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378

  • 钢贸企业如何开展套期保值

    钢材贸易企业如果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库存积压的情况,或者每月有固定的协议量需要消化,面对螺纹钢价格大幅波动,尤其是当螺纹钢价格大幅下跌时,企业将面临较大的风险敞口。基于此,我们建议钢材贸易企业可以采用卖出套期保值策略,规避价格大幅下跌风险。 A 趋势分析 因为成功的期货保值方案离不开对价格趋势的准确研判,所以在展开具体的保值方案介绍之前,我们要先对今年的螺纹钢价格走势作简要的分析和展望。 一方面,我们看一下螺纹钢供应端的变化。8月以来,随着钢铁行业的“产量平控”政策逐步落地,供应端的收缩预期也随之显著增强。据统计,1—7月我国粗钢产量6.27亿吨,同比增长1723万吨。随着江苏、山东、天津等省市产量平控政策相继落地,据我们测算,要完成全年产量平控目标,9—12月粗钢产量平均每月需下降430万吨。由此可见,在产量平控的大环境下,四季度螺纹钢供应将显著下降。然而,从目前已经开始执行产量平控政策的省市来看,建材供应受影响的程度较为显著。 就螺纹钢供应而言,当前螺纹钢自身产量已经处于历史低位水平。数据显示,目前螺纹钢周产量稳定在270万吨水平附近,低于2022年9—12月295万吨的均值水平。在产量平控政策落地之后,预计螺纹钢产量将进一步收缩。届时,螺纹钢供应量将处于历史最低250万吨/周水平附近。供应端收缩效应将对螺纹钢价格形成较强的支撑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看一下螺纹钢需求端的变化。目前,地产新开工面积依然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运行。与此同时,作为政策发力稳定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基建投资则保持在较高水平。今年前7个月,基建投资增长速度基本稳定在10%附近,基建投资完成额持续保持在历史最高水平运行。 在地产承压同时基建发力的大环境下,螺纹钢需求虽然持续下滑,但下滑幅度相较地产承压幅度显著收窄。目前,虽然螺纹钢表观需求维持在250万吨/周的低位水平,但主要原因是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随着“金九银十”旺季临近,在基建投资拉动以及地产政策不断加码的作用下,螺纹钢需求有望回归至正常水平。基于下半年螺纹钢需求同比下滑10%的假设,我们认为,在旺季阶段,螺纹钢表观需求仍有望回归至280万—300万吨/周的常态水平。 综合螺纹钢供需两端的情况来看,今年9—12月螺纹钢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阶段性供需错配程度较深。受此影响,我们认为四季度螺纹钢价格振荡走强概率较大。 B 操作建议 作为钢材贸易企业,如果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库存积压情况,或者每月有固定的协议量需要消化,面对螺纹钢价格大幅波动,尤其是当螺纹钢价格大幅下跌时,企业将面临较大的风险敞口。基于此,我们建议钢材贸易企业可以采用卖出套期保值的策略,规避价格大幅下跌带来的风险。 卖出套期保值又称空头套期保值,是指在期货市场卖出期货,降低企业库存,以达到规避价格下跌风险锁定生产利润的目标。