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7个
继理想汽车发布2024年一季度财报后,小鹏汽车于5月21日披露同期业绩表现。在随后举行的小鹏汽车一季报电话会议上,与大众集团的合作、即将于6月推出的MONA品牌首款车型,以及基于端到端AI赋能的海外市场拓展,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话题。 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小鹏汽车总收入为65.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2.3%、环比下降49.8%;当期度净亏损13.7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3.4亿元大幅收窄,与2023年第四季度的13.5亿元基本持平。毛利率方面,小鹏汽车2024年一季度整体毛利率为12.9%,同比提升11.2个百分点,环比提升6.7个百分点;当期单车毛利率5.5%,较去年同期转正、较去年四季度提升1.4个百分点。此外,截至2024年3月31日,小鹏汽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为人民币414亿元。 “汽车销售收入按年增长主要由于2024年一季度交付量的增加(尤其是X9车型);按季减少主要由于G6及2024款G9当期交付量减少,加上季节性影响,部分被X9的交付量所抵销。”小鹏汽车在一季报中解释了当期销售收入变化的原因。此外,对于2024年一季度服务及其他收入同比大增93.1%,管理层解释称,其主要由于2024年第一季度录得的与大众汽车集团进行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有关的技术研发服务收益所致。 “2024年一季度平台软件收入为1亿多元。同时,与大众达成的电子电气架构合作,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计入收入。”在一季报电话会议上,小鹏汽车管理层透露了与大众达成战略合作在当期带来的收益。在小鹏汽车管理层看来,其与大众的合作在汽车行业开创造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商业模式,此举将有利于持续提升小鹏汽车的利润率水平。 今年4月17日,小鹏汽车宣布与大众汽车集团正式签订EEA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为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电动车平台联合开发行业领先的EEA电子电气架构,预计将从2026年起应用于在中国生产的大众汽车品牌电动车型。在稍早前的今年2月,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公告,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战略技术合作联合开发协议及订立联合采购计划,将加速两款B级纯电动汽车的联合研发。作为联合开发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还就双方车型及平台的共用零部件订立了联合采购计划。 “小鹏会以开放的心态来寻求与其他参与者的战略合作机会。但我们最看重的是我们如何为合作伙伴关系带来价值,并为彼此创造价值,而不仅仅是供应商的关系。”小鹏汽车管理层展望了与其他品牌主机厂寻求合作关系的前景。 显然,在小鹏汽车未来的商业版图中,当前与大众集团的合作已成为其重要的一块拼图。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水平,小鹏还计划在未来三年投放更多产品及拓展海外市场。 “从今年三季度起,我们将会开启在三年内推出10多款全新造型强劲产品周期,覆盖10万-40万元价格带主要的细分市场。其中包括多个像X9一样专注品类创新的新物种产品。”小鹏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何小鹏表示,小鹏的所有产品都将会坚持智能驾驶的领先,同时通过多个产品序列在价格区间和设计上去满足不同客群,包括中国,甚至全球差异化需求。 按照计划,小鹏汽车将于今年四季度将交付一款小鹏品牌的全新B级纯电轿车,作为达成25%技术降本目标的首发车型。何小鹏预计,该B级新车加上MONA车型贡献的增量,将使小鹏汽车在今年四季度会实现月交付量同比大幅度增长。此外,小鹏第二品牌MONA旗下首款A级纯电轿车将于6月发布,今年第三季度开启交付。 在海外市场方面,今年小鹏汽车海外销售网络计划从之前的北欧国家扩展至超过二十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已与西欧、东南亚、中东、澳大利亚等地的多家头部经销商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并陆续开出新的销售门店。小鹏汽车预计,将在今年三季度推出G6的右舵版本。 “小鹏汽车的目标是在智能电动车时代打造一个像大众汽车一样覆盖全球市场、多种产品类型、拥有广阔客群的一个超级品牌,并且让AI智驾车成为最主要的品类。”何小鹏展望称。
5月11日,小鹏汽车宣布与澳大利亚TrueEV公司达成独家合作协议,正式进军澳大利亚市场,后者将作为小鹏汽车在澳洲市场的独家进口、分销及零售商,提供品牌展厅和全程客户支持。 据悉,小鹏汽车将在2024年第四季度面向澳洲市场正式推出小鹏G6。通过TrueEV的运营经验和在地优势,小鹏汽车将快速融入澳洲市场,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智能化和成本优势,迅速在当地市场建立产品竞争力。 截至目前,小鹏汽车已宣布在阿联酋、埃及、泰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澳门等多个地区建立经销商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小鹏G6已经在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推出右舵版本,并计划于今年内开始交付。 进入2024年以来,小鹏汽车出海2.0战略加速推进,从东南亚、中东非到德国,目标市场正在不断扩容。仅2024年一季度,小鹏汽车累计出口销量就达到2023年全年出口量的61.8%。
