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62

  • 国家能源局:1-8月份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2亿千瓦 同比增长48.5%

    国家能源局9月26日发布1-8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9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其中, 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2亿千瓦,同比增长48.5%; 风电装机容量5.8亿千瓦,同比增长22.1%。1-8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2105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223小时。

  • 南非:一季度新增光伏装机928MW

    根据SAPVIA估算,南非在2025年第一季度新增光伏装机约928MW,包括自2024年12月以来通过该国旗舰“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生产商采购计划”(REIPPPP)并网的280MW项目,以及647MW的非REIPPPP光伏项目。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将超过2024年的1.1GW。 SAPVIA表示,截至2025年年中,南非累计光伏装机量估计为9457MW。该协会表示:“截至2025年7月,光伏项目总规模达1.0078GW,占整体14.9GW储备项目的绝大部分。此外,还有11个REIPPPP项目仍在建设中。” REIPPPP是南非公用事业规模光伏市场的重要驱动力。今年7月,南非政府批准了第七轮采购中的六个新增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1290MW,这是今年南非最大规模的公用事业光伏项目承诺。 这1290MW的容量来自未被使用的陆上风电项目指标的重新分配。SAPVIA表示:“这一战略举措确保了未被利用的风电容量能够迅速转向可快速部署并并网的光伏项目,从而强化了南非加速清洁能源转型的承诺。” 除REIPPPP外,南非市场正逐步采用储能与可再生能源配套的方案,以增强电网稳定性。 SAPVIA还指出,南非的工商业(C&I)市场前景可观,自2024年6月以来,已有100MW规模介于100千瓦至1MW之间的项目注册,另有250MW规模介于1MW至50MW的项目也已备案。 相比之下,随着“限电”(load shedding)的结束,南非的住宅光伏市场出现放缓迹象。协会表示:“从申请PV GreenCard会员的新增光伏安装公司数量来看,这一趋势较为明显,但目前尚无法量化。” 今年早些时候,南非政府正式批准了国家可再生能源总体规划,目标是每年部署至少3GW新增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增至5GW。 今年8月,南非国有电力公司Eskom推出了可再生能源购电计划,面向有意签订购电协议的大型用电客户,首批招标涉及291MW光伏容量。(本文编译自pv-magazine,转载请注明来源)

  • 河北超7GW风、光指标:华电、大唐、国能、国电投领衔

    9月5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河北省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年度开发建设方案第二批项目的通知》,本批次下达年度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共76个、727.107万千瓦。 其中,光伏项目42个,总规模312.907万千瓦;风电项目34个,总规模414.2万千瓦。 从项目业主来看,华电集团获得规模最大,达到113.3万千瓦;大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均获超75万千瓦规模。此外,华润集团、唐山永彤光能有限公司、华能集团等均有所获。 值得关注的是,对比8月29日河北省发改委公示的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年度开发建设方案第二批拟安排项目,减少了21.5万千瓦沧州市的5个风电项目,项目单位为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通知明确,风电光伏项目如自愿增配储能,储能部分无需纳入年度开发建设方案或电力规划,可作为电源侧储能办理储能审批手续,及时向各级能源主管部门报备。如储能功率和时长在电网接入系统审查时有调整,需办理相关变更手续。 原文见下: 河北省发改委关于下达河北省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年度开发建设方案第二批项目的通知 冀发改能源[2025]1012号 有关市(含辛集市)发展改革委(局),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经组织各市申报、电网公司对接入和消纳条件确认及第三方咨询单位对基本要件审核,现对纳入全省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年度开发建设方案的第二批项目予以下达,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批次下达年度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共76个、727.107万千瓦(具体名单见附件)。 二、请各市能源主管部门督促项目单位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确保按照规定时间节点全容量建成并网。 三、风电光伏项目如自愿增配储能,储能部分无需纳入年度开发建设方案或电力规划,可作为电源侧储能办理储能审批手续,及时向各级能源主管部门报备。如储能功率和时长在电网接入系统审查时有调整,需办理相关变更手续。 四、请电网企业本着简化流程和提高效率的原则,加快办理接网手续,加快输变电工程建设,力争项目尽早并网;同时结合各市项目储备情况,积极谋划布局新的输变电工程,力争尽早具备并网条件。 五、项目纳入年度开发建设方案后将转入河北省能源发展智慧管理平台监管板块管理,新生成项目账号及初始密码将分发至各市。请有关市能源主管部门强化项目信息化管理,督促项目单位及时更新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进度,进一步提高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 附件: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年度开发建设方案第二批项目表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9月5日

