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2

  • 光伏组件出货上升加N型产品占比提升 晶科能源上半年净利预增超300%!

    SMM 8月1日讯:7月中旬,晶科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36.6亿元-40.6亿元,同比增加304.38%到348.58%。 对于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晶科能源表示,报告期内,全球市场需求旺盛, 公司在实现光伏组件出货量上升的同时, N 型先进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并积极应对供应链价格、汇率市场和国际贸易政策变化,使得公司 2023年半年度收入和盈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而在近期接受投资者活动调研时,晶科能源在被问及如何看待下半年组件价格和一体化盈利走势时提到, 当前硅料价格处于相对底部区间,短期组件报价变化较快。长期来看,全球市场需求依旧旺盛。随着三季度国内市场需求启动,以及低价带来的部分海外市场需求增长,市场价格预计走向平稳,头部公司一体化盈利将回归到可持续的合理水平。 此外,晶科能源还提到,根据第三方数据统计,综合考虑2023年全年电池产出和组件排产情况, 全年 N 型供应仍然紧张,未来供需趋势根据行业 N 型产能爬坡和产出情况决定。 N型TOPCon已成为行业主流扩产技术路线,但在部分同业投产过程中,受限于技术储备不足及工艺技术路线选择,出现了项目延期、产能、效率爬坡不及预期等问题。公司有信心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工艺优化保持效率成本领先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上半年,受益于硅料价格持续下行,产业链中下游譬如组件端、装机终端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刺激终端需求持续释放,从而增加了光伏、组件等相关环节的利润。不仅仅是晶科能源,包括晶澳科技、亿晶光电等在内的多家中下游光伏产业链企业均为此获益颇丰,上半年净利润纷纷预喜。 SMM后续将整理相关专题发布,敬请关注! 至于上半年硅料价格方面,据SMM历史价格显示,截止6月30日, 多晶硅致密料 现货报价跌至64元/千克,较2022年12月30日的189元/千克跌去125元/千克,跌幅达66.14%。不过近期,随着多晶硅现货报价逐步跌至企业成本线,加之下游硅片企业大肆采购,多晶硅生产企业库存得到极快消耗,拉动多晶硅价格企稳甚至出现反弹之势。截止8月1日, 多晶硅致密料 报64~70元/千克,均价报67元/千克。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现货历史价格

  • 受益于上游产能释放带来的一体化效益提升,天合光能(688599.SH)上半年净利润预增至高近两倍。记者从业内人士获悉,光伏行业目前正处于产能过剩和技术迭代关键时期,围绕先进产能的扩张尤其激烈,下游集中度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 业绩预告显示,天合光能上半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28亿元至37.52亿元,同比增长162.14%至195.61%;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35.03亿元至39.27亿元,同比增长204.40%至241.32%。 分季度看,公司一季度净利润17.68亿元,二季度净利润预计15.6亿元-19.84亿元。不过,公司在一季度扣非净利润为17.30亿元,以此计算其二季度扣非净利润为17.73亿元-21.97亿元,环比实现增长。 对于业绩变动,公司称主要因光伏组件出货量和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以及公司先进产能的大幅提升,大功率210系列光伏产品销售占比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受益于公司上游硅片产能的逐步释放,产品综合成本进一步下降。同时,公司积极提升管理水平,采购材料、物流运输等成本及期间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使得公司产品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业绩预告披露同时,光伏组件出货榜单也在逐步揭晓。根据第三方机构预估,晶科能源H1全球出货有望率先超过30GW,天合光能和隆基绿能出货量预计在27-28GW,晶澳科技出货24-25GW。 以此计算,前四组件厂出货量合计超过108GW,占前十出货量之和的六成左右,第一梯队格局保持稳定。此外,阿特斯、东方日升、正泰新能、通威太阳能上半年预计出货也在10GW以上。 高效电池组件的量产和推广进程,对头部企业组件未来出货排名有重要影响,记者注意到,对于新产能投产进展,天合光能近期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当前淮安一期5GW电池已投产,青海一期5GW电池也将按期实现投产,两个基地的电池产能均采用N型210大尺寸技术。 截至今年一季度,天合光能组件累计出货量超过140GW,其中210组件出货量超65GW。根据扩张节奏,今年底天合光能组件产能布局达到95GW。其中,电池产能达到75GW,包括35GW P型和40GW N型。在上游技术以及制造的布局方面,今年拉晶切片产能达到50GW,实现硅片、电池、组件一体化的布局。 受益于出货量提升,头部组件厂业绩同样增长明显。其中,晶澳科技(002459.SZ)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2亿元-49亿元,同比增长146.81%-187.95%;晶科能源(688223.SH)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36.6亿元-40.6亿元,同比增加304.38%到348.58%。 记者:刘梦然 编辑:曹婧晨