今日小鹏汽车-W(09868.HK)在公布2023年业绩过后,股价迎来上涨。截至午盘,涨3.27%,报41.1港元。 消息方面,小鹏汽车在昨日公布2023年全年及第四季度财报。在2023年全年,小鹏汽车实现营收306.8亿元,同比增长14.2%;净亏损为103.8亿元,2022年则为91.4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13.6%;全年汽车毛利率为-1.6%。 注:小鹏汽车的全年业绩 乍一看,小鹏汽车在2023年的业绩并未出现较大增长。但从该公司的第四季度业绩来看,其中营收130.5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长153.9%;净亏损为13.48亿元人民币,同比收窄42.9%;汽车毛利率为4.1%。 注:小鹏汽车的四季度业绩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何小鹏在小鹏汽车2023年Q4财报业绩会上表示,从现金流的角度看,去年下半年正向的自由现金流超过了60个亿,并且首次实现了全年经营现金流转正。 截至2023年年底,在手的现金超过了450亿元人民币。而截止2022年年底,该公司的现金为382.5亿元人民币。 小鹏汽车将进军10-15w市场 除了四季度多项关键指标回暖之外,何小鹏表示鹏汽车即将在4月北京车展正式发布全新品牌,正式进军10万-15万元区间汽车市场,首款车型将于今年第三季度上市交付。据悉,该新品牌名为MONA。 对于这一消息,市场早有耳闻。何小鹏在2023年Q3业绩会上表示,与滴滴战略合作的全新品牌首款A级智能纯电轿车(项目代号:MONA)的研发进展顺利,预计将于2024年三季度上市。未来,小鹏汽车将在主流15万元级市场区间率先推出支持自动驾驶的车型,并与同价位段车型拉开代际差距。 今年一季度市场怎么看? 小鹏汽车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总收入将介于58亿元至62亿元,交付量为2.1万辆至2.25万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表示,2024年至2027年将是中国智能电动车的淘汰赛,今年是行业进入“高强度竞争”的起点。
继蔚来准官宣第二品牌“乐道”后,与蔚来董事长李斌私交甚密的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也不甘落后。 3月16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何小鹏透露,将在一个月内面向全球推出10万至15万元的新品牌A级产品,将搭载小鹏高等级智能驾驶系统,甚至无人驾驶系统,并可实现盈利。 据悉,这一新品牌即源于小鹏汽车与滴滴出行的战略合作。去年8月,小鹏与滴滴宣布达成协议,小鹏汽车将以最高总对价58.35亿港元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基于这一合作,小鹏汽车将打造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为“MONA”,预计2024年由小鹏汽车量产投放市场。 “MONA是项目名称,我们还会推出新的品牌名称。”小鹏汽车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纵观整个汽车市场,10万-15万元级别的车型为消费者的主流选择,市场容量大,年销量近800万辆,且市占率每年都在持续提升。但该市场鲜有支持智驾功能的产品。而一向以“智能化”为标签的小鹏汽车将进一步深化其智驾能力的优势,高阶智驾也是新品牌的重要卖点。 “深入造车之后,会发现到10万-15万元的价格段有庞大的市场潜力,但要在这个区间真正做一款各方面都过硬、并配备我们最擅长的智驾能力的好车,且还有合适的利润,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这需要企业具有极强的规模化和体系化能力,很多友商也在这个价格段探索,但能在这里把智驾体验做到极致的品牌暂时还没有出现。时至今日,我们终于准备好了。”何小鹏称,小鹏汽车是中国首个将高阶智驾能力带到10万-15万元A级车市场的车企。 按照小鹏方面的计划,新品牌将在自动驾驶和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上为小鹏汽车提供重要支持。小鹏汽车表示,“在全新品牌及其产品的打造上,小鹏汽车将充分发挥自身领先的智驾技术积累及成本控制优势,将高阶智驾的主流功能快速下放,加速智能驾驶汽车的商业化普及;另一方面,新品牌还将会为小鹏汽车的智驾研发积累更庞大的数据量,长期来看利于小鹏智驾快速迭代、持续降本。 不仅是盈利,对于销售预期,何小鹏曾在小鹏汽车财报电话会上期望“MONA”年销量10万辆。相较于去年,小鹏汽车今年1-2月连续两个月在造车新势力交付排行榜中垫底,累计交付量仅12795辆。因而,通过迅速扩大销量,改变当前低迷的市场表现,对小鹏汽车更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将小鹏的高等级智能驾驶,甚至将来把将无人驾驶带入并且能够做到有利润,这是我们的将来的目标。”何小鹏表示。
