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个
1月27日电:国际航运巨头丹麦马士基航运集团1月26日表示,旗下部分航运服务将不再通过红海,而是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多艘货轮在曼德海峡及红海水域遇袭。 2023年12月,多家国际航运企业宣布暂停红海航线运输。马士基集团曾在去年12月底一度恢复红海航线运行,但在今年1月5日,马士基航运集团发表声明称,由于红海局势不断变化,安全风险显著升高,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该集团旗下船只仍将避开红海航线角。
受红海危机影响,苏伊士运河的商船吞吐量将至近三年来最低水平。自去年11月中旬以来,也门胡塞武装持续袭击在红海及其附近水域航行的船只,迫使多家航运公司转向耗时更久的好望角航线。 根据相关统计,截至上周日,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轮每天通过苏伊士运河的七天移动平均值下降到了49次。这一数字低于去年6月下旬创下的峰值(83次),也低于去年同期的平均水平(70次)。 这是自2021年4月初以来,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船只数量最低迷的时期。2021年3月底,长荣海运集团的超大型货柜轮“长赐”号在驶入苏伊士运河后搁浅,造成苏伊士运河双向交通阻塞。在搁浅六天后,“长赐”号才得以脱困,苏伊士运河亦在不久后恢复运输。 苏伊士运河—红海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全球约13%的海运贸易和10%的海运石油运输都要经过苏伊士运河。 数据还显示,在避开红海航线后,经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船只数量也相应增加。相较于直接通过苏伊士运河,绕道非洲的航程要多花25%的时间。 航程增加意味着燃料成本上升。然而,由于红海紧张局势持续升级导致战争险费率飙升,绕行非洲可能反而更划算。 最近几天,在美国和英国空袭也门之后,战争险费率急剧飙升,目前已升至相当于船舶价值的1%左右,而在几周前,费率还仅为这一比例的十分之一。 分析师指出,船东和租船人可能会发现,绕行非洲比承担苏伊士运河过境费和保费的综合成本更划算。
港股市场今日再度调整。不过受红海局势刺激及集运指数大涨,航运股再次走强,其中中远海能(01138.HK)、象兴国际(01732.HK)、中远海控(01919.HK)分别上涨8.30%、7.69%、2.92%。 注:航运股的表现 消息方面,近日市场较为关注的红海局势再度恶化。1月14日,美国军队对也门发起新一轮空袭。此前一天,美国及英国军队袭击了也门28个地点并打击了60多个目标。 也门胡塞武装最新回应称,将对袭击作出强有力的反应。其发言人Nasruldeen Amer表示,没有人员伤亡,也没有重大损失,但胡塞将坚定有力地回击。 胡塞武装的另一名发言人Mohammed Abdulsalam补充称,美国及其盟友对胡塞的袭击,并不会阻止该组织对以色列相关船只通过红海和阿拉伯海的打击。 联合国也门问题特使Hans Grundberg则在周六呼吁所有相关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并警告该地区的局势正在日益紧张。 华泰期货指出,红海危机已经从胡塞武装袭击过往商船,逐步升级为中东地区的军事冲突,预计红海航道在短期内都将受到安全威胁。 红海局势对航运公司影响多大? 首先,红海地区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之一,占全球石油贸易的近20%。如果红海地区的冲突升级,可能会导致石油供应中断,从而影响到全球石油市场的稳定。 此外,红海地区还是全球重要的集装箱运输通道,如果该地区的航运受到严重影响,可能会导致全球贸易受阻,进而影响到航运公司的运输量。 再者是红海地区的冲突和紧张局势,航运公司不得不绕行更远的航线,这将增加燃料消耗和运输成本。