  • 光伏边框头部企业开工率维持高位 但订单与加工费承压【SMM分析】

    》查看SMM铝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SMM9月25日讯: 铝制光伏型材: 进入九月下旬,光伏边框头部企业仍维持较高开工率。安徽地区部分企业反馈当前在手订单仅能支撑生产至9月底,而部分已制定10月排产计划的企业也仅能排到下月中旬。尽管光伏边框加工费近期保持稳定,但市场"以价换量"现象仍较普遍。安徽某龙头企业透露,其当前加工费已逼近盈亏平衡线。据SMM调研,河北、安徽及西南地区型材企业普遍反映组件厂下单意愿低迷,企业在手订单不足,对四季度光伏边框需求预期偏弱。SMM将持续关注相关企业远期排产计划。 原材料价格: 周期内(2025.9.22-2025.9.25)电解铝重心下滑,SMM A00周均价在20720,较上期周均价下跌0.83%。宏观方面,美联储内部就未来货币政策路径分歧加大,增加了后续市场不确定性;国内方面,铜冶炼“反内卷”情绪带动铝期货走强。基本面上,双节前备货临近尾声,后续接货量预计减少,双节期间铝锭库存预计累库6-8万吨,叠加9月去库不及预期,节后初期电解铝升水预计面临一定压力,基本面看铝价上方20,900-21,000元/吨仍然承压;进入到10月,北方部分企业反馈铝水比例预期提高,铸锭量预计维持低位,给予铝价支撑。后续需关注双节前后铝锭库存变动情况,另外需注意,反内卷相关政策,不排除带动铝价,超出基本面上涨的风险。预计下周沪铝运行区间为 20,600-21,000元/吨,伦铝运行区间为2,600-2,750美元/吨。 》点击查看SMM铝产业链数据库

  • 中核汇能金塔县350MW光伏项目支架采购成交候选人公示

    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电子采购平台官网获悉,9月24日,中国核建中核华辰中核汇能金塔县350MW光伏项目光伏支架常规采购成交候选人公示,共计5家企业入围,分别是天津市瑞丰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江苏新恒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帷盛科技有限公司、金海新源电气江苏有限公司、云南华国科技有限公司。 招标公告显示,拟选择2家成交人供货,份额按计划采购数量,以 5:5 比例进行划分。包括但不限于8808套光伏支架的供货、检验、包装、运输、标识、交货及售后服务等全部内容。交货地点为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项目施工现场。

