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7

  • 5月9日讯,中国海关总署今日公布4月份进出口数据。 4月当月,进出口3.64万亿元,增长8%。其中,出口2.08万亿元,增长5.1%;进口1.56万亿元,增长12.2%。今年4月份,我国对新兴市场进出口持续向好,对欧美等传统市场进出口由降转增,加上较去年同期多2个工作日,整体进出口增长8%,外贸向好态势明显。 主要出口商品中,4月船舶出口金额呈现同环比齐增态势,同比大增91.33%,环比增长34.4%。另外,成品油、汽车出口金额分别同比增长22.35%、28.77%。肥料、鞋靴出口金额分别环比增长65.33%、21.03%。 值得注意的是,4月稀土出口金额同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比下跌59.93%,环比下跌46.21%。

  •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文件 船协〔2024〕74号 关于《船舶工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指南》等3项标准的立项公示 经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组织专家评审,拟对《船舶工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披露指南》等3项标准制定项目立项,现将拟立项标准的名称、编制单位公示如下: 一、《船舶工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指南》 编制单位: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惠生清洁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四研究所 中国船舶集团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二、《船舶工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评价指南》 编制单位: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万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 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有限公司 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惠生清洁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四研究所 中国船舶集团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三、《船舶工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 编制单位: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舟山市鑫亚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南通润邦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万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 惠生清洁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四研究所 中国船舶集团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公示期为2024年5月7日至5月16日。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2024年5月7日