此外,为了确保船舶和船员的安全,航运公司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安全措施,如雇佣更多的安保人员、购买更先进的安全设备等。 根据华泰期货的研报,目前亚洲至北欧港口有两条传统航线,分别是经过苏伊士运河以及经过好望角到达北欧港口。鉴于经济性, 市场更多选择经过苏伊士运河航线到达欧洲。若红海危机持续发酵,大部分集装箱船舶或将选择绕行好望角而非通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北欧。 受以上消息刺激,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的全部品种迎来大涨,其中主力合约2404上涨超10%。 注: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主力合约 华泰期货指出,目前上市的集运欧线指数期货价格形成支撑。一方面,绕行好望角到达北欧港口较最经济线路运距增加 30%,从成本端对运价形成较强支撑;另一方面,绕行好望角将使船舶在海上单程运营时间增加接近 10 天,极端情况下有效运力或降低 25%-30%。
马士基最新认为,想要重新开放红海航道这条关键贸易线路可能需要数月时间。这家航运巨头警告,这可能会给全球经济、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增长和通胀的打击。 当地时间周四(1月11日),马士基CEO柯文胜(Vincent Clerc)告诉媒体,在也门胡塞武装一系列袭击后,红海对集装箱货轮的关闭是“糟糕的”。他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任何“赢家”,因为绕行南非好望角的路程较长且代价高昂。 据了解,全球约12%的贸易运输和30%的集装箱运输从红海通过。如果绕行好望角而不走苏伊士运河,从荷兰鹿特丹驶往新加坡的货轮航程会增加40%(约3800海里),运输和燃料成本超过200万美元。 马士基是全球贸易的领头羊,承担着约五分之一的海运。柯文胜说道:“我们不清楚我们究竟会在几天、几周还是几个月后重新建立进入红海的安全通道……这可能会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相当重大的影响。”他呼吁国际社会采取更多行动。 自上月中旬起,也门胡塞武装扩大对以色列目标的打击范围,开始在红海对“与以色列有关的船只”实施打击,并不断升级相关威胁,导致多艘货轮在附近海域遇袭,多家航运企业宣布改道好望角。 而马士基一度认为局势已经缓和,曾表示安排公司旗下数十艘货轮重返红海。但两周前,马士基的“杭州号”在红海南部海域向北航行时遭遇了两次袭击,公司最终决定暂停所有船只通过红海和亚丁湾,至于何时恢复将另行通知。 柯文胜表示,集装箱船改道好望角将会增加约1.3万公里的路途,每个集装箱也需要多支付数百美元。“在通胀是一个大问题的时候,它给我们的成本、我们的客户,以及最终的欧洲和美国消费者带来了通胀压力。” “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在1月底、2月和3月造成重大干扰。”柯文胜称,马士基船舶的燃油费用将增加50%,如果不解决问题,船只很快就会错位,威胁物流和全球供应链,“我们敦促国际社会行动起来,做需要做的事情,重新开放海峡。” “它是全球经济的大动脉之一,眼下正被堵塞。”他补充说,“这不仅是对行业,同时还可能对终端消费者、产品供应、全球经济整体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丹麦上市的马士基股价在最近一个月已累涨近25%,市场认为运费上涨对公司的收入可能是有益的。对此,柯文胜回应,“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安全通道并回到正常的贸易模式。”