就钢材贸易企业而言,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库存敞口,因而采用卖出套期保值的方式,能够帮助企业规避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 在开展卖出套期保值业务时,我们需要根据钢材贸易企业的螺纹钢协议量以及库存水平变化,结合螺纹钢价格趋势以及螺纹钢基差的变化方向,在期货端实现“销售现货、降低库存、锁定利润”的目标。这里以某贸易钢材企业月销售螺纹钢1万吨为例,具体介绍一下如何运用卖出保值策略。 按照“趋势优先+兼顾基差”的原则,作为钢材贸易企业,先要对当前的市场方向有一个基本判断,同时对螺纹钢基差走势也要有清晰判断。做到这两点,在进行卖出套期保值时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第一步,判断螺纹钢价格趋势是决定卖出保值策略效果优劣的前提条件。螺纹钢价格运行趋势可以分为多头趋势、空头趋势、区间振荡三种状态。就卖出保值策略而言,如果螺纹钢价格处于上涨趋势,对企业参与卖出套期保值的负面影响最大。相比之下,下跌趋势和区间振荡行情参与卖出套期保值则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我们在制定卖出保值策略时,要先研究清楚未来一个阶段螺纹钢价格的运行方向。 前文我们通过分析今年9—12月螺纹钢的供需变化,对未来螺纹钢价格趋势作了分析和展望。结论显示,9—12月,螺纹钢呈现振荡上涨走势的概率较大。在此背景下,要实现卖出套期保值的优化,必须遵守两个原则:一是不低于成本价保值;二是不一次性保值。 目前,螺纹钢短流程生产成本在3700元/附近,长流程生产成本在3650元/吨附近。因此,我们制定的卖出保值策略是,首次卖出价格不宜低于3700元/吨,且不能低于企业拿货成本。如果拿货成本较高,则需进一步抬升保值价格,同时首次卖出保值比例不宜高于三分之一。在首次保值进场之后,其后价格每上涨50元/吨,进行其后两批的卖出保值。合约选择上以 主力 合约为主,比如,当前期货主力合约为10月合约,如果交货时间较远,可以选择1月合约。 第二步,把握好基差变化方向,优化套期保值效果。基差研究的准确与否也关系到卖出套期保值效果的好坏。就卖出保值策略而言,期货建仓最佳时机,可以选择在基差持续走弱的窗口期。以螺纹钢期货2410月合约为例,7月中下旬以来,螺纹钢基差持续走弱,最低时基差达到-70元/吨的水平。从螺纹钢期货2410月合约基差季节图可以看出,当时螺纹钢基差已经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此时是卖出保值策略的最佳进场位置。当然,我们在实际参与套期保值的过程中,不可能全部卖在基差最低的位置,尽可能做到在基差相对低位参与套期保值。 我们可以从上图发现,螺纹钢基差一方面呈现出较大的波动特征,另一方面呈现出收敛特征。利用好基差的波动和收敛特性,有助于我们优化套期保值效果。正常情况下,基差临近交割时基本会回归,此时就卖出保值策略而言,随着基差回归,将期现两端同时平仓,就可以兑现基差和套保利润,无需参与实际交割。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如果临近交割,基差没有回归,且仍然大幅走弱,此时就需要通过卖交割的方式来兑现基差和套保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参与套期保值必须制定期货套期保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细则,使操作流程和交易规范化,严格仓位风险管理、资金管理和交易管理。与此同时,企业参与套期保值必须摒弃投机思维,遵循风险对冲的基本原则,利用好期现两个市场,“两条腿”走路。唯有如此,市场风险方不再可怕,反而可控。

