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3

  • 太阳能设备及服务提供商SolarJuice IPO定价5-6美元/股 拟筹资1700万美元

    太阳能设备及服务提供商SolarJuice周一降低了其首次公开募股(IPO)筹资规模。该公司目前计划以每股5-6美元的价格发行300万股股票,筹资1700万美元。该公司此前曾申请每股7-9美元的价格发行250万股。调整后的筹资规模较此前计划的下降了18%。该公司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SJA”。 资料显示,SolarJuice是从阳光动力(SPI.US)剥离出来的,该公司为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住宅和小型商业建筑市场提供太阳能光伏能源解决方案。该公司销售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逆变器、电动汽车充电器和相关组件。该公司在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12个月里的营收为1.59亿美元。

  • 拜登重启100亿美元清洁能源制造商税收抵免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在从《通胀削减法案》获得100亿美元资金后,将重新启动对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燃料电池和其他清洁能源设备制造商的普遍税收减免。 美国财政部周一宣布,扩大国内制造业、减少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或帮助建立关键矿产的国内供应链的清洁能源项目,可以从5月底开始申请“先进能源”税收抵免。 该部门在一份通知中表示,该计划为包括碳捕获系统、电网现代化项目、清洁制氢、电动或燃料电池汽车以及减少工业设施排放的设备在内的技术提供30%的税收抵免。第一轮资金约为40亿美元,其中16亿美元用于煤矿和燃煤发电厂关闭地区的项目。 据了解,合格先进能源项目信贷最初是2009年《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的一部分,当时提供了23亿美元。但该项目的资金很快就用完,并在国会陷入僵局,直到去年该项目被纳入民主党的重要气候法案,该法案提供了约37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 此外,财政部宣布,它正在制定一项《通胀削减法案》计划,为位于低收入社区的风能和太阳能项目提供高达20%的额外红利税收抵免,这可能会将激励的总价值提高到项目成本的50%。

  • 能源转型下Brookfield Renewable获益颇丰 未来几年有望持续增长

    受益于向清洁能源的转型趋势,Brookfield Renewable(BEPC.US)在2022年实现了强劲的盈利增长,并得以持续提高股息。该公司近期再度将其股息提高了5.5%,这是该公司连续第十二年以每年至少5%的幅度提高股息。此外,去年也是Brookfield Renewable在获得投资方面表现强劲的一年,这将使该公司有能力在未来几年继续以具有吸引力的速度增长。 1、太阳能业务助推业绩增长 受益于多元化业务,Brookfield Renewable在去年的营运现金流(FFO)略高于10亿美元,合每股1.56美元,较2021年高出约8%。太阳能业务是该公司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公用事业规模太阳能资产的FFO在去年增长了近37%,这主要得益于收购、新建成的太阳能设施以及西班牙较高的电价。此外,来自分布式太阳能和可持续解决方案的FFO增长了近16%,原因是该业务组合的增长和更高的电价。 这两项业务的增长帮助抵消了水电业务和风电业务的FFO下降,其中来自风电业务的FFO下降了近18%。不过,来自风电业务的FFO的下滑源于该公司在2021年资产销售的大幅增长,剔除这一影响后来自风电业务的FFO将较2021你啊你增长12%。尽管该公司的风电业务面临着风力资源减少和资产出售的不利影响,但同时也受益于电价上涨和收购。 2、Brookfield Renewable的前景如何? 2022年是Brookfield Renewable在获得新投资方面表现最好的一年。该公司已经完成或同意在未来五年内投资高达120亿美元(其中28亿美元将由该公司融资,剩余的则由其合作伙伴出资)。因此,在此期间,该公司已经实现了一半的增长目标。该公司在所有主要的脱碳资产类别中寻找机会,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电池存储等,这些投资将有助于推动该公司在未来几年的增长。 该公司还继续加快其开发活动。去年35吉瓦的项目将为其增加4500万美元的年度FFO,且还有19吉瓦正在建设或处于后期阶段。此外,该公司还有几个可持续解决方案项目正在筹备中,包括碳捕获、回收和可再生天然气。这些项目在未来几年内上线后将为该公司提供约2.35亿美元的增量FFO。另外,该公司处于早期阶段的项目规模已经增长到110吉瓦。 Brookfield Renewable已经获得了其增长所需的大部分资金。该公司在去年完成了100亿美元的融资,并产生了20亿美元的净收益,使其流动性提高到了37亿美元。该公司还完成或正在推进高达46亿美元(净收益预计为16亿美元)的资产出售,为其扩张提供资金。 因此,到2027年,Brookfield Renewable已经确保了其年度FFO将以8%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额外的有机增长和增值收购可能会在此期间推动年度FFO增长20%。这一前景很容易支持Brookfield Renewable每年将股息提高5%至9%的计划。 3、总结 得益于在去年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和融资,Brookfield Renewable锁定了未来几年稳定的增长率。未来几年更多项目的上线使该公司有足够的上升潜力。不过,由于市场动荡,该公司的股价在过去一年一直承压。在估值较低的情况下,营收和增长的结合使该公司有望在未来几年产生两位数的总回报。这些因素令目前该股的股价水平看起来像是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

