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69

  • 商务部王受文:中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不存在产能过剩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显示,6月13日,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在瑞士日内瓦出席联合国贸发会议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参加“通过产业政策促进贸易与发展”部长级对话会并作主旨发言。贸发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国际商会秘书长约翰·丹顿及部分成员部长级官员等出席。 王受文强调,产业发展应体现绿色、包容、共享原则。中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由于技术进步为世界节能减排作出积极贡献,不存在产能过剩。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进博会等与伙伴国家共享中国发展红利,已是45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出口市场。 王受文表示,产业发展需要注重公平。中国支持贸发会议等国际组织更好发挥作用,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促进产业和贸易发展,助力发展中国家更公平地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会议期间,王受文还与瑞士、沙特、荷兰等成员国代表就彼此关心的多双边经贸议题交换意见。

  • 甘肃:截至5月底 光伏装机容量同比增长67.35%

    6月13日,甘肃省电力处发布2024年5月全省电力生产运行情况。其中,甘肃省5月光伏发电32.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35%,占发电总量的18.32%。 截至5月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9462.62万千瓦,同比增长33.02%。其中,风电2870.16万千瓦,同比增长35.52%,占30.33%;太阳能2744.02万千瓦,同比增长67.35%,占29.00%;储能365.21万千瓦,同比增长453.89%,占3.86%。 详情见下: 5月,全省完成发电量176.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9%。1-5月,全省完成发电量907.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2%。 5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142.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5%。1-5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17.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9%。 一、全省全社会用电情况 1.分产业用电 5月,第一产业用电量1.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6%,环比增长10.66%;第二产业用电量105.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5%,环比增长1.92%;第三产业用电量2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6%,环比增长19.7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0%,环比下降0.74%。 1-5月,第一产业用电量7.37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比重(下同)为1.03%,同比增长7.80%;第二产业用电量530.95亿千瓦时,占73.99%,同比增长7.40%;第三产业用电量116.24亿千瓦时,占16.20%,同比增长9.2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3.04亿千瓦时,占8.78%,同比增长5.18%。 2.分行业用电 在全社会累计用电中,农林牧渔业用电21.1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比重(下同)为2.94%,同比增长9.42%;工业用电525.39亿千瓦时,占73.21%,同比增长7.62%;建筑业用电6.33亿千瓦时,占0.88%,同比下降8.8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电35.66亿千瓦时,占4.97%,同比增长6.4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7.96亿千瓦时,占1.11%,同比增长2.88%。 二、全省发电情况 1.发电装机规模 截至5月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9462.62万千瓦,同比增长33.02%。其中,水电971.82万千瓦,同比增长0.00%,占总装机比重(下同)为10.27%;火电2511.42万千瓦,同比增长8.34%,占26.54%;风电2870.16万千瓦,同比增长35.52%,占30.33%;太阳能2744.02万千瓦,同比增长67.35%,占29.00%;储能365.21万千瓦,同比增长453.89%,占3.86%。 2.发电量 5月,全省完成发电量176.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9%,环比增长1.61%。其中,水电4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28%,占总发电量比重(下同)为23.57%;火电53.6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55%,占30.45%;风电48.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40%,占27.66%;光电32.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35%,占18.32%。 1-5月,全省完成发电量907.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2%。其中,水电124.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91%,占总发电量比重(下同)为13.74%;火电453.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2%,占49.94%;风电192.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0%,占21.26%;光电136.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84%,占15.06%。 3.平均发电利用小时 1-5月,全省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036小时,同比减少155小时,下降13.02%。其中,水电1278小时,同比增加153小时,增长13.58%;火电1803小时,同比减少164小时,下降8.35%;风电726小时,同比减少127小时,下降14.89%;光电532小时,同比减少38小时,下降6.70%。

