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

  • “9月魔咒”:从全球债市大跌开始?

    随着政府债券的抛售潮蔓延至股市,周二欧美市场纷纷遭遇了“股债双杀”…… 截至收盘,标普500指数下跌44.72点,全天收跌0.69%至6415.54点,欧洲斯托克50指数的跌幅则达到了1.42%。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此轮欧美股市的下跌是由于美国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务面临压力,部分原因是投资者担心许多主要经济体的债务不断增加。 道富环球市场股票研究主管Marija Veitmane表示,“如今的避险情绪,源自于债券市场的更广泛的市场不安情绪。” 事实上,财联社在周二早间的文章中就已经 提醒过投资者 , 在当前黄金白银的爆发行情中,已经能够捕捉到部分全球债市抛售带来的恐慌阴霾。而在隔夜,债市的“风暴”无疑进一步出现了扩散…… 周二,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了5.69%,创至少2006年以来最高水平。德国与荷兰的30年期收益率也分别来到了3.4%和3.57%,为2011年以来高位;法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升至4.49%,是2009年以来最高水平。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上周触及至少2006年以来新高后,也依然徘徊于3.20%上方的高位。 与此同时,在全球最大债券市场美债市场上,30年期美债收益率周二盘中一度逼近5%,最高触及4.997%,这是自2006年以来少见的高位水平。 可以说,目前在欧美发达债券市场上,各大经济体几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上周的危机最初来自于法国国债遭遇抛售,此前该国政府被要求在9月8日进行信任投票,引发了市场对该国出现政治真空的担忧。这种波动性带来的溢出效应,随即引发德国和荷兰政府债券的类似跌势。 而本周伊始,警钟又在英国敲响,在该国工党政府试图于即将到来的秋季预算中填补200亿至250亿英镑的财政窟窿之际,30年期英国国债又接连大跌。 与此同时,美国法院上周五宣布特朗普多数贸易关税为非法,这使得自4月份实施这些关税以来产生的数千亿美元收入受到质疑。特朗普政府与美联储理事库克间开打的官司,也令美联储独立性持续受到威胁。 美国市场本周一因美国劳工节休市,而当交易员们周二返市后,就不得不迅速面临全球债券收益率纷纷大幅上升的局面。全球长期政府债券的脆弱性反映出巨额财政支出的累积效应——尤其在疫情之后,这需要通过增加债券发行来融资。 Charles Schwab公司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师Kathy Jones表示,“债券市场正在发出警示——不仅是美国,全球市场都对当前发展路径感到忧虑。除非出台连贯政策或出现经济放缓信号,否则市场将持续定价更高的期限溢价。” 全球债市也有“9月魔咒” 颇为值得一提的是,财联社上周末曾介绍过,9月堪称是美股最为凶险的一个月份,而其实,类似的“9月魔咒”现象,在全球债市上也同样存在。 根据业内汇编的数据, 过去十年,全球10年期以上政府债券在9月份的跌幅中值为2%,这是全年表现最差的月份。 Pepperstone Group研究主管Chris Weston表示,9月份债券发行量上升,可能是长期债券季节性低迷的典型原因。 杰富瑞国际首席欧洲策略师Mohit Kumar也对此表示赞同。Kumar称,9月份的季节性“主要与发行量有关”。“7月和8月的发行量不多,11月中旬之后的发行量也不多。” 而这一季节性的疲软趋势,无疑已更令不少业内人士感到忧心忡忡。 “目前市场感觉非常糟糕,”Fivestar Asset Management驻东京的高级投资组合经理Hideo Shimomura表示,“9月通常是货币政策急剧转变的月份,也是预期市场走势的月份。”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高级投资组合经理Michael Cudzil表示,“长期收益率走高的‘九月现象’在过去确实存在,而当前企业债券发行量巨大——本月可能达到1600亿美元,显然正在助推这一趋势。” 法国兴业银行北美利率策略主管John Briggs指出:“3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5%附近可能只会短暂停滞。这个数字绝非神奇数字,过去一两周我对全球长期债券市场始终存在严重担忧。” Briggs指出,在高通胀环境下降息将“极易导致收益率曲线陡峭化”。

