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

  • 三大白电2025年11月排产数据发布

    据产业在线发布的三大白电2025年11月排产数据显示:

  • 港股锂电股走强赣锋锂业续创年内新高 三季度锂电排产环比增约两成

    受碳酸锂旺季需求转暖及期货价格走强带动,今日港股锂电板块集体上扬。 截至发稿,正力新能(03677.HK)大涨逾9%,赣锋锂业(01772.HK)涨超6%,刷新年内高点。天齐锂业(09696.HK)等多只个股也明显跟涨。 消息面上,今日国内碳酸锂期货再度出现反弹信号,盘中最高一度涨超2%。 分析人士认为,传统旺季已至,碳酸锂需求端向好,后市仍需关注供给端。当前碳酸锂基本面逻辑较为清晰,主要资源端企业停产导致供需平衡趋紧,构成价格底部支撑,若后续出现新增减产,则支撑力度将进一步增强。 而综合来看,锂电股近期行情热度升温,主要受益于储能需求爆发,及固态电池预期催化。 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锂电池整体排产环比增长15%-20%。其中国内外储能装机共振增长成为背后主要驱动。在多项高景气数据佐证下,储能产业链热度同样居高不下。 中信建投研报表示,锂电方面,旺季来临+储能超预期,电芯涨价在即,且需求远期能见度高,板块供需关系已经彻底扭转,业绩确定性强估值低位具备高低切逻辑。海外市场今年以来欧洲、澳洲、亚洲市场需求好,预计行业仍将维持高景气。 万联证券也指出,在以旧换新等消费激励政策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叠加全球储能装机增势稳定,锂电产业链需求持续提升,盈利水平显著修复,龙头公司竞争优势增强。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国内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持续加速,现已进入“技术验证期”阶段,厂商中试线密集落地,有望持续带动产业链升级。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多家车企计划于2027年左右开始搭载全固态电池,行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随着后续中试线陆续落地,市场也对锂电扩产周期重启预期向好。

  • 三大白电2025年9月排产数据发布

    据产业在线发布的三大白电2025年9月排产数据显示:

  • 三大白电2025年8月排产数据发布

    据产业在线发布的三大白电2025年8月排产数据显示:

  • 晶科能源:3月排产增加明显 预计2024年全球组件需求或可同比增超20%

    SMM 3月14日讯:在2月底的投资者活动报告中,晶科能源被问及公司行业及公司排产变化的原因,晶科能源表示,2024年一季度是行业需求传统淡季,2月行业开工普遍较低, 不过随着节后国内外新增需求启动,以及此前红海地区局势导致欧洲库存去化加速,3 月排产环比增速较为明显。 公司目前N 型TOPCon 电池有效年化产能在70GW以上,开工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3月组件开工率方面,据SMM调研显示,3月光伏下游需求较前两个月确实出现了明显的增长,SMM预计3月国内组件排产预计将达到54GW左右,环比2月提升高达80%,这主要得益于前期的历史遗留订单以及春节过后国内及海外市场开工对需求的复苏,而电池片在此刺激下3月排产也将达到60GW左右,环比提升在50%左右。 提及近期能否看到组件价格上涨的问题,晶科能源表示,目前部分原料辅材价格上升,叠加春节前后低排产低库存,在市场需求逐渐回暖的背景下,组件价格阶段性企稳反弹符合此前市场判断。过去两个月市场非理性的低价竞争公司很少参与,未来会结合市场变化情况及时对价格策略做出相应调整。 而价格方面,据SMM了解,近期市场确实有关于组件涨价的消息,但是SMM认为,对于当前的组件市场是否涨价需要更全面的视角看待。首先,确实存在部分厂家调高报价的行为,但要注意的是,即便这些厂家也只是对部分招标,订单有涨价行为,并不是全部上涨,对于当前组件厂家来说,多为手中高低价订单参杂。其次,目前对于当前一二线组件企业来说,市场态度亦有一定分歧,存在部分企业低价抢占市场行为。因此整体来看,当前组件市场确实会出现部分厂家、经销商报价上涨的消息,但整体市场组件成交区间未变。 而对于后续组件市场的价格走势预测,据SMM调研了解,当下组建企业在手订单良好,一二线企业多集中在80%左右,部分较为看重市场份额的企业甚至接近满订单。这不仅将对二季度的组件排产产生有力的支撑,也确实会对组件价格带来一定积极的影响。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组件价格后续能否上涨绝不仅仅取决于终端是否压价,甚至更多取决于组件企业能否达成撑市的一致观念以及上游譬如硅片、多晶硅的价格能否上涨,给组件带来自上而下的支撑。 对于2024年组件市场的预期,晶科能源对市场需求依旧保持乐观,其预计全球组件需求可实现20%以上的同比增长。 主要市场中,国内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南水北调两侧等光伏新应用场景不断增加,且分布式各地政策出台有利于规范市场。美国 IRA 补贴和降息预期支撑需求增长。欧洲市场由于红海局势导致海运运力紧张,库存加速去化,需求有所回暖。公司在欧洲库存处于低位。 此外,晶科能源提到,公司产能以N型TOPCon为主,存量Perc电池产能占比不到两成,且当前有较多订单覆盖,后续会结合市场需求和开工情况在会计准则范围内处理。 至于N型和P型生产成本差异方面,晶科能源表示,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N型TOPCon与Perc一体化生产成本基本持平。未来随着新的N型TOPCon电池提效技术持续导入和辅材方案优化,N 型仍有较大提效降本空间。此外,山西大基地的集约化创新生产模式亦可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 而值得一提的是,2月底,晶科能源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据其公告显示,公司2023年共实现1186.82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43.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4.97%。 对于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晶科能源表示主要是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大幅增加所致。 晶科能源表示,2023 年,在全球光伏装机总量稳步增加的同时,光伏市场对于 N 型先进产品的需求逐渐成为主流。随着技术变革全面推进,新老产能加速迭代,行业供需关系的变化造成终端产品价格呈总体下降趋势。面对行业周期波动下的激烈竞争,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凭借 N 型 TOPCon 技术和产品的持续领先,以及全球化运营和一体化产能等方面的优势,实现 N 型组件出货快速放量,带动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 光伏排产尝“冷暖”:多家龙头企业现满产 小厂开工欠佳 “亏本组件”一去不复返?