  • 15GW!中国能建2024年光伏逆变器集采发布

    6月13日,中国能建2024年度光伏逆变器集中采购招标公告发布,预估总量为15000MW。 本招标项目划分为6个标段,本次招标为其中的: 001工程承包项目所需集中式逆变器:额定功率2.5MW及以上 002工程承包项目所需组串式逆变器:额定功率5-174KW 003工程承包项目所需组串式逆变器:额定功率175KW及以上 004自主投资项目所需集中式逆变器:额定功率2.5MW及以上 005自主投资项目所需组串式逆变器:额定功率5-174KW 006自主投资项目所需组串式逆变器:额定功率175KW及以上 投标人资格要求 1.投标人应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逆变器制造企业,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应附营业执照扫描件)。 2近3年财务和资信状况良好,具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承担本项目供货需求(需提供2021-2023年合法的财务报表)。若公司为新成立公司,则需提供成立至今的财务报表。不得存在有财产被接管冻结,或处于破产状况。 3.截至投标日未被列入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集团级供应商黑名单。 4.截至投标日未被市场监督机关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在评标期间尚未解除的)。 5.截至投标日未被最高人民法院在“信用中国”网站中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6.资质等级要求:所投产品应通过CQC(或者CGC)、TUV之一的产品认证(含型式试验报告)。 7.供货业绩: 标包1的投标人近三年(202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光伏电站工程2.5MW及以上集中式逆变器累计国内出货量不少于500MW; 标包2的投标人近三年(202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光伏电站工程5-174KW组串式光伏逆变器累计国内出货量不少于200MW; 标包3的投标人近三年(202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光伏电站工程175KW及以上组串式光伏逆变器累计国内出货量不少于1000MW; 标包4的投标人近三年(202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光伏电站工程2.5MW及以上光伏逆变器累计国内出货量不少于800MW; 标包5的投标人近三年(202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光伏电站工程5-174KW光伏逆变器累计国内出货量不少于500MW; 标包6的投标人近三年(202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光伏电站工程175KW及以上光伏逆变器累计国内出货量不少于2000MW; 注:投标人需提供投标品牌的销售业绩证明材料(包含合同首页(封面)、能反应资格条件的供货清单、签订时间、签字盖章页等的合同扫描件)。 8.投标人需提供国家或国际认证机构颁发的GB/T1900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GB/T24001(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GB/T45001(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需提供国内证书及信息公共服务平台(cx.cnca.cn)查询证书状态有效的截图)。 9.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不接受代理商投标。 开标时间为2024年7月5日10:00。

  • 隆基乐叶、晶科等5家企业入围中设新能源光伏组件集采订单

    6月11日,中设新能源2024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入围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公布,中标候选人第1名隆基乐叶,投标报价16600万元,单价0.83元/W;中标候选人第2名晶科能源,投标报价16900万元,单价0.845元/W;中标候选人第3名天合光能,投标报价17360万元,单价0.868元/W;中标候选人第4名江苏中清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6740万元,单价0.837元/W;中标候选人第5名正泰新能,投标报价16840万元,单价0.842元/W。 本次招标合计总容量预计200MWp,双面双玻PERC组件20Mwp,双面双玻N型组件180MWp,电池片尺寸均为182mm及以上。

  • 南玻A:青海高纯晶硅项目已获审批

    近日,有投资者通过投资者互动平台向南玻A提问:请问暂缓新增硅料产能审批会影响到公司的青海多晶硅项目吗? 6月11日,南玻A回复称,公司青海高纯晶硅项目已经有关部门审批。 此前,对与晶硅价格下跌严重,南玻A晶硅项目是否会延期建设的提问,南玻A常务副总裁、代首席执行官何进曾表示,最近晶硅价格确实下跌严重,但公司青海晶硅项目在正常建设当中。他称,公司在立项的时候,已经对晶硅的价格走势进行了预测,目前基本上符合公司对市场的预判。