  • 世界钢铁协会:7月全球粗钢产量为1.585亿吨 同比提高6.6%

    2023年7月全球63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585亿吨,同比提高6.6%。具体来看,非洲粗钢产量为140万吨,同比提高26.1%;亚洲和大洋洲粗钢产量为1.199亿吨,同比提高9.1%;欧盟(27国)粗钢产量为1030万吨,同比下降7.1%;其他欧洲国家粗钢产量为360万吨,同比提高5.1%;中东粗钢产量为310万吨,同比下降3.9%;北美粗钢产量为940万吨,同比下降1.2%;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乌克兰粗钢产量为740万吨,同比提高9.3%;南美粗钢产量为340万吨,同比下降8.4%。 上述地区含63个产钢国提交的数据,其2022年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97%。 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2023年7月,中国粗钢产量为9080万吨,同比提高11.5%;印度粗钢产量为1150万吨,同比提高14.3%;日本粗钢产量为740万吨,同比提高0.9%;美国粗钢产量为690万吨,同比提高0.5%;俄罗斯粗钢预估产量为630万吨,同比提高5.8%;韩国粗钢产量为570万吨,同比下降9.0%;德国粗钢产量为300万吨,同比下降0.5%;土耳其粗钢产量为290万吨,同比提高6.4%;巴西粗钢产量为270万吨,同比下降4.7%;伊朗粗钢产量为200万吨,同比下降1.5%。

  • 下半年我国“钢需”有哪些新趋势?