  • 政策法规 4月各部门发布的涉及船海产业的政策法规文件如下 发布文件: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发布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 日期:2024年4月17日 关键词:设备更新、新型工业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月度数据 4月末,WTI原油期货价格82.63美元/桶,环比下跌0.56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88.4美元/桶,环比上涨5.21美元/桶;上海原油期货价格652.5元/桶,环比上涨9.9元/桶。 4月末,BDI(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为1685,环比下降136点。 4月末,主要地区船用钢板价格均价(含税价):20mm:4281元/吨,环比下跌72元/吨;6mm:4737元/吨,环比下跌101元/吨。 生产经营 ►中国船舶集团签署18艘全球最大27.1万立方米LNG船订单 4月29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卡塔尔能源在京举行18艘全球最大27.1万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项目签约仪式。该项目标志着中国LNG船研发设计建造从大型一举跨入超大型领域,高端船舶研发设计能力向世界领先目标迈进。该批LNG船将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自主设计、建造,总长344米,型宽53.6米,型深27.2米,设计吃水12米,采用双燃料低速机推进和NO96 Super+围护系统,建成后将支持卡塔尔能源在北部气田扩大生产能力,满足船队长期的更新需求。 ►大连造船承接2艘17.5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新造项目 4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重工子公司大连造船联合中船贸易,成功承接中国燃气/华光海运/中船租赁合资公司OCEAN JADE INVESTMENT LIMITED 2艘17.5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新造项目。本项目船型由大连造船自主研发,货舱总舱容17.5万立方米,采用GTT专利公司的Mark III Flex型货物围护系统,设置4个货舱,液货系统仅用于LNG货品运输,同时配置再液化系统。本项目安装两台WinGD LNG双燃料低速主机,集成iCER系统,在降低油气耗的同时,使得燃油和燃气模式下均可以满足国际海事组织最严苛排放标准。采用最新优化的双艉线型,高效螺旋桨和带舵球的高效扭曲舵,进一步提高水动力性能,并增强了推进系统的安全冗余。可停靠全球绝大多数的大型LNG岸站,具有极佳的适港性和船岸兼容性。配置4台双燃料发电机,通过优化设计可覆盖全船在不同工况下的电力负荷需求。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顺利进入船坞连续搭载 4月20日,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实现入坞连续搭载的工程里程碑节点,标志着我国船舶工业向着大型邮轮批量化设计建造的目标迈出重要一步。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总吨位14.19万吨,总长341.0米,型宽37.2米,最大吃水8.40米,最大航速22.7节,拥有客房2144间。相比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在船型尺度、舱室布局、环保设备配置等方面实现优化提升,其中,船舶总长加长17.4米,总吨位增加0.64万吨,客房数量增加了19间,增配了脱硫塔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邮轮生活和娱乐设施更加丰富,可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船舶排放和破舱稳性等新规则规范要求。同时,总装建造效率预计提升约20%,船坞周期压缩近8个月。目前,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工程总进度已完成约20%,将全面开展分段制作、搭载、区域舾装等建造工作,计划于2026年底前交船。 ►沪东中华建造13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达飞 帕拉蒂”号正式命名交付 4月9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为法国达飞集团建造的被誉为全球最新款清洁能源“海上绿巨人”13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系列3号船“CMA CGM PARATY”号,在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命名交付。“CMA CGM PARATY”号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第七〇八研究所设计,总长336米,型宽51米、型深26.8米,设计服务航速 21节,最大载箱量13200个标准箱。采用LNG双燃料动力系统,配备一个14000立方米MarkⅢ型液货围护系统的LNG液货舱,搭载了世界先进的中国船舶集团自主品牌CMD-WinGD9X9DF-2.0主机,并配备了全球新一代智能控制废气再循环(ICER)系统,可使气体模式下的甲烷逃逸降低50%,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8%以上。该船在船头特别安装一个巨大的风流导板,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可节省2%-4%油耗。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第四艘77000吨多用途纸浆船交付命名 4月18日,大连中远海运重工为交银金租建造的系列77000吨多用途纸浆船 “GREEN RIO DE JANEIRO”轮举行交付命名仪式。该轮是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建造的第四艘77000吨多用途纸浆船。“GREEN RIO DE JANEIRO”轮总长225.00米、型宽32.26米、型深21.00米,设计航速15节。该型船货舱密封性、干燥性良好,可充分保证纸浆货品运输质量和安全。船舶升级了“可折叠商品车专用框架”,增加了针对新能源车的“一对一”温度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在安全高质量承运进口纸浆的同时,安全运输新能源车,助力国产新能源车“大批量出海”。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在青岛建造完工 4月26日,由海油工程承建的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在山东青岛完工交付,这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装备自主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对推动我国深水油气田经济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全球深水海洋油气开发的主流生产装置,FPSO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相较于常规船型结构,圆筒型FPSO体型更小、空间更紧凑、储油效率更高,并且具有钢材用量少、稳定性好、抵御恶劣海况能力强等优点,可有效降低油田开发与运营成本。据悉,“海葵一号”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设计排水量10万吨,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设计寿命30年,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 ►全球首套OCCS实船交付案例精彩亮相日本东京海事展 4月11日,在第15届日本东京国际海事展期间,中国船舶齐耀品牌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绿色低碳民船推介会上精彩亮相。推介会上,上海齐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齐耀环保”)向日本邮船、商船三井等六十余家海外重要客户详细介绍了全球首套船用碳捕集系统(OCCS)实船交付案例,全面展示齐耀环保技术先进性,充分凸显了齐耀环保在绿色航海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中国船舶齐耀品牌的国际化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 4月18日,恒力重工首制船命名暨交船仪式在大连长兴岛隆重举行,由恒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第一艘船舶提前交船,标志着恒力重工已具备现代化的船舶建造能力。 本次交付的6.1万吨散货船,总长199.9米,型宽34米,型深16.3米,设计吃水11.85米,设计航速13.0节,入级中国船级社。具备绿色环保、能耗低等特点,各项性能效率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

