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4个
云南铜业7月2日公告: 近日,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搬迁升级改造项目电解生产系统已全部成功送电,进入带负荷试车阶段。截至目前,西南铜业搬迁升级改造项目整体工程进度完成约84%,火法厂房、炉砖砌筑、阳极炉安装、顶吹炉烟道吊装皆已完成,烟道砌筑中,余热锅炉管路安装中,其余各子项正常推进。 谈及对公司的影响,西南铜业表示:西南铜业搬迁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助于公司优化冶炼布局,实现铜冶炼产业战略目标,是公司完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举措,符合公司建设西南、东南、北方三个铜冶炼基地规划的需要。西南铜业搬迁项目有利于优化公司冶炼布局及生产工艺,实现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符合公司绿色低碳、大型化、短流程、低成本、数智化发展的需要。 此前被问及“ 公司目前的冶炼布局和生产成本大概是什么情况?” 云南铜业日前在接受调研时回应: 公司经过多年的积淀,已形成西南、东南、北方三大冶炼基地。西南冶炼基地的西南铜业和滇中有色采用艾萨炉、易门铜业采用底吹炉;东南冶炼基地的东南铜业采用“双闪”闪速炉;北方基地的赤峰云铜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吹炉。近年来,公司通过降本、提质等措施提升整体竞争力,目前冶炼加工成本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云南铜业日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对公司基本情况介绍提及:云南铜业于1998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主要业务涵盖了铜的勘探、采选、冶炼,贵金属和稀散金属的提取与加工,硫化工以及贸易等领域,是中国重要的铜、金、银和硫化工生产基地;其中,阴极铜产能130万吨位列全国第三,矿产阴极铜位列全国第一。公司是中铝集团、中国铜业铜产业唯一上市公司。 云南铜业5月31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 公司控股及管理铜矿山企业主要位于云南、四川地区,公司在西藏地区暂无铜矿山企业。 云南铜业5月31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截止2023年末,公司保有铜资源矿石量9.78亿吨,铜资源金属量366.22万吨,铜平均品位0.37%。各矿山由于其资源禀赋、所处的生命周期、开采条件和使用工艺不同,年生产量也有所不同。2023年度,公司并表范围自产铜精矿6.37万吨,其中迪庆有色3.87万吨、玉溪矿业1.91万吨,楚雄矿冶0.23万吨,迪庆矿业0.37万吨。 云南铜业此前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 公司一季度末存货增加主要是受铜价上涨影响,阴极铜下游市场需求有所下降,加上西南铜业停产期间为保证长单销售,导致阶段性阴极铜产品库存上升。 云南铜业4月26日晚间披露一季报,公司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5.39亿元,同比增长4.91%;净利润4.51亿元,同比下降5.64%。 云南铜业此前发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469.85亿元,同比增长8.95%;净利润15.79亿元,同比下降12.73%;基本每股收益0.79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 云南铜业年报显示,2023年,经营效益稳中有升。公司持续提升生产调度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充分发挥协同优势,保障各企业生产稳定运行,全年生产阴极铜138.01万吨、黄金16.20吨、白银737.53吨、硫酸516.45万吨、精矿含铜6.37万吨,阴极铜、白银产量创新高。 民生证券4月27日发布研报称,给予云南铜业推荐评级。评级理由主要包括:1)2024Q1,公司毛利率为3.87%,环比下降0.77pct,同比下降0.19pct;2)增持迪庆有色股权,铜保有资源量进一步提升;3)搬迁项目优化冶炼布局;3))背靠大股东中铝集团,资源整合未来可期。风险提示:铜价波动风险,TC/RC不及预期,资产注入进展不及预期。