  • 比夏日骄阳更火热的是市场!多图回顾全球股债汇7月行情

    尽管美股在7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遗憾收低,但标普500指数在当月仍然上涨了逾2%,多次刷新历史收盘高位纪录,以科技股为代表的纳指表现甚至更好。 多重迹象显示,在经历了今年早些时候的高度焦虑后,华尔街似乎已经重新回归到了疫情后追逐风险的“常态”,而散户投资者也正试图抢占这轮升势行情的主导权。 从消息面看,美国"大而美"法案在7月初通过,为公司税收、政府支出计划以及纳入该法案的其他因素,提供了更多明确性。 在二季度美国资产一度遭遇“股债汇”三杀后,围绕“美国例外论”的交易似乎又开始卷土重来。 7月,衡量美国主权信用风险的指标——美国1年期信用违约掉期(CDS)继续下降,现已回落到了去年大选时的低位水平…… 在美国主要股指里,道琼斯运输业平均指数是当月表现最差的主要股指,而 大型科技股的飙升则推动纳指领涨,目前已连续第四个月走出阳线…… 科技股权重较大的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得到了坚实的上市公司盈利支撑:第二季度财报季开始时预期较低(仅预期盈利增长4%),但迄今为止财报季的表现显然超过了这一预期,尤其是AI领域的动能强劲。 英伟达的市值在7月惊人地增长了7000亿美元,成为了全球首家迈过4万亿市值门槛的公司,而微软市值也一度在周四盘中越过了该里程碑门槛。 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科技股表现外,7月美股市场令人难忘的另一幕,无疑是散户投机浪潮的再度兴起。 过去两周时间里,模因股(MEME)先是大幅上涨,然后又是迅速下跌。 散户投资者在Opendoor 、柯尔百货、Healthcare Triangle等多只网红股身上接连“切换阵地”。 在宏观经济层面,本月美国宏观经济数据表现稳健,连续出现了多组令人惊喜的积极数据 ,这推动了花旗美国经济惊奇指数持续回升。 与上半年的低迷势头不同的是,7月份美国硬数据和软数据均意外上涨,其中软数据表现更佳——这显然也成为了美联储毅然顶住鲍威尔施压,坚决不降息的有力理由。 强劲的宏观数据以及鲍威尔本周明显鹰派的表态,已导致利率市场对美联储年内降息幅度的预期大幅回落 ——现在预计年内降息两次的概率已低于了五成,而对2026年降息幅度的预期则攀升。 在美债市场上,7月份,美债收益率全面走高。 其中,与美联储利率预期变动关联最为紧密的2年期美债收益率升幅最大。 这帮助美元在7月份上涨了逾2.5%——这也是自去年12月份以来彭博美元指数首次在月线走高。 此消彼长的是,金价目前已经连续第三个月表现平平——现货黄金价格7月累计下跌了0.3%。 而若盘点7月表现最强势的标的,许多加密货币显然榜上有名: 比特币在上半月一度升破12万美元,续创历史新高,随后在下半月始终徘徊在11.8万美元的高位附近…… 以太坊7月份更是飙升逾50%,为2022年7月以来表现最好的一个月,整个月仅有一天出现了以太坊ETF资金流出。 最后,七月份真正引人注目的事情是投机性冒险行为的复兴…… 高盛编制的投机交易指标(STI))大幅上涨,目前已处于了1998-2001年和2020-2021年以外的最高水平(尽管眼下仍远低于这两个时期达到的高点。 有趣的是,高盛策略师Chris Hussey指出,尽管STI此前两次达到如此高位之后都出现了大幅市场抛售,但近期投机交易活动的增加,预示着股市短期内可能仍存在上行风险。正如人们在1999年和2021年所看到的那样,在科技泡沫破裂之前,股市可能会大幅走高。