    近期,市场上同时出现关于“部分光伏企业因产业链价格下行自动减少排产”和“产业链中组件端排产反弹显著”等不同论调。光伏企业在春节前后的排产情况到底如何?经历过去年四季度的价格“内卷”考验后,2024年光伏行业将驶向何方? 财联社记者经多方采访获悉,就组件端而言,多家头部企业开工率达7成以上,几家一体化龙头企业更是达到满产状态,有企业已在根据签单具体情况尝试提价。 但同时有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因去年行业竞争激烈,加之2月份中上旬长假因素,部分中小厂商减产闭厂后重启开工节奏不及头部企业。而目前伴随终端需求逐渐恢复,市场光伏订单进一步向头部企业倾斜,“强者恒强”的行业新格局渐显。 龙头企业开启“满产模式”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消息,过去一周(2月15日至2月21日),光伏产业链中组件端排产反弹尤为显著,随着前期订单的执行以及海外市场繁荣,终端需求或大幅增加。预计3月组件排产将提升至50GW以上,迎来重大转机。 财联社记者从一光伏行业头部企业处获悉,该公司安徽某地生产基地的组件产线目前是满产状态。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因为目前订单情况较好,公司是根据订单量决定生产情况。” 财联社记者另从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隆基绿能(601012.SH)等多家头部企业处获悉,几家公司目前开工情况较好,有公司一体化工厂目前是满产状态。据其中一家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年后一线组件企业开工率均有明显爬升,基本在80%以上。” 与此同时,有组件企业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公司已在尝试提价,实际价格还要根据签单具体情况。另有多家企业表示,“提价在酝酿阶段,一般五分钱一档,具体签单价格要看客户接受程度”。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咨询专家吕锦标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去年四季度几大龙头企业可以为争抢市场把组件价格往1元/瓦以下持续下探,那是有前三季度丰厚的利润家底。今年开始不再任性降价,1月份是惯性,2月份组件排产下调,龙头企业投标价格已经回到0.9-1元/瓦之间,价格僵持下出货量萎缩,3月份排产环比增幅超30%,价格企稳,2季度开始量价逐步回升。” 中小厂商开工难言乐观 不过,部分中小光伏厂商和头部企业排产情况则有所不同,在龙年春节前后,光伏组件价格整体处于0.8-09元/W区间,甚至已有报价跌至0.79元/W。远远低于此前业内人士测算的每瓦1元的光伏组件“成本线”。 一位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有一家电池企业春节前很早就放假了,年后开工却很晚,目前开工情况也不是很好,有些产线至今还是暂停的。” 这一点从全行业和头部企业的开工率情况也能窥见一二,行业机构Infolink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2月中国光伏组件厂商的整体开工率为23%,排名前九名的组件企业的开工率为49%。 而开年即出现分化的排产情况将如何影响2024年行业格局呢?晶科能源(688223.SH)董事长李仙德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光伏产业需要持续的生产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因此没有持续开工的产能也将被尽快淘汰。” 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旦开工情况不佳,排产不足的光伏厂商可能进入“恶性循环”,恐将进一步丧失竞争力。”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出不同看法,吕锦标表示,“没订单就停产放假,有任务就启动采购组织生产,组件厂开开停停,不存在出局。小厂本来主要是围绕大厂代工,或供应链协作,产能过剩时大厂充分利用自己的产能,小厂产能就会闲置。” 光伏产业链价格有回暖迹象 一位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组件厂商酝酿提价并不意外,现阶段组件招标的价格已呈现止跌回升的态势。目前,头部组件企业已经没有低于0.9元/瓦的报价”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去年2023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开幕式上,有业内知名企业家公开表示,建议大型国有能源企业不要再采取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方式,同时还建议组织光伏企业开展自查自纠,自觉规范销售行为,加强行业自律,避免陷入亏损的价格战。 而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价格的确开始呈现回暖迹象,TrendForce日前报告指出,本周硅料价格持稳,短期内,硅料需求侧仍有支撑,不排除部分龙头料企在下月报价中,有挺价报涨的动作。 其中提到,电池片价格持稳,高效N型报涨顺价或将受阻,电池环节利润有小幅上修。组件价格持稳,3月组件排产或将有较大幅度的改善,新兴市场今年上半年或仍能贡献较大支撑动能。 2月22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显示,本周硅片价格持稳微涨。M10单晶硅片(182 mm /150μm)成交均价涨至2.05元/片,周环比上涨2.5%;N型单晶硅片(182 mm /130μm)成交均价稳定在2.02元/片,周环比持平;G12单晶硅片(210 mm/150μm)成交均价维持在2.89元/片,周环比持平。 “如果涨价也是正常,价格需要回归,才能保证产业链良性发展。说涨价其实不如说价格和价值在逐渐回归平衡。”一位光伏企业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吕锦标则表示,“各机构预测今年的光伏市场,基本上400吉瓦装机,500吉瓦以上出货量。行业进步到1元/瓦区间的组件,市场容量还是有的,但是光伏全产业链各端都有近1000吉瓦的产能,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各端在季节性供求逆转时体现出短暂的利润高低,甚至亏损,但全年整体都在低利润区间。”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