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64

  • 进口比值好转 中国7月铅矿进口量增加

    海关总署在线查询数据显示,中国7月铅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为95260吨,环比增2.42%,同比增6.74%。目前国内铅矿供应仍然紧张,仍需要进口铅矿流入补充,另外7月进口比值有所转好,7月进口铅精矿量较6月环比有小幅增加。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 根据海关总署最新发布,SMM统计2024年7月我国锰矿总进口量为229万吨,环比增加7.01%,同比减少8.03%。1-7月累计进口量1631万吨,同比去年同期减少8.84%。 7月锰矿进口量小幅增加,前五锰矿进口量:南非锰矿1420664吨,加蓬锰矿341398吨,加纳锰矿202087吨,缅甸锰矿108828吨,澳大利亚锰矿84114吨,总量为2157092.860吨,约占进口总量的94%。 其中,南非和加蓬地区的锰矿进口量显著增加,而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锰矿进口量则明显下滑。由于South32公司在格鲁特岛的锰矿尚无法正常发运,这打破了锰矿供应的平衡。在没有额外供应的情况下,预计全球锰矿供需缺口将达到7%;有额外供应时,预计缺口为4%。展望后市,随着市场紧张情绪的缓解,供应趋紧的局面有望缓解,锰矿价格预计将进一步下降。

  • 海关总署:外贸保持稳中向好!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6.2%

    据海关统计,2024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下同)进出口总值24.8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6.2%。其中,出口14.26万亿元,增长6.7%;进口10.57万亿元,增长5.4%;贸易顺差3.69万亿元,扩大10.6%。按美元计价,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5万亿美元,增长3.5%。其中,出口2.01万亿美元,增长4%;进口1.49万亿美元,增长2.8%;贸易顺差5180亿美元,扩大7.9%。 2024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等进出口增长 前7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6.08万亿元,增长4.9%,占我外贸总值的64.7%。其中,出口9.4万亿元,增长8%;进口6.68万亿元,增长0.9%。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4.33万亿元,增长3.2%,占17.4%。其中,出口2.73万亿元,下降0.2%;进口1.6万亿元,增长9.7%。 此外,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3.5万亿元,增长16.9%。其中,出口1.34万亿元,增长13.2%;进口2.16万亿元,增长19.3%。 二、对东盟、欧盟、美国和韩国进出口增长 前7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92万亿元,增长10.5%,占我外贸总值的15.8%。其中,对东盟出口2.36万亿元,增长13.7%;自东盟进口1.56万亿元,增长5.9%;对东盟贸易顺差7935.5亿元,扩大33.2%。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22万亿元,增长0.4%,占13%。其中,对欧盟出口2.1万亿元,增长1.5%;自欧盟进口1.12万亿元,下降1.5%;对欧盟贸易顺差9850.8亿元,扩大5.1%。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2.72万亿元,增长4.1%,占11%。其中,对美国出口2.04万亿元,增长5.1%;自美国进口6839.1亿元,增长1.2%;对美国贸易顺差1.35万亿元,扩大7.2%。韩国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与韩国贸易总值为1.32万亿元,增长8%,占5.3%。其中,对韩国出口6004.7亿元,下降0.6%;自韩国进口7201.1亿元,增长16.4%;对韩国贸易逆差1196.4亿元,扩大7倍。 同期,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1.72万亿元,增长7.1%。其中,出口6.56万亿元,增长7.7%;进口5.16万亿元,增长6.3%。 三、民营企业进出口两位数增长 前7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3.67万亿元,增长10.9%,占我外贸总值的55.1%,比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22万亿元,增长10%,占我出口总值的64.7%;进口4.45万亿元,增长12.8%,占我进口总值的42.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28万亿元,增长1%,占我外贸总值的29.3%。其中,出口3.92万亿元,增长1%;进口3.36万亿元,增长1.1%。国有企业进出口3.82万亿元,增长0.7%,占我外贸总值的15.4%。其中,出口1.1万亿元,增长1.8%;进口2.72万亿元,增长0.3%。 四、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 、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增长 前7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8.41万亿元,增长8.3%,占我出口总值的5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 8158.8亿元,增长11.6%;集成电路6409.1亿元,增长25.8%;汽车4628.6亿元,增长20.7%;手机4547.4亿元,下降1.3%。同期,出口劳密产品2.43万亿元,增长5.1%,占17%。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6322.9亿元,增长1.6%;纺织品5745.3亿元,增长6%;塑料制品4372.1亿元,增长10%。出口农产品4031.2亿元,增长4.6%。 五、铁矿砂、煤和天然气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 前7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7.14亿吨,增加6.7%,进口均价(下同)每吨826.1元,上涨5.4%;原油 3.18亿吨,减少2.4%,每吨4322.3元,上涨8.1%;煤2.96亿吨,增加13.3%,每吨713.9元,下跌14.9%;天然气7544.2万吨,增加12.9%,每吨3477.7元,下跌9%;大豆5833.3万吨,减少1.3%,每吨3658.2元,下跌15.4%;成品油 2832万吨,增加4.6%,每吨4387.3元,上涨10.3%。此外,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1677万吨,增加1.6%,每吨1.08万元,下跌1.1%;未锻轧铜及铜材320.1万吨,增加5.4%,每吨6.68万元,上涨9.9%。 同期,进口机电产品3.88万亿元,增长10.7%。其中,集成电路3081.8亿个,增加14.5%,价值1.51万亿元,增长14.4%;汽车40.2万辆,减少2.5%,价值1631.9亿元,下降7.4%。