  • 杭萧钢构:银浆成本存在下降空间 叠层电池产线关键节点主要有两个

    1月11日,杭萧钢构在电话调研中表示,叠层电池产线的关键节点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第一轮投产出片的时间节点,其二是转化率达到28%的时间节点,近期设备正在陆续交付、完成进场中;未来合特电池的主要应用场景还是BIPV产品以及正在布局的绿色交通场景,异质结叠层电池在这些场景里面都有比较大的优势;合特光电的高效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中试线,产业化的目标转化效率为28%以上;公司认为银浆成本在未来存在下降空间。 杭萧钢构介绍, 叠层电池产线的关键节点 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第一轮投产出片的时间节点,其二是转化率达到28%的时间节点。近期设备正在陆续交付、完成进场中。合特光电是在2021年底迁入了萧山园区,由于中试线项目需要新增相关设备,所以需要做电力方面的扩容。电力扩容需要和电力部门以及政府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如果扩容工作进展理想,整体产线铺设进度是能够符合既定计划的。 叠层电池应用场景方面, 杭萧钢构表示,合特目前阶段主要是做应用端,即各类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应用产品,属于光伏全产业链的中游。公司现在做的电池属于向产业链上游电池端延伸,原先产品的电池是外购的。未来电池的主要应用场景还是BIPV产品以及正在布局的绿色交通场景,异质结叠层电池在这些场景里面都有比较大的优势。 合特光电在BIPV方面的主要产品有: 太阳能发电瓦产品、太阳能彩色发电幕墙、太阳能发电地砖、太阳能轻质化柔性组件等;在光伏绿色交通领域的TIPV应用产品,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隔音屏、太阳能发电防眩板、太阳能发电隧道口及边坡、太阳能发电公路、智慧路灯、太阳能龙门架等。其中合特的双面发电隔离屏、双面发电防眩的产品已经成功应用在部分高速公路示范项目上,为交通光伏产品性能提供了有力的行业数据支撑。 杭萧钢构指出, 合特光电的高效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中试线,产业化的目标转化效率为28%以上。 公司的叠层电池规格,未来是需要应用到公司的自有产品里的。产线在设计时已考虑到什么规格的电池才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生产便捷度最优的安排,同时能够兼容未来的不同场景应用产品,目前产线设计能兼容生产166mm和182mm尺寸规模的晶硅组件。 投资者提问, 钙晶叠层的银浆需求和晶硅相比是否有变化? 对此,杭萧钢构回答,银浆的使用量上不存在太大区别,但其成分上有变化。合特光电在前期对银浆部分做了许多对应研究工作,目前最主要的是成本问题。公司认为银浆成本在未来存在下降空间。 对于钙钛矿层批量制备如何保证不同片的膜沉积性一致, 杭萧钢构称,由于公司制作的产品是异质结钙钛矿叠层,本身涂布区域只须半片的硅片尺寸。考虑到量产技术,公司产线的设计是按照166mm和182mm的半片,同时进行两个半片的涂布工作,没有做大面积托盘制备。因为大面积托盘制备会涉及到涂布均匀性等问题,涂布设备也会受到约束。考虑到实际量产技术,公司将两个半片同时涂布,涂布面积相对较小,可以保证均匀性与稳定性。