  • SNEC 2025国际储能与氢能大会暨展览会金秋十月沪上启幕

    ​​​储能蓄势 氢启未来 由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全球储能与电池理事会(筹)、亚太新能源行业协会、欧洲储能行业协会、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委会、上海市工经联(上海市经团联)、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等机构及组织共同主办的 “SNEC ES+第十一届(2025)国际储能和电池技术及装备(上海)大会暨展览会” 和 “SNEC H2+第九届(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暨展览会” (简称 “SNEC 2025国际储能与氢能大会暨展览会” )将于 2025 年10月9-12日 在 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 (浦东新区花木路1388号)与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浦东新区龙阳路2345号)隆重举行。这不仅是年度行业盛会,更是引领全球储能与氢能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催化剂”。 “SNEC 2025国际储能与氢能展览会”旨在服务国家战略,紧贴国家需求,发展新质生产力,采取储能和氢能联动的形式,集聚储氢领军企业,覆盖技术研究全赛道、整合产业全链条,大力推进“源、网、荷、储、数、碳”和“光、储、充、氢、氨、醇”两条产业生态链和价值链,精心打造引领储氢产业发展的精品展。 “SNEC 2025国际储能与氢能大会”邀请国际有影响力的学者与专家,分享储能与氢能产业最新前沿技术和市场趋势。作为行业技术的风向标,本次大会除“开幕式&主题论坛”、“储能前沿技术论坛”、“氢能前沿技术论坛”、“领袖对话”等核心环节外,亦将举办聚焦应用市场的“电力系统‘源网荷储氢’新生态国际高峰论坛”等专题研讨会。同时,大会特设“金融峰会暨新能源RWA峰会”,旨在引入资本力量,为产业与资本搭建高效对接平台。 本届SNEC大会的同期活动亦精彩纷呈。一方面,组委会联合联合国际能源网、国能能源研究院在大会同期举办“2025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年会暨国能网20周年庆典”,聚焦“风、光、储、充、氢”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则联合香橙会举办“第三届全球绿氢产业大会”,其主题直指“绿氢产业链闯关:从技术验证到产业爆发的跨越”这一行业关键挑战。 打造高端平台,凝聚全球智慧,引领产业创新 。作为储能与氢能领域的国际性盛会,本届大会特邀嘉宾覆盖了政策制定者、科学巨擘、产业领袖与资本先锋,他们将带来行业深度洞察与激烈的思想碰撞。 大会邀请了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刘燕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院长黄震院士, 国家能源集团 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华电集团外部董事冯树臣,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GGEIC)主席、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亚太新能源行业协会(NEIAAP)主席、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柬埔寨王子诺罗敦• 纳瑞殿下,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碳达峰碳中和专委会会长、新能源云创始人刘劲松,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原副司长刘亚芳,国家电投集团氢能首席专家、国氢科技技术总监梅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杨辉,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安全总监、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韩小琪,以及来自欧洲太阳能协会&电池储能欧洲平台 (BSEP)的Daniel Dang 先生,欧洲储能行业协会(EAEST)专家委员会、smileabit GmbH董事总经理、enerpeak GmbH董事总经理Markus Bodenmeier先生,零排放船舶技术协会(ZESTAs)秘书长Madadh MacLaine女士,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氢能研究所氢地缘政治和战略高级研究员Mikaa Blugeon-Mered 先生,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ACWA Power) 绿氢创新负责人 Leiliang Kobayashi女士等为代表的全球储氢产业的权威院士、科学家及技术专家,参与论坛并作重要演讲。 全球权威合力共举,储能电池理事会启航新纪元 。 “全球储能与电池理事会”将于“SNEC 2025国际储能与氢能大会暨展览会”开幕式上正式宣告成立。该理事会由亚太新能源行业协会与欧洲储能行业协会于2025年6月10日在“SNEC PV&ES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和智慧能源&储能及电池技术与装备(上海)大会暨展览会”期间共同发起筹建,旨在打造一个汇聚全球智慧、凝聚产业力量的高端平台,以推动项目落地、拓展应用市场,为全球储能与电池产业的合作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与此同时,为表彰行业领军人物、激励全产业链创新与协同发展, 全球储能与电池理事会(筹)联合欧洲储能行业协会及亚太新能源行业协会,将隆重发起并举办首届“全球储能和电池领袖”推选活动。 多国采购团齐聚搭建欧亚非桥梁,缤纷现场活动引爆展会热潮 。本届“SNEC 2025国际储能与氢能展览会”重磅迎来了由德国、比利时、捷克、印度、沙特、摩洛哥、柬埔寨等国顶尖企业与机构组成的国际采购团,为展会注入了强劲的全球动力。这些采购团的来源地极具代表性,既包含了在能源转型领域技术领先的欧洲工业强国(德、比、捷),也覆盖了能源需求巨大、市场增长迅速的亚洲新兴力量(印、柬),更吸引了坐拥丰富风光资源、志在打造新能源经济支柱的中东与北非战略要地(沙、摩)。他们的到来,不仅为全球领先的储能与氢能技术提供了精准的落地场景和庞大的市场出口,更搭建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高效合作桥梁,标志着SNEC平台已成为链接全球新能源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核心枢纽。 展会期间,更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现场活动,除如SNEC护照打卡与抽奖、展商“十大亮点”评选、专业媒体采访、领袖专访、展台专访等。 金秋十月,浦江之畔,一场关乎未来能源格局的思想盛宴与产业巡礼即将开启。让我们相约此次“SNEC 2025国际储能与氢能大会暨展览会”,共同见证全球储能与氢能产业的辉煌篇章,携手迈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美好未来! 扫码预约参观展会:

  • 四部门:提升光伏关键装备质效水平 加快建立光伏设备退役废弃产品回收标准规范

    9月22日,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3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有效保障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发、低碳高效能量转换、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储、高效稳定能源输送等战略任务,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此外,其还提到,要突破高效晶硅—钙钛矿叠层及异质结、背接触等光伏组件技术,研制高效光伏系统、高压组串式逆变器等关键装备,满足新型电力系统下光伏系统安全高效发电需求。突破高效率、低成本30万千瓦级光热发电成套技术装备,进一步提升光热发电效率与达产水平。开展水电机组灵活性提升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千米水头段大容量冲击式机组,构建大型水电机组宽负荷运行体系。研制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波浪能发电以及大功率温差能综合利用关键核心装置,突破生物质能高参数转化、中低温地热高效发电技术,突破规模化开发瓶颈,支撑可再生能源多元协同化发展。 具体原文如下: 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能发科技〔2025〕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能源、工业和信息化、国资、市场监管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有关行业协会: 能源装备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载体。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两大中心任务,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为基本路径,坚持创新驱动、分类施策、应用导向、融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能源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坚强的装备保障。 到203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有效保障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发、低碳高效能量转换、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储、高效稳定能源输送等战略任务,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二、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 聚焦煤炭安全高效清洁开发目标,推进深部复杂地质条件、大型露天连续采剥等煤炭开采装备攻关。围绕万米深地、千米深水、非常规和老油气田高效开发,推动油气装备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油气增储上产稳产能力。 (一)煤炭开采装备。突破高硬度高耐磨岩体截割材料、高功率密度防爆传动系统、多群组联合作业装备自适应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深井井筒机械破岩智能建造、超大型轮斗挖掘、硬岩高效掘进、薄煤层智能开采、大倾角长距离连续输送、露天矿无人驾驶等关键装备,以及年产千万吨、千米以深井工矿、1.3米及以下薄煤层、特大型露天矿等煤炭开采成套装备,不断提升煤炭开采装备自主化、成套化、智能化水平。 (二)油气勘探开发装备。聚焦深地深水油气规模建产、非常规油气加快增产和老油田大幅提高采收率,研发深地深水全波场地震勘探、随钻高精度测井、全尺寸套管钻井与万米深地智能钻井、千米深水防喷器和隔水管、万马力特高压智能压裂、耐特高温特高压旋转导向及动力螺杆、超高扬程举升以及深海钢悬链立管等关键装备,推动油气勘探开发装备升级。 三、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 推动煤电、气电装备高效、灵活、低碳化升级和核能装备高端化发展,提升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装备质效水平,同步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及海洋能等其他清洁能源发电和综合利用装备。 (三)化石能源发电装备。突破低成本、高灵活、高可靠、清洁降碳的新一代煤电技术,全面提升煤电机组涉网性能、宽负荷能效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开展全流程、规模化、低成本煤电降碳技术验证。加大自主化燃气轮机攻关力度,突破高效宽工况压气机和透平设计与制造技术、低碳燃料掺烧和纯烧技术,推动构建覆盖中小型到H/J级高参数机组的谱系化燃气轮机装备体系。加强浓度8%以下煤矿瓦斯蓄热氧化、催化氧化等技术装备攻关,研制适应瓦斯浓度、纯量波动大的内燃机发电装备。 (四)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综合利用装备。突破高性能长寿命海上风电叶片、高功率齿轮箱、超高混塔塔架、高可靠低成本漂浮式基础等关键装备,开展复杂恶劣环境下高性能宽域运行风电机组关键技术装备攻关,提升沙戈荒、深远海等复杂场景下风电机组运行可靠性。突破高效晶硅—钙钛矿叠层及异质结、背接触等光伏组件技术,研制高效光伏系统、高压组串式逆变器等关键装备,满足新型电力系统下光伏系统安全高效发电需求。突破高效率、低成本30万千瓦级光热发电成套技术装备,进一步提升光热发电效率与达产水平。开展水电机组灵活性提升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千米水头段大容量冲击式机组,构建大型水电机组宽负荷运行体系。研制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波浪能发电以及大功率温差能综合利用关键核心装置,突破生物质能高参数转化、中低温地热高效发电技术,突破规模化开发瓶颈,支撑可再生能源多元协同化发展。 (五)核能装备。加快突破压水堆机组关键装备,完善和提升试验验证和产品检测能力,持续提高装备可靠性和稳定性。开展小型堆、四代堆等先进核电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研发与验证,提升强辐射场、腐蚀性介质、高温等耦合环境下材料长期服役性能,加强辐照考验能力建设,开展自动焊接、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攻关,推动构建覆盖多堆型的装备研制体系。 四、推动能源存储装备规模化应用 聚焦构建安全高效、多能互补的能源存储技术体系,发展大容量、高参数、长寿命、高安全能源存储装备,推动一体化、多场景应用。 (六)储能装备。推动建立高安全、高可靠电池储能装备体系,研制长寿命、宽温域、低衰减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关键装备,构建低成本长时钒基、铁基、有机等液流电池装备体系。突破电池管理系统安全监测、隐患预警和主动防护技术,提升储能电池本征安全性能。突破大容量、低成本物理储能技术,研制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及大容量变速机组,研发大功率、高参数压缩机及膨胀机等关键装备和低成本、高效率、长寿命储热关键技术装备。研制高效率飞轮储能、高比能长寿命超级电容器等短时高频储能装备并推动开展工程验证。推动构网型储能技术研发,研制多场景、多工况自适应构网型储能系统及装备。 (七)氢能装备。加快突破高可靠、长寿命、高效率,并适应波动性电源输入的电解水制氢装备,开发规模化离网制氢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就地消纳和利用。开发大口径抗氢脆高钢级管道材料、高性能碳纤维材料和新型复合材料,加强固态、液态、深冷高压复合、有机液体等储运技术和临氢长输管道连接技术攻关,研制高压管束集装箱、高压大排量氢气压缩机、低能耗氢液化膨胀机等储运装备,推动构建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固态储氢协同的多元装备体系。研发高温密封及高温抗氢脆材料,攻克长时氢储能和氢电协同等关键技术,突破富氢竖炉、掺氢/纯氢燃气轮机和大功率、高稳定性燃料电池等关键装备,加强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氨燃烧、高效催化剂、柔性合成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发低能耗、短流程合成甲醇、合成氨及生物质气化成套装备,支撑氢基燃料在工业、电力、交通等领域多元化应用。 五、加强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 聚焦电力、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输送领域,突破新能源构网、柔性低频汇集、深远海风电送出及柔性互联技术,研制大容量长距离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输送关键装备,支撑构建多介质协同、安全低碳的能源输配网络。 (八)输变电材料和装备。加快研制高可靠大容量低损耗直流换流变压器、基于高参数功率器件的换流阀、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及超大开断容量交流开关等关键装备,提升远距离、大功率电力输送效率和稳定水平。