的是能拿到多少份额,其次才是产业化的进程。 ▌钙钛矿商业化元年已来?钙钛矿叠晶硅成传统光伏厂商主流技术路线 然而大规模量产仍需时间 钙钛矿转换效率不断被刷新,最终隆基绿能实现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33.5%的转换效率。而德国ISFH研究表明, 成熟晶硅电池的效率已难破30%,钙钛矿薄膜电池理论效率虽高但亦难工业制造 。在此背景下,距离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还远吗? 从技术路线看,光伏技术产业化主要看三大要素—— 成本、效率、寿命 。业内分析,钙钛矿在成本和效率方面远胜于晶硅电池,但其 寿命短、稳定性差、天然不稳定,导致效率衰减过快 ,是钙钛矿技术产业化落地的最大掣肘。叠层后,EcoMat研究表明钙钛矿/硅串联太阳电池的理论效率极限为 46%,远高于传统晶硅电池,根据NREL统计的最新实验室数据,钙钛矿/晶硅叠层转化效率快速提升,超过单晶硅电池。 需要指出的是,在现阶段布局的厂商也出现了技术分野。一部分创业者选择了做 单结钙钛矿 ,这个技术难度相对简单,另一部分选择了 做钙钛矿叠晶硅,这也是现在传统光伏厂商选择的主流路线 ,像是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创业项目中曜能科技也做这个技术,还有一部分选择做 钙钛矿叠钙钛矿 ,比如仁烁光能。 钙钛矿的商业化规模化空间是否就此打开?或许能够从多家钙钛矿企业对外公布的消息窥知一二,比如 协鑫光电、仁烁光能、极电光能、万度光能、华能新能源 等各家中试线计划都集中在 今明两年安装完成,规模都在100MW—200MW之间 。 根据浙商证券王华君等人4月13日研报,目前, 国内已有3条百兆瓦单结钙钛矿产线投产,预计2023年新建产能约2GW 。中金公司认为,2Q23起产业链有望进入GW级产线进展活跃期,有望对二级市场钙钛矿板块热度回升形成催化, 建议关注头部企业GW线招标进展带来的产业链投资机会。 但市场普遍认为, 钙钛矿全面商业化和规模化尚需时间 。在光势能董事长赵学文看来,30%以上效率的技术方向,最有可能量产的是“HJT+钙钛矿”叠层,这也成为该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大约在2027年前后,‘HJT+钙钛矿’叠层技术或将实现大规模量产。 ”

  • 可从室内LED灯中收集能量!钙钛矿光伏电池迎来突破

    近期,英国思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的研究人员制造了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以从市售的近紫外线(UV-A)室内LED灯中收集能量,这种灯通常也被称为“黑光”。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Aruna Ivaturo表示:“室内近紫外线灯通常被用作万圣节、圣诞节、派对和酒吧的装饰灯,也用于促进植物生长和医疗场所的消毒。然而,尽管这些设备具有很高的光子能量,但它们并未受到关注。我们首次证明了使用标准钙钛矿吸收剂收集这种光的可能性。” 在上述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用氟掺杂氧化锡(FTO)衬底、由氧化锡(SnO2)制成的电子传输层(ETL)、基于被称为甲基三碘化铅(CH3NH3PbI3)的钙钛矿吸收层、由Spiro-OMeTAD制成的空穴传输层(HTL)和基于银(Ag)的顶部电极来构建太阳能电池。 根据Ivaturo的说法,电池中使用的钙钛矿吸收体具有约1 mW/cm2的高输出功率,而传统的白光捕获室内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不到100 µW/cm2。 此外,全新光伏电池实现了20.63%的功率转换效率,开路电压1.02V,短路电流1.06mA/cm2,填充因子为78.89%,最大功率输出为775.86 µW/cm2。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应用能源材料》杂志上。 研究人员总结称,这项工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实际部署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由于它可以在室内吸收近紫外光能量,这将有利于为现代电子产品提供动力。