    在7月29日—30日召开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六次理事(扩大)会议上,钢协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钢铁市场需求情况及下半年展望》专题报告。 该报告显示,上半年,下游行业钢材需求同比小幅下降,但整体呈逐步企稳趋势。从主要用钢行业运行情况来看,建筑业中,房地产行业钢铁需求继续下降,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支撑,但仍难以弥补房地产需求下滑缺口,建筑业钢材消费同比下降3.9%;制造业中,船舶、汽车、家电表现良好,集装箱行业大幅下降,制造业钢材消费同比增长3.3%。总体来看,上半年下游行业钢材消费同比下降0.6%。 该报告预计, 下半年下游行业总体钢材消费量同比下降0.9%,大致将保持平稳。其中,建筑业钢材消费量预计同比下降0.4%,制造业将同比下降1.4%。从全年来看,2023年钢材消费量将同比下降0.8%,呈小幅下降趋势。其中,建筑业钢材消费量将同比下降2.2%,制造业钢材消费量将增长0.9%。 下半年我国下游行业“钢需”预计稳中小降 今年初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5%,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8%,为钢铁行业平稳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下半年,经济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一系列经济托底政策和稳增长措施陆续推出。该报告对下半年主要用钢行业用钢需求形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一是房地产行业仍处于筑底企稳阶段。 今年初以来,房地产市场信心依然不足,行业继续探底,主要指标多数下降。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5.9万亿元,同比下降7.9%;施工面积下降6.6%,新开工面积下降24.3%,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5.3%。房地产投资和施工降幅同比继续扩大,新开工和销售降幅有所收窄。土地供应方面,全国300城住宅用地继续缩量,上半年供求规模同比下降均超30%,用地供求规模均降至近10年以来同期最低位,房地产市场信心仍有待恢复。 下半年,房地产行业政策基调不变。中央强调,房地产行业仍然是经济支柱产业,也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租赁房和保障房建设将加快进度,特别是近期公布的《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将利好房地产市场,同时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但需求端仍受到收入预期、房价下跌预期等因素制约,房地产市场处于筑底企稳阶段。预计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8万亿元,降幅收窄至4%左右;销售面积约13.5亿平方米,有望实现同比增长,增速约1%;新开工面积降幅预计收窄,下降13%左右。 二是基建稳增长作用仍将延续。 上半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7.2%,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0.5%,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9.6%,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3.1%,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1%。上半年,各地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2.2万亿元,支持地方建设实施一大批惠民生、补短板、强弱项的项目,支持项目近2万个。 下半年,基础设施建设稳增长的作用仍将延续。尽管投资增速或有所收窄,但依然较为可观,第三季度专项债发行有望提速,保障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助力重大项目建设。预计2023年下半年基建投资将保持一定的韧性,由于上年基数偏高,增速或有所回落。 三是机械行业将继续保持总体平稳。 上半年,机械行业保持平稳增长,机械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主要涉及行业大类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和仪器仪表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6%、5.5%、15.7%和1.7%,电气机械行业带动作用突出。 上半年,机械行业重点监测的120种产品中,58种产量同比增长,占比48.3%;62种产量同比下降,占比51.7%。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仪器仪表等行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工程机械、农机、机床等行业产品产量呈现下降趋势。 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但压力增大。上半年,机电产品累计出口额6.66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机械基础件出口额累计增长5.0%,农业机械下降0.5%,通用机械设备增长12.2%。但以美元计,机电产品出口额由增转降,上半年累计同比下降0.8%。 下半年,机械行业将继续保持总体平稳,机械工业增加值全年有望实现平稳增长。但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强,机械工业外贸市场面临下行压力;国内经济内生动能不强,需求依然不足,产量总体面临下行压力。 四是汽车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上半年,我国汽车市场整体实现较快增长,产量达1325万辆,同比增长9.3%。从汽车生产结构方面来看,上半年乘用车产量为1128万辆,同比增长8.1%,月度产量变化趋势与汽车总产量一致。近年来,乘用车市场呈现“传统燃油车大型化、高端化,新能源车全面化”的发展特征。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物流和商业活动逐步恢复,商用车走出下行周期,上半年产量为197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6.9%,客车和货车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客车增速高于货车。 新能源汽车、汽车出口和中国品牌汽车作为汽车行业三大亮点,继续延续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快速增长42.4%,市场占有率上升至28.3%;汽车出口增长迅速,上半年已达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对市场整体增长贡献显著;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上升至53.1%。 下半年,伴随促消费政策效应显现,汽车市场消费潜力将有所释放,预计2023年汽车行业产销量均有望继续保持增长,由于下半年同期基数较高,增速较上半年将有所下降,全年销量将达到约2780万辆,同比增长约3%;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乘用车约2430万辆,同比增长约2%;商用车约350万辆,同比增长10%左右。预计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有望突破900万辆,同比增长约50%。 五是家电行业总体将稳中有升。 上半年,家电行业总体实现较快增长,三大白电产量均有所上升。其中,洗衣机产量为4913万台,同比增长20.5%;空调产量为14060万台,同比增长16.6%;冰箱产量为4739万台,同比增长13.3%。