  • 近日,我国多家船企新船项目实现重要节点。 ►沪东中华提前1.5个月交付15500TEU大型集装箱船 近日,沪东中华为加拿大SEASPAN公司建造的15500TEU大型集装箱船“第一展望”号较合同期提前1.5个月交付。公司15500TEU大型箱船项目完美收官。 该船由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入级DNV船级社。该船总长366米,型宽51米,型深30.2米,服务航速22.0节。其载箱量达到15516个标准箱,还设置了1733个冷箱插座,能同时装载1400个冷箱。货舱加甲板堆箱层数达到22层,从船底至上层建筑的高度相当于24层楼,并具备全球不受限制航行的能力。 ►川东造船提前2个月交付11300吨化学品船 近日,川东造船为上海君正船务有限公司建造的首制11300载重吨不锈钢化学品船“冬柏”轮提前2个月交付船东,建造工期16个月,创造了中国船舶集团内首制不锈钢化学品船建造工期史上最短纪录。 该船满足Tier III排放要求,获取绿色生态船舶环境保护附加标志G-EP(GPR),是集技术领先、绿色环保的新一代高端不锈钢化学品船。 ►芜湖造船开工建造国内首艘大型压裂船 近日,由芜湖造船厂建造的国内首艘大型压裂船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我国在攻克海上油田压裂技术领域再获新进展。 该型船主要用于海上低渗油气田潜力储量开采,可最大化提升单井井控储量、累产和整体采收率,达到稳产增产的目的。建成后将满足我国全海域大规模压裂作业、海上多井次批量化压裂作业,以及气井、超深层压裂作业等新需求,填补我国海上油田压裂技术和工程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江南造船首艘9000车级PCTC开工 近日,江南造船为上汽集团安吉物流建造的9000车级甲醇预留汽车运输船系列船首制船正式开工。 该型9000车级PCTC设计总长228米,型宽37.8米,型深15.4米,结构吃水10.3米,服务航速18.3节,是一艘专为汽车和卡车、新能源车运输设计的符合国际最新排放规则的技术先进、绿色环保的新一代超巴拿马型汽车运输船舶,选用“甲醇预留+脱硫塔+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轴带发电机”等绿色环保技术。 (来源:各企业新闻,中国船协整理)

  • 近日,江苏省、浙江省发布船海产业相关指导文件,有关内容整理如下,供行业参考。 江苏省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7项发展目标:航道标准化、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港口大型化、专业化水平大幅提高;海江河、公铁水联运特色更加鲜明;船舶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水运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水运智慧创新发展取得突破;水运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 《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推动绿色船舶发展。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全面推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舶应用,加快现有高耗能、高排放运输船舶淘汰更新;严格执行船舶强制报废制度,鼓励淘汰使用20年以上的内河航运船舶;推进纯电池动力技术在内河船舶应用,引导建造、改造内河电动船舶及配套充电设施;稳妥推动现有航行于长江干线、京杭运河等中长距离的2000吨级以上运输船舶实施应用LNG能源的改造。2024年,实现120标箱纯电动集装箱船舶稳定运营;2025年,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舶投放量力争达到10艘以上;2026年,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舶投放量力争达到17艘。 《行动计划》提出,加强高效适用船舶研究应用。深化内河运输船舶设计建造一体化,提升专业化船舶设计建造和检验水平,加强智能环保、高新技术船舶技术研发,加快研发和推广120标箱以上集装箱船、200标箱滚装/集装箱多用途船等大型化、标准化船型。推进120标箱、200标箱等海河直达船型研发应用。加快先进适用、安全智能技术在运输船舶上的应用,降低船舶安全风险和船员劳动强度。2026年,120标箱以上集装箱、200标箱滚装/集装箱多用途船舶应用实现突破。 《行动计划》提出加强组织协调、加强要素保障、加强督导考评3项保障措施。 浙江省 浙江省经信厅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浙江省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跻身国内船舶工业强省行列。产值规模突破800亿元,造船完工量突破700万载重吨,三大造船指标占全国比重力争达10%,修船量占全国比重达40%;公务船艇占全国市场份额达35%;创新能力有效提升,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5%,授权发明专利50项以上,制订标准和技术规范20项以上,培育百亿元以上企业1家、50亿元以上企业3家、游艇设计制造总装企业1家;现代造船模式普及推广,国际绿色修造船品牌进一步打响,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绿色低碳工厂10家以上。 《行动方案》提出7项重点举措。增强产业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壮大优质企业梯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数字化绿色化改造;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行动方案》提出加强统筹推进、加大政策扶持、强化人才支撑、优化产业服务4项保障措施。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网、江苏交通;浙江经信、浙江船协;中国船协整理)

