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5个
尽管美联储此前激进加息被认为将危及2022年美国GDP增长规模,但美国经济在第四季度以健康的速度增长。美国商务部周四公布的初步估计数据显示,在第三季度GDP环比增长3.2%后,2022年最后三个月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环比增长2.9%。然而,一项重要指标,即美国经济中最大规模的构成部分——个人消费支出在第四季度仅仅增长了2.1%,远远低于市场预期(2.9%)。 媒体对经济学家的调查预测中值为:预期美国第四季度的GDP环比增长2.6%,预期个人消费支出增长2.9%。GDP增长的一半左右反映了库存的增长规模,而政府支出则达到了自2021年初以来的最大增幅。 美国经济以健康的2.9%速度增长——但细节显示出消费者支出放缓 数据显示,除了消费者推动GDP增长,私人库存投资、政府支出和非住宅固定投资的增加也帮助提升了最新的GDP数据。然而,住宅固定投资规模暴跌26.7%,反映了住房市场的急剧下滑,拖累了增长数字。尽管整体经济增长是积极的,但一些经济项目已经显示出衰退的迹象,住房尤其如此。出口则下降了1.3%。 这份数据报告还显示出大部分美国消费者仍面临通胀压力的迹象,他们的工资未能跟上通货膨胀率扩张的速度,并继续鼓励他们提取从政府的新冠疫情救援计划中积累的储蓄。物价上涨和借贷成本上升的负担正在加重,预示着经济前景仍然黯淡。 继2021年GDP以1984 年以来最强劲的速度增长之后,2022年前两个季度开始出现负增长,符合普遍定义的技术性经济衰退。然而,坚韧的消费者支出和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帮助美国经济在最后两个季度转为正增长,并为2023年带来了希望。不过,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今年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很大。 财经媒体进行的最新月度调查显示,经济学家预计美国经济将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出现萎缩,在2023年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高达惊人的65%。 第四季度的企业利润报告也预示着潜在的企业利润衰退。根据 Refinitiv 的统计数据,近 20% 的标普 500 指数成份公司发布了财报,尽管营收增长了 4.1%,但企业利润仍处于亏损 3% 的水平。 最近的数据显示,消费者裂缝正在更广泛地蔓延。零售和汽车销售数据显示,美国家庭开始缩减开支,房地产市场继续走弱,一些企业正在重新考虑资本支出计划。 随着美联储继续提高利率以确保遏制通胀,房地产和制造业迅速恶化,而包括银行和科技在内的行业正在进行大规模裁员。 GDP数据报告显示,PCE季度通胀数据大幅放缓。通胀去年第四季度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物价指数)折合成年率环比增长3.2%,低于前三个月的4.3%。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是美联储衡量通胀的关键指标。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PCE指数则上升了3.9%,而上个季度则为4.7%。12月份的月度PCE数据将于周五公布。 价格压力的缓和与市场对于美联储将在下周进一步放缓加息步伐的预测相呼应。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下周加息25个基点。去年12月,政策制定者将基准利率提高了50个基点,而此前四次会议已启动激进加息周期——连续加息75个基点。 有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旨在抑制此前失控通胀率的一系列激进加息预计将在今年见效。美联储自 2022 年 3 月以来将基准借贷利率上调了 4.25 个百分点,达到 2007 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加息通常具有滞后性,这意味着加息周期的真正影响可能要到未来一段时间才能感受到。
国新办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834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3164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638698亿元,增长2.3%。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四季度增长2.9%。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与三季度持平。 2022年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再上新台阶 (2023年1月17日) 国家统计局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内外部挑战,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834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3164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638698亿元,增长2.3%。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四季度增长2.9%。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与三季度持平。 一、全年粮食增产丰收,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比上年增加368万吨,增长0.5%。其中,夏粮产量14740万吨,增长1.0%;早稻产量2812万吨,增长0.4%;秋粮产量51100万吨,增长0.4%。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0849万吨,下降2.0%;小麦产量13772万吨,增长0.6%;玉米产量27720万吨,增长1.7%;大豆产量2028万吨,增长23.7%。油料产量3653万吨,增长1.1%。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万吨,比上年增长3.8%;其中,猪肉产量5541万吨,增长4.6%;牛肉产量718万吨,增长3.0%;羊肉产量525万吨,增长2.0%;禽肉产量2443万吨,增长2.6%。牛奶产量3932万吨,增长6.8%;禽蛋产量3456万吨,增长1.4%。年末生猪存栏45256万头,增长0.7%;全年生猪出栏69995万头,增长4.3%。 二、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7.3%,制造业增长3.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0%。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5.6%,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8、2.0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3%;股份制企业增长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0%;私营企业增长2.9%。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97.5%、16.3%、15.0%。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0.06%。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7180亿元,同比下降3.6%。 三、服务业保持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1%、5.6%。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8.3%、8.3%、8.1%。 四、市场销售规模基本稳定,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和网上零售增长较快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比上年下降0.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0448亿元,下降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285亿元,与上年持平。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95792亿元,增长0.5%;餐饮收入43941亿元,下降6.3%。基本生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8.7%、5.3%。全国网上零售额13785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9642亿元,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2%。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8%,降幅比上月收窄4.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4%。 五、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好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5.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4%,制造业投资增长9.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37万平方米,下降24.3%;商品房销售额133308亿元,下降2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0.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0%。民间投资增长0.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9%,快于全部投资13.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2%、12.1%。