经历前两个涨停,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今日行情稍有回落。 截至财联社记者发稿时,集运指数(欧线)期货近月合约翻绿,远月合约涨幅收窄。从持仓量来看,各个合约均出现减仓的情况,整体减仓逾5000手。 事实上,受近期红海局势愈演愈烈影响,突发消息扰动盘面,导致期货价格跟随现货价格大幅波动。而现货市场部分市场报价已明显高于实际所承担的额外成本,现货价格存在虚高风险。 据中银期货章星昊提供数据显示,1月3日统计即期公开市场报价(1月出运)中,东方海外1月上旬出运下降470美元/TEU至2709美元/TEU、1月下旬出运下降1200美元/TEU至3479美元/TEU;韩新海运1月上旬出运下降1000美元/TEU至2147美元/TEU。 “从报价可以看到,1月下旬实际报价已明显下调。”章星昊认为,从成本环节测算,考虑到保费以及其他潜在成本,绕航后预计增加的成本约80-100美元/TEU。 国投安信期货能源首席分析师高明宇也提到,近期,船公司报价已经达到3000甚至4000美元/TEU以上。但他们了解到,走苏伊士运河会产生通行费,绕航后航程增加会增加燃油成本、船租成本等,但能省去苏伊士运河通行费。经初步测算,绕航后增加的成本约合80美元/TEU(全程),再加上春节前旺季的一些因素,目前船公司的报价还是有些高。 而从时间成本的考量看,他分析,船公司绕航后全部航程会增加约20天,可能会稀释20-30%的运力,因为船舶运行时间加长,船和货柜返回到中国的时间也会相应加长,可能2月份市场上货柜会减少,但是2月份正值中国春节,货量也会减少,因此货柜供不应求的程度不会太高。 整体来看,在供给端,欧线运力继续增加,运力过剩风险仍是影响2024年集运欧线的主要因素。章星昊表示,经与咨询机构了解,截至11月,2023年新船交付量已达到181万TEU,较2022年底时的运价增长约7%,拆解运力不及新交付的10%,11月闲置运力小幅提升。此外,部分新增运力将在2024年一季度集中释放,预计全球2024年新增集装箱船运力将达到200万TEU以上。 招商期货研究员王智杰则认为,需求端,欧洲经济仍然在不断反复筑底中,需求未见显著提升,支持运价上涨动力仍然不足。“中国工厂一般在春节前两周放假,因此年前最后一个出运高峰在1月的第二、三周,但从近期接受的订舱看,目前亚欧航线货量较往年处于较低水平,出运高峰并未发生。市场虽存在爆仓情况,但是短期船期延误、运力不足导致,目前仍有一定调控空间。伴随各大船东逐步接受绕航计划,基本面上缺乏支撑运价继续上涨的动力。” 他直言,红海事件正影响长协谈判,大部分货主对较高海运费的长协价签署意愿不强,维持正常年份的长协价仍是货主的主流想法。本次红海事件,航运供给的恢复将会在较短时间内让市场回归基本面的定价方式,现货市场运价短期上涨无法一直影响长期供大于求的基本面。
事件: 2023年12月以来,红海航道水域局势紧张,持续受到胡塞武装的袭击。12月9日,胡塞武装宣布,禁止所有前往以色列的船舶在红海、阿拉伯海航行。12月11日至今,Strinda(HANSA TANKERS油轮)、Ardmore Encounter(化学船)、Maersk Gibraltar(马士基集装箱船)、Al Jasrah(赫伯罗特集装箱船)、MSC PALATIUM III(地中海航运集装箱船)、MSC Clara(地中海航运集装箱船)等商船相继遭袭。截至目前,多家船公司的红海运输线路受到干扰。 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是亚欧集装箱运输&中东-欧洲油气运输的重要航线,对全球供应链有重大影响。根据苏伊士运河管理局(SCA)的统计,2022年,苏伊士运河运输的货物约占全球贸易量的12%,全年约2.3万艘船舶通过苏伊士运河。其中,各个船型均占有一定份额,根据Clarksons数据,苏伊士运河过境船舶中,集装箱船、油轮、干散货船分别占比约33%、31%、26%。2023年,因巴拿马运河干旱拥堵,部分船舶进一步选择改从苏伊士运河通行。由此可见,本次红海事件对全球供应链带来了重大影响。 集运: 集运巨头公司暂停红海航线,绕行好望角,短期集运运价显著攀升。红海袭击升级以来,伴随马士基、赫伯罗特、地中海航运、达飞等4家集运龙头公司宣布暂停红海通行,以星海运、长荣海运、阳明海运、东方海外国际、HMM等集运公司也相继暂停红海航线,选择绕行好望角。因船东绕行后,亚欧航线航程增加约9000公里,运输时间增加约10-14天,从而亚欧航线面临有效运力供给收紧,推动集运运价上升。截至2023年12月22日,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报收1255点,周环比+14.77%,月环比+26.36%,较去年同期同比+13.36%。