  •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数字化转型行动、绿色装备推广行动、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四项重点任务,其中多处涉及船舶行业,相关内容整理如下,供行业参考: 《实施方案》提出,更新升级试验检测设备。在船舶等重点行业,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重点推动设计验证环节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测试验证环节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环境测试等测试仪器;工艺验证环节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验证试验、安规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以及专用制样、材料加工、电子组装、机械加工等样品制备和试生产装备;检验检测环节更新电子测量、无损检测、智能检测等仪器设备。 《实施方案》提出,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改造为重点,推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更新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柔性生产单元;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链接,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打造数字化车间。围绕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打造智能工厂;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鼓励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鼓励大型集团企业、工业园区建立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实施方案》提出,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对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以能效水平提升为重点,推动工业等各领域锅炉、电机、变压器、制冷供热空压机、换热器、泵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加快应用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 《实施方案》提出,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装备。加大安全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在全社会层面推动安全应急监测预警、消防系统与装备、安全应急智能化装备、个体防护装备等升级改造与配备。围绕工业生产安全事故等重点场景,推广应用先进可靠安全装备。 为保障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顺利完成,《实施方案》提出四方面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财税支持。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 二是强化标准引领。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制修订一批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相关标准,实施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制定《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推广《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引导企业对标先进标准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三是加强金融支持。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编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强化银企对接,向金融机构推荐有融资需求的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四是加强要素保障。鼓励地方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要素资源保障,将技术改造项目涉及用地、用能等纳入优先保障范围,对不新增土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推广承诺备案制,简化前期审批手续。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船协整理)

  • 一季度,我国多家船企超额完成生产及接单计划,交出高分“成绩单”。 ►中船澄西超额完成一季度目标 一季度,中船澄西完工交付5艘新造船,完工出厂修理船舶39艘,成功交付风塔44套;承接新造船项目12艘、修船49艘,并与Enercon、金风成功签订风塔制造合同。经营承接、工业产值均超额完成一季度目标,同比实现大幅提升。公司造船生产节拍化,实现了按期交船率100%。此外,公司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管控,一季度实现了单艘船保单平均数和总维修成本占合同总金额比例双下降。 ►武昌造船船海产业全年承接进度达73% 一季度,武昌造船船海产业全年承接进度73%。公司承接了4艘18500载重吨成品油化学品船、3艘风帆助力滚装船、1艘三峡水库工作船和2+2艘OCV海工船。公司交付了新型文化体验船“古琴号”, 提前一个月交付1100TEU集装箱1号船。管理创新方面,武昌造船以业务流程构建、运行和变革优化为主线,以主价值链建设为重点,融合各项风控合规要求的一体化精益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全方位、系统性提升公司运营管理效率效益取得丰硕成果,企业管理效能大幅提升。 ►广船国际超额完成交船计划 广船国际第一季度计划交付船舶6艘,实际完成交船7艘,一季度交船完成率达到118.67%。3月29日,广船国际联合中船贸易为国银金租建造的4.96万吨化学品/成品油船2号船交付。在建造阶段,设计团队与建造团队紧密配合,做到了零技术“手尾”开启试航。该船试航仅用8小时即完成测速、船舶操纵性等重大试验项目。得益于良好的设计质量与高效的施工管理,该船综合修改率与首制船相比大幅降低,全船修改率创目前完工的MR船设计修改率新低。 ►外高桥造船生产与创新成效显著 一季度,外高桥造船完成年度交船计划的32%。公司先后完工交付了4艘7000TEU中型集装箱船、2艘19万吨双燃料动力散货船和1艘11.4万吨阿芙拉型成品油船,新船开工、下坞、起浮、出坞和试航等造船全流程节点按计划完成,充分展现了该公司节拍化、精益化和批量化造船的特点和优势。公司还全面开启PCTC分段连续建造新阶段,第5艘世界独创Fast4Ward通用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计划年内完工交付。 ►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完成年度任务39% 一季度,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大节点完成率100%,共计交付船舶7艘,约70万载重吨,完成年度交付任务的39%,为全年的经营生产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船发动机交出一季度亮眼成绩单 一季度,中船发动机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实现主机交付台份数和马力数分别同比增长41%和18.4%,其中双燃料主机交付台数和马力数同比增长200%,FAT节点准时率同比增长8%,公司有序生产能力稳步提升。3月,世界首台6X62-S2.0+HPSCR主机在大柴公司成功交验,世界首台6X72DF-2.2+iCER主机在本部成功交验。 (来源:各企业新闻,中国船协整理) 统计数据 ■4月8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90.58美元/桶,较上日下跌0.27美元/桶;WTI原油期货价格86.56美元/桶,较上日下跌0.17美元/桶。上海原油期货价格660.70元/桶。 ■4月8日,BDI(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为1594点,较前一日下跌34点,环比跌幅2.09%。 ■4月8日,主要地区船用钢板价格均价(含税价):20mm:4303元/吨;6mm:4795元/吨。