据外电4月4日消息,根据冶炼厂的计划测算,日本2024/25财政年度上半年精炼铜产量预期将较上年同期增长4.2%,因来自芯片行业的当地需求强劲。 2024/25上半财年为4月至9月。 住友金属矿业(Sumitomo Metal Mining,简称SMM)一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去年9月至11月期间在东洋冶炼厂(Toyo Smelter & Refinery)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停工维修后,预计上半年产量将激增21%。 日本最大的铜供应商泛太平洋铜业(Pan Pacific Copper,简称PPC)一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也预计,由于位于日本东部的日立精炼厂(Hitachi Refinery)产能提高,其上半年供应量将略有增加。 PPC由JX Metals、三井矿业(Mitsui Mining and冶炼)和丸红(Marubeni)共同拥有,将冶炼和精炼业务外包给其母公司的工厂。该公司采购原材料并销售精炼金属。 该发言人称,由于位于日本南部的Saganosek冶炼和精炼厂的锅炉出现故障,该公司在上一财年的下半年面临了供应减少。 在3月份,日本铜和黄铜协会(Japan Copper and Brass Association)预估,在刚刚开始的财政年度,国内对铜产品的需求将增长5.9%,因汽车和芯片行业预期的复苏将会推动对板材和带材、铜管和黄铜棒的需求。 日本电线电缆制造商协会(JCMA)也预测,由于半导体行业的复苏和强劲的出口需求,本财年国内铜线出货量将增长2.0%。 一位为4月-9月PPC、三菱材料、SMM、Furukawa、Dowa Holdings、三井矿业冶炼、Nittetsu Mining和Toho Zinc等主要供应商的基本金属生产计划:(单位吨) 该表显示了截至3月31日的2023/24财政年度下半年计划或估计产量与上半年实际产量(公吨)的比较,以及2024/25财年上半年的同比百分比变化。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色大冶老冶炼厂迈向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奚正平 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大冶铜冶炼厂(以下简称中色大冶),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之一,经历多次改扩建,形成年矿产粗铜30万吨、高纯阴极铜55万吨的规模,是中国有色集团境内最大的出资企业,其老冶炼厂铜冶炼采用“澳斯麦特熔炼-PS转炉吹炼”的传统工艺。由于设备老旧、生产管理相对粗放等原因,中色大冶历年经济效益欠佳,缺乏核心竞争力。 为走出困境,中国有色集团、中色大冶决心以环保整改为契机,主动求变,在启动40万吨铜冶炼厂新建项目的同时,对老冶炼厂既有的落后产能进行节能环保改造升级。 老冶炼厂立足自身实际,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科技创新赋能工艺优化,推动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高端化;信息化赋能管理效能提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新装备赋能环保治理、安全保障,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以新技术、信息化、新装备三位一体发展理念,引领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赋能工艺优化 推动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高端化 传统产业创新潜力未必弱于新兴产业,老企业最大的创新潜力就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立足实际、守正创新,以科技创新整体谋划老企业升级改造,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老冶炼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开发“澳斯麦特熔炼-PS转炉吹炼”绿色高效冶炼新工艺技术,为改造升级确定工艺路线、技术参数、设计施工方案等奠定了坚实基础,真正实现了从理论研究到工程技术的突破,证明了新工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信息化赋能管理效能提升 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转炉数字化装备技术开发及应用。国内首次建设并运行“一键摇炉”转炉智能生产系统,实现炉体倾转、送风、供氧、密封小车运行、滑动烟罩开关、锅炉钟罩阀开关等联动控制,并根据炉子倾转角度的不同,智能化控制开关角度,简化操作流程,避免人为失误,缩短摇炉时间,减少烟气逸散。熔炼、吹炼、制酸全流程操作岗位实现数据互通、集中控制和无边界协同。转炉使用红外测温、终点判断,实现远程“一键摇炉”,采用DCS控制,成为全国首例实现转炉远程集控的示范项目。通过数据监测等方式,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掌控,从人力资源密集走向技术密集,从集中控制走向集中管理,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准管理。 搭建数字化集中管控平台。以“大规模集控-无边界协同”为目的,在传统铜冶炼行业首次引入全过程智能管控平台,实现熔炼主控、转炉智能行车操控、硫酸中控等系统一体化操作控制,推动数字化转型。