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09

  • 徕木股份表示,2023年一季度营收为2.33亿元,同比增14.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2012.25万元,同比增33.86%。

  • 安克创新表示,2023年一季度营收为33.65亿元,同比增17.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3.06亿元,同比增53.80%。 本季度公司盈利能力的改善主要受益于三方面因素:首先,本季度的国际间运费单价同比去年呈现下降趋势,公司相应运费成本降低,对利润产生积极影响;其次,公司内部持续开展提效降本工作,精细化的成本管控在本期内对毛利和净利润的增加形成促进效用;此外,公司采用多种国际货币进行结算, 本期内除日元以外的主要结算币种汇率同比上升,这亦对公司的境外收入及利润产生正向效果。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在智能清洁方向,公司推出了eufy X9 pro扫拖一体拖地 机器人,拥有5500Pa超大吸力和拖布自清洁、自烘干技术,采用仿手压高速双旋下压拖地方式,能更好地清洁顽固污渍。 在音频方向,公司推出soundcore Rave Party 2派对音箱,作为一款胶囊型便携式音箱,Party 2通过双低音喇叭+双高音喇叭的声学架构,在确保派对巨音的低音及高频音质同时,支持立体声音源的品质体验。 在智能办公硬件方向,公司推出了无线蓝牙麦克风产品AnkerWork M650,带有专业录音棚级别的降 噪和增益调节功能,能支持音频录制、视频直播等多个场景的应用。 在户外储能方向,推出Anker EverFrost移动储能冰箱,产品拥有299Wh蓄电量,能支持最高42小时的户外冷藏使用体验,有效拓展了产品品类和应用场景。 2023年4月,公司斩获8项德国红点设计(Red dot)奖、5项IF设计奖项。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获得国际性工业、消费电子产品设计类奖项101项,优秀的产品设计能力屡次获得认可。

  • 春兴精工表示,2023年一季度营收为5.92亿元,同比减12.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709.31万元,同比减142.44%。 公司本报告期亏损主要系本期营业收入下降,费用上升所致。公司本期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12.92%,主要系去年公司处置了凯茂科技股权,2022年7月起凯茂科技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范围,扣除凯茂科技影响,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6.9%。另外,公司新能源汽车项目本期正处于开发、投入阶段,导致相关成本费用增加。

  • 安克创新表示,公司认为储能产品目前距离品类进入成熟阶段还存在一定距离,技术方案和用户需求都还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公司刚进入储能赛道时,市场更多采用的是三元锂电池方案,优势在于产品重量较轻,但同时循环次数相对有限;伴随储能产品容量越来越大、使用场景不断丰富,公司当初选用磷酸铁锂方案的高循环次数优势则逐渐显现。 此外,公司去年在储能产品上推出微创新,比如在两度电的储能产品里增加了轮子设计,让单个20至30公斤的产品可以方便携带,也成为市场追随的小风潮。公司作为便携储能领域的后来者,随着一系列新品发布,规模呈现了比较好的上升态势,公司未来将继续保持用户洞察、提升用户体验,加强产品竞争力。

  • 漫步者表示,2023年一季度营收为5.43亿元,同比增13.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7620.52万元,同比增38.18%,主因本期营业收入和毛利率较同期增加所致。

  • 》查看SMM铅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铅产品现货历史价格 据统计,目前消费电子行业正在逐步复苏。首先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的数据,3月份芯片销售收入总计398.3亿美元,比2月份增长0.3%。3月份,对日本和美洲的销售额仍面临压力,但欧洲、中国和亚太其他地区的销售额有所上升。新航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Neuffer表示,这标志着自2022年5月以来全球芯片销量首次环比增长,“为未来几个月的反弹提供了乐观情绪”。 其次是,三星预计,半导体需求将在2023年下半年逐步恢复,“因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发生的库存调整将导致客户库存水平下降”。该公司还指出,随着下一代技术的进步,下半年扩大新客户订单的机会将增加。其他几家电子产品制造商也指出了类似的趋势,台湾台积电上月预测,由于宏观经济挑战和客户库存高企,其第二季度收入将同比下降约15%,但随着库存重新平衡,情况将有所改善。 但值得注意的是,SIA的数据显示,尽管3月份略有增长,但第一季度芯片销售总收入降至1195亿美元,同比下降21.3%,比第四季度下降8.7%。电子设备制造商的利润情况不容乐观,因此近期锰酸锂正极材料因工碳价格上行的回涨,对于下游电子消费端来说压力较大。若后期碳酸锂价格继续上行,锰酸锂涨价传导恐或受限,订单量减少概率走强。