由此可见,集运价格已呈现显著攀升态势。同时,考虑到当前处于圣诞、春节前海运出货高峰期,旺季催化下集运价格或具有进一步上涨的动力。 油运: 若红海袭击进一步发酵,油轮供不应求局面下,运价也或将迎来上涨。红海遭袭后,英国石油公司BP已宣布暂停通过红海的油轮。未来若出现更严重的袭击事件,导致苏伊士运河关闭,油轮船东绕行好望角,运力供给短缺将推动油轮运价大幅上涨。其中,作为红海航线主要运输船型的苏伊士型、阿芙拉型油轮等中小油轮,或率先受益于运价上涨;而考虑到伴随船东绕行带来运距拉长,VLCC等大船优势凸显,其后续运价水平也具有上涨动力。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伴随红海事件发酵,催化运价推升,航运板块或迎来一波景气向上的行情。看好集运龙头中远海控(601919),及油气运输业内领先的招商轮船(601872)、招商南油(601975)的投资机会。同时,叠加考虑集运船东选择绕行后,部分集运需求或溢出至航空货运,航空货运相关标的也存在潜在机会,建议关注东航物流(601156)、中国外运(601598)。 风险提示 地缘冲突升级的风险;宏观经济大幅下滑导致全球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船东大规模造船导致运力供给超预期增加的风险。
红海商船活动锐减,欧亚航线集装箱运价持续攀高,国际海运面临“地中海或被关闭”一新威胁。 根据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 Research Services)的最新数据,与本月上半月相比,过去四天抵达亚丁湾的集装箱船总吨位骤降了82%。 宁波航运交易所12月2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85%的集装箱船班轮公司均已通知暂停红海航线货物的接载。 很多开往欧亚的商船放弃红海-苏伊士航线,改道好望角。物流公司 Kuehne + Nagel International AG在本周三曾发布报告称,至少有100艘集装箱船在好望角附近改道;本周末,改道的船只数量会更多。 这意味着,全球部分商船的运距和运输成本将会大幅增加。 据媒体估算,目前来看总体航程增加了40%,运输成本则上涨了40%以上。 这带动国内集运指数、市场运价持续走高。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主力合约连续5个交易日均触及涨停,一周累计涨幅超过50%。 上海航运交易所的最新周报显示,亚欧等航线运输市场运价综合指数上涨14.8%至1254.99点;宁波航运交易所发布的红海航线指数也较上周上涨161.9%至3649.5点。 报告显示,上海港出口至欧洲、地中海基本港市场运价已经达到1497美元/TEU(20英尺集装箱)和2054美元/FEU(40英尺集装箱),波斯湾航线的运价也达到了1477美元/TEU。 另外,还有媒体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英国的运价报价已经跳涨至10000美元/FEU。而在上周,这个价格还只是2400美元。 大型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因航程延长而出现了供应链紧张的问题。宜家发言人公开表示: “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苏伊士运河的情况将导致运送延误,可能对宜家的某些产品造成供应限制。” “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此前,在这条承载着12%的国际贸易和近1/3全球集装箱运输量的通道上,每天会有880万桶石油、近3.8亿吨货物过境。 地中海或被关闭? 据证券时报,截至12月20日,马士基、赫伯罗特、地中海、达飞和长荣海运等多家大型航运公司宣布暂停红海—苏伊士运河航线,绕道好望角,并且至少已有13家船运公司公布了绕道计划。 目前,红海似乎正在进入一个“冻结期”,部分供应链或面临瘫痪的风险。 据上海证券报援引报道,伊朗革命卫队一名指挥官表示,如果美国及其盟友继续在加沙犯下“罪行”, 地中海可能会关闭 ,但他没有解释如何做到这一点。 报道称,塔斯尼姆通讯社援引穆罕默德·礼萨·纳格迪准将的话说: “他们很快会等到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和其他水道的关闭。”
