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19个
德勤中国发文称,2022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实现25.6%的渗透率,提前3年完成既定目标。超预期的新能源化成果并非纯靠政策推动,而是足够市场化的结果。德勤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化的核心驱动力仍在进一步强化。德勤认为, 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大概率不会快速进入平台期,而是有望进一步稳步提升,到2025年超过40%。 五大核心驱动力, 具体来看: 成本方面, 得益于规模效应和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综合生产成本将进一步下降,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消费者偏好方面,中国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动机由获取牌照或补贴等政策因素,转向驾驶体验、用车成本等产品因素。 消费者偏好方面, 中国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动机由获取牌照或补贴等政策因素,转向驾驶体验、用车成本等产品因素。 市场竞争方面, 在2022年中国市场上仅在售纯电动车型就有超280款, 2023-2025年料将迎来更密集的产品投放,良性竞争会使产品价值快速改善,并刺激需求进一步提升。 技术创新方面, 中国电动和智能技术发展领先国际,产品关键指标持续提升,推动燃油车代换意愿升高。 政策激励方面, 国补虽然退出,但政策引导仍将持续;在需求端,免征购置税第三次延期,在供给端,双积分政策收紧,加快车企新能源转型。 德勤认为, 为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车企应将重心放在产品力和消费体验的提升。 一方面,车企应致力于实现电池降本增效,同时投入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服务于关键产品特征的技术研发,持续提升产品力。另一方面,车企应直联用户,打造全渠道无缝体验并开展用户全生命周期运营,提高品牌忠诚,实现客户价值转化。 总体来看,德勤认为,底层内核系统中长期来看 软件技术型国内自主产品有望形成自主替代 ;车控及智驾系统由于相对更需要软硬件解耦能力,中长期具有硬件能力的国内自主解决方案供应商有望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 OEM全栈自研的模式规模经济性面临挑战;而车载系统领域由于离消费者更近且相对研发模式有更多元的选择, 中长期看OEM会更深度的参与到系统研发过程中, 而合作模式、深度定制模式或成为主流, 且国内车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相比海外供应商具有较强的生态卡位优势,中国自主品牌车载系统已经形成稳固的主要地位且料将进一步持续其市场地位。
光伏组件龙头隆基绿能(601012.SH)抛出大手笔投资计划,扩建规模近乎“再造一个自己”。如果按照组件与硅片1:2的产能比,隆基绿能在硅片方面存在扩张空间。公司人士表示,公司2023年将进一步提升硅片自用量的比例,预计将超过60%。 最新公告显示,公司签订陕西省西咸新区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50GW单晶电池项目投资协议。截至2021年底,公司单晶硅片产能为 105GW,单晶电池产能为 37GW,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隆基绿能在全国范围内最大的生产基地,公司硅片和组件较2021年产能预计翻倍。从公司人士获悉,新项目已完成签约,尚未开始建设,未来根据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供需变化和自身的组件出货计划调整。 此次公告中尚未披露具体投资金额,不过根据对新建项目投资估算,总金额预计超过400亿元。公司方面称,将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召开董事会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测算,预计投资额以公司内部有权机构审批的金额为准。 据机构统计,隆基绿能2022年以超45GW的组件出货规模,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组件出货冠军。一体化布局上,公司去年在硅片-电池-组件三个环节产能持续扩张。根据机构统计,隆基绿能去年加快推进鄂尔多斯项目年产46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在2022年底硅片和电池产能分别达到150GW和60GW。 组件环节,2022年底公司产能达到85GW,此外还有芜湖20GW光伏组件项目、鄂尔多斯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嘉兴10GW单晶组件等在建项目,建设完成后总产能预计超过120GW。