  • 正泰、天合、晶科中标国电电力2023年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项目

    7月24日,国电电力技术咨询分公司2023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结果公布,中标企业分别为正泰新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 招标公告显示,国电电力技术咨询分公司发布2023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公告,本项目涵盖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所属项目单位的光伏项目(除基地建设项目外)所需光伏组件设备采购。本项目划分3个标段,预估采购总容量为900MW。

  • “回A”月余豪掷超百亿元!光伏组件厂商阿特斯加码一体化产能 最新回应来了

    “回A”月余后,光伏组件“五巨头”之一阿特斯加速扩产。 7月19日晚间,阿特斯发布公告称,合计140亿元投资建设光伏产业链扩充及配套项目。公告显示,投资标的分为两部分内容,项目一为呼和浩特阿特斯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GW单晶拉棒、40GW单晶坩埚项目,预计总投资为80亿元;项目二为年产10GW切片+10GW电池+5GW组件+5GW新材料项目,预计总投资为60亿元。 据悉,为加快项目进度,上述项目将通过代建公司、代建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等方式推进。 就在7月16日,阿特斯发布公告称,已与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就该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投资建设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针对上述情况,今日(7月20日), 《科创板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阿特斯证券部,其工作人员对此解释称:“这两则公告指的是同一件事情,上一则公告(即:7月16日该公司所发布的公告内容)是跟政府签的框架协议,这次公告(即:7月19日该公司发布的公告内容)是已经落地的内容。两则公告存在一定差异,但(内容上其实)差得并不多。” 具体来看,据阿特斯于7月16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拟在呼和浩特市投资建设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约180亿元,包括年产30GW单晶拉棒项目、80GW坩埚项目、10GW单晶切片项目、10GW太阳能电池项目、5GW光伏组件项目、5GW相关配套产品项目。一期单晶拉棒项目于今年7月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3月达产;一期其他项目于今年9月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9月达产。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项目显示,阿特斯此次布局几乎覆盖光伏产业链大部分环节,包括:上游工业硅、多晶硅环节,中游光伏组件,甚至还涉及拉晶环节中的核心辅材坩埚。 对于上述项目的实施, 阿特斯证券部工作人员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进一步表示,“(这样的)布局主要是助力公司向垂直一体化方向发展。此前,公司受制于之前资金、产业规模等问题,垂直一体化程度有待提升。” 而对于阿特斯后续扩产计划,上述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具体以公告为准,暂时不方便透露。” 阿特斯作为光伏“组件五巨头”之一,于今年6月9日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据其招股书披露,与布局单晶组件较早的同行业公司相比,阿特斯单晶产能目前主要集中在产业链后端的电池片及组件制造环节,垂直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阿特斯方面曾预计,到今年年底,其硅锭、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将分别达20.4GW、35GW、50GW、50GW,预计今年全组件出货为30GW至35GW。 另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末,该公司单晶硅棒/硅锭、硅片、电池片、组件的年产能分别为5.4GW、11.5GW、13.9GW、23.9GW。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单晶组件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34.76%、45.28%、74.65%,与同行业领先企业整体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当前,除阿特斯外,不少光伏组件企业加速扩产步伐。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光伏组件五大巨头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竞相通过投资协议、募资预案等方式,所公开披露的扩产计划总投资额已超2000亿元,四大光伏生产环节合计扩张产能约1000GW。 具体来看,自今年以来,多家光伏企业发布扩产公告。其中,今年5月,晶科能源宣布,拟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规划建设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560亿元。 晶澳科技今年内已发布多则扩产公告,累计投资额超500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近期,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风险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 对此,上述阿特斯证券部工作人员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整个行业不断有新技术、新产能来替换老产能,这是一个迭代的过程。” “从现实角度来看,有市场供需紧张的时候,就会出现市场产能相对过剩的情况。 我们需要看到,这种过剩会加速整个产业先进研发技术革新、加速老产能退出,这些会为整个光伏行业提供更加绿色的产品。 因为老产能、能耗高的产品在未来市场竞争过程中,其更高的碳值、更高的成本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有光伏领域资深从业人士如是说。