  • 易成新能:筹划剥离单晶硅电池片业务

    6月12日,易成新能公告称,公司拟向控股股东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或其控制的企业出售所持有的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80.20%的全部股权,出售同时将平煤隆基持有河南平煤隆基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的100%股权转让于易成新能,届时公司出售标的方平煤隆基将不持有河南平煤隆基光伏材料有限公司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平煤隆基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本次交易以现金支付,不涉及发行股份。 据了解,平煤隆基负责运营易成新能的高效单晶硅电池片业务,截至2023年底,共有20条M10生产线,实际产能达到10GW。在2023年度财报中,易成新能曾介绍其光电转换效率由投产之初的19.8%提升至接近PERC电池24.18%的理论极限,达到全球行业量产领先水平。此外,平煤隆基的全资子公司河南平煤隆基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建设有年产3000万套光伏组件金属加工项目,二期项目正在规划中,建成后将年产量达到6600万套。 对于此次交易,易成新能表示,若本次交易顺利完成,公司将继续夯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围绕锂电负极材料、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产业布局,优化公司产品结构,积极拓展高端碳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本次交易事项符合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易成新能同时提示称,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具体交易价格等关键要素均未最终确定,交易方案仍需进一步论证和沟通协商,本次交易相关事项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 工信部发布2024年1-4月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情况

    6月12日,工信部方面发布2024年1-4月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情况。2024年1-4月,我国光伏产业总体保持高位运行。根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晶硅光伏组件出口量达83.8GW,同比增长20%,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127亿美元。 以下是具体原文: 2024年1-4月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情况 2024年1-4月,我国光伏产业总体保持高位运行。根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晶硅光伏组件出口量达83.8GW,同比增长20%,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127亿美元。 多晶硅环节,1-4月全国产量达70万吨。 硅片环节,1-4月全国产量达320GW,出口量达26.3GW。 电池环节,1-4月全国晶硅电池产量240GW。 组件环节,1-4月全国晶硅组件产量196GW,同比增长52.9%。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2024年1-4月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情况

  • 异质结迎来“火车头”?通威股份加入异质结740W+俱乐部 称将助力技术突破

    在经过近两年的市场导入后,异质结电池组件今年上半年实现进一步放量,但面对严苛的市场环境,异质结技术在降本方面的压力更加明显。产业“冰河期”,异质结企业在SNEC展会前夕,进一步抱团取暖。 财联社记者从6月12日进行的高效异质结HJT740W+俱乐部产业峰会上获悉,通威股份(600438.SH)正式加入高效异质结俱乐部,成为740W+俱乐部的一员。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该组织成立于今年3月,成员包括东方日升(300118.SZ)、华晟新能源、安徽光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泉为科技(300716.SZ)等10家异质结技术路线企业。据知情人士透露,成员间重点交流了包括推进异质结供应链降本,以及异质结产品相对统一的组件及认证标准等事项。 该组织成员在继续增加。在鸿钧新能源、中建材浚鑫、上海电气恒羲之后,通威股份也正式加入高效异质结俱乐部,成为740W+俱乐部的一员。通威光伏研究院院长蒋方丹在入会仪式上表示,通威致力于高效异质结电池技术的开发。加入俱乐部,通威与各成员深入交流行业经验,助力异质结技术取得创新突破。 在光伏晶硅产业链中,通威股份是多晶硅和电池片双龙头。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统计,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连续7年光伏电池片出货量全球第一。2023年,公司电池销量80.66GW(含自用),同比增长68.11%。 但通威股份的N型技术路线,主要以TOPConPECVD技术为主,并逐渐推动PECVD技术成为行业主流。预计2024年底通威股份TNC(通威自研TOPCon技术)电池产能规模将超过100GW,产能结构保持领先。 通威股份在异质结技术上,亦有跟进。今年6月,通威股份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HJT+THL电池首片下线。该技术来源于通威自主研发的吉瓦级铜互连中试技术,攻克了15μm细线宽铜栅线量产技术、柔性接触连续电镀、铜栅线异质结电池互联等关键核心技术,叠加行业最先进的吉瓦级异质结中试线,实现了异质结电池高效率与低成本的有机结合。 凭借更高电池转换效率和理论上限,异质结技术在N型技术迭代之初就被重点看好。但因设备成本和单瓦制造成本高于另一主流技术路线TOPCon,在近两年的产品迭代中,放量不及TOPCon。 据SOLARZOOM新能源智库发布的异质结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当前全球先进HJT电池产能绝大多数集中于国内。截至2024年6月,国内现有已投产HJT电池产线数量约67条,已投产HJT电池产能规模约为42.3GW。 但异质结通过持续降本,逐渐拉平与TOPCon成本差距。2024年上半年,在已公告的大型组件集采中,出现了单独的异质结标段以及异质结产品的高价中标案例。据机构不完全统计,今年前5个月148.98GW组件集采项目中,共有8个合计6.15GW的HJT异质结组件集中采购项目。