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光伏行业正处于新旧技术迭代时期,此次投建的电池项目同样引人关注。隆基绿能于去年11月发布量产转换效率超过25%的HPBC电池,以及应用该技术的Hi-MO6组件产品。 目前,公司HPBC相关产能仍在建设中。今年1月10日,公司宣布拟将原募集资金47.7亿元变更用于西咸乐叶年产29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上述项目电池工艺将导入公司自主研发的HPBC高效电池技术。 对于此次新项目是否仍然为HPBC技术产线,向隆基绿能证券部求证,对方工作人员予以否认。有业内分析认为,HPBC技术主要应用于分布式市场,因此此次50GW电池项目大概率将应用其他新型电池技术。
美国银行分析师Vivek Arya发表研报认为,芯片行业可能会实现“软着陆”,该行业将长期受益于产业回流、生成式人工智能、云计算和自动化等主题,这将让应用材料(AMAT.US)、英伟达(NVDA.US)和安森美半导体(ON.US)在今年迄今的强劲反弹后继续受益。 Arya在报告中写道:“我们预计,随着消费芯片库存调整在(上半年)完成,以及工业/汽车芯片价格保持弹性,半导体行业将出现软着陆(非内存芯片销售额同比下降不到5%,并且近期台积电(TSM.US)的业绩和展望都证实了这一观点)。” Arya指出,应用材料和科磊(KLAC.US)将从产业回流中受益,部分原因是全球供应链的本地化和重复化,从而导致新的工厂建设和加工。 而英伟达可能会从生成式AI和云计算中受益,因为生成式AI正在创造新的文本、图像和视频内容,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英伟达的AI产品线,包括Hopper芯片、Grace CPU、Bluefield DPU和优化软件,将有助于提升其在该领域的实力,如果游戏行业出现复苏,英伟达的表现应该会更好。 Arya还指出,博通(AVGO.US)、迈威尔科技(MRVL.US)、AMD(AMD.US)和Credo Technology(CRDO.US)也是AI和云计算的其他受益者。 安森美半导体、亚德诺(ADI.US)、恩智浦(NXPI.US)和Coherent(COHR.US)则有望从自动驾驶和汽车电气化的增长中受益。
》查看SMM光伏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SMM1月16日讯:上周,隆基绿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硅片库存不到一周,处于较低的水平。不仅是隆基绿能,根据SMM调研,目前市场主要硅片企业的硅片库存均处于较低位置,已达到警戒位置。 硅片库存下降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由于近期下游需求回暖,组件及电池片厂陆续提产,对硅片需求旺盛。此外,便是由于12月中旬之前,下游需求表现并不佳,硅片也处于成本倒挂阶段,因此硅片企业主动降产导致。此外,虽然此前硅料价格处下行通道,但市场对于价格走势仍存下行预期,因此在硅料采购上并未趁低买入,而是保持谨慎,使得硅片企业的硅料库存同样不容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SMM报价显示,硅片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 单晶硅M10-182mm(150μm) 上调0.1元/片,报价3.8-3.9元/片。 》点击查看硅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此轮硅片价格上调是否与低库存有关?硅片库存下降是否将对后续硅片价格产生利好拉动? SMM认为,硅片价格上调主要是由于当前光伏市场波动剧烈,价格传导影响,当然硅片库存低位也有一定的影响。 但现阶段而言,硅片库存并不会对硅片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一个是因为虽然终端需求回暖,对硅片需求旺盛,但目前硅片库存虽处低位但仍能满足市场需求。并且,临近春节假期,目前市场趋稳。此外,组件及电池片企业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干扰。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春节后硅片库存是会迅速回升,还是继续减少,仍需验证。而今日,硅料价格全线上调,也对接下来硅片企业原料采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SMM认为,节后回来硅片企业顶住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继续原材料补库,从而保持硅片生产的可能性更大。虽然原材料端价格上涨,但这也促使硅片企业上调硅片价格,实现成本压力转移。 此外,今日多晶硅价格大幅上调,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根据SMM现货报价显示,1月16日多晶硅价格全线大幅上调,其中 多晶硅致密料 上调35元/千克,报价160-170元/千克,均价报165元/千克; 多晶硅复投料 上调30元/千克,报价170-180元/千克,均价报175元/千克;此外多晶硅菜花料、颗粒硅分别上调37.5元/千克、40元/千克。 》点击查看硅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此轮原料端涨价,SMM认为主要是国内多家龙头企业挺价不出,导致市场供需格局出现变化所致。此外,硅片企业的硅料库存及硅片库存下降,对于硅料需求的支撑,也是本轮硅料价格上调的原因之一。对于后市价格走势如何? 》点击详情查看: 多晶硅价格急转直上 背后原因有哪些?未来走向将如何?【SMM分析】