  • 近日,中国船舶大连造船为挪威北极光公司建造的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1号船、2号船出坞。 该船型总长约130米,型宽21.2米,结构吃水8米,悬挂挪威国旗,入级DNV船级社。该项目船型由大连造船自主设计完成,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船型研发过程采用多种创新技术手段,引领该船型未来发展方向。该船配置有两个特殊材料加工制作的3750立方米全压式C型液货罐,用于运输二氧化碳,最大承载压力达19barg,可耐-35℃低温。同时主机配置液化天然气与船用轻柴油两种燃料,船舶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水平满足最严格的要求,通过应用转子风帆及气泡减阻两种创新技术,大幅降低排放水平,提升了节能效果,满足最先进的能效设计指数(EEDI Phase III)要求。 该型船从开工铺底建造开始,陆续攻克了总体稳性、运载能力、线型优化等技术难点,液货罐、风帆、空气润滑等特殊建造工艺,大型货罐吊运安装等关键节点。围绕出坞节点,技术部门利用先进软件对两艘船舶同时漂浮出坞开展精细分析,及时调整坞墩布置方案,确定全船配载方案。项目组策划并制定了出坞整体方案和详细计划,以及风险控制措施,全力确保船舶起浮作业过程安全性,为顺利出坞奠定坚实基础。 该船出坞后将开展水下系泊试验,正式交付后将应用于欧洲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计划,收集欧洲工业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至挪威西海岸地区二氧化碳接收端码头加以处理后注入海底地下2600米永久封存。作为目前全球首个专业服务于海洋碳运输与封存的船舶,将为全球解决陆地二氧化碳排放的模式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也将成为大连造船绿色转型的标志性产品。

  • 近期,我国船舶企业多型船舶建造改装项目顺利签约。 ►苏美达船舶签约8艘散货船项目 近日,苏美达船舶与华夏金租签订8艘皇冠6.3万吨散货船建造合同与租赁合同。截至目前,苏美达船舶已交付15艘皇冠63 3.0版本散货船。此次签约后,苏美达船舶皇冠63 3.0版本在手订单达65艘,船东遍及欧洲、中东、日本、中国台湾及中国香港地区。 ►新江洲船舶重工签约6艘12000吨多用途船建造项目 近日,新江洲船舶重工和德国船东Candler Schiffahrt 公司合作的 6 艘 12000 吨多用途船建造项目签约。 该船型是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自主开发设计的绿色低碳环保的新一代多用途船,总长139.95米,型宽18.00米,型深11.20米;具有绿色节能环保,快速性佳,揽货能力强的特点。EEDI满足Phase 3要求,主辅机均满足氮氧化物排放T Ⅲ要求;采用了SDARI的S-Bow 直艏线型;全船采取一大一小双货舱设计,可以满足不同货物的灵活装载。 ►广船国际签订新款MR油船订单 近日,广船国际与德国Leonhardt & Blumberg(L&B)通过视频连线成功签署2艘5万吨油船建造合同。 本项目船型采用广船国际自主研发设计的新一代MR型油船,是广船国际主建精品船型。该船总长183米,型宽32米,结构吃水13.3米,载重吨约4.95万吨,服务航速14.5节,预留甲醇双燃料驱动功能,配备开式除硫装置,排放标准满足国际海事组织TIER Ⅲ标准,EEDI能效指数达到第三阶段(Phase3)要求,具有航速快、空船重量轻、能耗低、适配性强等特点,在能耗指标、环保性能以及可靠性要求方面,均达到了同型船的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签署集装箱船甲醇燃料改装设计合同 近日,上海中远海运重工与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举行了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及大型集装箱船新能源改装设计合同签约仪式。本次签署的设计合同,包括13800TEU及20000TEU集装箱船的甲醇燃料改装详细设计。 (来源:各企业新闻,中国船协整理)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