  • 正在遭遇史上最强内卷?产业格局重塑中 头部企业家建议: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破局

    作为SNEC展会重要“前菜”,“SNECPV+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于6月11日-14日在上海举行,近二十家光伏头部企业“一把手”进行多场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行业内卷加剧,如何破局成关键,多位企业家提到,鼓励技术创新,同时上下游更要协同发展。 大会的另一看点是格力电器(000651.SH)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首次现身SNEC,并演讲。作为跨界光伏的家电企业领袖,董明珠在现场频频为格力“光储空”(光伏+储能+空调)产品带货,同时也表达了个人对制造业的感触:“市场不相信眼泪”,协同发展是必然的,但竞争是更需要的。通过竞争,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才能把市场维护得更好。 行业冰河期,大家更要“活下去,留在这儿”。供需严重错配的当下,光伏产业的下半场方向在哪里? 光伏为何出现超级内卷? 当前,光伏产业正在面对多重挑战。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史玉波致辞时表示,光伏正在面对技术上的挑战。虽然光伏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要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还要在材料科学、制造工艺、系统集成等方面不断创新。 他还表示,不同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存在差异,需要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同时,光伏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关注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问题,确保可持续发展。 “产业变化两重天,行业遭遇历史上最强的内卷,供需严重错配。”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当前,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基本上跌破现金成本,全产业链集体承压。光伏产业本轮震荡周期内,整体产能扩大了约3倍,但利润率下降了70%左右。欧美贸易壁垒导致外需收缩、出口下滑,全球光伏供需失衡加剧。 无序扩张,是导致产业内卷的重要原因。赛拉弗董事长李纲在圆桌对话中表示,跨界企业的大量进入,造成了阶段性的产能严重过剩,中国现有的产能全部开工,9个月时间可以完成过去20年的装机量。 压力重重,是众多在场企业家的共同感受。同质化竞争、重复性建设、跨界挤压、唯低价中标等,给产业带来了陷阱。 对此,天合光能(688599.SH)董事长高纪凡认为,破除内卷需要先找出根因。他认为出现当前情况的主要的根因是,企业各自为战、盲目投资,地方政府过度招商、一哄而上,金融机构无序投放、遍地开花,资本市场过度逐利,推波助澜。 朱共山认为,内卷加剧与全行业对于供需关系的错判,以及行业固有技术似乎已经触碰天花板,导致准入门槛不够等不无关系。“科技上限决定了产业上限,行业现有技术的溢价和发电增益边际的减小,局部技术改善不足以抵抗供应链的失衡,这才是产业链被迫内卷的关键。” “前途是光明的,现实有点骨感。”晋能科技总经理杨立友在概括当下产业发展时表示,“市场、出口、土地、消纳的制约都在起作用,短时间之内市场还不会快速发展起来。我们怎么面对产能过剩?这是行业面临的新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企业家还谈到了低价竞标的影响。李纲认为,企业为了保证开工率,兑现投资人承诺,无底线低价抢单,只有更低,没有最低。在他看来,低价中标是导致行业内卷越来越严重的重要因素。 而低价竞标,也确实成了诸多光伏企业“心头之痛”。十一科技董事长赵振元表示,中标不应以最低价中标,这对产业发展极为不利,乱象如果不整顿,对行业的伤害会更加严重。 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破局” 虽然行业正处于“冰河期”,但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会学认为,这不能改变光伏代表了能源的未来。技术进步、成本下降、经济性优势,光伏已经从补贴走到了平价,未来和其他的能源相互补充、相互结合,随着电网智能化进一步增强,光伏发电一定会有非常好的未来。 乐观的预期是,光伏产业将在变化中持续重塑新格局。朱共山概括称,材料与制造端,大基地替代小基地,低能耗替代高能耗,“智改数转网联”的高端智慧制造替代常规制造,曾经百花齐放的技术路线,改为N型技术一统天下。 但当务之急在于,如何改变当前困境。隆基绿能(601012.SH)董事长钟宝申在交流中表示,促进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分别应对。 从供给侧,钟宝申建议,光伏从业者应该坚持创新驱动,行业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同时推动各种适应不同场景产品的标准化,例如分布式光伏用于建筑领域的标准目前还不成体系,相关标准的制定滞后于产业的发展,以此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在需求侧,光伏的需求未来非常巨大,需要提升消纳能力,加大“源网荷储”的发展。 多位与会企业家也认为,除了要进行产能在短期内急速扩张带来的供给侧调整外,进一步提升消纳能力,增加需求,行业才有望进一步打开增量天花板。除了市场这一“无形”的手,政府调控“有形”的手也至关重要。 赵振元建议,应当加强宏观调控,重大的新能源项目应该由国家发改委备案,新产能一定要实行备案制,没得到批准的不能上。 杨立友在现场也呼吁,要加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包括更强大、更智慧的电力系统;国家层面上能不能释放一批错误定性的土地,使得新能源项目建设更健康、更有冗余的推动;出台鼓励政策,促进行业的兼并重组,可能对行业冲出寒冬有帮助。 高纪凡则建议,要树立新发展理念,各级政府应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产学研要协同创新,上下游要协同发展,共建行业协同发展新生态。他倡导,产业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企业之间要协同发展,并且倡导全球光伏产业之间协同创新合作。