  • 2022年多国打破清洁能源发电记录 太阳能风能并进引领增长

    2022年,化石燃料市场巨震。重重波动之中,可再生能源抓住机会迅速成长,不少国家的清洁能源发电量都打破了历史记录。 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增长中,风能和太阳能主导了77%的增量,剩下的来自于氢能。在中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增长占到总电力增量的92%,美国这一比例也达到了81%。 深受能源之苦的欧洲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上走得尤其远。据SolarPower Europe的一份报告, 2022年欧盟安装了创纪录的41.4吉瓦太阳能,使太阳能发电容量飙升近50%,足以为1240万户家庭供电。 最可靠的太阳能 德国是欧盟在太阳能装机量上进度最快的国家,2022年新装装机容量达到8吉瓦,而太阳能发电量则在当年同比增加了23%。 总体来看,德国去年可再生能源共计产生了256太瓦时的电力,创下新的记录。而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占到德国总电力消耗的46%,比去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 西班牙紧随其后,太阳能装机容量新装7.5吉瓦,同比增长了55%。波兰、荷兰和法国等也明显增加了太阳能的安装。 SolarPower Europe的首席执行官Walburga Hemetsberger认为,太阳能为欧洲在能源和气候危机中提供了一条生路,没有其它能源能像太阳能一样快速并可靠地增长。 美国SolarEdge首席财务官RonenFaier则表示,欧洲的一些国家,尤其是德语系国家和英国,今年的太阳能规模可能增长100%以上。美国则因为太阳能行业价格和监管的不确定仅增长15%。 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与2021年同期相比,中国2022年1-10月太阳能发电增长了30%,而风力发电则增长了25%。 快速成长的风能 风能也是增长最快的清洁能源之一,而英国则是风能领域发展力度最大的一个国家。 英国国家电网ESO表示,2022年英国最后一周的风能发电量创下历史新高,12月30日下午6点至6点半之间产生了20.918GW的电力,意味着贡献了英国当天能源供应的61.4%。 贸易机构Renewable UK的首席执行官Dan McGrail称,英国发电破纪录证明了风能在英国现代能源系统中的重要性。风能现在是英国最便宜的新能源,其产生的每一度电都可以减少进口昂贵的天然气,从而帮助消费者减轻负担。 到2022年12月下旬,英国风电发电量已经足以为1900万户家庭供电。英国正在运营和待开发的风电项目的装机容量总计达到129吉瓦,其中93.3吉瓦容量来自于海上风电。 去年5-8月期间,风能占欧洲发电总量的12%,与太阳能产生的电力相等,这相当于为欧洲节省了数百亿欧元的天然气进口成本。 表现最好的行业之一 可持续能源基金和项目开发商Green Deck的董事总经理Anthony Agnew表示,今年对可再生能源来说是关键的一年,从新的政策到投资、技术和项目都在加速。 他指出,可再生能源发电是逆周期的,不会像股票一样涨跌。且可再生能源也一直是全球表现最好的行业之一,是超级周期的一部分,所有政府即将出台的政策都在帮助这个行业的发展。 他还称,瑞银就建议其私人财富客户投资可再生能源,不是为可持续或者环境保护买单,而是因为它的表现的确优于其它领域。