  • 全球债市风暴又来了!这一次抛售“海啸”从日本开始……

    全球发达经济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赤字账单”,从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到美国,各主要经济体的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周一纷纷上升,因对财政赤字扩大的担忧打击了投资者的需求。 行情数据显示,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周一创下了两个月来的最大涨幅,而同期限德债收益率则逼近了14年来的最高水平。 对于这些国家而言,财政问题正取代利率政策,成为市场关注的主要因素。 同时,尽管美国债市的抛售力度在隔夜较小,但3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已逼近了敏感的5%关口,触及了一个月来的最高位。 从消息面看,日本参议院选举期间的财政支出承诺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周末宣布的关税措施,是此次全球债券收益率上行的直接导火索。 这些因素加剧了市场对政府债务过高、财政支出过猛、债券供应过剩以及发达国家通胀仍居高不下的深层担忧。 “货币政策已不再是主要政策焦点,取而代之的是预算和国家债务的动态,”MFS投资管理公司高级董事总经理兼市场洞察集团负责人Benoit Anne表示。 Anne指出,如果投资者愿意为之买单,这倒也无妨,但过往经验表明,投资者往往很快就会产生严重的财政挥霍怀疑情绪。 日债领跌 行情数据显示,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周一上涨了超过10个基点,目前已重新接近了5月时创下的纪录高位。而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周二则进一步上涨2.5个基点,达到1.595%,创下了2008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 日本7月20日将迎来参议院选举。 日本国会参议院设有248个议席,议员任期六年,每三年改选一半。本次选举将就125个议席展开角逐。而随着参议院选战激烈,这也正促使竞选人纷纷承诺增加支出和加大减税以吸引选民。 UBS SuMi信托财富管理首席日本经济学家Daiju Aoki表示,“日本执政联盟有50%的可能会失去参议院多数派地位, 可能会导致有关降低日本消费税率的争论加剧,这将激起人们对日本财政状况的担忧,从而推高日本长期利率 。” 除了迫在眉睫的选举,日本超长期国债需求下降,也与寿险公司等传统买家减少购买有关——这与英国近来的类似动态相呼应。同时,日本央行在过去几年成为日本债券市场的最大持有者之后,正试图逐步退出市场。 “这与过去的环境不同,”巴克莱证券日本有限公司日本外汇和利率策略主管Shinichiro Kadota表示,“我认为对于这次选举而言这是相当特殊的背景。” 日本央行去年结束了负利率政策,并在此后两次上调利率。官员们普遍预计,日本央行将在7月31日的议息会议上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不变。 不难看到的是,随着日债从周一亚洲时段开始就一路下跌,这样的抛售情绪也在全球市场掀起了层层涟漪。 在欧洲市场上,30年期德国国债收益率隔夜一度上涨3个基点至3.25%,触及了202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为了加强军备和基础设施,德国当局今年已放弃了数十年的财政节约政策。而德国总理默茨周一还警告称,特朗普提出的30%关税威胁将重创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出口企业。 新加坡对冲基金Blue Edge Advisors Pte.的投资组合经理Calvin Yeoh表示,政府债券市场的长端“将被固定在当前水平”,只有在经济增长放缓时才会下降。他目前正在美国国债市场中布局所谓的曲线陡峭化交易。 “现在所有人——美国、日本、欧洲——都搭乘着财政巴士,装满燃油,驶向通胀之城”,Yeoh表示。 美债濒临5% 在美债方面,虽然隔夜抛压不像日债那样明显,但美国30年期国债价格周一也已连续第三天下跌,在关键的通胀报告公布前,收益率升至了一个多月来的最高水平。 行情数据显示,截至纽约时段尾盘,2年期美债收益率涨0.99个基点报3.896%,5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58个基点报3.985%,1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2.40个基点报4.433%,3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3.21个基点报4.978%。 目前,3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经重新逼近了外界颇为敏感的5%关口,上次达到这一水平还是在6月初。上周五由于市场担忧通胀问题,这一最长期限的美债收益率一度跳涨了8个基点,而本月初以来,该期限收益率已累计上涨了逾20个基点。 这一走势在一定程度上是跟随了其他国家债市的行情,因为全球投资者对各国政府控制预算赤字的能力日益担忧。但在美国,不少投资者眼下也格外关注周二将公布的美国6月CPI数据。一些华尔街策略师预计,该月的数据可能将首次反映特朗普全球贸易战的影响。 美银证券美国利率策略主管Mark Cabana,表示,通胀上升可能迫使市场重新评估美联储的政策路径。 交易员目前预计9月降息的概率约为65%,而此前市场曾一度完全消化了该次会议降息的预期。 他在接受采访时称,高于预期的通胀数据“将使市场稍作停顿”。“我们能否为9月已定价的约15个基点降息,或年底前几乎两次完整降息找到合理依据?我们认为市场会意识到答案是否定的。” 该数据可能会成为本周美联储多位官员讲话时的谈资。与此同时,特朗普近来仍一直在加大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攻击力度。 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固定收益首席投资策略师George Bory周一表示:“ 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目前已重新来到了5%左右,可能会进一步走高。现实情况是,各国政府的赤字支出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而缓解压力的途径是收益率曲线的长端。”