总体来看,家电行业国内市场消费实现恢复性增长,国际市场受欧美消费低迷、库存较高影响,需求不振,内需形势好于外需。上半年,家电产品出口17.3亿台,同比小幅增长1.4%。近年来,家电行业产品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大家电产品呈现出数字智能、变频节能、绿色环保等趋势,小家电方面创新趋势明显,不断有新类型产品加入市场。 下半年,内需方面,家电行业需求更多来自于存量更新,传统产品消费规模仍有一定支撑,一些新兴品类还有快速增长空间,但消费者收入预期将制约消费增长。国际方面,欧美等地电器零售渠道库存高企,消费需求下降。叠加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因素,下半年主要大家电产量或将有所下降,预计2023年我国家电行业总体稳中有升,内销市场将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增速约5%;出口市场仍将面临较大压力,预计下降2%左右。 六是船舶行业继续良好运行。 上半年,我国船舶行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三大指标均实现增长,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为211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2%;新接订单量为3767万载重吨,超预期大幅增长67.7%;伴随国际液货船市场快速发展和船舶绿色燃料更新需求拉动,新接订单量连续两年快速增长,截至6月底,手持订单量达到1237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5%。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9.6%、72.6%和53.2%,均位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当前国际航运市场高位运行,运价及新船价格上涨,新船市场较为活跃,船企盈利能力较好,订单充足。目前,船舶行业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中,我国手持船舶订单回升至近5年高点,国内船舶企业手持订单平均可满足约3年生产量,大部分企业生产任务安排至2025年后。值得一提的是,订单结构不断优化,高附加值船占比提高。这为未来几年船舶行业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预计下半年船舶行业继续保持良好运行态势, 2023年全年造船完工量将突破42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超5000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保持在1.1亿载重吨以上。新能源动力船、LNG(液化天然气)船、深远海养殖装备、海上风电等新兴市场将维持较快增长。 七是集装箱产量延续降势。 受前期消费透支和国际贸易形势影响,上半年,我国集装箱产量继续大幅下降,共生产集装箱3732万立方米,同比下降56.5%;出口集装箱112万个,同比下降36.6%。 下半年,集装箱行业将延续下降走势,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降幅有望收窄,预计2023年我国集装箱产量继续下降。 下游行业钢材需求新趋势值得关注 2020年以来,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滑影响,下游行业钢材需求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不过,该报告认为,下游行业钢材需求中也不乏一些新的亮点。 下游行业钢材消费结构性出现新变化。近两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结构调整,在长期转型和周期波动交织下,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深度调整,整体市场下行明显。与2020年相比,2022年房地产投资下降6%、新开工面积下降4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3%、土地购置面积下降61%。在此背景下,与2020年相比,2022年建筑业钢材消费量下降14%,制造业消费量增长4%。因此,建筑业钢材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由2020年的58%下降至2022年的53%,制造业由42%增加至47%。预计2023年建筑业钢材消费占比仍将下降,制造业保持上升。按照当前下游行业发展趋势,未来几年内建筑业钢材消费占比将降至50%以下。 钢结构行业继续保持增长。近年来,我国钢结构发展较快,每年需求量增长约10%,2022年钢结构加工量首次超过1亿吨,达到1.01亿吨。据中国钢结构协会发布的《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到2025年底,我国钢结构用量达到1.4亿吨左右;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用量达到每年2亿吨以上。钢结构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将是未来钢铁消费增量重点,利好中厚板和型钢市场。 新能源汽车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需求量增加。随着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延续、充电桩“下乡”等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推进下,新能源汽车占比将进一步提高。截至今年6月底,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过28%,提前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2025年占比达到20%的目标。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汽车行业对原材料需求出现较大变化。由于新能源车没有发动机、变速箱及其他相关部件,增加了电动机,汽车行业对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需求量增加。2022年,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消费量约75万吨,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继续大幅增长,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需求仍有增长空间。值得关注的是,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能也在快速扩张。 新能源用钢快速增长。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从实际调研情况看,这一目标有望提前实现,并且未来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预计风电用钢年需求量约500万吨,品种以中厚板、硅钢为主;光伏用钢年需求量约150万吨,品种以型钢和管材为主,光伏支架一般选用碳钢热浸锌板、铝合金和不锈钢等材料,目前锌铝镁材料正逐步被市场认可。 造船行业发展带动高端钢材需求。目前,我国船舶行业三大指标均处于世界第一。随着我国船舶行业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高端船舶接单量持续增加,对高端钢材品种需求也在提高。随着我国大型集装箱船订单的增加,大厚度船用止裂钢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双燃料船顺应环保趋势快速发展,其中LNG燃料罐带动9Ni钢需求增加,同时以高锰钢为原材料的LNG燃料罐也在加紧推进产业化;LNG船需求大幅增加,殷瓦钢和不锈钢波纹板需求增加;新型海工钢需求增加,深远海养殖装备快速发展,塔筒及导管架用钢和深远海养殖装备用钢需求将有一定增长空间。