  • 行业高管:欧洲太阳能市场今年有望大幅增长 美国增速将放缓

    当地时间周四(1月5日),逆变器巨头SolarEdge首席财务官Ronen Faier表示,俄乌冲突将促进欧洲太阳能市场大幅增长,而美国太阳能行业的增长预计将在2023年放缓。 SolarEdge是一家以色列公司,主要开发和销售用于光伏阵列的太阳能逆变器、能源发电监测软件、电池储能产品以及其他相关产品和服务。 Faier周四参加了在迈阿密举行的高盛会议,他对投资者表示,尽管新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有望促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长期发展,但高价格和监管的不确定性将限制美国太阳能的扩张。 去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通胀削减法案》(IRA),该法案系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气候法案,将在新能源和气候变化项目投入3690亿美元。 Faier称:“我们相信在未来几年里,IRA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ITC政策(太阳能税收抵免)的好处,在利率相对较高的时候,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很大的压力。” 然而,Faier指出,俄乌冲突导致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价格飙升,欧洲决定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德国等国家为太阳能发展提供了慷慨的激励措施。 去年5月,欧盟公布了一项规模高达3000亿欧元的计划,力争在五年内完全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该计划提出,到2030年,欧盟45%的能源来自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资源。 Faier预计,欧洲的一些太阳能市场,尤其是德语国家和英国,今年的增幅可能会超过100%,相比之下,美国今年太阳能市场预计仅增长15%左右。此外,日本和其他亚洲市场也将加速扩大太阳能的建设和使用。 美国正受困于太阳能电池板严重短缺的问题,该国国内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很少,8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依赖进口。由于美国的贸易政策,大量太阳能电池板无法进入该国市场,进口受阻严重制约了美国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增长。

  • 微导纳米开启申购 产品已覆盖包括通威太阳能、隆基股份等多家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商

    12月14日,微导纳米(688147.SH)开启申购,发行价格为24.21元/股,申购上限为0.75万股,属于上交所科创板,浙商证券为其独家保荐人。 微导纳米以原子层沉积(ALD)技术为核心,主要从事先进微、纳米级薄膜沉积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向下游客户提供先进薄膜沉积设备、配套产品及服务。 自成立以来,公司已在微、纳米级薄膜沉积核心技术领域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 公司将基础研发与行业应用紧密结合,以下游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产品率先用于光伏电池片生产过程中的薄膜沉积环节。在成功将ALD技术应用于光伏领域后,公司开发了对技术水平和工艺要求更高的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并 实现了 国产ALD设备在28nm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工艺(高介电常数栅氧层材料沉积环节)中的突破。 此外,公司已与多家国内半导体厂商及验证平台签署了保密协议并开展产品技术验证等合作,针对国内半导体薄膜沉积各细分应用领域研发试制新型ALD设备。 报告期内, 公司产品率先用于光伏电池片生产过程中的薄膜沉积环节 ,已覆盖包括 通威太阳能、隆基股份、晶澳太阳能、阿特斯、天合光能 等在内的多家知名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商。2018年,公司的光伏领域夸父(KF)原子层沉积设备被评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目前,公司应用于TOPCon新型高效电池生产线的产品已在客户现场验证。 在此基础上,公司继续深化开发薄膜沉积技术在下一代光伏电池、半导体各细分应用(集成电路、先进存储等)、柔性电子等应用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储备,并已在下游行业多家知名公司进行产品验证。 同时,公司是 国内少数能在短期内快速反馈并协助客户解决产线上ALD技术问题的设备厂商之一 ,具备承担下一代光伏电池设备和高端先进制程半导体设备项目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基础。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在原子层沉积反应器设计技术、高产能真空镀膜技术、真空镀膜设备工艺反应气体控制技术、纳米叠层薄膜沉积技术、高质量薄膜制造技术、工艺设备能量控制技术、基于原子层沉积的高效电池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持续构筑和强化技术壁垒。 在光伏领域, 公司目前ALD量产设备镀膜速率已经突破10,000片/小时。 镀膜效果以沉积Al2O3薄膜进行测量,其薄膜厚度均匀度达到片内不均匀性≤3%、片与片之间不均匀性≤3%、批与批之间不均匀性≤3%。公司产品具备优良的产能提升能力与产品性能,在保障光电转换效率的同时,有效帮助下游电池片厂商大幅降低了设备投资额与生产消耗成本。 在半导体领域, 公司是国内首家成功将量产型High-k原子层沉积设备应用于28nm节点集成电路制造前道生产线的国产设备公司 。设备总体表现和工艺关键性能参数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并已获得客户重复订单认可,成功解决了一项半导体设备“卡脖子”难题 。 除此之外,公司已经开展在半导体其他细分领域以及柔性电子领域中的应用。 财务方面,于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上半年,微导纳米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16亿元、3.13亿元、4.28亿元及1.5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分别约为5455.11万元、5701.44万元、4611.37万元及-3925.03万元人民币。 据招股书显示,本次募集资金总额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及主营业务发展所需资金,具体如下: 另外,公司后续将加大ALD技术在新型高效电池、半导体等领域应用推广的投入力度,若公司不能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以及更适合的研发条件,将无法持续吸引相关领域的顶尖人才加盟,公司将面临技术人才不足的风险。在行业高速发展、国产替代趋势加快的大背景下,甚至有可能发生现有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情形,对公司的产品研发与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 太阳能:子公司取得BIPV幕墙光伏组件认证证书