  • 《科创板日报》5月13日讯:在电子行业整体表现低迷的背景下,力芯微2022年、今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呈“双降”状态。 在5月12日业绩说明会上,力芯微董事长、总经理袁敏民在回答《科创板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终端需求正在逐步恢复,库存也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公司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不断加大研发力量,开拓新的产品,争取实现更好的业绩回报投资者。 财报显示,2022年,力芯微实现营收7.68亿元,同比下降0.78%;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下降8.34%;今年一季度,力芯微营收1.78亿元,同比下降32.64%;归母净利润2765.87万元,同比下降57.82%。 有投资者在业绩会上提问,“今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大幅下降,股权激励目标难以实现,公司今年还要股权激励吗?” 据股权激励计划,2023年公司层面的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20年净利润为基数,2023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40%;或以2020年营收为基数,2023年营收增长率不低于120%。以2022年净利润、营收为基数换算,即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需不低于55.95%;或营收同比增长需不低于55.59%。 袁敏民回应称,股权激励计划第一期已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作为重要的激励方式之一,有助于核心员工与公司之间形成“命运共同体”,后续如果有相关计划安排,公司会及时履行公告义务。 袁敏民表示,去年三季度以来,公司消费电子业务逐季恢复,预计今年总体呈现逐季恢复的状态,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 据年报披露,受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消费电子市场整体表现低迷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境外营收4.04亿元,同比下降7.75%。 其中,2022年,力芯微向最大客户三星的销售额为3.09亿元,同比下降4.57%。 袁敏民称,目前公司跟三星的合作在有序进行,占比变化不大。公司正加大国内业务的拓展,为营收增长提供新的来源。 袁敏民在回答《科创板日报》记者提问时还表示,公司坚持不断开拓汽车和工业领域等新的产品领域和客户,公司每年都会根据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推出新的产品。 力芯微此前披露,公司电源芯片和信号链芯片进入了比亚迪等品牌。 袁敏民还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公司一季度,电源防护芯片收入占比37.16%,电源转换芯片收入占比38.44%,显示驱动芯片收入占比3.73%,其他类别收入占比20.66%。 记者注意到,其他类别收入占比较2022年略有增长,其中包括智能组网延时管理单元等。据2022年年报,力芯微子公司垦拓微的智能组网延时管理单元销售收入达7,231.97万元,同比增长56.32%,该产品主要应用于数码电子雷管。 袁敏民称,垦拓微业务已在国内外拓展,目前处于上升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上证e互动平台显示,力芯微最近一次,亦是唯一一次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距今已超过一年。 有投资者质问,“其他半导体公司都有机构调研,怎么贵公司没看到机构调研,是公司不让调研还是什么情况?”“公司是否欢迎中小投资者来实地调研,与高管互动?” 袁敏民没有正面回应未披露接待机构调研情形的原因,仅回复道,“欢迎广大投资者来公司交流,公告披露的电话、邮箱均可预约。” 实习记者:朱凌

  • 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承压 蓝思科技“降本增效”毛利率企稳回升

    产品毛利率走出低谷并逐季回升,蓝思科技去年业绩重回正增长。公司内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公司管理层一系列创收、降本、增效措施。公司在保持已有消费电子结构件、智能可穿戴设备、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舱等业务规模基础上,争取新客户、新项目落地。 4月23日晚,蓝思科技披露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6.99亿元、归母净利润24.48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16%、18.25%。 拆分全年业绩来看,蓝思科技上半年和下半年业绩“冷暖”分明。公司2022年Q1亏损4.11亿元,Q2净利润1.06亿元,Q3净利润10.64亿元,Q4净利润16.8亿元。 产品毛利率成为左右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2020年-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9.44%、20.92%、19.21%,呈现下行趋势,这也造成蓝思近三年业绩起伏较大。2022年公司开局不利,Q1产品毛利率仅为11.24%,为年内低谷;Q2-Q4毛利率依次回升至15.73%、21.59%、24.42%。在2022年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承压环境下,蓝思科技如何实现毛利“逆势”回升? 大型制造企业的毛利回升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据公司方面介绍,2022 年上半年,受外部综合因素影响,消费电子市场总体需求同比有所下滑,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公司生产交付、经营调度、物流、采购,以及相关成本、费用的管控受到一定影响,使得公司经营业绩承压。下半年公司通过控费、降本、增效等措施,一方面抓住了消费电子市场传统旺季创收,另一方面拓展新能源汽车等新业务,完成了年度生产交付任务。 此前,公司接受机构调研时透露,公司通过优化工艺、产线布局,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良率,降低生产管理成本。具体措施包括公司提升了产线自动化水平,导入AGV、连线生产、AOI 检验;严格控制人机的比例;根据对市场的预测以及和客户沟通,利用淡旺季峰谷的调节,通过提升人员的效率,避免旺季的高价招工投入。 另外,从三费变化看,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12.89%,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比分别降31.83%、52.09%。其中,管理费用由上年39.7亿元降至2022年的27亿元,主要系优化对员工招募管控,招聘费用减少。 消费电子行业正处于低谷磨底期,但消费电子行业产品的迭代创新仍在持续,例如开启消费电子形态创新的折叠屏手机及重要产品线AR/VR。IDC统计,2022年可折叠手机出货量增长75.5%,预估2023年全球可折叠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140万部,比去年的1420万部增长超过50%。而AR/VR作为消费电子行业的新风口,2023年AR/VR头显总出货量会呈持续增长态势,5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可达32.6%。 据悉,蓝思科技已与主要柔性屏手机终端品牌建立了在柔性屏外观防护技术和防护材料的深度合作,包括且不限于用在折叠屏上的外观防护3D玻璃、UTG玻璃、CPI薄膜,以及金属组件等。 除深入布局消费电子外,蓝思科技在新能源车领域也有所突破。目前公司汽车电子产品包括车载电子玻璃及组件、车载中控屏(结构与功能零部件及组装)、仪表盘组件、B柱组件、车载装饰件、大尺寸新型汽车玻璃(如天幕、侧窗、挡风等)、反光镜、后视镜等。 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业务收入35.84亿元,同比增长59.41%,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上升至7.67%。其汽车客户数量进一步增加至三十家以上,中控屏、B柱、充电桩等主要产品销售实现增长。