  • 北京时间周四晚间,英国央行发布公告称, 由于近期市场的波动性,取消原定于4月14日出售长期国债的计划,改为仅出售短债。 (来源:英国央行) 英国央行表示,拟将长期国债拍卖重新安排到下一季度,力求在削减资产购买工具(APF)持有债券的过程中“尽可能均衡地覆盖各期限品种”。 该行发言人表示,此举是一项“预防性措施”。 作为背景, 备受关注的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周三一度暴增30个基点 ,最高摸到5.64%,这也是 自1998年以来的新高 。 (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日线图,来源:TradingView) 严格来讲, 英国国债暴跌的“锅”属于大洋彼岸的特朗普 ,由于他的政策引爆美债抛售潮,所以连带着经常与美国市场同步波动的英债一起倒霉。 对于英国而言,30年期国债是极其重要且引人注目的资产。由于保险公司和养老金青睐这种产品,所以该国发行了大量的此类债券。 周三的波动也达到2022年底“利兹·特拉斯财政案冲击”之后的极值 。由于特朗普的关税提案同样具有行事鲁莽、缺乏足够考量的特点,所以近些日子金融市场经常将他与特拉斯相提并论。 对于英美国债的剧烈波动,投资管理公司普徕仕的首席欧洲经济学家Tomasz Wieladek表示:“长期债券正逐渐变成一种风险资产,因为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市场流动性也非常匮乏。” 除了着急变现的各路投资者外,投资者们也有一层担忧:特朗普引发的全球贸易冲突,可能会迫使英国政府拼凑出一些应对经济冲击的政策,从而导致原本就不宽裕的财政更加紧张,最终不得不转向“打开财政水龙头”。 英国央行副行长莎拉·布里登在周四的演讲中警告称,尽管市场开始从过去一周的极度动荡中复苏,但风险资产价格仍面临大幅回调的高风险。 布里登表示:“ 美国政府实施后又部分撤销的一系列关税措施,即便在昨日宣布调整后,仍构成了一个世纪以来美国贸易政策最重大的转变。总体而言,关税可能会抑制英国经济增长。 ” 她也表示,尽管英国出口需求受挫可能缓解通胀压力,但供应链中断也可能导致物价上涨,因此判断5月8日的议息会议该采取何种决定还为时过早。 眼下分析师也在关注,近期市场的剧烈动荡,是否会对 英国央行的缩表计划 产生更长期的影响。 道明证券高级利率策略师Pooja Kumra表示,最新动向表明,如果市场波动像过去几个交易日那样不健康,量化紧缩政策的寿命可能会非常短暂。 英国央行的决定“明确暗示正在接近量化紧缩冻结的时期”,尤其是长期债券 。 英国央行此前曾计划从2024年10月起,分12个月减持1000亿英镑的国债,其中有价值130亿英镑的主动出售。