  • 光伏组件6月排产大降引担忧 港股光伏概念股集体下挫

    今日港股光伏产业链整体跌幅居前。 截至发稿,彩虹新能源(00438.HK)跌超8%,顺风清洁能源(01165.HK)跌近4%,新特能源(01799.HK)、福莱特玻璃(06865.HK)均跌超3%,信义能源(03868.HK)、协鑫新能源(00451.HK)跟跌。 消息面上,受市场下行、库存压力、竞争加剧及海外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光伏组件厂商近期纷纷减产甚至停产以减少损失。 数据来源:SMM(上海有色网) 据SMM调研,5月光伏产业链价格加速大幅下跌,需求有限的情况下,价格竞争再显白热化。而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组件厂调整生产计划,整体来看6月光伏组件的排产预计将降至46.5GW,环比减少6.3GW,降幅达11.9%。 另据国信证券电新团队跟踪数据显示,5月胶膜、玻璃、银浆等光伏辅材的价格也全线下跌。可见行业景气度仍有待修复。 此外,6月6日起,美国已正式恢复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的关税征收。上述消息也明显利空市场对光伏产业链的短线情绪。 SMM认为,短期内终端需求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都未有明显爆发趋势,6月光伏组件实际产量恐有继续下调的可能性。 招商期货分析师徐世伟也在6月10日的报告中表示,3月、4月国网装机低于预期,市场担心因储能问题导致的装机受阻,部分电池片新建产能出现停工。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期货还提醒称,需谨防装机数据继续不及预期,组件产业链悲观引发的负反馈。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