继唱多黄金、石油后,商品“死多头”高盛再度看好铝价后续上涨。 据华尔街见闻消息,上周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高盛商品分析师Nicholas Snowdon和Aditi Rai预计今年伦敦铝金属均价可能达到3125美元/吨,高于此前预测的2563美元/吨。 伦铝当前价格约为2594美元/吨,分析师还预计未来12个月内铝价将攀升至3750美元/吨,上涨超过44%。 据了解,铝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关系着航空、建筑、汽车三大重要工业的发展。由于具有质量轻、易加工、抗冲击性好、耐腐蚀、导电导热性好等诸多优良特性,铝已然成为国家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基础材料,是高新技术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材料,也是大宗商品领域中用途最广的有色金属。 东莞证券认为,铝行业下游消费预期持续转好,随着电解铝产能的天花板日益逼近,未来行业供不应求局面将会加剧,带动铝行业产品价格上涨。 从需求端看,基建地产重振雄风,用铝需求大幅提升。 各类铝产品被广泛地运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其中以下游各类基建及房地产所需用铝占比最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建筑用铝型材、电网建设中的铝制电缆桥架、交通运输中的轨道交通车车体等都是重要的铝应用领域。 当下,美联储放缓加息的预期持续升温,国内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叠加房地产行业“三支箭”的政策支持,将助力国民经济活力快速恢复,大基建及房地产领域同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用铝需求将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新能源领域持续亮眼,铝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在全球大力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衍生的新兴领域将成为铝下游需求增长的新亮点。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站及组件、5G基站及储能装置等领域中的铝加工产品应用广泛,将快速拉升用铝需求。 新能源领域的兴起使得各类铝加工产品得到了充分应用,传统铝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相关铝企业绩有望高增。 而在供给端,短期来看,贵州电网对电解铝企业实施第三轮停槽减负荷要求。 据上海有色网,2023年1月5日,贵州电网发布通知,称在对电解铝企业实施两轮负荷管理后仍无法覆盖电力缺口,且水电蓄能已降至近十年低点,因此将对省内铝企实施第三轮停槽减负荷50万千瓦,要求省内五家铝企于1月5日启动停槽减负荷,在5日内执行到位。 截至2022年11月,贵州省电解铝运行产能约为135万吨,前两轮限电减产规模达64万吨,第三轮减产落地后减产规模将增至94万吨。 据SMM统计,截至1月初 SMM国内电解铝建成产能至4526万吨(包含已建成未投产的产能),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4043万吨,进入1月份,国内电解铝供应端暂无规模性增产预期,西南地区电力紧张局面短期难以缓解,1月份贵州电解铝企业将继续大幅减产,预计还需要减产40万吨的规模。四川、广西地区受电力方面及利润方面因素制约复产进度放缓。结合未来产能变动的情况SMM预计1月底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或回落至4010万吨附近,预计1月产量(31天)或在340万吨附近,同比增长6.2%。 长期来看,电解铝的供给端产能逼近天花版。 电解铝供给侧改革开始于2017年,2018年颁布的《关于电解铝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施产能置换有关事项的通知》逐步确立了电4168万解铝行业的产能天花板为4500万吨;截止2023年1月,我国电解铝建成产能为4423万吨,未来增量有限。 此外,生产成本高企,铝价具备有效支撑。 截至2023年1月5日,SHFE铝价为17905元/吨。据上海有色网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国内电解铝行业平均现金成本和完全成本分别为15600元/吨和17800元/吨,处于高位的生产成本预计将为铝价提供有效支撑。 中金公司指出,铝行业下游需求有望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强化,后续有望逐步回暖;另一方面前期受到束缚的财政政策有望逐步显现效力,供需有望显著改善。中长期看,考虑国内产能天花板带来供给刚性,能源紧张扰动带来供给脆弱性,需求的企稳回升有望持续抽紧供需提振铝价,电解铝配置正逢其时。 投资机会上,建议关注神火股份、云铝股份、天山铝业、中国铝业等,以及开工率提升空间较大的铝加工标的,如南山铝业等。
