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

  • 欧洲理事会主席:投资环境恶化 欧盟资本外流规模突破3000亿美元

    当地时间周四,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发表讲话称,随着欧盟投资环境的恶化,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都在将资金转移到欧盟之外,资金外流规模已经达到每年3000亿欧元(约合3250亿美元)。 科斯塔在当天与欧盟各国领导人讨论了经济议程,他表示,欧盟各国都注意到了资金外流的问题,正在寻求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降低能源成本。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能源成本居高不下,对主要行业和公司造成了严重冲击。 科斯塔强调,欧盟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降低能源成本,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工作岗位,加强基础产业,比如汽车、钢铁和金属行业,以便确保欧洲仍然是一个充满创新和技术活力的大陆。 在他发表上述言论之际,欧盟正考虑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同比增加一倍,同时继续履行向乌克兰提供数十亿欧元援助的承诺。 科斯塔指出,欧盟的家庭每年存下来的钱,有很大一部分(约3000亿欧元)并没有留在欧洲市场,而是流向了其他国家或地区。这种资金外流导致欧盟的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影响经济增长。 面对这种经济挑战,科斯塔表示,欧盟各成员国需要行动起来,为了吸引资金回流,欧盟准备减少一些让人觉得麻烦的规则和手续。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周四表示,匈牙利因制裁、能源危机和失去对俄罗斯的出口市场,在过去三年中损失了220亿欧元,相当于每个家庭损失了6000多欧元。 欧尔班提到,欧洲和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总共花费了3100亿欧元,这是一个“噩梦般”的数字,如果这笔钱被投入到欧洲经济中,今天的欧洲人会生活得更好,有可能“创造奇迹”,然而这笔钱就这样“烧掉了”。

  • 在由SMM、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上期所共同共同主办的 2023 SMM第十二届金属产业年会 - 主论坛 上,SMM大数据部总监刘小磊对双碳计划将如何影响金属行业的发展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双碳政策在全球实时强度不一 双边与多边影响持续存在 根据已实现/计划实现碳达峰时间和碳中和计划时间,其对全球碳中和和碳达峰时间表进行了介绍。 双碳政策对金属影响集中在政策端、消费端以及冶炼端 政策端 政策分级实施 阶段性目标明确 有色金属及工业金属原料减碳首当其冲 减碳+稳增长“全都要”2023年具体到金属的影响更加清晰 世界各地区再生金属产业政策发展不一,东南亚政策聚焦废料进出口,中国聚焦再生金属产业总体规划,欧盟政策逐渐细化 中国碳交易市场初步建立,相关政策机制逐步完善,未来碳交易市场将驱动“双碳”落地 ►SMM分析: 中国碳交易市场起步较晚,于2021年7月16日上线启动,是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从2022年的碳价来看,英国和欧盟市场的碳价最高,中国全国碳价市场价格最低。其原因主要是欧洲地区受天然气供需关系变化导致能源价格动荡、俄乌冲突导致气价和碳价脱钩、欧盟激进政策导致配额供需关系变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从交易额和交易量来看,中国碳交易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并且目前中国碳定价较低,随着双碳政策的落地以及相关政策的完善,中国碳价以及交易量将逐步提升。 CBAM对中国铝材出口影响预计在30万吨附近 2023年10月1日起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开启。 中国直接出口到欧盟的铝材占比逐年递减。 冶炼端 双碳计划对金属行业影响的几个方面: 未来中国将通过四种碳减排方式分三个阶段实现碳中和 实现碳中和的四种碳减排方法 通过多种方式在需求侧进行碳减排,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 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氢能,实现清洁低碳的供给侧调整 通过CCUS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增加碳汇,通过发展固碳技术或生物碳汇,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空气中的碳浓度。 分三个阶段实现碳中和 第一阶段(碳达峰2020-2030): •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 •控制煤耗 •发展大规模清洁能源 第二阶段(碳排放快速降低2030-2045): •加强氢能研发 •完成电动车对传统燃油汽车替代 •完成第一产业转型减排 第三阶段(深度脱碳2045-2060): •考虑碳汇 •主要采用CCUS、BECCS等将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相结合的减排技术 低碳铝终端需求市场成熟 低碳铝结算价格需要建立 2025年低碳铝产能占比提升至24%。 电解铝企业选择减碳途径——节能降碳 绿色电力交易作为国内金属冶炼企业低碳转型的重要补充工具 全球“绿钢”供应商有哪些? 从全球已有/规划的主要“绿钢”供应商的例子来看,目前,全球“绿钢”供应及未来新增项目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包括瑞典、法国、西班牙等多个欧洲国家在“绿钢”生产供应陆续发力。在“绿钢”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减排压力持续加大的驱动下,欧洲的钢铁巨头们在“绿钢”领域不断加注。比如SSAB提出“到2045年实现无化石燃料冶金、2026年投放无化石燃料钢铁产品”的目标。 对于中国而言,目前国内可生产“绿钢”屈指可数,且尚未达到大量供应。在我国双碳目标的促进下,未来预计仍有不少钢厂将在“绿钢”生产发力。 碳市场:通过市场机制 碳交易奖优罚劣 低碳铝终端需求市场成熟 低碳铝结算价格需要建立 消费端 可再生能源端电源端增速提升 电网端和储能端同步对金属需求提振 2022年,火电依旧是国内所有发电形式中总量最大的,但是增速是最慢的,仅2.7%。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占比明显在提高,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增速高达28.1%,是主要发电类型中增速最快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比14.25%。 随着新型电力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电力供需体系发生显著变化,2023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呈现增长、绿色、调整三大典型特征,全国累计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上升至51.5%。 在2013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90万千瓦,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市场。同时,光伏发电成本也继续下降,让光伏发电变得更加经济实惠。 但随着2019年中国实现光伏平价上网,光伏发电竞争优势加强,受政策补贴等影响逐渐降低,经济周期对光伏的影响越来越小(平价并网) 但因为光伏发电发电的不稳定性,光伏并网存在限制,只有其不稳定性被储能设备滤波后,才能达到真正的替代火电,进一步解放需求端限制(光储平价) 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在碳排放峰值与碳中和政策的推动下迅速发展 新能源产业链从发电到输电到用电端 对用铜消费增量变化趋势提升 中国再生金属产业处于发展关键期,相关产业充满机遇与挑战 废旧循环 - 废旧扩大使用是降低碳排的一个重要途径(以铝为例) 再生铝消费主要集中在交通领域(汽车、摩托车行业),占比70%左右。 未来随着再生铝合金锭在纯度、机械性能等方面的改善以及铸造工艺的发展,再生铝应用将逐步渗入到建筑、通信、电子以及包装等行业,同时汽车行业的再生铝应用也将不断拓展,服务企业减碳降碳。 碳铝终端需求市场成熟 低碳铝结算价格需要建立 双碳政策加剧金属价格波动 持续性影响仍将存在 2017-2023年国内外铝价走势关键驱动矛盾点交替出现。 低碳服务介绍 SMM背景:发展史 SMM整合各方资源能力服务全球金属行业减碳降碳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