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52个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7月21日讯: 转眼间,2024年已经过去了一半,在这半年中, 尽管负极材料的低迷价格、产能过剩的市场弊病并未能得到卓有成效的改观,但下游需求的提前爆发也带动负极市场在上半年展现出不俗的活力 。对企业而言,过去的半年时间是复杂的,面对共同的市场大环境,基于不同的预期与战略,各家企业在上半年都做出了相应的选择,也因此得到了不同的收获与反馈,而负极行业,在笔者看来,“ 量级增长,格局突变 ”,或许是对其上半年行情的最好注解。 据SMM统计, 2024年H1,中国石墨负极材料产量为81.64万吨,较2023年H1同比增长9.6%。 2024年H1, 贝特瑞仍然维持负极材料行业生产第一的位置,总占比约25% 。而出于对负极行业低迷期持续时间预测不一,以及企业自身资金、库存、市场侧重等情况的不同, 头部企业间所选择战略路线也出现较大差异,行业“三大”格局发生变动 。 2024年H1,伴随原料及石墨化费用的持续弱势,人造石墨负极仍有明显成本及价格优势,同时天然石墨出口收到石墨法案严格管控,整体需求有所走弱,且硅基及硬碳负极产品产销增长速度不及预期,使得 国内人造石墨负极市场占比进一步提升 。据SMM统计,2024年H1, 中国人造石墨负极产量为73.9万吨,占比约91%,较2023年H1同比增长11%。杉杉依旧牢牢占据人造石墨材料行业产量头名,总占比约21%。 终端对负极材料的性能要求也是人造石墨负极占比增强的主要原因 。动力端,新能源汽车H1销量显著增长, 动力电芯对快充等关键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头部企业敏锐捕捉市场需求,通过自身技术优势占据快充负极材料市场, 杉杉、贝特瑞 稳居前排位置, 中科星城、尚太科技 份额也有所上升;储能端, 在市场升温的同时,314Ah电池的迭代也对储能用负极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规格要求 ,新进企业如 晖阳新能源 等,抓住储能市场发展机遇,积极响应客户新产品需求,也实现了自身出货及行业占比的明显提升。 2024年H1, 行业集中度继续上行,CR6为78% 。在当前负极降本空间小,降价空间有限的大背景下,下游客户对负极的关注重点中, “质量”、“稳定供应”等因素更多地压过了所谓“低价” 。 对电芯厂而言,能够及时响应客户需求,能够保质保量实现供应目标的负极企业,显然要比空有低廉价格者更值得选择,而对负极企业们来说,这既是在行情低迷期坚守自身产品品质与量级的“底气”,也对企业对生产流程的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回头来看,2024上半年尽管有量级上的明显增长,可对负极行业而言,所面临的问题似乎仍然并将持续存在,算不上“春暖花开”,甚至于三季度下游热度转淡,需求量这一亮点或许都将不再明显。但同时,行业低迷期对于企业而言,也并非完全没有裨益:如何优化升级自身产品结构、如何把控调配自身库存资金、如何构建改善上下游链条……这些问题本就是企业永远都不能结束的求索,在此时更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的发展固然需要行业,需要产业链的兴盛作带动,但当“风口”的风变弱之时,只有“内功”到位,才能站得更高,站得更稳。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