据外电12月22日消息,LME基本金属期货周五上涨,因红海航运问题引发对供应中断的担忧。 北京时间13:31,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上涨0.17%,至每吨8,612美元。 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力期铜上涨0.5%,报每吨69,160元。 近期,红海、曼德海峡及附近海域的船只遇袭事件频频发生,多家集装箱船运公司陆续宣布暂停其集装箱船只在红海及附近海域航行。11月中旬起,胡塞武装扩大袭击范围,开始对途经红海的“与以色列有关的船只”实施袭击。 此外,第一量子(First Quantum)巴拿马分公司周四称,该公司寻求与巴拿马政府就Cobre铜矿的法律地位问题举行正式会谈。此前巴拿马总统科尔蒂索宣布,该国将关闭Cobre铜矿。 在金属市场供需方面,昨日多家机构发布报告,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在最新的月度报告中称,全球10月精炼铜市场供应短缺53,000吨,此前在9月供应短缺56,000吨。全球10月精炼铜产量为234万吨,而消费量为239万吨。 国际铅锌研究小组(ILZSG)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0月全球铅市场供应缺口缩窄至13,800吨,9月缺口为16,100吨。10月全球锌市场供应缺口缩窄至52,500吨,9月缺口为62,000吨。 另外,美元周五在四个多月低点附近徘徊,稍后美国将公布关键通胀数据,这将进一步明确美联储明年降息的空间有多大。 现在的焦点转向周五的美国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这是美联储衡量潜在通胀的首选指标,投资者将从中寻找美国通胀放缓程度的线索。预期美国11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升3.3%,而10月为上升3.5%。 其他金属市场方面,LME三个月期铝上涨0.7%,至每吨2,259.50美元。 LME三个月期锌上涨0.8%,至每吨2,566美元。 LME三个月期铅上涨0.3%,至每吨2,071.50美元。 LME三个月期镍上涨0.7%,至每吨17,010美元。 LME三个月期锡上涨0.7%,至每吨25,340美元。 文华财经综合编译:王欣
全球航运局势依旧紧迫。到目前为止,由于红海地区面临也门胡塞武装分子袭击的威胁,航运托运人已经纷纷从红海航线改道,价值约300亿美元的货物被重新安排了新航线。 自10月巴以冲突以来,中东地区的水域遭受了15次袭击,直接导致部分航运公司改变了船只航线。 红海是全球航运的重要水道,几乎与苏伊士运河直接关联,它对于航行自由至关重要,也是促进国际贸易的主要商业走廊。就在上周末,已经有多家航运巨头陆续宣布暂停红海航线。 对欧洲而言,他们明显更依赖苏伊士运河,因此红海-苏伊士航道的暂停对欧洲的影响更为明显。 而对美国来说,贸易的运输方式多种多样,要么从亚洲到美西海岸港口,要么穿越巴拿马运河到墨西哥湾和东海岸港口。不过由于巴拿马运河数月来一直遭遇低水位,航道也面临中断风险,托运人转而选择预订苏伊士运河的船只,作为前往东海岸的一种方式。 改道方案 红海航道不再安全了,有不少航运商选择改道非洲,从非洲南部的好望角绕行。 德国货运代理公司德迅(Kuehne+Nagel)的高级副总裁兼全球贸易海上物流主管Paolo Montrone表示,目前有57艘集装箱船从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航道改道,转而从非洲绕行。 Montrone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条路线,这个数字将还会增加… 这些船只的总集装箱容量为70万个20英尺标准箱(TEU) 。” 