  • 光伏组件营收规模大幅增长 晶澳科技上半年净利润预增超146%

    SMM 7月14日讯:晶澳科技近日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报告显示,公司2023年上半年预计或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49亿元,同比增长146.81%-187.95%。 对于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晶澳科技表示,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光伏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向好,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全球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光伏组件出货量和营收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此外,受益于公司新产能的逐步释放,产销量增长带来规模效应,同时公司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采购材料、物流运输成本显著下降,公司产品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公开资料显示,晶澳科技主营业务为太阳能硅片、电池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和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等相关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接受投资者机构调研时,晶澳科技曾被问及公司“二季度出货量较一季度增长幅度并不明显,是否会对全年出货指标带来影响”的问题,公司回应称,出现此情况的原因是有一部分货已发出但是没有收入确认,公司下半年会相应加大出货,采取更加灵活的销售策略,加大下半年的销售力度,力保全年60~65GW的出货指标不变。 此外,公司还表示,截止6月30日,公司库存水平维持在一个多月的库存。 提及公司TOPCon产能的相关问题,晶澳科技表示,公司有20GW的n型电池产能从7月份开始陆续投产,其他电池项目到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开始投产,TOPCon产能达到满产要到三季度末或四季度。从海外市场来看,企业对TOPCon的接受度较高,相比p型产品有一定的溢价,公司下半年会持续加大n型产品的推广。此前公司提到,预计到2023年末N型电池产能将超40GW。 且值得一提的是,晶澳科技还表示,随着原材料价格趋稳,项目需求陆续启动,恢复到正常出货状态,加之公司产能陆续释放,更好地满足市场客户需求,公司7月排产环比有所提升。 组件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截止7月14日, 单晶PERC组件双面-182mm 现货报价在1.25~1.38元/瓦,均价报1.32元/瓦。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SMM调研显示,上游市场价格触底后逐渐回归稳定,对组件价格形成一定支撑,部分头部企业为维持现有利润保持高价,预计组件价格短期以稳为主。 而上游原材料方面,SMM现货报价显示, 多晶硅致密料 现货价格近期已经连续多日维稳,处于58~67元/千克的价位,均价报62.5元/千克。 》订购查看SMM现货历史价格 SMM近期调研显示, 本周多晶硅下游采买欲望加大,多家贸易商甚至进场抄底,多晶硅生产企业撑市心态加强,优质料价格已经上涨,P型料价格“蠢蠢欲动”。 而晶澳科技作为光伏组件龙头企业,在一体化已经成为行业趋势的当下,也在持续布局其一体化项目。6月6日,公司还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求,拟对其一体化产能进行扩建,计划投资60.20亿元用于建设鄂尔多斯高新区年产30GW拉晶、10GW硅片、10GW组件项目。而3月23日,公司还曾发布公告称,拟投资128.42亿元在鄂尔多斯高新区建设年产20GW硅片、30GW电池项目。 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年底,晶澳科技组件产能近50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按照该公司未来产能规划,到2023年底,该公司组件产能超80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90%。

  • 光伏设备板块异动拉升 隆基绿能涨逾8% 光伏组件标准化迈出重要一步!【热股】

    SMM 7月10日讯:7月10日早间,光伏设备板块在连跌4个交易日后快速反弹,盘中一度拉涨逾3.54%。个股方面,锦浪科技盘中大涨逾9%逼近涨停,隆基绿能盘中涨超8%,阿特斯、珈伟新能、弘元绿能、通威股份等多股纷纷跟涨。 消息面上,7月7日盘后,隆基绿能、天合光能、通威股份、阿特斯、东方日升、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一道新能、正泰新能9家光伏企业纷纷在各自官微上公布了一篇名为《关于矩形硅片光伏组件尺寸标准化的倡议》的文章。 其中提到,为降低因矩形硅片组件尺寸的差异导致的产业链供应困难、材料浪费及客户系统设计的应用困扰,9家组件企业代表对新一代矩形硅片中版型组件尺寸标准化达成了共识——设定组件尺寸为2382mm*1134mm、组件长边纵向孔位距:400mm/790mm/1400mm。 据悉,中国证券报方面提到,有业内人士表示,之前因组件尺寸“不统一”导致成本增加,上游生产不堪重负,包括原材料采购、库存管理、产能规划等,对整体供应链管理和下游电站尤其是大型地面电站端的应用造成较大困扰。 而新一代矩形硅片可提升组件效率,最大化利用集中箱,推动应用端价值最大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利好整个产业链发展。 且对于这一点,不少企业家和机构都十分赞同,天合光能技术助理副总裁陈奕峰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尺寸标准化对于全行业而言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其表示,大尺寸化以及高功率化,是推动光伏行业进步升级的关键动力,硅片电池组件大尺寸化在提高全行业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及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加快光伏全球化应用方面,贡献卓著。此外,统一尺寸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业链成本,带来规模化的发展,充分释放整个产业价值。 而隆基绿能产品管理中心总裁吕俊也表示,组件尺寸的频繁变化不论是对于上游材料厂商还是下游系统集成商而言都深受困扰。因此,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尺寸的标准化,一方面可以不造成光伏产业链中包括玻璃、胶膜、背板等关键辅材及设备改造成本的无意义浪费;另一方面,也不会对终端客户在产品选型、系统安装运维、产品更换、上下游协同等方面造成巨大困扰。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也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明确评论称,光伏组件的统一有利于减轻产业链的整体负担,避免无序化竞争。 此外,根据《倡议》显示,上述9价企业还决定共同成立“光伏组件尺寸标准化研讨组”,形成定期沟通及协同机制,推进新一代矩形硅片其它版型组件尺寸的标准化,以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发展。