    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12月5日晚间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下属子公司——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取得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颁发的《BIPV幕墙光伏组件认证证书》,证书有效期至2025年11月15日。 公司表示,本次获得《BIPV幕墙光伏组件认证证书》是对公司BIPV产品高可靠性、低衰减、低能耗、绿色属性的肯定,标志着该产品得到国家和行业的认可,对公司进一步开拓市场,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有重要促进作用,也为扩大产品销售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BIPV产品的研发,同时充分融合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开发更多适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产品。据悉,此前公司镇江子公司还顺利通过了有关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并取得证书,适用范围包括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设计、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能源管理活动,证书有效期至2025年10月31日。

  • 又见TOPCon电池扩产!各大厂商持续加码 明年产能占比将超三成

    又一家上市公司计划加大N型TOPCon电池产能布局!11月29日, 横店东磁(002056.SZ)公告称,拟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设立子公司并分步投资年产20GW新型高效电池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 据悉 , 2022年以来,已有中来股份(300393.SZ)、东方日升(300118.SZ)等各大厂商持续加码N型TOPCon电池项目。据SMM数据,预计2022年底TOPCon电池产能将达77.4GW, 预计2023年底TOPCon电池产能将达305.9GW且产能占比将达31.43%。 中银证券表示,TOPCon领衔N型产能扩张,盈利趋势向上。 据悉, 横店东磁该项目分三期实施, 其中第一期投资建设年产6GW新型高效TOPCon电池,项目将于2023年底基本建成。第二期投资建设年产6GW新型高效TOPCon电池,第三期投资建设年产8GW下一代高效电池,第三期生产线具体建设规模、建设时间和技术路线将视生产经营情况以及下一代光伏技术成熟情况推进。 横店东磁称,作为新型高效电池的代表,N型TOPCon拥有优秀的接触钝化特性、高Voc、很强的多子运输能力等优势,随着工艺成熟度及成本经济性逐步提高,其市场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公司此次加大N型TOPCon电池产能布局,不仅有利于搭建更完善的产品梯队,还可促进公司光伏产业的降本增效,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TOPCon电池,即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于2013年由德国Fraunhofer太阳能研究所首次提出,主流TOPCon电池采用N型硅片。N型TOPCon电池为例效率较P型PERC高1.0%-1.5%。据晶科半年报中披露,其N型TOPCon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已超过24.8%,且效率仍在逐步提升。 政策层面,工信部、财政部等五部门此前印发的《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推动TOPCon、HJT、IBC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和钙钛矿、叠层电池组件技术产业化,开展新型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展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和行业应用。 2022年以来,已有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中来股份(300393.SZ)、东方日升(300118.SZ)等各大厂商持续加码N型TOPCon电池项目。 此外,除了横店东磁,近期还有其他公司布局TOPCon电池。协鑫集成10月底宣布,将在芜湖市湾沚区分两期投资建设20GWTOPCon光伏电池及配套产业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80亿元,建设周期为2年。 亿晶光电于9月宣布,计划在滁州投资约50亿元建设年产10GW高效N型TOPCon光伏电池项目(一期),之后还规划有二期10GW切片、三期10GW组件项目。沐邦高科在梧州市、鄂城区分别规划了10GW的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 据SMM统计,今年我国Topcon电池产能快速扩张, 目前已投产49.4GW,在建中的产能有60.5GW,规划中的产能达206GW,预计2022年底TOPCon电池产能将达77.4GW,预计2023年底TOPCon电池产能将达305.9GW,其中年新增产能将达228.5GW。2023年Topcon的产能占比将达到31.43%。 中银证券表示, TOPCon领衔N型产能扩张,盈利趋势向上。鉴于年内硅料产能有望积极投产,在硅料降价预期下,光伏组件需求有望上行,支撑下游组件产能扩张,同时关注硅片、电池片技术迭代带动设备增量需求。推荐:双良节能、奥特维、高测股份、捷佳伟创、迈为股份、西子洁能、杰普特、京山轻机、帝尔激光、晶盛机电。 相关概念股: 双良节能(600481.SH):上半年,公司硅片业务在M10/G12、型号P/N等硅棒/硅片均有出货。目前公司已与11家下游电池片厂商签订硅棒/硅片长单,在技术要求更为严苛的N型硅片领域,公司已与华晟签订专门的异质结硅片供应长单。 捷佳伟创(300724.SZ):公司近日中标全球光伏头部企业华北基地的车间级TOPCon电池PE-poly核心装备及其他各类设备的订单。公司陆续收到多家全球光伏头部企业的中标通知及重复性订单,并以PE-poly路线为主为客户定制产线,中标产品包括全品类的工艺制程设备和丝网印刷设备,服务于客户境内外N型TOPCon电池基地。至此,捷佳伟创提供PE-poly核心设备的产线年产能累计达100GW。 先导智能(300450.SZ):公司11月3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自主研发了全新技术GW级TOPCon光伏电池智能工厂产线,有望随着TOPCon技术渗透率的提高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晶科能源(688223.SH):目前拥有16GWN型TOPCon电池及组件产能。其中,浙江海宁8GW大尺寸N型TOPCon产能于今年2月投产;更早之前,安徽合肥投产的8GWTOPCon产能也已经满产。