  • 美国钢铁拒绝同行73亿美元收购提案 股价飙涨40%

    8月13日周日,美国钢铁公司表示,因为竞争对手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公司(Cleveland Cliffs)试图在未经允许进行适当尽职调查的情况下迫使其接受收购条款,它拒绝了克利夫兰克里夫斯73亿美元的收购提案。 美国钢铁公司首席执行官David Burritt在周日发布的致克利夫兰克里夫斯首席执行官Lourenco Goncalves的一封信中表示: 目前,我们无法确定贵司主动提出的收购提议是否正确反映了我司的全部和公允价值。出于上述原因,我司董事会别无选择,只能拒绝贵司的不合理收购提议。 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公司周日早些时候宣布,其对美国钢铁公司的收购报价为73亿美元,基于每股17.50美元现金和1.023股Cliffs股票。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公司表示,收购要约的价值为每股35美元,高于美国钢铁公司周五收盘价22.72美元。 该公司表示,在美国钢铁公司拒绝后,决定披露该非公开要约。 美国钢铁拒绝被收购的消息传出后,周一这两家公司股价均大幅上涨。其中美国钢铁跳空高开,盘中大幅上涨超40%,并突破30美元关口;克利夫兰克利夫斯盘中高走,涨幅超10%。 Burritt在早些时候的一份声明中透露,该公司已经收到了几份主动提出的要约,并已启动“对战略替代方案的全面彻底的审查”。 美国钢铁公司表示预计会收到更多收购提案,并表示不能保证审查过程中会达成任何交易。 Burritt表示,这些报价是对“美国钢铁公司转型战略的验证”,包括扩大其电弧炉炼钢和精加工能力。 Goncalves表示,其于7月28日首次提出的收购提案称,二者合并后的新公司将跻身全球十大钢铁制造商之列。该提案将“为我们的客户创造成本更低、更具创新性和更强大的国内供应商”,尽管美国钢铁公司拒绝,该公司仍然致力于通过收购同行来达成这一目标。 Goncalves表示,该公司的提议得到了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支持,该工会在克利夫兰克里夫斯拥有1.4万名会员,在美国钢铁公司拥有1.1万名会员。在该公司网站上发布的一封支持信中,工会表示该公司“处于确保美国制造业在该国保持强劲的最佳地位”,并赞扬该公司在2019年收购AK Steel和2020年收购ArcelorMittal时没有裁员。 克利夫兰克利夫斯是北美最大的扁钢和铁生产商。美国钢铁公司自1901年由摩根大通、安德鲁·卡内基等人创立以来一直是美国工业化的象征,不过近年来由于钢价波动,其股价一直表现不佳。

  • 欲缔造全球顶级钢企!Cliffs提出73亿美元收购美国钢铁 但遭拒绝

    美国钢铁公司(United States Steel Corp)周日拒绝了竞争对手、美国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克利夫兰-克里夫斯公司(Cleveland-Cliffs)的收购要约,并启动了对其它战略选择的正式评估。 Cliffs周日提出,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以17.50美元现金和1.023股Cliffs股票的代价,换取每股美国钢铁公司股票 ,对美国钢铁公司的估值约为73亿美元,较该公司上周五收盘价溢价43% 。 Cleveland-Cliffs上周五收报14.69美元,而美国钢铁收报22.72美元。 不过, 美国钢铁公司以“不合理”为由拒绝了这一收购要约 ,并宣布进入对其它战略选择的正式评估程序,并称该公司收到了多份对其部分或全部业务的收购要约。 美国钢铁公司已聘请巴克莱资本和高盛作为其战略审查的财务顾问。 该公司在声明中表示,尚未设定完成审查的最后期限,该过程可能不会产生交易或任何其他战略成果。 合并有望缔造全球顶级钢企 美国钢铁公司是美国工业的标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前。 Cliffs传统上是一家铁矿石开采商,而非钢铁制造商。不过,该公司近年来一直是钢铁行业最积极的收购者之一,其在2020年收购了AK钢铁控股公司,并于同年收购了钢铁制造商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的美国业务。这些收购帮助其奠定了在钢铁制造行业的地位。 Cliffs目前的市值约为75亿美元。该公司与美国钢铁公司的合并有望缔造一家全球钢铁制造巨头,使Cliffs跻身全球顶级钢铁生产商之列。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汽车行业的主要供应商,并拥有美国100%的铁矿石储量。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上市,但我确实期待继续与美国钢铁公司就潜在交易进行接触,因为我相信我们两家标志性美国公司合并后产生的价值潜力和竞争力是非凡的,”Cliffs首席执行官Lourenco Goncalves表示。 在收购要约遭拒后,Cliffs并不打算放弃竞购,表示将进一步与美国钢铁公司接触。