  • 511.4MW!华能新疆公司光伏电站2023年光伏组件清洗服务招标

    7月6日,华能新疆公司(阿拉尔、乌什、阿克陶)511.4MW光伏电站2023年光伏组件清洗服务招标,详情如下: 1、阿拉尔光伏电站一、二期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0MWp。光伏电站一期占地面积约为0.796 km2,装机容量为30MWp,由30个1MWp光伏子阵组成,共布置126000块单块容量为240Wp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板总面积为203326m2;光伏二期占地面积约为0.678 km2,装机容量为30MWp,由30个1MWp光伏子阵组成,共布置121000块单块容量为250Wp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板总面积为197490m2。 华能新疆公司阿拉尔光伏电站一、二期光伏区内光伏板清洗,清洗次数暂定按2年共计14次计(清洗次数根据现场光伏板实际清洁情况,按照甲方要求进行增减,费用根据实际发生次数据实结算)。具体服务范围及技术要求见技术规范书。 2、华能新疆公司乌什新能源分公司光伏电站一、二期电站交流测总装机容量为200MW,直流侧总装机约为257.9MWp。光伏电站一期占地面积约为220.7775公顷,直流侧实际装机容量为129.39264 MWp,由32个3.125MW的光伏子方阵组成,光伏组件选用540Wp单晶硅双玻光伏组件, 共计239616块,光伏组件参数为2278mm×1134mm×35mm,支架倾角为38°;光伏二期占地面积约212.88947公顷,直流侧实际装机128.49408 MWp,光伏组件选用540Wp单晶硅双玻光伏组件,共计237952块,光伏组件参数为2278mm×1134mm×35mm,支架倾角36°。 华能新疆公司乌什光伏电站一、二期光伏区内光伏板清洗,清洗次数暂定为2年共计12次(清洗次数根据现场光伏板实际表面积沙、尘情况,按照甲方要求进行增减,费用根据实际发生次数据实结算); 3、华能新疆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阿克陶分公司光伏电站一、二期电站交流测总装机容量为150MWp,直流侧装机约193.5MWp。光伏电站一期占地面积约为光伏区规划用地约256.26公顷,实际装机容量为129.39264 MWp,由32个3.125MW的光伏子方阵组成,光伏组件选用540Wp单晶硅双玻光伏组件, 共计239616块,光伏组件参数为2256mm×1133mm×35mm,支架倾角为33°;光伏二期占地面积约107.80公顷,实际装机为64.24704MWp,光伏组件选用540Wp单晶硅双玻光伏组件,共计118976块,光伏组件参数为2278mm×1134mm×35mm,支架倾角33°。 华能新疆公司阿克陶光伏电站一、二期光伏区内光伏板清洗,清洗次数暂定为2年共计14次(清洗次数根据现场光伏板实际表面积沙、尘情况,按照甲方要求进行增减,费用根据实际发生次数据实结算)。 据悉,华能新疆公司阿拉尔光伏电站2023年光伏组件清洗服务招标项目的开标时间为2023年7月17日9时00分;其他两个招标项目的开标时间均为2023年7月26日9时00分。

  • 英利能源二期3.9GW光伏组件投产

    6月13日,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蠡县智慧光伏产业园二期3.9GW项目正式投产。 英利能源发展(蠡县)有限公司智慧光伏产业园占地300亩,总投资约10亿元,2022年1月,总投资1.5亿元的一期1.3GW光伏组件生产线项目正式投产运行,本次投产的二期建设3.9GW,总投资8.5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900余个,年纳税约4亿元。