酝酿了二年多的滴滴造车项目,在8月28日这一天被“终结”。是日,小鹏汽车港股公告,拟以有条件最高总对价约58.35亿港元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此外,作为此次战略合作的核心,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将作为小鹏汽车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进入市场,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项目代号“MONA”。 此次合作备受行业关注,其一是因为关于“滴滴造车”的传闻在行业内甚嚣尘上;其二是刚刚宣布与大众合作的小鹏汽车仍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消息甫经披露,小鹏汽车港股股价早盘最高涨幅达16.21%。 “达芬奇”化身MONA 从滴滴的角度看,滴滴将成为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东,首批股份的锁定期为24个月。与之相对应,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 滴滴智能电动汽车项目内部代号为“达芬奇”,尽管滴滴从未承认造车,但这一项目始终在推进过程中。“整车团队一直被保留着,并且不断有相关进度传出。”有滴滴内部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即便滴滴因疫情和其他原因曾对人员进行了优化,但却始终保留了整车的研发团队。 “MONA是一款完成度非常高的准量产A级智能电动汽车轿车,滴滴前期已经投入大几十亿人民币来开发。”在当日公告后的交流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这一表态,间接表明了滴滴造车项目的进展。在何小鹏看来,已进入“准量产”阶段的滴滴整车,“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 行业分析认为,滴滴最终并未完成MONA的量产,或因为资质以及造车成本等问题。“之前就听说滴滴一直在和郑州方面谈,有意收购海马汽车郑州工厂,从而进入整车制造领域。但由于监管政策的调整,这一谈判的结果不得而知。”有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滴滴方面此前已对渠道进行了调研,其所在的品牌便曾在国内多个城市的商业圈遇到过滴滴渠道人士。 截至发稿,滴滴方面并未对此次将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整体出售做出解释,只是由滴滴董事长兼CEO程维表态称,“滴滴一直致力推动出行市场的共享化、电动化、智能化。小鹏汽车在智能电动车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在汽车智能化技术方面也有深厚的积累。双方将持续在多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交通和汽车产业的变革。” 合作者众多 在此次与小鹏达成合作之前,作为出行平台的滴滴与整车厂的合作一直未曾中断过。 2020年11月,滴滴发布了与比亚迪联合设计研发的网约车D1,滴滴深度参与整车制造的全过程。彼时,程维曾在发布现场高调宣布,D1将实现按整车付费到按公里付费的转变,计划到2025年实现100万台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滴滴定制网约车;至2030年滴滴定制网约车将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2021年1月,滴滴旗下上饶市滴滴科技公司以0.37%的持股比例入股新势力爱驰汽车,并于当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发布滴滴自动驾驶全新硬件平台——滴滴双子星。彼时,这被业内解读为滴滴下场造车的信号。不过,爱驰汽车创始人、前董事长付强随后表示,滴滴仅是爱驰汽车的产业型财务投资者,“目前仅停留在这一层面”。 在先后“错过”比亚迪和爱驰后,2023年5月,滴滴自动驾驶又宣布与广汽埃安合作,共同发布无人驾驶新能源量产车项目——“AIDI计划”。根据AIDI计划,滴滴自动驾驶和广汽埃安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定义和量产共享出行L4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该量产车将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 “与比亚迪的合作类似是‘代工模式’,与埃安的合作是将滴滴的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在埃安的车型上,而与小鹏的合作则是(小鹏)购买了MONA这个整车项目,并应用了小鹏的自动驾驶技术。这是三家合作最大的区别。”有滴滴内部人士向记者解释了滴滴与主机厂先后达成的三次合作的不同。 该人士的这一解释得到了小鹏方面的印证。据何小鹏透露,XNGP将作为高等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应用于MONA平台。 形成“生态化反”? 对于小鹏汽车来说,整体收购滴滴相关资产不仅获得了接近成熟的整车产品,且“成为首家获得滴滴生态体系全面支持的整车企业”,包括在滴滴平台上小鹏车型的运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服务、充电设施建设、Robotaxi以及国际市场的合作。 “滴滴也许和其他几家(主机厂)也有类似的生态合作,但我们是首家能够获得所有此类资源的整车企业。”小鹏汽车副董事长、联席总裁顾宏地表示。 获得滴滴“赋能”后,对小鹏最直接的收益是销量的提升。尽管何小鹏表示MONA首款车型的主要市场目标是2C为主,但滴滴在2B领域的市场需求也不容忽视。何小鹏估测,处于15万元主流市场的MONA首款车型保守年销量目标为10万辆。而按照计划,小鹏汽车还将在MONA这一平台上推出更多车型。 不仅是销量,将智能化作为标签的小鹏汽车在收购滴滴相关资产后,在自动驾驶和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上也将获得重要支持。“将来的出行版也会在滴滴平台上运营 ,在数据合规的前提下,我们会获得滴滴平台所必要的数据来支持平台商的运营。”何小鹏表示。 在与滴滴官宣合作之前,何小鹏曾在8月18日举行的小鹏汽车2023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有所“剧透”。彼时,何小鹏称,小鹏汽车已明确看到了清晰可实现的路径和时间表。“这让我们很有信心,在最主流的15万级别也有能力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这会极大地推动智能化全面普及。” 如何快速实现产品量产及变现,已成为当下何小鹏所言“极大推动15万元级别智能化全面普及”的关键。据何小鹏透露,在生产方面,MONA车型会根据小鹏现有生产基地的产能进行适度管理和扩大,在供应链上则将延用滴滴原有供应链体系和小鹏在扶摇架构上的相关体系。而在销售端,滴滴主要是从生态上支持出行的销售和运营,小鹏会从智能TO C的领域继续进行销售。