海运数据公司MDS Transmodal的高级顾问Antonella Teodoro补充道,这些集装箱每只货值约为5万美元。 这意味着总共有350亿美元的货物被转运 。 不过改道势必会带来时间和费用上的增加。C.H. Robinson公司全球海洋服务副总裁Matthew Burgess表示,根据航速的不同,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将增加大约3400海里航程,或大约14天的额外航程 。 据ITS Logistics负责运输和多式联运业务的副总裁Paul Brashier说,该公司正在告诉美国客户,红海和苏伊士运河的局势正在恶化,解决问题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 Brashier指出,“我们建议那些使用苏伊士运河从东南亚运往美国的货主 考虑预订跨太平洋航线到美国西海岸 。” Brashier还建议美国客户,出于对费用的考虑, 任何向东的集装箱都可以通过铁路或卡车运输 。 港口阻塞风险 全球的海运公司正在向托运人解释,由于面临被袭击威胁,他们的船运行程可能会面临延误。 马士基是暂停在红海运营的四家班轮公司之一,据该公司CEO文森特·克莱尔(Vincent Clerc)称, 预计将有两到四周的延误 。 而船只的延误对港口来说就会造成拥堵风险。根据Montrone的说法, 由于到达时间和规划需求的更新,港口当局预计不久后就会出现阻塞 。 SEKO Logistics告诉美国客户,预计东海岸货物的延误时间约为10-14天, 如果大量船只在各自的停泊窗口之外的时间内抵达,港口可能会进一步堵塞并延误。 此外,C.H. Robinson公司副总裁Matthew Burgess称,“暂停运输和延长运输时间 还可能会对全球运力造成压力 ,而不仅仅是红海地区,然后 会导致航运公司提高运价和战争风险附加费 。” 他还指出,“在此类中断事件,应急计划至关重要。我们不只是考虑海运的转移或延迟,我们还在制定战略,例如这对内陆运输、库存和制造需求意味着什么。” 调整航运网络 MDS Transmodal高级顾问Teodoro认为,“除了改道外, 海运公司也可以开始调整他们的航运网络 。” Teodoro还强调,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中断突出表明,如果我们想要一个更有弹性的全球供应链,那么就需要一个国际权威机构,用来监测如何提供运力以及以什么价格提供运力。 但是调整航运网络是繁琐的。Teodoro指出,“转移/调整需要时间,而且会产生费用,这是可以理解的。” 德迅的副总裁Montrone也提醒道,“形势非常不稳定,这些网络的重新配置非常复杂,所以 我们可以预期一定程度的中断 ,并且 在亚洲,空集装箱的缺乏将成为一个潜在的问题 ,因为将空集装箱重新定位到需求区域将需要10-20天的时间。” 》溢红海紧张局势加剧 对中国电解铜进口影响几何 从中国电解铜进口端来看,从欧洲波兰、塞尔维亚、玻利维亚、俄罗斯等国运往中国多数电解铜需要从欧洲第一大港荷兰鹿特丹出发,由地中海到埃及苏伊士运河,通过苏伊士运河后进入红海,再由红海进入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再往北抵达香港、上海、日韩等地。2023年我国从欧洲进口铜(不含俄铜)月平均为9000吨附近,考虑到俄铜部分厂商由陆运进入中国,预计欧洲自海运进入中国总量约为20000吨/月附近,占我国电解铜月度进口量7%左右,短期内对市场相对有限。目前LME库存来到16.8万吨位置,注销仓单占比提升至21%,全球航运干扰下,后续库存下滑概率加大。 相关阅读: 》 多家航运巨头按下红海航运“暂停键”!集运指数(欧线)全线涨停 航运港口板块领涨 》 油价飙升、航运股大涨、消耗20%全球运力、影响以色列30%进口 “红海受阻”意味着什么? 》 能源巨头BP也宣布“停航”红海 布伦特原油价格跳涨近3% 》 新船交付量创新高 红海事件搅动航运市场——2023年11月世界新造船市场评论 》 全球四家航运巨头宣布暂停红海航线!运输成本短期内或会飙升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