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个
4月25日,中矿资源发布其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据公告显示,公司共实现15.36亿元的总营收,同比增长36.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5亿元,同比下降47.38%。 中矿资源表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锂盐产品销量 8,964.43 吨,同比增长13%。但受锂电新能源行业市场波动影响,锂盐产品的销售价格同比大幅下降,导致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毛利率下滑。面对行业下行压力,公司积极践行各项降本增效措施,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2025年一季度,公司稀有轻金属(铯、铷)业务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报告期内共实现营业收入 3.45 亿元,同比增长 94%;实现毛利 2.31 亿元,同比增长 92%。其中,铯铷盐精细化工业务实现铯盐产品销量 265 干吨,同比增长78%。作为全球铯铷盐龙头企业,公司依托加拿大 Tanco 矿山和津巴布韦 Bikita 矿山的资源优势,持续巩固在全球铯盐市场的主导地位。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一季度,公司所属纳米比亚Tsumeb冶炼厂铜冶炼业务受全球铜精矿供应紧张导致行业加工费(TC/RC)水平显著下降影响,造成净利润亏损 1.004亿元人民币,对公司报告期内业绩造成了阶段性影响。公司已制定相关降本增效措施逐步降低铜冶炼业务亏损,并尽快通过释放锗业务产能,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力争尽早实现纳米比亚Tsumeb子公司扭亏为盈。 公司在接受投资者活动调研时提到,2024年,公司自有矿共实现锂盐销量39,477吨,同比增长164%。公司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调整原料供给结构,提高锂辉石精矿占比,从而降低锂盐生产成本。尽管锂盐产品的市场价格在2024年出现了较大波动,但公司凭借锂矿自给率大幅提高、调整原料供给结构、扩大市政供电能力、建设光伏电站等经营策略和降本措施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平稳过渡行业周期。 未来,公司计划在津巴布韦投资建设3万吨/年硫酸锂工厂,将有望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锂盐生产成本。 提及锂电业务未来的发展展望,中矿资源表示,在锂电新能源业务方面,公司将锂盐综合成本保持在行业领先水平;力争2026年完成非洲3万吨/年硫酸锂产能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25日,中矿资源还发布了一则关于公司开展商品期货期权套期保值业务的可行性公告,其中提到,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新能源原料开发与利用业务,主要产品为氢氧化锂、碳酸锂等锂盐产品。近年来,公司锂盐产品的销售价格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为降低产品价格波动给公司带来的经营风险,公司拟利用金融工具的套期保值功能,对生产经营业务相关的产品风险敞口择机开展商品期货期权套期保值业务,有效降低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保障主营业务稳定可持续发展。 对于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在其现货价格上也有所展现。据SMM现货报价显示,以电池级氢氧化锂为例,自2022年11月的高点560000元/吨降至5月6日的67360元/吨,降幅高达87.97%;电池级碳酸锂方面,则从2022年高点的567500元/吨降至5月7日的66650元/吨,降幅高达88.26%。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品现货报价 中矿资源及子公司开展商品期货期权套期保值业务的保证金和权利金金额合计不超过人民币20,000.00万元,上述额度在有效期限内可循环滚动使用,开展商品期货期权套期保值业务的品种仅限于与公司生产经营有直接关系的锂盐期货和期权品种。 公司表示,开展商品期货期权套期保值业务是以规避产品价格波动等风险为目的,从而实现稳健经营,具有必要性;公司已经就套期保值业务的额度、品种、具体实施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采取的针对性风险控制措施是可行的。通过开展商品期货期权套期保值业务,可以实现以规避风险为目的的资产保值,增强公司财务的稳健性,符合公司稳健经营的要求,因此公司开展商品期货期权套期保值业务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华达新材1月29日发布2023年业绩预增公告,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15亿元到3.6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13亿元到1.63亿元,同比增加55.94%到80.69%。 2.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95亿元到3.4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01亿元到1.51亿元,同比增加52.06%到77.84%。 