  • 递交全面转型后的首份成绩单 普达特科技收入增5.6倍

    普达特科技(00650)价值重估正当时。 11月27日,普达特科技发布了2022年的上半年业绩(截至9月30日止6个月)。得益于泛半导体设备的放量,公司报告期内的总收入大增563.6%至4.33亿港元,设备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高达70%;同时,期内持续经营业务的净亏损大幅缩减。 亮眼业绩向市场传递了一个关键信号,即普达特科技向太阳能及半导体设备领域转型成效显著。目前,公司在手尚未确认收入的太阳能湿法设备超80套,半导体单片机清洗设备销售及样机订单近10套,充裕的在手订单保证了公司后续业绩的高增长;此外,普达特科技已在推进太阳能领域铜电镀设备以及半导体领域热CVD设备的研发,进一步打开了公司的成长空间,企业内在价值不断提升。 但普达特科技的真实价值尚未被资本市场充分挖掘,其股价仍处底部区域盘整,随着设备不断放量带来业绩的持续成长,普达特科技有望迎来业绩增长与估值抬升下的“戴维斯双击”行情。 湿法设备获技术溢价,铜电镀成太阳能业务新增长点 普达特科技的太阳能业务收购于德国RENA,后者是全球湿法化学处理设备技术的领导者之一,在太阳能设备领域一直有着良好的市场声誉。基于此次收购,普达特科技的太阳能业务形成了两大产品线,分别是已批量出货的湿法设备和在研的铜电镀设备。 在湿法设备方面,目前有两个产品系列:BatchTex和InLine。从功能上看,BatchTex系列应用于硅片表面制绒和清洗工艺,可增加硅片表面的粗糙度及增强光捕获性以及太阳能晶片生产中的各种表面化学处理工艺。与市场中的同类产品相比,BatchTex系列产品的优势在于延续了RENA的完整工艺,吞吐量高达15000WPH,且具有先进的低反射率、低能耗。 InLine系列产品则应用于切除硅片边缘P-N结层及背面抛光处理。在该系列产品中,普达特科技目前已基于NIAK3+平台进行新式C链式机的研发,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便可完成。届时,普达特科技湿法设备产品线的可服务市场将大幅扩展至~18亿人民币。 基于显著的技术优势,普达特科技目前在手尚未确认收入的太阳能湿法设备订单超80套。其中,自8月18日完成收购RENA的太阳能业务至今,短短三个月时间,公司已新接获来自市值龙头、组件龙头、电池龙头等数家头部客户总计58套太阳能湿法设备订单。为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普达特科技将继续推进供应链本土化以降低成本,这有望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的继续改善。 在研的铜电镀设备是RENA技术转移当中的重要部分,其十年前便已开始了铜电镀的早期研发。该技术是一种金属化方案,用来替代丝网印刷目前在技术可靠性验证、量产型设备机构设计、环保标准制约等方面的痛点问题。基于现有的设备平台,该技术可用于TOPCon,HJT及BC电池结构,目前,中试设备已达成数项技术突破及可靠性验证。 据悉,铜电镀设备在22年底或者23年初有数据读出,完成工艺验证后,铜电镀工艺配置可以直接在链式机平台上实现,届时设备便可迅速向市场推出。且HJT产业当前处于放量突破前夕,若普达特科技设备研发成功助力客户进一步降低成本,那么该设备将迎来颠覆式市场聚焦效果,助力HJT产业加速商业化。 且与普达特科技绑定的头部客户已展开针对HJT电池技术路线高效能设备的研发,这将助力普达特科技抢占未来市场先机,成为公司太阳能业务的新增长曲线。 以太阳能业务为基础向半导体领域扩张,这是普达特科技提升公司成长空间的重大举措,而这背后有着深刻的逻辑做支撑。