  • 新年伊始,各路机构对于消费电子寒气散去的讨论不绝于耳,在产业的前端数控机床领域,也开始逐步出现回暖迹象,不少产业公司向记者表示订单正在恢复,存货周期已经明显缩短。 产业迭代升级,往往在特定场景中实现,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对数控机床需求的拉动,机床公司产品应用场景不断扩容,订单开始上量。华东重机(002685.SZ)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产业公司在这两年的行业低谷期纷纷通过提质增效提升自身竞争力,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整个行业的订单量就开始恢复,客户结构在消费电子、汽车领域均得到延伸。” 机床产业优化中回暖 产业低谷期往往伴随竞争格局的演变,产业公司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磨砺自身锋芒,机床行业亦是如此。近期中信证券、中泰证券等投研机构纷纷发声表示需求回升带动行业景气度提升,机床行业有望进入长景气周期,国产机床在中高端领域份额呈上升趋势。 “公司这两年主要是优化生产结构,剥离了一些低效资产。”华东重机相关人士向记者讲道:有感觉到消费电子市场的回暖,我们消费电子相关型号机床目前订单转化率在2022年底就开始提升,非国产主流智能手机品牌代工体系已经批量供货。该人士进一步表示,除了泛消费电子用机床,汽车零部件、军工、通用加工等领域产品供应也在加速周转。 “前两年疫情影响对产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好在算是熬过来了,我们的库存周转现在大约在100天,虽然没有恢复到2018年那会儿的水平,不过已经加速周转了,总体上恢复了八成左右。”山东的一家拟IPO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讲道:“前两年机床行业的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受到了影响,下游阶段性停产停工,机床市场需求受到压缩,我们在长三角、珠三角这两个区域的下单量减少了很多。不止于此,彼时上游金属材料价格也高企,物流发货也常常受到影响,交货周期比往常拉长了很多。” 金属切削机床唱主角 机床产业的发展,与国内优势制造业的反哺紧密契合,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领域的崛起,给机床公司孕育出新的机遇。 前述山东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多轴联动的数控机床目前还是不可替代的,是复杂曲面零件制造的唯一手段,也是衡量精密制造能力的标准,多轴联动等高技术数控机床产品都有很大需求,涉及重型、超重型以及极限制造装备等。” 金属切削机床是机床最重要的品类之一,下游最大应用为汽车行业,占比达45%。汽车行业需要大批量生产高精度复杂工件,如制动系统、动力系统等都离不开精密机床的加工。新能源汽车使“电机、电池、电控”成为机床新的应用场景,机床厂纷纷为“三电”布局。 “汽车动力总成向三电系统切换,对金属切削机床需求有所下降,但是其对机床的需求量依然非常可观。”华东重机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全资子公司润星科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布局了高低压Busbar、动力电池结构件、充电枪、连接模组等。” 此外,3C电子是数控金属切削机床重要应用之一。据行业数据显示,3C电子中的金属结构件(如不锈钢、钛、铝合金等)和非金属结构件都需要采用数控机床进行精密加工,此类结构件约占电子产品成本的5%—10%。 前述山东企业人士表示:“此前受疫情影响下滑还是比较明显,整个行业都想抢回失去的三年。从行业来看,金属切削机床在去年6月份开始企稳向好,目前发货、材料供应和市场营销活动都可以正常运转。如珠三角、长三角这种消费电子生产较为集中的地区,已经频频向外下单,部分客户开始出现对特种型号的机床进行抢单。” 记者:滕飞 编辑:曹婧晨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