报告期内,华达新材表示公司较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2023年,公司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主要产品的销售价格以及期初库存价格的综合影响,使得主营产品综合毛利率较上年有所提升。2.报告期,公司主要产品的销量有所增长。3.报告期,公司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增加了本期利润。 据公开资料显示,华达新材的经营范围包括:制造:镀锌钢带,冷轧钢板,精密冷硬薄板,热镀锌(铝镁)板,彩涂板,工业氯化亚铁。批发、零售:镀锌钢带,冷轧钢板,精密冷硬薄板,热镀锌(铝镁)板,彩涂板,工业氯化亚铁;货物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经营的项目取得许可证后方可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华达新材1月1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主要从事多功能彩色涂层板、热镀锌铝板及其基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从华达新材的股市表现来看,受大盘近期处于下调趋势的影响,华大新材本周5个交易日有4个交易日出现了调整。截至2月2日收盘,华达新材报6.41元/股,跌4.61%。 此外,2连板华达新材1月8日曾发布异动公告,公司股票于2024年1月4日、1月5日、1月8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的有关规定,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华达新材表示:经公司自查,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正常。市场环境、行业政策没有发生重大调整,生产成本和销售等情况没有出现大幅波动,内部生产经营秩序正常。
美国大型油企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周四表示,伴随着油价上涨, 公司2022年的利润增长了一倍多,达到187亿美元,为2012年分拆炼油业务以来的最高水平 。 康菲石油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顿,是全球最大的独立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之一。 不过,受当日油价下跌以及第四季度利润不及预期影响,康菲石油股价周四下跌逾5%,收报111.3美元。 根据Refinitiv的数据,经调整后, 康菲石油第四季度利润为每股2.71美元,低于预期的每股2.81美元 。 康菲石油第四季度的产量为175.8万桶石油当量/天,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5万桶石油当量/天。该油企表示,包括二叠纪盆地在内的所有盆地的油井表现都略高于预期。 今年第一季度,康菲石油产量预计在172万至176万桶石油当量/天,全年产量在176万至180万桶石油当量/天,增幅为1%至4%。 美国能源投资银行Tudor, Pickering, Holt & Co的分析师jeffrey Lambujon表示,康菲石油业绩数据好坏参半。他指出,该油企今年的项目支出高于预期,而生产前景较为疲弱。 今年项目支出高于预期 康菲石油计划在2023年向股东返还110亿美元,低于去年的150亿美元,也低于分析师预期。 该油企预计今年的项目支出将在107亿美元至113亿美元之间,其中包括与阿拉斯加Willow油气钻探项目相关的成本,该项目周三获得拜登政府的支持。 康菲石油预计,由于通胀压力等因素,阿拉斯加Willow油气钻探项目将耗资70亿至75亿美元,高于此前估计的60亿美元。 该油企还预计将向Sempra的亚瑟港液化天然气设施投资约20亿美元,康菲石油公司持有该设施30%的股份。其中,超过一半的投资将在今年进行。 加入石油巨头大丰收行列 由于俄乌冲突加剧短缺,以及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反弹刺激需求回升,康菲石油去年第四季度石油售价为每桶71.05美元,高于2021年同期的每桶65.56美元。 这也使得康菲石油加入了其它大型油企的暴利行列。壳牌公司,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石油巨头均乘油价上涨的东风赚取了巨额利润。 埃克森美孚去年全年利润达557.4亿美元,不仅打破了公司的记录,也创下了西方石油行业的历史新高,平均一小时赚630万;壳牌2022年全年调整后利润为399亿美元,较上年192.9亿美元的年度利润增长了一倍之多,亦轻松超过了2008年284亿美元的历史纪录。 在美国通胀居高不下之际,石油公司却赚得盆满钵满,这引发了政府官员的猛烈抨击,并呼吁对该行业征收暴利税。
1月17、19日,芯原股份-U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增量市场如智慧汽车和智慧可穿戴等应用对半导体需求增长较快,未来汽车电子和物联网等应用领域拥有着广阔市场和发展前景。公司将持续推进Chiplet技术的发展,推进高端应用处理器平台Chiplet方案的迭代研发工作,并通过客户合作项目、产业投资等,持续推进Chiplet在平板电脑、自动驾驶、数据中心等领域的产业化落地进程。公司已与国际领先的MCU公司展开合作,帮助客户研发设计业界领先的极低功耗、集成蓝牙的MCU芯片。 