加快研制一、二次深度融合智能开关和固态断路器、智能融合终端、大功率智能充电、构网型和柔性直流等先进装备,推动新型配电系统多元化接入和数智化升级。加快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环保气体高压开关、节能型变压器等环境友好型绿色装备替代和应用。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电网智能控制软件和新一代配电物联网操作系统,推动电网智慧调控体系升级。 (九)化石能源输送装备。聚焦化石能源长距离高效传输,突破深海油气输送钢管、柔性管及连接关键技术,研制天然气水/烃露点原位在线分析、热值/硫化物原位在线分析、离心式天然气管道压缩等关键装备,持续提升我国油气管网运行效率和系统韧性。突破粗颗粒—中/高浓度煤浆管道固液两相介质运输技术,研制超长运距超大运量管道输煤绿色运输装备,推动千公里千万吨级管控一体化输煤管网工程应用。 六、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重点突破自主可控工业控制系统、设备智能感知和智能运维、网络设施、作业机器人等数智产品,通过构建“感知—规划—决策—执行”闭环体系,推动覆盖开采、转换、存储、输送全过程的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十)能源装备智慧调控。基于云原生技术和开源鸿蒙等底层核心技术,研发自主可控嵌入式操作系统、一体化智能调控优化系统、数字孪生系统以及垂直领域专用大模型等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研发新一代能源通信总线协议、通信网关、交换机等设备和标准,提升能源云边数据、多端互联、任务协同等智能化能力,推动能源多方快速组网和数据可信交换,构建高效可信的能源装备智慧互动生态体系。 (十一)终端能源装备智能化应用。重点突破能源装备智能感知与决策融合技术,融合视觉、振动、光谱等非侵入式传感技术,搭建能源装备全景感知网络,推进精准预测装备作业工况与健康状况精准预测,实现装备全生命周期科学管理。研制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智能终端,推进终端场景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研发,结合具身智能等技术,提升装备复杂环境下的自主作业能力。 七、促进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展 突破绿色循环材料与修复延寿技术,研制多能互联、节能环保和拆解回收装备,构建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循环利用标准体系,实现从原料生产到终端产品再到原料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循环管理体制。 (十二)能源装备绿色发展。突破组件关键元素替代、经济型绿色循环材料、智能润滑摩擦优化、多能协同分级互联调控等关键技术,研发二氧化碳高效低能耗捕集、驱油、咸水层封存、矿化封存、资源能源化利用等技术装备,研制低品质及残值能源高效回收、工业副产物和有害物绿色转化应用等关键工艺,推动构建能源装备全生命周期绿色体系。 (十三)装备再制造与回收利用。突破关键装备精准检测和复杂零部件、精密件原位修复等关键技术,推动高价值关键部件延寿。加快建立光伏、风电设备退役废弃产品回收标准规范,构建覆盖绿色设计、规范回收、高值利用、无害处置等环节的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开展再制造业务。拓展新能源装备梯级利用场景,推动构建新能源装备梯次利用和多样化利用体系。提升电池拆解回收技术水平,探索建立储能电池回收体系。 八、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环境 (十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推动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的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主导构建创新平台。扩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进一步提高加计扣除比例,激励企业加大长期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考核,将国有企业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等创新投入,在其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利润予以加回。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推动民营企业深度参与能源装备制造,不断健全市场准入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进入,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十五)加强产业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各级各类能源装备相关创新平台及试验验证和中试平台,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加速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培育高水平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检验检测机构,支持建设能源装备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共享试验验证和中试平台。 (十六)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以构建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主线,支持企业研发应用新型质量控制工具和先进检测技术,开展质量能力评价,提高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加强能源装备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计量、标准化、检验检测水平,完善国家认证认可体系。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能源装备制造信息监测预警,促进供需平衡,防范“内卷”式竞争和低价恶性竞争,有效规范行业发展秩序,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十七)鼓励首台(套)应用。充分发挥保险补偿、采购、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目录。开展能源领域首台(套)和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和评定。建立国有企业采购首台(套)能源装备绿色通道机制,鼓励国有企业优先采购应用国产首台(套)装备。用户单位采购首台(套)能源装备,对于已投保质量保障类保险的,不再收取质量保证金。 (十八)建立完善高层次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能源装备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再制造等高质量发展先进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制修订。推行“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融合发展路径,支持将核心技术快速转化为国家或行业标准。深化标准国际化交流合作,推动签署双多边技术标准合作协议,服务能源技术装备国际合作。加强全链条高层次标准研究工作,建立标准动态响应机制。结合能源领域技术创新试点,完善新兴领域标准体系。 (十九)深化国际开放合作。坚持全球视野、开放思维,支持能源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热点技术研究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优势互补合作,积极发挥国际组织平台作用,拓展产业链国际布局,按照国际规则多元化布局、国际化发展,深化国际合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增强全球治理话语权。 (二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国家科技项目对能源关键装备攻关支持力度。优化创新产品招投标等政策,探索创新联合体等科研项目以灵活方式发包。鼓励制造企业开展新产品转固定资产租赁业务等服务型制造。用好再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九、保障措施 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战略谋划、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指导各地方和有关单位开展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本意见组织实施。各地方结合本地能源装备产业基础与特色优势,同步制定差异化实施方案,确保重要目标和任务有效落实。 国家能源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务院国资委 市场监管总局 2025年9月15日 解读: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相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0.713元/W 环晟光伏中标中国安能200MW组件