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7.6%、27.2%;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4%、19.8%。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0.9%,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7.3%、5.4%。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49%。 六、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20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出口239654亿元,增长10.5%;进口181024亿元,增长4.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8630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1.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3.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2.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0.9%,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2.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9.1%。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713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出口21607亿元,下降0.5%;进口16106亿元,增长2.2%。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4%,衣着价格上涨0.5%,居住价格上涨0.7%,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2%,交通通信价格上涨5.2%,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6%,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6.8%,粮食价格上涨2.8%,鲜菜价格上涨2.8%,鲜果价格上涨12.9%。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9%。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环比持平。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1%;12月份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0.5%。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6.1%;12月份同比上涨0.3%,环比下降0.4%。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回落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任务。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4%;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7%,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4%。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6.7%,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8%,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9小时。全年农民工总量29562万人,比上年增加311万人,增长1.1%。其中,本地农民工12372万人,增长2.4%;外出农民工17190万人,增长0.1%。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615元,比上年增长4.1%。 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37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601元,中间偏下收入组19303元,中间收入组30598元,中间偏上收入组47397元,高收入组90116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2%。 十、人口总量有所减少,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9(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2022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同时也要看到,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世界银行周二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在通胀飙升、央行加息、投资减少以及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世界银行将2023年全球GDP增速预期大幅下调至1.7%,并警告存在衰退风险。 具体来看,世界银行将2023年全球GDP增长预期从去年6月份的增长3.0%下调至增长1.7%,这将是继2009年和2020年的经济衰退后,近30年来全球增长速度第三低的一年。 世界银行预计美国2023年GDP将增长0.5%,去年6月预测为增长2.2%,这是自1970年以来最弱的非衰退表现。 由于能源成本飙升和借贷成本上升,预计2023年欧元区GDP将持平,而去年6月份的预测为增长1.9%。 世界银行指出,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大幅放缓,可能预示着新一轮的全球衰退。“鉴于脆弱的经济状况,任何新的不利事态发展,比如高于预期的通胀、为遏制通胀而突然加息、新冠大流行卷土重来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都可能将全球经济推入衰退。” 世界银行认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前景尤其黯淡,因为它们正努力应对沉重的债务负担、疲软的货币和收入增长,以及企业投资放缓。 到2024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预计将以3.5%的速度增长,是过去20年增速的一半。 报告显示,俄罗斯因石油价格上限导致的出口降幅可能比预期的要小,预计2023年俄罗斯经济将收缩3.3%,2024年增长1.6%。 世界银行指出,随着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通胀压力开始减弱,但警告称,新的供应中断风险依然很高,核心通胀可能持续高企。报告补充称,这可能导致各国央行以高于目前预期的幅度上调政策利率,从而加剧全球经济放缓状况。 世界银行呼吁国际社会增加支持,帮助低收入国家应对粮食和能源危机,以及日益增长的债务危机。
新加坡的经济复苏在2022年得以维持,相对强劲的年终表现使其在今年全球经济放缓的预期之前对经济提供支撑。据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周二预估,2022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8%,略高于此前预测的3.5%。 2022年第四季度,新加坡GDP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0.2%。不过,新加坡依赖贸易的经济面临着一个明显的风险,其第四季度制造业同比收缩3%,是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的首次收缩,与该地区贸易前景的疲软相一致。 新加坡11月出口出现下滑,随着世界经济在货币政策紧缩下的放缓,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新加坡此前曾预测,在最坏的情况下,2023年出口将下降2%;而在最好的情况下,出口将与2022年持平。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上周六表示:“我们必须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准备。我们的经济将受到影响。”他重申了新加坡政府对2023年GDP增长0.5%-2.5%的预测。尽管许多发达经济体正面临衰退,但新加坡坚持认为,衰退不是其基本假设。
在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有所下降后,12月22日周四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第三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终值3.2%,预期为2.9%,修正值为2.9%。 第三季度GDP增长的事实暂时缓解了人们对美国在前两个季度出现萎缩后陷入衰退的担忧。不过,报告中的其他细节并不乐观。美国企业获利是衡量经济增长的另一个指标(理论上应该与GDP同步),第三季度仅增长了0.8%,这对经济来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迹象。 据了解,GDP连续两个季度下降通常被定义为技术性衰退。这让不少人在此前声称美国上半年确实陷入了衰退。但尽管如此,劳动力市场依然火热,失业率仍处于疫情爆发前的历史低位。 不过,尽管第三季度GDP增长强劲,但大多数经济学家仍预测,由于美联储大举加息,美国可能在明年某个时候陷入经济衰退。加息旨在冷却通胀,但不可避免地会减缓经济增长。 11月份的通胀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增长了7.1%。虽然与前几个月相比,这一增速有所放缓,但仍远高于健康水平。另外,尽管今年失业率一直低于4%,但随着加息开始在经济中发挥作用,失业率预计还会上升。 美国第四季度的GDP初值数据将于明年1月26日发布。根据费城联储调查的预测人士预计,美国今年最后三个月经济将再次增长,但年增长率将放缓至1%。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