  • 总投资88亿元!14GW光伏组件项目落户珠海

    近日,广东弘景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组件项目签约仪式在珠海举行。据悉,该项目总投资超88亿元,落户金湾区三灶镇新能源片区,达产后将实现总产值200亿元。 资料显示,弘景天成立于2023年4月23日,法定代表人为宋建红,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注册地为珠海横琴。距今还不足两个月,就要投建14GW的光伏组件项目,实力可见一斑。 据悉,弘景天由光伏产业知名团队及IDG资本共同发起。其中,IDG资本近几年在光伏行业动作频频,曾参与创立硅料企业丽豪半导体、硅片企业高景太阳能、凭借IDG资本雄厚的资金和资源,迅速在光伏行业崭露头角。如今,丽豪半导体经过多轮融资,估值已接近140亿元,高景太阳能IPO申请已被深交所受理。 同时,IDG资本还参股了全球领先的光伏电池企业爱旭股份,后者近期凭借独创的ABC电池技术风靡全球。据其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ABC电池“目前平均量产转换效率接近26.5%,预计未来平均量产转换效率超过27%是可期待的”。基于ABC电池打造的光伏组件效率更是高达24.27%,交付效率高达24.0%。 值得一提的是,前文所提及的丽豪半导体、高景太阳能、爱旭股份总部都位于珠海,且具备一定产能,弘景天组件项目也落户珠海,或将在珠海构建一个光伏全产业链基地。

  • 市值470亿元!阿特斯今日登陆科创板 光伏组件“五巨头”聚齐A股

    今日(6月9日),阿特斯在科创板挂牌上市。该公司此次公开发行股票5.41亿股,发行价格为11.10元/股,发行市盈率为19.42倍(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 阿特斯今开12.90元/股。截至今日收盘,阿特斯股价上涨17.57%,报13.05元/股,总市值为470.72亿元。 阿特斯作为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核心业务为晶硅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其业务向光伏应用解决方案(含光伏系统业务、大型储能系统、光伏电站工程EPC业务)领域延伸。 此前,2006年,阿特斯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 对于此次“回A”, 在网上首发路演中,阿特斯董事长、实际控制人瞿晓铧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国内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更加便利;A股拟上市公司目前主要业务涉及高端制造,而光伏制造目前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国;公司国内业务的提升,也需要国内上市来带动品牌的联动提高。” 从出货量来看, 2020年至2022年,阿特斯组件产品出货量(包括光伏组件、光伏系统)分别为11,117MW、13,857MW、21,001MW。 另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等媒体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阿特斯组件出货量均位列全球前五名。 除光伏组件业务外, 瞿晓铧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未来,该公司将把储能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在储能业务上发力。 “去年,公司整个储能业务发货已达近2GWh,对应营业收入为35亿元,已初具规模。” 产能方面, 与同行业第一梯队企业相比,截至2022年年末,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的组件产能已分别达70GW、近50GW、65GW、85GW。 回看阿特斯,截至2022年年末,该公司组件年产能为32.2GW,可全部用于单晶组件生产,并可切换部分单晶组件产能至多晶。 需要注意的是,与布局单晶组件较早的同行业公司相比,阿特斯单晶产能目前主要集中在产业链后端的电池片及组件制造环节,垂直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阿特斯方面曾预计,到今年年底,其硅锭、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将分别达20.4GW、35GW、50GW、50GW,预计今年全组件出货为30GW至35GW。 “到今年年底,我们有30GW的新增TOPCon产能,还有30GW的新增拉棒与切片产能;到明年一季度末,还有额外的10GWTOPCon产能,这可以使我们从硅片到组件垂直一体化程度超80%。”阿特斯董事、总经理、首席执行官庄岩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此次IPO,阿特斯拟募资40亿元。其中,拟将26.50亿元投入产能配套及扩充项目(含年产10GW拉棒项目、阜宁10GW硅片项目、年产4GW高效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年产10GW高效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另拟将1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5亿元用于嘉兴阿特斯光伏技术有限公司研究院建设项目。 从股权结构来看,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阿特斯的控股股东为加拿大CSIQ,持有74.8691%的股权,其实际控制人为瞿晓铧及其配偶张含冰。 随着阿特斯此次成功“回A”,光伏组件“五巨头”齐聚于A股舞台。 截至今日收盘,隆基绿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总市值均超千亿元,而阿特斯能否再造一个千亿市值?后续走向又将如何?《科创板日报》记者将持续关注并报道。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