根据芯原股份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2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67,899.01万元,同比增长25.23%;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升,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340.31万元,同比增长 452.22%,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1,287.94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增加5,970.92万元。 芯原股份表示,近年来半导体领域的国产替代趋势逐渐显现,国内企业对于半导体IP和芯片的需求较为旺盛,因此公司境内销售收入提升较快,预计境内收入占比会有所提升。根据公司2022年三季度报告,在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境内销售收入11.1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9.28%, 占比较2021年度提升10.57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增长较快的下游应用领域,芯原股份表示,在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占比较高的领域为物联网和消费电子,但 增量市场如智慧汽车和智慧可穿戴等应用对半导体需求增长较快,未来汽车电子和物联网等应用领域拥有着广阔市场和发展前景 。 在智慧可穿戴领域,公司拥有面向AR/VR等领域的极低功耗高性能芯片设计平台,以及面向低功耗应用的nano和pico系列低功耗IP组合,可以打造适应不同功率模式的产品,积极布局蓝牙耳机、智能手表/手环和AR/VR等方向;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从智慧座舱到自动驾驶技术均有布局, 公司正在有计划地进行自有半导体IP的车规级认证,公司的芯片设计流程也已获得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 关于Chiplet,芯原股份指出,芯原这几年来一直在致力于Chiplet技术和产业的推进, 通过“IP芯片化,IP as a Chiplet”和“芯片平台化,Chiplet as a Platform”,来实现Chiplet的产业化 。 UCIe(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互联标准对Chiplet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芯原已经成为了大陆首批加入UCIe联盟的企业之一。随着Chiplet接口在行业内逐渐统一,以及封装技术逐渐成熟, 公司将持续推进Chiplet技术的发展,推进高端应用处理器平台Chiplet方案的迭代研发工作,并通过客户合作项目、产业投资等,持续推进Chiplet在平板电脑、自动驾驶、数据中心等领域的产业化落地进程 。 在RISC-V领域,芯原股份称, 公司已有多个以RISC-V核为架构的客户项目正在进行,目前我们基于开源架构设计的RISC-V,研发了TWS蓝牙连接平台项目 ,这一平台项目集成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多种核心IP技术,包含双模蓝牙射频、控制器以及协议栈、音频编解码、音频编解码、数字信号处理器、自适应的主动降噪及人工神经网络计算单元,能够应用于无线蓝牙耳机、智能音频设备、健康检测设备、智能物联网等多个具有市场空间的领域。 公司已与国际领先的MCU公司展开合作,帮助客户研发设计业界领先的极低功耗、集成蓝牙的MCU芯 片 。 另外,公司结合自己的技术储备,推出了基于单核、双核和四核RV64 CPU集群的RISC-V开放硬件平台,用以支持开源软件的开发和推广。这一平台集成了芯原在市场上已经大获成功的神经网络处理器NPU、图形处理器GPU和图像信号处理器ISP等,并提供相关Linux软件SDK,可帮助企业加快芯片软硬件设计和验证工作,将产品快速推出市场。
1月31日,万丰奥威在电话会议交流中指出,净利润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铝/镁合金轻量化业务恢复性增长。谈及镁/铝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净利润的影响,万丰奥威表示,公司已同大部分主机厂建立销售价格联动结算机制,并不断优化。原材料价格快速上升/下降,可能在短期间内影响盈利水平,但长周期内影响程度逐渐减少。 据介绍,2022年度万丰奥威整体业务产销量和盈利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8亿元-8.8亿元,同比增长133.98%-163.98%。镁合金汽配件上游供给方面,镁锭全球供给量约100余万吨,随着国内重要厂商进入,有利于镁锭价格稳定。 万丰奥威指出,在镁合金业务单车价值量方面,子公司万丰镁瑞丁在镁合金汽车结构件上已经做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探索,成熟研发产品重量约100KG。已成熟配套产品涉及1kg以内的小部件如方向盘、转向柱支架、座椅支架;3-5kg的仪表盘支架大型件;5-10kg的侧门内门板、后掀背门内门板。未来将落实开发镁合金底盘件减震塔等研发和实践,并努力增加前端模块、电动机壳体、变速箱壳体等部件的使用场景。