  • 在锰硅生产过程中,高品位氧化矿配比可适当降低,而其他矿种的配比则可相应提高。通常情况下,北方产区合金厂在生产中,高品位氧化矿的占比约为30%,但这个比例可以降低到约15%。若进一步降低氧化矿配比,可能影响锰硅的正常生产。其核心原因在于低品位矿抗爆性差,炉温升高后会产生粉末状和小粒度矿石,破坏冶炼料层的结构,使炉下部气体无法及时排出,存在塌炉的风险。据了解,不同产区和厂家的锰矿配比方案差异较大,少部分厂家将高品位矿配比降至15%以下进行生产,在极端情况下这种操作可以短周期进行,但在中期可能难以持续。 若维持正常配比,高品位矿仍面临快速消耗的预期。但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三季度高品位矿的去库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去库节点将被大大延缓。然而,随着低品位矿及富锰渣配比的提高,富锰渣原料中的低品位矿需求将增加,高品位矿去库压力将转移至南非等其他矿种,总体上锰矿库存仍维持小幅下降趋势。  

  • 今年四月下旬发布的一季度生产报告透露,锰矿码头修复时间将推迟至明年一季度,引发锰矿价格大涨。虽然多种矿产资源近期遭遇供给扰动,但此次锰矿供应危机规模更大,对下游产业链影响深远。 首先,锰矿供应短缺将对钢铁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由于钢铁行业在下游应用中占比大,且对成本变化不敏感,供应紧缺可能推高锰矿价格,尤其在供应链集中度高的情况下。尽管国内库存能部分缓解短期紧张,但随着进口锰矿价格的不断上涨,相关公司可能受益。 其次,对于锰化合物生产公司而言,原料价格上涨可能不会直接转化为利润增长,特别是在下游产品价格未能同步上涨且下游接受能力有限的情况下。 近年来,锰化工和电池材料市场经历了显著变化和发展。特别是电池级硫酸锰,因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潜在应用而成为市场热点,尽管其最终实际应用不如预期广泛。 另一方面,电解金属锰市场经历了大幅波动,反映了供需关系变化及技术发展的影响。此外,锰材料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呈多种形态,例如四氧化三锰在软磁材料中应用广泛,而电解二氧化锰主要用于碱性电池和锰酸锂正极材料制造。 整体来看,传统钢铁行业的消费仍是当前主要市场驱动力。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环保政策的推动,电池材料领域有望成为锰化工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 海关总署:我国外贸年均增长近1.6万亿 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30日上午10时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等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海关总署:我国外贸年均增长近1.6万亿元 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年均增长近1.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年进出口总额。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外贸企业数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这些数据客观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规模更大、结构更优、活力更强。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首次突破21万亿元 规模再创新高 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海关严守国门安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我国外贸实现跨越式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年均增长近1.6万亿元,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17万亿元,这个数字放在2023年世界各国贸易排行榜中,排名靠前(第四位);同期海关监管货物量也大幅增长54.5%。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外贸企业数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汽车、集成电路、锂电池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产品2023年出口较2012年分别增长8倍、1.8倍、15.2倍。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首次突破21万亿元,规模再创新高。我国外贸实现跨越式增长,进入新时代,外贸蛋糕更大了,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也更足了。 海关总署: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规范发展 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表示,下一步,海关将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进一步支持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建设,持续推进综合保税区政策创新和监管改革,优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机制,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模式,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规范发展。