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掌控,同时,对安全环保、能源、成本等模块实现精准管控,推动智能化转型。 新装备赋能环保治理、安全保障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装备更新改造,推动系统优化升级。精简配料环节,停用1#、2#精矿库,对3#精矿库进行改扩建;取消制粒工序,停用4台圆盘制粒机,减少运输皮带33条,物料运输距离缩减80%,降低扬尘及金属损失。 优化冶炼环节,优化喷枪旋流片设计,自主研发新型澳斯麦特炉喷枪;停用1台转炉和鼓风机;停用硫酸四系列,改造升级硫酸三系列;全厂劳动定员从1900人减少到1000人。 改善优化工艺,减少烟气产生、逸散。在熔炼环节,取消制粒工序,年节约用水近3万吨,熔炼煤耗降低30%、烟气量减少15%;优化工艺参数,确保系统负压稳定运行,有效降低风机能耗。在倒运环节,铜锍包从7m3增大至9m3,粗铜包从4.5m3增大到6m3,减少铜锍、粗铜倒运次数30%,减少无组织SO2逸散量30%。在吹炼环节,优化设计转炉密封烟罩、环保烟罩,确保密封性,提高捕集率;新建上料系统、残极加料系统,精准判断造渣、造铜终点,转炉每个吹炼周期摇炉次数减少50%,有效减少无组织SO2烟气逸散。 坚持标本兼治,筑牢绿色安全屏障。一是实施厂房安全加固和全密封,提高立柱的负载能力,确保75T行车的安全运行,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二是在转炉厂房屋顶设置12m×10m×1.5m的烟气捕集罩,捕集转炉加料等过程中的逸散烟气。三是转化系统增设预转化器,提升现有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在制酸系统预转化器出口新增余热锅炉,回收转化过程中的中、低温位热能。四是新增离子液脱硫系统处理捕集后的无组织烟气,有效治理转炉SO2烟气低空污染。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成效显著 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老冶炼厂的改造升级,从发展质量看,项目完成后,营业收入近200亿元,利润总额3.8亿元,贡献税收1亿元,企业经营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从管理效能看,企业从人力资源密集走向技术密集,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真正实现作业标准化、生产在线监测、智慧运营;从绿色安全看,有效治理转炉吹炼过程SO2烟气低空污染问题,厂房使用年限延长30年。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铜生产国,采用PS转炉吹炼的生产线超过21条,占比约58%。PS转炉仍然存在无组织SO2烟气逸散的环境污染风险,急需经济、成熟、可靠的升级改造方案。 中色大冶老冶炼厂改造升级,整体改造成果可靠、重现性好,为我国乃至世界铜冶炼PS转炉环保升级改造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解决方案,为绿色低碳、资源节约、高效智能铜冶炼技术发展探索了新的方向,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质生产力、老旧企业焕发生机与活力提供了鲜活的样本,具有较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据Bloomberg消息,曾经在2023年年初因被惨烈做空而被熟知的印度亿万富翁高塔姆·阿达尼(Gautam Adani)已开始运营其价值12亿美元的铜冶炼厂的第一单元,这是这位大亨首次涉足金属精炼领域。 阿达尼企业有限公司(Adani Enterprises Ltd.)在周四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这家从港口到电力企业集团的旗舰公司在西部古吉拉特邦的精炼厂(Gujarat)投产了生产装置。该公司称,子公司库奇铜业(Kutch Copper) 已经向客户发送了第一批阴极铜。 该厂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金属单点定制冶炼厂。它最初的年产能将达到50万吨,在项目的第二阶段将翻一番。 该冶炼厂启动之际,中国铜冶炼企业正努力应对铜精矿加工费骤降的问题。 随着印度总理Narendra Modi推动该国摇摇欲坠的基础设施现代化,预计印度对铜的需求将上升。 阿达尼在声明中表示:“随着库奇铜业的开始运营,阿达尼公司的投资组合不仅进入了金属行业,而且还推动了印度迈向可持续和自力更生的未来。” 去年,这位大亨在一场针对其陷入困境的企业集团的破坏性卖空者攻击中幸免于难。阿达尼否认了兴登堡研究公司关于公司欺诈和股票操纵的指控,但被迫暂时缩减扩张计划。 此后,该集团筹集了新的资金并对债务进行了再融资,重新获得了投资者和银行家的信心。目前,该企业集团的总市值已从2023年2月的最低点820亿美元上升到1880亿美元。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