宝城期货黑色系研究员涂伟华认为,支撑本轮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内宏观经济向好预期。市场预计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国外铁矿石价格最先止跌上行;国内房地产相关政策陆续出台,相关部门部署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支撑当前黑色系价格偏强运行。二是春节后铁水回升预期。目前样本钢厂日均铁水产量长期维持220万吨附近,按往年季节性规律来看,春节后钢厂复产会推升铁水产量,形成一定利好。 但也要看到,随着上述利好信号已经在市场上“兑现”,铁矿石价格或已进入阶段性顶部。随着国家调控力度增加,并且钢厂原料库存已升至高位,节前补库步入尾声。“铁矿石供应端相对平稳,主流矿商发往中国比例在回升,按船期推算后续澳巴到货量将触底回升。”涂伟华说。 方正中期期货铁矿石分析师梁海宽也认为,此前黑色系上行驱动来自宏观预期的改善以及地产端需求可能边际向好,当前市场对预期的反映已较为充分,短期继续上行空间受限。相关机构预测,今年国内铁矿石市场将呈现“供增需平”的格局,下半年存在累库预期。供给端,主流矿山发运将较为稳定并有一定的增产。同时,国外主要经济体存在衰退预期,国外铁矿石需求可能下降,导致铁矿石从国外钢厂流到国内,对于铁矿石的供需改善有帮助。需求端,预估今年粗钢与生铁的产量较去年基本持平,供需面有望好转。
高盛表示,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原油价格,将取决于本月晚些时候中国农历新年庆祝活动后的复工复产。 该银行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Jeff Currie周三表示:“重新开放后最应该关注什么?是石油。什么是空闲的?是飞机、火车和汽车。如果把它们都重新启动,石油需求将会大幅上升。” Currie称,如果中国和其他亚洲经济体全面解除新冠限制,布伦特原油到第三季度可能达到每桶110美元。截至晨时7时25分,布伦特原油上涨0.02%,报82.96美元/桶。 此外,Currie补充称,铜价本周自6月以来首次突破每吨9,000美元,到2023年底可能突破每吨11500美元。长期来看,铜价可能达到每吨15000美元,与托克集团(Trafigura Group)的预测一致。
随着美国石油钻探商实现创纪录的原油开采量,预计明年美国的石油产量增长将占非欧佩克国家中的最大份额,该国石油产量增长将占非欧佩克国家产量中的60%。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每月发布的《短期能源展望》(Short Term Energy Outlook),预计2024年该国石油日产量将达到1280万桶,超过2019年创下的1230万桶的往年最高水平。如果实现,明年的产量将超过2023年1240万桶的预期产量。 (美国原油产量将在2024年实现创纪录增长) 据悉,这一创纪录的预测突显出美国在全球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西方国家能源制裁削弱了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主要生产国的出口的情况下。虽然市场资本和需求的疲软限制了美国钻探商去年的石油产量增长,但预计2024年GDP的增长和石油消费的增加可能会刺激该国实现更多的石油产量。根据EIA的数据,预计2023年全球石油市场需求将增长超100万桶/日,到2024年预计市场需求将在这一数字上再增加170万桶。 尽管如此,该机构警告称,快速增长的产量可能会导致市场出现供应过剩的现象,从而影响明年的原油价格。EIA表示,美国和OPEC组织以外的其他产油国(不包括俄罗斯)预计将在2023年每天增加240万桶的产量,并在2024年再增加110万桶。
1. 行业消息 1.1 沪铝库存增逾两成 刷新逾一个月新高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公布数据显示,去年十月末伦铝库存再次开启下行之路,上周库存继续下滑,目前最新库存水平为428,525吨,刷新两个半月新低。 上期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沪铝库存大增,目前已连增四周,1月6日当周,周度库存增加23.54%至118,449吨,增至逾一个月新高,但目前库存水平仍位于六年来相对低位。 