    9月22日,中国安能一局国能灵绍直流配套灵武200万千瓦复合光伏基地工程光伏组件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示。 本次组件招标容量200MW,招标型号为715Wp及以上双面双玻单晶硅N型高效光伏组件。要求分批交货,每批次自甲方供货需求下达起,乙方20天内配送到指定工作面完成交货。送货周期以甲方施工周期为准。 中标人为环晟光伏(江苏)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42,600,000.00元,单价0.713元/W。 此前,8月25日,中国安能一局国能灵绍直流配套灵武200万千瓦复合光伏基地工程光伏组件采购项目招标公告,并设组件含税控制单价在0.66元/W。 但随后,索比光伏网发现,中国安能集团对原公告内容进行变更,原公告作废,采购项目不再设招标控制价。组件招标容量从2GW变更为200MW,招标型号也发生变化,更换为715Wp及以上双面双玻单晶硅N型高效光伏组件。 作废前的原招标文件显示,招标型号为585Wp及以上双面双玻单晶硅N型高效光伏组件,招标容量2GW,要求分批交货,每批次自甲方供货需求下达起,乙方20天内配送到指定工作面完成交货。本项目含税招标控制价13200万元,税率为13%,含税控制单价在0.66元/W,投标单价超出含税控制单价的,将否决其投标。