  • 特朗普“关税大棒”落地,债市、黄金有何机会?多家基金公司研判

    特朗普“对等关税”新政,在机构看来,全球贸易体系面临历史性冲击。 此次特朗普关税新政可以说是对全球征税,4月9日起,所有国家对美出口商品需缴纳10%的基准关税,同时对贸易逆差较大的约60个国家加征差异化附加税(生效),税率根据各国对美商品的综合关税水平折半计算。例如,越南、欧盟的叠加税率分别达46%、20%。豁免条款涵盖钢铝制品、汽车零部件、半导体等战略物资,加拿大和墨西哥符合《美墨加协定》的商品继续免税。 消息一出,多国迅速宣布反制措施,欧盟计划对美国科技巨头及农产品加税,加拿大公布报复性清单,日本汽车业、越南电子制造等出口导向型产业面临重创。 反馈在资本市场上,包括美股在内全球风险资产同步开启大幅下跌,美股期货全线跳水,纳指期货跌4.3%,苹果、特斯拉等跨国企业市值单日蒸发超1.8万亿美元;大宗商品波动加剧,黄金价格突破315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原油价格下跌超2美元。4月3日亚太股市同步承压,日经指数暴跌超4%,韩国综合指数跌逾3%,A股与港股表现出一定韧性,沪指以0.24%收盘,恒指收跌1.52%。 在“关税”大棒之下,如何影响A股与港股市场?债市、黄金等大宗商品还有哪些新的机会?对于投资者而言,该如何调整自身的资产配置应对市场波动?多家基金公司在特朗普关税政策落地首日就给出最新研判。 A股仍以结构性行情为主,政策发力或将加强 9·24以来,A股和港股市场信仰出现积极的变化,基于国内经济相关政策出现较大转变: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房地产政策出现趋势性反转,同时强调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创立两项新型工具引入中长期资金注入,托举市场风险偏好快速回升。当前,从市场情绪、流动性等多方面来看,均是信心重建的起点。 在经济温和复苏之时遭遇“关税”大棒,市场未来如何走? 在投资市场方面,摩根资产管理预判,新一轮的关税政策可能会对风险资产带来更大的短期压力。 “在中国股票方面自新一届美国政府上任以来,港股和A股市场表现出一定的韧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自去年三季度起中国政府更积极的政策导向,以及科技产业创新推动潜在盈利增长所引领。”摩根资产管理表示,面对新一轮的关税影响,中国政府可能会提供后续更多的政策支持。 兴银基金也指出,特朗普关税政策加剧全球经贸不确定性,但A股凭借内需韧性、政策工具箱灵活性及国产替代加速逻辑,展现出较强抗压性。建议投资者在防御与成长间动态平衡,聚焦政策催化与业绩确定性双主线,把握结构性机会。 金鹰基金认为,展望2025年,从当前政策执行力度来看,今年会强于2024年,全年宏观经济稳健改善,或不会出现较大风险,大盘指数或将呈现慢牛走势,主要进攻机会在科技方向。现阶段行情有可能持续至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期间保持观察关税执行落地后,阶段性情绪上的变化。 “现阶段仍以结构行情为主,建议关注科技、悦己消费、金融等方向。”金鹰基金表示,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国内财政发力的必要性加强,但以赤足率、降准降息为主的总量型政策能进一步超预期的空间有限,预计市场风格可能会有所切换,由估值修复转向盈利驱动。市场热点或会缩圈,聚焦于科技、消费、高端制造领域的产业政策实际执行效果,个股标的之间也将有所分化。 金鹰基金指出,受益于呵护资本市场的政策基调,预计以金融为代表的红利资产也将有所表现。 从投资端的角度,超预期的关税无疑会对短期的风险偏好造成一定程度的扰动,也会加大市场的波动。博道基金经理张建胜指出,从组合管理角度,降低出口的风险敞口,提升内需消费的仓位比重是增强组合韧性的方式之一,同时,相信国内也会加大货币财政、内需消费政策方面的对冲力度。 