1.2 青海省投电解铝板块“绿色”发展“全年红” 1月7日,记者从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22年,是青海省投重整计划顺利执行完毕、大踏步迈入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截至12月底,全年完成电解铝产品产量139.91万吨,产品销量138.71万吨。 作为西北地区大绿色低碳铝供应商,青海省投绿电比例已达67%。为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鉴于电解铝布局由“煤电铝”向“绿电铝”转化的势头,青海省投积极探索“铝业+光伏”新模式,大力实施光伏发电直接接入电解槽直流系统科技攻关。 2. 品种分析 2.1 核心逻辑 宏观情绪偏弱,供需双弱,成本下行,铝价预计震荡偏弱。 2.2 盘面情况 上周铝价持续下跌并触底。 市场对非农就业数据的良好表现具有较强信心,情绪回暖带动铜价反弹。但我们认为不宜过于乐观,短期减缓加息节奏并不能解决市场的根本性压力,高通胀的现实仍然存在,市场则会长期处于承压状态。 且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表示最终 的利率水平仍然取决于通胀数据,这也与联储此前的纪要内容相符,抗击通胀是欧美的主旋律, 宏观压力长期持续,不宜过分悲观。 同时,电解铝端率先进入库存累库周期,下游企业多数备货完成,且陆续进入提前放假模式,消费淡季效应凸显。 美国铝业位于西澳的 Kwinana 氧化铝精炼厂将减产约 30%,主要是受到天然气价格的影响。但考虑到国内氧化铝产能占比高,且处于过剩状态,影响相对不明显。 考虑到春节临近,加之疫情因素扰动,冶炼厂可能也会提前进入放假模式,另外,贵州等地持续减产,供应可能转紧。 交易所库存大幅累库至 11.84 万吨,社会库存累库至 62.2 万吨。 主要原因是进入季节性淡季,受疫情、临近春节等影响,下游一些消费企业提前放假,出现减产现象,周度开工率下滑,消费淡季更淡,进入春运后,预计库存或将持续累库。 成本端,预焙阳极价格高位回落,氧化铝相对高位震荡;海外天然气消耗量减少,天然气价格自高位回落,支撑减弱。 但英国政府宣布下调对企业的能源补贴计划,此举会增加企业端的成本压力,铝厂面临更加严峻的减产危机 3. 操作建议 空单止盈后,择机再入场。可关注欧洲冬季天然气供应、房产消费、云南水电等情况。 【信达期货研究所】 期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的资料,观点仅供参考。 铝关联股票:工业金属(881168)、和胜股份(002824)、鑫铂股份(003038)、闽发铝业(002578)、华峰铝业(601702)、东阳光(600673)、宏创控股(002379)、宁波富邦(600768)、永茂泰(605208)、万顺新材(300057)、天山铝业(002532)、银邦股份(300337)、中国铝业(601600)、常铝股份(002160)、南山铝业(600219)、华锋股份(002806)、新疆众和(600888)、怡球资源(601388)、云铝股份(000807)、焦作万方(000612)、海星股份(603115)、中孚实业(600595)、明泰铝业(601677)、宁波富邦(600768)、天奇股份(002009)、盛屯矿业(600711)
挪威石油管理局(NPD)周一表示,随着Johan Sverdrup油田的增产,挪威今年年的石油产量预计将增长6.9%。NPD的预测显示,原油和凝析油等其他石油产品的产量可能会从2022年的189万桶/日增长至2023年的202万桶/日。 此外,NPD的预测显示,得益于对新海上油田3000亿挪威克朗(约合300亿美元)的投资,挪威的天然气产量预计将保持在历史最高水平附近,并至少持续到2026年。根据NPD的数据,挪威2022年天然气产量增长了8%,至1220亿立方米,是五年来的最高水平。该机构表示,与挪威政府近期的预测一致,该国未来四到五年来的天然气产量将保持在与2022年类似的水平,即为1220亿立方米,或210万桶/日石油当量。 自去年以来,在俄罗斯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切断了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之后,挪威已取代俄罗斯成为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据悉,挪威政府去年收到了13个新的油田开发计划,包括Equinor ASA和Aker BP ASA在内的公司都急于利用已于去年12月底到期的新冠疫情时期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投资将使挪威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增加约2.52亿立方米,其中一半为天然气。挪威生产商在2021年用于投资和开发油田的花费达到了1200亿挪威克朗。 NPD表示:“我们很少看到挪威大陆架像去年那样生产这么多石油和天然气,也很少看到如此重大的投资决定。”“挪威加强了其作为欧洲可预测的长期能源供应国的作用。” NPD的预测显示,到2023年,石油和天然气的总产量预计将增加至412万桶/日当量,高于去年的399万桶/日当量。该机构预测,未来几年挪威的石油和天然气总产量将持续增长,2025年将达到430万桶/日当量,略低于2004年创纪录的454万桶/日当量。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