周一早盘,小鹏汽车-W (HK:9868)港股一度涨超16%,截止10:53分,报73.900港元,涨幅为13.52%。 8月28日早间,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与滴滴签订股份购买协议,同意有条件以58.35亿港元的最高总对价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该公司同时与滴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次战略合作,双方还将围绕汽车运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服务、充电设施、国际市场等方面进行合作。 据悉,此次双方的收购动作延伸出的战略合作,滴滴将向小鹏出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小鹏汽车将基于此打造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MONA”,作为其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该车型与小鹏汽车现有品牌形成差异化优势,预计2024年由小鹏汽车量产推出市场。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滴滴作为全球卓越的出行平台,与小鹏汽车一样秉持以科技引领未来出行的企业愿景。小鹏全新品牌及产品的推出,不仅将通过规模化效应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还将使智能驾驶技术得到更快地普及,让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享受到科技普惠带来的出行便利。小鹏和滴滴的合作还将在多个潜在领域提升双方的品牌及商业价值,为小鹏汽车引领电动汽车智能化、共享化、国际化,在长期打造下一代智能出行生态和探索智能驾驶商业模式,带来巨大的增长机遇。”
小鹏汽车-W(09868.HK)喜提重大利好,成为了首家被跨国车企增资的国内造车新势力。 隔夜,“大金主”大众汽车中国宣布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以每ADS15美元的价格(小财注:小鹏汽车ADS在7月25日收盘价为15.36美元)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小鹏汽车美股收涨26%。 港股方面,小鹏汽车开盘涨近15%,之后继续走强,盘中一度涨30%。 公告称,双方将联合开发两款B级纯电动汽车车型,以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这些车型预计将于2026年投产。 有外资机构称,大众汽车的入股对小鹏而言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来自大众与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软件相关的收入有可能会为小鹏带来相对较高的毛利率。 未来预计小鹏G9的软件和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将会开放给大众。双方还可能共同开发下一代电动汽车平台和软件,并进一步丰富供应链。 但交银国际的态度相对冷静,他们在小鹏的公告后发研报指出,大众的入股对供应链来说,可能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交银国际认为小鹏的销量增长依然面临激烈的竞争以及来自同行的压力,未来几个季度的利润率改善带来挑战。同时该行认为和大众的合作在短期内难以转化为利润,新能源供应链可能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该行认为股价或过度反应,维持小鹏的卖出评级及目标价39.3港元/10.5美元。 业内人士:小鹏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是大众短板 大众看中了小鹏什么?2021年10月,小鹏汽车在1024小鹏科技节上正式发布XPILOT 4.0,并透露XPILOT 5.0将是完全冗余的软硬件架构。 相较此前的XPILOT 3.5,XPILOT 4.0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全面升级为高度集成、可扩展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通信速度升级到千兆以太网。 其他硬件方面,XPILOT 4.0具备508TOPS ECU算力、800万像素前视双目摄像头等;在软件及算法方面,则增加了深度学习网络、高精地图和云端计算等功能,以及多目标跟踪、多传感器融合和多场景规划等技术。这些升级将使XPILOT 4.0 能够应对更复杂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情况,并提供更安全舒适的自动驾驶体验。 因此,在行业人士看来,XPILOT 4.0所展现出的能力,让何小鹏有了小鹏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领域领先绝大公司两年甚至三年”的底气。但这却也是大众方面目前最为欠缺,并急于补齐的短板。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