随着消费者在电子产品上的支出减少,全球半导体需求也大幅下降。三星电子周二公布的第四季度业绩显示,当季公司利润大幅下滑。 三星电子是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制造商。季报显示,在截至去年12月的第四季度中,该公司的营业利润同比萎缩69%,降至4.3万亿韩元(合34.9亿美元)的八年低点,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5.8万亿韩元。 2022年全年,三星的运营利润同比下降16%至43.37万亿韩元;年销售额为302.23万亿韩元,同比增加了8.1%。 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称,“由于全球经济放缓,需求疲软,去年第四季度的商业环境明显恶化。” 令人头疼的芯片业务 三星芯片业务的表现最为糟糕。第四季度,该业务的利润暴跌逾90%,至2700亿韩元(合2.2亿美元)。一年前,芯片业务约占三星电子总利润的56%。 由于库存增加和供应过剩,存储芯片的价格出现两位数的下滑,令这家韩国巨头公司一直在艰难应对内存芯片价格的历史性下跌趋势。 三星在业绩简报中指出,短期内下游客户对存储芯片仍维持消化库存的立场,但是全球对核心基础设施的投资,例如人工智能所使用的服务器,仍会相当稳定,而且下半年起全球有关移动设备的芯片需求将会恢复。 三星电子在业绩会上表示,2023年将继续在记忆体芯片业务方面投资, 高端DRAM芯片DDR5的需求可能会比预期更快地增长。总体而言,公司今年的芯片资本支出规模将与2022年类似。 科技研究公司Gartner称,因电子设备制造商开始消化自身的存储芯片库存,去年全球存储芯片的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10%。 在三星电子的季报公布之前,高盛分析师Giuni Lee在一份研报中称,2023年上半年,存储芯片的定价可能会继续下降。预计从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DRAM和NAND半导体产品都将出现亏损。 此外,随着利率和通胀的不断飙升,消费者减少了对电子产品的购买,企业也开始减少支出。 科技公司纷纷减产减员应对 在这种艰难的商业环境下,英特尔公司也面临着转变策略,降低产出、资本支出的难题;美光科技公司稍早表示,将削减新工厂和设备的支出,并大幅削减产量。 韩国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同样宣布,将削减投资和产量;日本半导体公司铠侠(Kioxia Holdings Corp.)则表示将减产30%。 不少科技行业的公司都对今年做出了悲观预测。 三星电子副董事长韩宗熙预计,宏观经济带来的挑战将持续今年一整年;英特尔表示,该公司将迎来史上最糟糕的一个季度;而微软公司则表示将裁员1万人。
1月21日,晶科能源在新年之际发布了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晶科能源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达到26.6亿元至29.6亿元,同比增长133.05%到159.33%。扣除非经常行损益净利润为25亿元到28亿元,同比增加371.17%到427.71%。 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市场需求旺盛,公司持续发挥全球化布局、本土化经营的战略优势,不断优化一体化产能结构,持续推进产品降本增效,并克服了新建产能爬坡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带来的短期挑战,在光伏组件出货量上升的同时N型产品红利逐渐释放,实现收入和盈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东吴证券认为晶科能源单瓦盈利持续提升、新技术超额收益兑现。近日,晶科能源公众号宣布,2022年度组件出货规模超过44GW。其中,N型组件出货超过10GW,2022年末已投产N型产能35GW(2021年末尾900MW)。预计2023年N型出货占比将超过60%。 作为组件龙头企业,晶科能源的TOPCon 持续领跑、新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根据东吴证券发布研报数据显示,晶科能源现已满产 24GW TOPCon 电池,量产效率超 25%;尖山二期 11GW 电池将在 2023年一季度满产,采用HOT2.0+技术(正面 SE 结构)。同时,布局云南楚雄 6.5GW TOPCon, 预计将于 2023年三季度投产,海宁袁花基地 6.5GW 电池改造预计 2023 年底 N型产能达 40GW+。提效上,晶科能源2024 年将推出 HOT3.0(全域钝化),2025 年将 TOPCon 与其他技术结合。降本上,现已实现新技术组件 P/N 成本同价,后续随效率提升进一步摊低单瓦成本。提效降本贡献超额收益,新技术持续领跑, TOPCon 龙头地位稳固。 值得注意的是,晶科能源春节期间不停工,全力冲刺开门红。为了鼓励节日期间持续生产,晶科能源制定节后车票补贴、慰问金、伙食补贴等激励方案,并鼓励员工错峰、轮流返乡。春节期间,基本保障全员在岗率达到95%。晶科能源计划物控部总监表示,目前2023年的订单可见度非常高,达到了(饱和度)50%以上,春节期间的生产安排,主要是为整个一季度的订单交付提供有力的保障。
芯能科技此前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数据显示2022年预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亿元至1.9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54.53%到72.71%。扣除非经常行损益净利润为1.67亿元到1.87亿元,同比增加79.72%到101.24%。 作为光伏运营龙头企业,芯能科技的福利储能业务具有先发优势,其表示2022年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光伏发电业务收入及毛利大幅提高带来的。 此前,新能科技光伏发电度电收入紧跟大工业电价同步而动。受“分时电价”、“电力市场化”政策驱动,自2021年下半年起,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陆续上调大工业电价,电价上调的积极影响得以体现,光伏发电业务综合收入及利润进一步增强。 此外,芯能科技贯彻“聚焦自持分布式电站”的发展战略,自持“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工商业屋顶分布式电站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前度自持电站实现光伏发电量较上年同期实现稳步增长,光伏发电业务收入和毛利随着发电量的增加而同步提高。