港股二季度或以震荡为主 港股市场受全球流动性影响更深,4月3日,港股回调幅度较A股也更深,不过,南向资金依然给力,南向资金全天大幅净买入287.9亿港元,为单日净买入第二高,仅次于2025年3月10日净买入296.26亿港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机构如何预判港股近期走势?金鹰基金认为,二季度会阶段性受美股反弹后震荡及关税影响,或以震荡为主。 判断原因有二,一是进入4月后,需评估海外政策落地所带来的可能风险。二是受政策不确定性扰动及担忧经济衰退等风险影响,一季度美股大幅走弱,全球流动性流入新兴市场。而在当前美股估值已挤出一些泡沫,且降息预期低、政策不确定性已提前price-in的背景下,美联储偏鸽表态给予一定情绪修复带来的反弹空间,否认了衰退风险,并且针对降息的考量中赋予经济更高的权重。短期内流动性趋势性流向新兴市场的逻辑被打破,面临全球流动性再平衡。 张建胜相对乐观,他认为,此次关税对港股的冲击和A股是类似的,但程度预计会小于过去几年。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买入,港股的投资者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外资的边际影响在大幅降低。 黄金、国债等避险价值凸显 美国关税政策一出,避险情绪急剧升温,现货黄金价格突破3150美元/盎司历史新高,今年以来震荡回调的债券收益率大幅下行,场内30年期国债ETF收益率涨幅超过1%。 永赢黄金股ETF基金经理刘庭宇表示,往后看,如果全面对等关税政策无更多实际和解空间,各国都采取反制措施,会处于一个高度波动、避险的阶段,黄金作为对冲不确定性的避险资产将直接受益。 其次,全面关税中长期将推高美国的通胀水平,非农就业和GDP数据可能会进一步确认美国经济下行,美国经济或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滞胀环境中,黄金的抗通胀属性将得以体现。 最后,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将加大其他国家对美国市场的不信任,美元信用损伤、美元走弱,各国央行的长期资金未来或将更加坚定加大对于黄金的增持,与美国资产(美元、美债)逐渐降低关联,传统实际利率框架的投资者也将回流黄金资产。 债市有望呈现阶段性牛市行情也是业内共识,兴银基金固收团队表示,一方面,虽然年初外需相对稳定,但从美西航线逆季节性走弱来看,出口端存在边际转弱信号,本轮关税政策对外需将产生影响,整体稳增长压力加大。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宽松必要性加大,政策态度有望从“择机”转向“应对”,短期内降准和降息概率都将增加,并且节奏上可能会有所前置。 多元化投资组合有助应对市场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资管机构对特朗普政府关税计算颇有争议,不少国家也直言反制,这增加关税落地后市场的不确定性。 摩根资产管理认为,数据显示其税率的计算方法是基于各国相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和出口总额,该计算方式可能引起各方的质疑和反对,进而影响其关税措施的落实。 摩根资产管理再次强调,新一轮美国关税政策可能会在短期内抑制市场风险情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有助于度过市场动荡时期。投资者需重视从资产组合中的固定收益、股票股息或另类资产获得收入现金流的重要性,当资产价格因政策引发波动时,能够提供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或更受投资者关注。