  • 最高限价0.84元/W 铁塔能源河南分公司2025年分布式光伏组件招标

    9月19日,铁塔能源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2025年分布式光伏项目光伏组件(第一批)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本项目预估装机容量48218.84kWp,规格型号要求为单块光伏板功率640Wp、705Wp。 此外,本项目设置最高投标限价,以采购基准价格清单为基准进行折扣报价,最高限价为综合折扣系数100%。其中单块光伏板功率640Wp组件限价0.84元/W,单块光伏板功率705Wp组件限价0.82元/W,投标人报价高于最高限价的,其投标将被否决。 此外,本项目中标人数量为3个,每个中标人对应的中标份额及分配原则如下: 招标原文如下:

  • 四川甘孜3.75GW光伏项目优选:四川发展、京东方、甘孜州能源集团等入围

    9月22日,四川省甘孜州发改委公示《甘孜州稻城噶通一期等6个光伏项目法人优选评审结果》。 根据公示,6个项目分别为稻城噶通一期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稻城里浪一期2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炉霍县克木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康定市1号场址30万千瓦绿色矿山示范光伏项目、甘孜县下雄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巴塘德达一期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总规模为950MW。 值得关注的是,9月5日,四川甘孜州发改委发布《甘孜州道孚龚吕二期等5个光伏项目法人优选评审结果》,5个项目合计规模为2.8GW。 至此,甘孜州发改委已公示了两批,共计3.75GW光伏优选项目结果。 按评审结果第一中标候选人来看,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获得规模最大,共2.3GW;京东方科技集团、甘孜州能源集团联合体获得400MW项目;宁德时代、华电集团、华能集团等均有所获,详情如下: 两批项目优选结果详情见下表: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