多晶硅及光伏项目开发商新特能源1月19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其年度利润大幅增长,公司股价应声上涨。 新特能源的数据显示,2022年未经审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少于130亿元,而去年为49.55亿,同比增幅高达262%。 公告称,公司盈利的预期提升主要由于年度多晶硅产品销量较2021年同期增加,及多晶硅产品平均销售价格较2021年同期上涨所致。 根据公司介绍,其提供从项目开发、设计、建设到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及全系列并网逆变器等新能源核心产品。2022年,公司自成立至今已累计承建5000多座离、并网新能源电站,装机容量超过21GW,光伏并网装机规模曾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第一。 截至发稿时,新特能源股价一度涨超5%。 政策支持力度大 行业景气度高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把促进新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电子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动态平衡的良性产业生态。 指导意见称,引导太阳能光伏、储能技术及产品各环节均衡发展,避免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促进“光储端信”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亦表示,2022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在1.2亿千瓦以上,累计装机将超过7亿千瓦,带动了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12亿千瓦,风电光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在经历了硅料价格高企和疫情影响风电机组吊装后,2023年国内风光装机均有望迎来提速——预计2023年国内光伏装机量有望继续高增至140GW,风光装机提速叠加用电需求升级。 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28.1%。根据国家能源局设立的目标,2023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4.9亿千瓦。在太阳能行业整体高景气度的带动下,光伏设备赛道上的诸多A股上市企业以及透露,2022年收获了不错的经营业绩。
TCL中环去年净利润增幅逾六成,但增速已明显放缓。财联社记者从业内人士获悉,去年四季度,因硅片供给关系出现变化导致其价格超跌,成本倒挂,利润水平不及前三季度。 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2年净利润66亿-71亿元,同比增长63.79%-76.2%。公司表示,G12战略产品成本与市场优势显著,以及G12技术平台与工业4.0生产线深度融合等是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分季度看,TCL中环环比增速存在下滑风险,去年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20.83亿元,同比增长66.8%,达到上市后最高水平。而据此次业绩预告计算,公司去年四季度净利润为15.99亿-20.99亿元。此外,全年增速方面亦明显放缓,2021年公司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270.03%。 光伏硅片在TCL中环营业收入中占据绝对比重。去年10月31日,TCL中环当年首次下调价格,210型硅片价格下调至9.73元/片,降幅约在3%。 此后,硅片环节进入降价去库存阶段,另一硅片巨头隆基绿能同样进入降价模式。据SMM最新消息,以150μm厚度G12硅片均价为5.65元,较去年四季度价格跌幅超过50%。 近三年,硅片一直是光伏晶硅产业链中仅次于硅料的利润丰厚环节,不过随着红利的逐渐消失,硅片的毛利率开始走低。TCL中环2021年财报显示,硅片产品毛利率为22.73%。去年上半年,硅片毛利率已降至18.37%,较上年同期降低3.09%。 尽管毛利水平有所波动,但在光伏市场的火热需求下,公司产能持续扩张。去年,随着晶体宁夏银川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产能扩张,预计2022年末公司晶体产能将超过140GW。 值得一提的是,在业绩预告披露同时,公司宣布控股子公司中环领先拟以新增注册资本方式收购鑫芯半导体股权,实现中环领先与鑫芯半导体在资源、产品与市场的优势互补,快速扩充硅片产能。 资料显示,鑫芯半导体已实现12英寸半导体硅片量产,产能为60万片/月,产品应用以逻辑芯片、存储芯片等先进制程方向为主,产品终端涵盖移动通信、便携式设备、汽车电子、物联网、工业电子等多个行业。 由于TCL中环控股股东TCL科技持有标的公司23.08%股权,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交易完成后,鑫芯半导体将成为中环领先全资子公司并纳入中环领先合并报表范围。鑫芯半导体原有股东合计将持有中环领先32.5%股权。 业绩方面,鑫芯半导体因研发支出及生产建设投资支出较大等原因,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5.03亿元。公司表示,随着未来产能规模持续提升,标的公司业绩有望实现快速释放。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