  • 两会重磅数据公布:赤字率拟按4%安排、今年新增政府债务11.86万亿

    今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债券市场高度关注的重磅数据公布。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大会议中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等。 在备受市场关注的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安排收入、债券等各类财政资金,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3000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购存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李强表示,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要加快各项资金下达拨付,尽快形成实际支出。 货币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适时降准降息、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等,整体表述相对平稳。 今日,国债期货高开,30年期主力合约张0.27%,10年期主力合约涨0.14%,5年期主力合约涨0.09%,2年期主力合约涨0.04%。 国债现券市场整体表现较强,市场成交量较为活跃。截至10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1.705%,3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1.905%。 中银固收此前在研报中认为,对于当前债市策略,需把握两会关键窗口,在预期差定价下顺势而为。中银固收分析师刘雅坤表示,两会政策预期落地后定价预期差带来的短期调整值得关注,在当前收益率曲线继续走平的基础上把握曲线走陡机会。若两会内容超预期则债市收益率或向上短期脉冲但幅度和时长或有限,若预期差不大则长端利率或仍偏下行,关注10年期国债1.7%以上的增配机会及可能受益资金面改善的短久期。

  • 央行今日净投放3364亿 叠加大行放钱 “解渴”资金面

    近期受资金面偏紧影响,债市持续调整。特别是短端利率,1年期国债收益率此前8个交易日已上行超过20个BP。截至今日17:00,1年期国债活跃券“25贴现国债03”收益率上行5BP至1.45%。 机构认为,近期资金面边际收敛或正是央行由短及长,引导债市长端利率回升至合理区间的举措。考虑到春节前资金或难明显宽松,债市还有调整空间。 图:今日各期限国债行情 (资料来源:Choice数据,财联社整理) 央行调控+大行融出下降,资金面持续偏紧 事实上,上周起1年期国债收益率即明显反弹。1月3日1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1.0%后,已上行22BP。 国盛证券固收首席杨业伟指出,央行暂停购买国债直接推升了短端利率。去年 8 月到12月,央行累计买入国债1万亿,在提示长端利率风险的情况下买入国债,更为集中于短端,导致短端利率此前下降到较低水平。 而近期资金利率持续走高,进一步约束了短端国债利率。既昨日资金利率异动,部分非银报出超过10%以上的隔夜资金回购需求后,今日银行间市场各期限质押式回购利率继续上行,截至17:00,DR001小幅震荡至1.86%左右,DR007上行约10BP至2.34%。 1月15日当日有9950亿元MLF和11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而央行仅通过7天逆回购续作 9595亿元。今日,央行又单日净投放3364亿元。 华创证券投顾部在公号“屈庆债券论坛“上的观点表示,近期资金面边际收敛或正是央行由短及长的配套举措。在流动性承压的环境下,机构不得不减少激进的交易行为、压降债券持仓获取流动性,昨日尾盘主要期限均出现急售卖盘。 另外,银行体系资金融出规模下降也使得银行间流动性收紧。根据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的数据,截至1月14日,银行体系净融出规模由2.50万亿元再降至2.20万亿元。 今日资金面午后有所好转,CNEX资金情绪指数早盘一度冲高至81后回落到58。有交易员表示:“尾盘大行放钱,让资金面稍微解渴,但是市场情绪仍然紧张。” 杨业伟认为,春节前资金可能很难明显宽松。一方面,央行近期提示长债利率风险,为避免长端利率过快下行,短端资金利率不宜过度宽松。另一方面,近期美元指数走强,中美利差持续走扩,人民币对美元持续承压,汇率也掣肘了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 资金由短及长传导,债市还有调整空间 在短端国债利率大幅上升的同时,由于长端利率调整幅度较小,国债利率曲线平坦化。1月3日至今,10y-1y国债利差收窄了至少18BP。 华创证券投顾部认为,央行把控好流动性总阀,可以更好地达成重塑曲线斜率、引导长端回升至合理区间的目标。短端资金趋紧向长端的传导链条也在逐渐明晰,资金面收敛正是通过削弱买盘、增加卖盘、重新调节供需关系来对长端施加影响。 杨业伟也指出,春节前,资金在季节性冲击之下难以显著宽松,这会约束短端利率。而短端利率保持当前水平或进一步小幅上行,长端利率下行空间也难以打开。 机构近期的债市投资策略都开始聚焦资金面变化,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认为,如果今明银行体系供给规模明显回升,资金利率回归中性水平,或反映央行暗线悄然落地,此时可考虑追加现券仓位。如果资金面迟迟不稳,叠加16日起进入1月大税期的走款期,闲置资金做逆回购融出或是更优选择。 尽管货币政策的基调转向“合理充裕”,但浙商银行FICC团队指出,不能因为长期基调而对短期流动性的环境盲目乐观。虽然后续资金极端紧张的概率不大,但资金利率持续位于高位仍会加重机构负息差压力,势必会扭曲交易行为,债券收益率潜在的波动仍不会小。 目前,10Y-1Y国债利差已收窄至不足40BP,华创证券投顾部认为与监管合意水平仍存较大距离,长端仍对降息预期抢跑较多,资金面压力短期难言缓和,债市还有调整空间。