  • 可从室内LED灯中收集能量!钙钛矿光伏电池迎来突破

    近期,英国思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的研究人员制造了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以从市售的近紫外线(UV-A)室内LED灯中收集能量,这种灯通常也被称为“黑光”。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Aruna Ivaturo表示:“室内近紫外线灯通常被用作万圣节、圣诞节、派对和酒吧的装饰灯,也用于促进植物生长和医疗场所的消毒。然而,尽管这些设备具有很高的光子能量,但它们并未受到关注。我们首次证明了使用标准钙钛矿吸收剂收集这种光的可能性。” 在上述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用氟掺杂氧化锡(FTO)衬底、由氧化锡(SnO2)制成的电子传输层(ETL)、基于被称为甲基三碘化铅(CH3NH3PbI3)的钙钛矿吸收层、由Spiro-OMeTAD制成的空穴传输层(HTL)和基于银(Ag)的顶部电极来构建太阳能电池。 根据Ivaturo的说法,电池中使用的钙钛矿吸收体具有约1 mW/cm2的高输出功率,而传统的白光捕获室内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不到100 µW/cm2。 此外,全新光伏电池实现了20.63%的功率转换效率,开路电压1.02V,短路电流1.06mA/cm2,填充因子为78.89%,最大功率输出为775.86 µW/cm2。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应用能源材料》杂志上。 研究人员总结称,这项工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实际部署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由于它可以在室内吸收近紫外光能量,这将有利于为现代电子产品提供动力。

  • 钙钛矿光伏电池性能有望大增?只需加入这一“大自然的馈赠”……

    钙钛矿已经显示出作为低成本、高效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巨大潜力,光伏行业和研究界正在努力开发新工艺,希望能量产可以在室外条件下耐受25年或更长时间的光伏电池设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量不同的方法正在试验中。其中许多都是基于钙钛矿前体材料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可以在材料生长时影响材料的结构,或在一些脆弱材料周围形成保护层。 近期,土耳其科尼亚技术大学(Konya Technical University)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添加剂,似乎可以同时做到上述两点。他们发现海泡石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粘土矿物,主要由硅、镁和氧组成,可以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支架层而不需要作任何改变,并使电池更高效稳定。 在实验中,该小组使用的平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初始最大效率为7.92%,他们发现用海泡石添加剂制造的电池,最大效率可以跃升至16%以上,在其他相同条件下生产的电池效率提高了一半以上。 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科学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研究小组还发现,由于海泡石也能吸收大量的水,它可以保护钙钛矿电池对水分敏感的内层免受损伤。 研究小组相信,海泡石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添加剂,用于研发可以大规模制造的大面积钙钛矿设备。 “天然粘土海泡石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支架层,可以产生高效且稳定的PSCs。海泡石无毒的化学结构、自然界的低成本可用性和易加工性,可能会鼓励研究人员大面积制备PSCs。”他们补充道。

  • 国内首个钙钛矿光伏标准专题组成立 行业大面积制备基础初显 设备环节有望先行

    日前,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钙钛矿光伏标准专题组成立大会暨2023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在苏州召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江华表示,希望工作组成立后,能加快钙钛矿电池标准体系梳理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快速有序、科学合理地开展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为我国钙钛矿电池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标准支撑。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晓达表示, 钙钛矿现在正处于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走向电站发电应用的重要阶段,是标准筹划布局的合适时机 。 而近一个月以来,钙钛矿产业链相关纪录也相继刷新: 经国际权威机构JET检测认证,极电光能研发的809.8cm²大尺寸钙钛矿光伏组件转换效率达到19.9%,这是行业内 大尺寸钙钛矿组件效率的最高纪录 ; 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认证,脉络能源研发的 钙钛矿室内光伏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在1000lux U30光源照射下达到44.72%,为世界最高值。 ▌钙钛矿大面积制备基础初显 设备厂商或率先受惠 作为第三代光伏电池技术,钙钛矿电池因其材料特性,相比于晶硅与薄膜电池具备较强的理论优势,包括理论效率更高、理论成本更低、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等。 纵览整个钙钛矿电池行业,如今单结钙钛矿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协鑫光电、纤纳光电、极电光能等企业现已完成百兆瓦级试验线投建,并计划启动GW 级产线扩产计划;而钙钛矿叠层电池则多处于研发试验阶段,参与者相对较少。 正如上文所述,从理论上而言,钙钛矿电池具备一定成本优势。 一方面,钙钛矿光伏产业链较晶硅光伏显著缩短,且钙钛矿原材料丰富,用量少,纯度要求低。另一方面,达到一定技术成熟度后, 钙钛矿产线投资约为5亿元/GW,约为晶硅光伏的1/2;能耗约为0.12KWh/W,约为晶硅光伏的1/10 。 进一步而言,钙钛矿光伏产线更有着规模化降本优势。以纤纳光电为例,其20MW产线投资额为5050万元,新建的100MW产线投资额为1.21亿元—— 在产能规模提升至前者5倍的同时,投资额仅提升至2.4倍 。 目前,钙钛矿正在突破稳定性与大面积制备等问题。多家券商指出, 随着下游企业加速布局百兆瓦级中试线、大规模产线招标逐步启动,大面积制备已具备一定基础,部分企业GW级产线已提上日程,设备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 据不完全统计,A股中已布局钙钛矿产业链的公司有: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