从技术角度而言,随着单结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接近极限,太阳能行业的技术主导特性进一步加强,对工艺设备技术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太阳能工艺设备的发展趋向于半导体工艺设备发展和要求,且半导体清洗设备与太阳能湿化学设备在技术上也是一脉相承。 从业务协同发展的角度而言,普达特科技光伏清洗设备的成熟产品和业务体系与半导体设备业务相辅相成,有极大的支持和协同作用,再加上公司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优秀团队及高技术研发能力,相互协同下利于半导体业务的快速拓展,而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 半导体清洗设备打入存储客户,CVD设备2024年量产 普达特科技的半导体清洗设备已打造了CUBE和OCTOPUS两个产品系列,覆盖12寸,8寸,6寸晶圆,且具有显著的差异化技术优势。当前行业同类设备是基于10-15年前的技术水平设计和定型的,普达特科技面向未来采用创新的结构设计和自动化技术,能够在相同占地面积上,提供更高产出,比如Cube系列半导体清洗设备吞吐量就基本可以达到行业同类产品的两倍。 高产出将使终端客户能够降低购置成本,且公司已逐步引入智能化,这将使设备在使用、维护、升级的整个使用周期内的成本都降低,显著节约了客户的总拥有成本。 基于产品的高性能以及显著技术优势,普达特科技的半导体清洗设备已完成了10套以内的单片机清洗设备销售及样机订单,且从客户类型上看,涵盖了存储芯片制造商、细分芯片应用领域国内晶圆制造商以及汽车OEM背景国内晶圆制造商等多家头部客户。 能在短短一年内获得国内头部客户设备订单也反映出了普达特科技在半导体设备上的强劲实力。目前,普达特科技徐州生产基地一期现有半导体清洗设备产能100台/年,有充足产能支持市场的快速扩张。 基于清洗设备向CVD设备延伸则是普达特科技打造半导体业务新增长曲线的又一布局。CVD设备在晶圆制造的薄膜沉积(生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主流的薄膜沉积设备之一,占据薄膜沉积设备总市场份额的66 %,约等于半导体设备总市场份额的10 % ,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已超过110亿美元。 CVD设备和工艺本质上是对材料特性的理解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经验积累,因此该设备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与国内市场中其他的CVD设备玩家相比,普达特科技亦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公司的团队由经验丰富的行业精英组成,强大的研发团队能够缩短学习曲线,加速产品的研发。 比如现任CEO刘二壮博士在半导体制造领域拥有30年的丰富经验,曾任LAM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同时,普达特科技50%以上的管理团队还拥有半导体业界前5公司工作经验。 此外,普达特科技在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等方面已经有一个成熟的团队和管理流程,这也加强了公司开发CVD市场的信心。