  • 富煌钢构:1-6月累计新签销售合同额同比增长42.29%

    富煌钢构8月11日晚间公告,2023年4-6月累计新签销售合同额人民币约201,017.0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30%。公司2023年1-6月累计新签销售合同额人民币约365,344.2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29%。 富煌钢构公告称,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已中标尚未签订销售合同的金额合计50,310.95万元。 富煌钢构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7.58亿元,同比下降17.08%;归母净利润9927.02万元,同比下降40.24%;扣非净利润8460.02万元,同比下降45.98%;2022年,富煌钢构基本每股收益为0.23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22%。公司2022年度分配预案为: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0.46元(含税)。分产品来看,2022年度富煌钢构主营业务中,建造工程收入30.67亿元,同比下降20.38%,占营业收入的64.46%;钢结构销售收入10.62亿元,同比下降18.67%,占营业收入的22.33%;门窗产品收入4.40亿元,同比下降15.21%,占营业收入的9.25%。

  • 多地钢贸行业发生欺诈事件 河南钢铁协会发出警告

    据河南省钢铁工业协会,近期全国多地钢贸行业出现了跑路、受骗等风险事件。多个地区的钢铁贸易协会就此发出了交易风险警告。 文件指出,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一直以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近期全国多地钢贸行业出现了跑路、受骗等风险事件,对行业形象和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共同维护钢贸行业的稳定和安全,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向各位会员企业发出以下倡议: 一切勿:切勿贪图低价便宜、拒绝低价诱惑; 二切勿:切勿凭经验、凭感情用事; 三切勿:切勿无实物的交易; 四切勿:切勿没有风控把关的交易。

  • 日上集团:美国商务部对越南部分钢制车轮启动范围调查

    日上集团8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于近日获悉, 经美国 Dexstar Wheel Division of Americana Development Inc 公司申请,美国商务部于2023年8月7日 对在越南使用中国车轮组件制成的直径为12至 16.5 英寸的钢制车轮发起范围调查。 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情况介绍 美国 Dexstar Wheel Division of Americana Development Inc.公司(申请人 Dexstar 公司)于 2023 年 7 月 7 日向美国商务部递交一份范围裁定申请: 要求美国商务部裁定在越南使用中国车轮组件生产的直径为12至16.5英寸的钢制车轮 是否在商务部发布的《来自于中国产地的直径为 12 至 16.5 英寸钢制车轮的反倾销和发 补贴税令》涉案范围内。由于美国商务部未在提交申请后 31 天内驳回申请人 Dexstar 公司的调查申请,根据美国联邦法规 19 CFR 351.225 之规定,本次范围调查被视为于 2023 年 8 月 7 日启动。申请人以外的利益相关方在调查启动后的 30 天内有一次机会向 美国商务部提交抗辩意见和事实信息,申请人 Dexstar 公司可在 14 天内针对利益相关 方提交的资料继续提交反驳意见或资料。美国商务部将根据调查情况发布最终范围裁决 结果。 谈到本次调查对公司的影响,日上集团表示:公司下属孙公司新长诚(越南)有限公司自 2008 年 成立以来主要从事钢结构和钢制车轮的生产和销售,拥有全道工序及完整的钢轮生产线, 生产多种尺寸规格的钢制车轮,且产品均符合越南原产地认定条件。 2022 年,越南新长诚向美国出口的 12 至 16.5 英寸小尺寸钢制车轮的销售收入占公司审计后的营业收 入4.69%,鉴于美国商务部对本次范围调查作出最终裁决前,虽未禁止涉案产品继续 出口,但基于调查结果的不确定性下游进口商可能会暂停进口该产品,对越南新长诚2023年度的销售收入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但对集团公司整体经营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日上集团提醒:公司一直专注于汽车车轮和钢结构双主业。汽车车轮业务目前拥有厦门、四川南充、 越南、漳州华安、唐山曹妃甸 5 个地区 7 个车轮生产基地,产品链齐全,经过二十多年 的市场开拓,已经形成全球销售渠道,覆盖70多个国家地区。 在获悉本次事件后,公司已成立专门工作组,并聘请律师团队积极应对本次调查。同时,公司将加大国内以及其他海外市场的推广力度,尽可能减少本次范围调查对公司造成的不利影响。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