  • 9个月来首次!IIF:中国股债市3月双双获外资净流入

    美东时间周二,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报告表示,3月份,外国投资者在新兴市场投资组合中增加了约327亿美元,这是外国资金连续第五个月净流入新兴市场。 同时,这也是自去年6月以来,中国股市和债市首次双双获得外资净流入。 外资净连续第五个月流入新兴市场 国际金融协会表示,上月新兴市场的债市和股市的资金流入均为正值,其中股市吸纳102亿美元,债市吸纳225亿美元。 数据显示,这是自2021年9月以来,新兴市场中的中国和非中国股债市场首次同时出现月度流入。 中国和非中国新兴市场股市和债市外资流入情况 相比之下,今年2月的新兴市场整体月度数据为净流入205亿美元,去年3月为流出91亿美元。 今年3月是自去年6月以来,中国股市和债市首次同时出现资金净流入,尽管流入规模还不算大: 中国股市和债市分别吸纳了17亿美元和21亿美元的资金。 国际金融协会经济学家乔纳森•福尔顿(Jonathan fortune)表示:“除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债券流入更为强劲,这主要得益于少数几个特定的新兴市场大规模发行债券,以及套利交易的积极影响。此外,市场对整个新兴市场本币债务的兴趣也提振了整体数据。” 美联储或是最大不确定性风险 但展望未来,国际金融协会并不十分乐观。他们认为,鉴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步伐甚至方向都存在不确定性,新兴市场的前景阴云密布。 福尔顿在声明中写道: “新兴市场货币回报将继续与美国经济密切相关。(新兴市场)前景中仍存在大量风险,主要与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升级、通胀再度飙升以及美联储因此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有关。”

  • 央行加量续作MLF主动应对经济局势 呵护市场信心 债市需求有望回暖

    15日,人民银行开展6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75%,与上月持平。鉴于本月MLF到期量为5000亿元,最终实现“加量平价续作”,这是继12月5日降准资金落地以来的再一次资金投放支持。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此次加量续作MLF,是为了呵护市场信心并主动应对经济局势。补足流动性有利于引导利率下行,债市需求有望回暖,货币政策短期内维持宽松的基调得到进一步确认。不过,利率后续走势仍需要观察。 加量续作MLF:呵护市场信心,主动应对经济局势 此前10月MLF等量续做,11月缩量续做。而超额续作曾在2019年、2020年内有过多次。2022年1-3月,人民银行也超额续作MLF。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总体来看,近年来央行多在经济承压、流动性、信用等市场风险抬升阶段加大 MLF 净投放规模,多为稳定经济增长、 缓解流动性紧张、稳定市场情绪与预期等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12月以来,人民银行已合计向市场释放中长期资金约 6500 亿元。 中金公司表示,央行放量续作一方面可能也是出于稳定、呵护市场信心考虑。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12 月以来随着降准资金落地、财政投放、潜在企业净结汇支持等,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重返宽松,资金价格普遍回落至年内较低水平,但现券市场仍维持震荡为主且表现分化,利率并未跟随资金价格回落而下行。在这一背景下,央行适时、适度地进行流动性支持,进一步向市场释放短期内货币政策不会转向的信号,有助于修复债市信心和需求。 此外,历次债市负反馈的改善均离不开央行流动性支持。对于理财赎回抛压,陈健恒认为,目前还是应鼓励其他机构进行一定量的有效承接,比如银行、保险等,但无论是哪类机构承接,都可能需要政策层面和资金面的进一步支持。 放量续作的另一原因,中金公司研究报告分析,是对近期疫情反复下对经济动能潜在走弱的主动应对。 其指出,目前实际情况看,国内经济动能的修复仍承担了较大压力,且这种压力在疫情反复和传播下短期内可能仍会延续。在此背景下,央行放量续作 MLF,也符合其跨周期调节的方向,维持稳健宽松的政策取向,向实体提供流动性支持,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债市需求有望回暖,利率走势还需观察 人民银行本次加量续作MLF,会对债市产生什么影响? 伴随央行流动性进一步投放,中金公司认为市场信心短期内可能迎来一定修复,流动性的补足可以进一步平抑资金面的波动,利于引导存单等利率的回落,而债市信心的修复也会慢慢转化成对债市需求的支撑,包括利率债等在内的前期明显超调的券种可能会迎来利率的下行。 对于后续货币政策的基调,中金公司认为,即便是明年经济动能有所修复,央行政策可能也不会明显转向。因为核心还是需要确保经济的修复是持续向好的,否则,过早转向反而会导致经济动能再度回落。 对于利率走势,中金公司认为,还是需要关注融资供需的矛盾是否得到有效化解。只有融资需求强烈到超过资金供给,企业和居民主动提高融资利率的情况下,利率才具备回升的基础。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进一步判断,明年的经济虽然回升,但不具备融资需求强烈到超过资金供给的基础。因此,市场将经济回升等同于利率回升的逻辑值得商榷。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