普达特科技表示,目前已展开针对逻辑/存储等应用的设备设计,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完成设备样机的生产与调试,至2024年时实现对标顶级厂商的设备量产。 广阔市场前景下的独特优势 普达特科技宣布正式向泛半导体设备领域转型至今不足半年,但公司的强大执行力以及精准的战略布局让市场惊叹,业务版图迅速扩大,企业内在价值持续提升。且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横跨太阳能与半导体两大赛道的普达特科技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就太阳能行业而言,“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表示,若要控制全球气候变暖,每年太阳能的装机容量将达到1TW,即太阳能行业在市场每年新增1TW容量之前,装机量都将持续增长,而目前每年仅有新增150GW-200GW的装机量,仍有近6倍的成长空间。 目前太阳能电池持续快速发展中,主要以TOPCon、HJT和IBC三大技术路线为主。TOPCon由于可在PERC生产线上进行改造,成本相对较低,在三大技术中扩产速度最快。 HJT虽然在金属化成本上未有优势,但降本路线清晰,若后续拉开与TOPCon的薄片化进度,同时银包铜/铜电镀、钢板印刷/激光转印等技术导入量产,则HJT可以实现快速降本。正因如此,市场对普达特科技的铜电镀设备高度期待,一旦设备成功实现量产,将带动产业的降本增效,进而推动HJT商业化的大爆发,普达特科技也将从中持续获益。 从半导体行业来看,国产化是大势所趋,是国内整个产业的必经之路,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清洗设备的国产化仍有~70%的市场空间。前期晶圆厂向日本厂商采购的清洗设备在交预付款的前提下仍需排队18个月,可见国内清洗设备的市场需求仍旧急迫。 而在热CVD设备方面,市场呈高度集中的特征,国际和国内市场由TEL,KE国际巨头公司垄断,国内厂商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是在关键应用市场自主替代成长空间巨大。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普达特科技在设备行业有着其他玩家没有的显著优势,即公司的横向整合能力较强,利于公司的持续高成长。从商业逻辑来看,横向整合是驱动设备公司快速发展以及获得更好的协同效应的方法,公司将积极寻找具备市场积累和人才积累的良好标的采取收、并购,入股投资,或者展开合作等多种方式,快速的整合技术、团队、市场优势,迅速地填补未来变动的市场格局。 而普达特科技已向市场展示了其强大的横向整合能力,成功收购RENA便是公司并购能力的体现,也是公司执行横向发展的第一步。从当前结果来看,可谓是“一举成名”。而这背后,主要得益于公司团队有数十亿美金的并购项目经验,且IDG资本作为公司的控股股东,未来将会提供更多资源以实现公司的横向整合扩张。基于内部自研+外部横向整合扩张的双轮驱动模式,普达特科技可最大程度的从产业变革和时代趋势中获益,从而推动公司持续壮大发展, 可以看到,无论是短期发展现状亦或是长期发展目标,普达特科技向资本市场传递的信号是十分清晰的,且公司的基本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持续改善,亮眼业绩证明转型成效渐显,清洗设备的放量将带动公司持续高成长,铜电镀、CVD设备作为新增长点亦获稳步推进,内在价值不断提升。这或意味着,长期底部盘整的普达特科技股价即将迎来上攻时刻。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