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充分发挥海关对外合作磋商机制作用,努力推动消除国外不合理的技贸措施,为外贸经营主体保驾护航,推动外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海关总署:有些论调炒作我国新能源产业所谓产能过剩 这实际上是伪命题 赵增连表示,前段时间,有些论调炒作我国新能源产业所谓产能过剩,这实际上是伪命题,它既不切合实际,也有违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比如电动汽车,国际能源署测算,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将会达到4500万辆左右,这个数字相当于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中国产量的5倍,我国的新能源产品不仅不过剩,反而丰富了全球的绿色供给,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保障,未来中国的绿色产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海关总署:将稳妥有序扩大农食产品市场准入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下一步,海关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进口通关监管创新,支持进博会、消博会等重要开放平台建设。近期,我们也出台了《海关支持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便利措施》,发布了《海关通关须知》,助力参展企业便利通关。我们还将稳妥有序扩大农食产品市场准入,创新检验检疫模式,扩大“先放后检”、第三方采信等试点范围,为扩大进口提供更优的通关监管和服务,让中国的大市场成为世界的大机遇。 海关总署:做好新一轮通关政策储备和供给 助力企业减负降本 吕大良表示,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地缘政治风险也较高,部分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全球产供链造成的干扰也逐步显现,您提到的红海危机等导致的航运堵塞、运费上涨,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下半年外贸保持增长,我们认为还是面临不少挑战。当然,前行路上有风有雨也是一个常态。有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和产业体系配套完整优势作支撑,有各项稳外贸政策举措保驾护航,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必将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国外贸也必将行稳致远。海关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落实好各项稳外贸政策措施,推动拓展中间品贸易,助力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扩大进口,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着力巩固外贸向好态势。同时,我们也将密切跟踪形势变化,加强数据监测分析,做好新一轮通关政策储备和供给,助力企业减负降本,全力服务外贸质升量稳。 海关总署:正在研究推广跨境电商出口货物“先查验后装运”模式 吕大良表示,下一步,海关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完善有利于跨境电商发展的海关监管制度。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推广跨境电商出口货物“先查验后装运”模式,以及扩大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试点范围等措施。我们还将不断优化完善海关跨境电商通关服务系统功能,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更好满足广大消费者和企业“买全球、卖全球”的需要。总之,就是要让大家的购物体验更加顺畅,助力我国跨境电商持续高质量发展。 海关总署:持续优化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工作机制 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表示,下一步,将坚决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持续优化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口岸“边境”环节和“边境后”环节的便利化措施落地落实,提升进出口全链条货物通关效能和物流效率。二是通过将“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和“企业问题清零”等好的经验做法制度化、机制化,进一步助企纾困,落实高级认证企业17条便利措施,提升经营主体的获得感。三是通过深化改革和科技赋能双轮驱动,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系统集成,强化口岸设施和数据共享。 海关总署:力争到2026年建成智慧海关基本框架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负责人林少滨表示,下一步,将聚焦流程优化、信息互通、系统集成,着力加快智慧海关建设进度,既注重稳中求进,也注重突出重点,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到2026年建成智慧海关基本框架,到2029年形成智慧海关完整体系。

  • 2024年上半年,South32矿山由于热带飓风对基础设施所造成的重大破坏,总计生产了645万吨锰矿,同比减少了60%。 第二季度,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目前处于雨季,报告称在雨季期间采矿活动将增加,以支持在雨季结束前按计划建立库存,恢复计划略显矛头。 预计正式恢复码头运营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但要保持正常的锰矿出口数量也较为困难,各种困难条件下,施工生产率也很难提高。第二季度总产量为53.4万吨,同比下降8.87%,环比增长0.75%,采矿业务有所改善,但整体进展旧与第一季度相差不大。  

  • 根据海关总署最新发布,SMM统计2024年6月我国锰矿总进口量为214万吨,环比减少12.30%,同比减少15%。1-6月累计进口量1402万吨,同比去年同期减少8.84%。 6月锰矿进口量小幅减少,对比5月没有出现太大波动。其中,前五锰矿进口量:南非锰矿1218498吨,加纳锰矿607658吨,加蓬锰矿152390吨,缅甸锰矿71647吨,澳大利亚锰矿49073吨,总量为2321227.126吨,占进口总量的95.1%。 南非地区的进口量有所增加,下游合金厂需求量较为稳定。受港口影响,澳大利亚锰矿可销售量持续下降,预计2025年才能恢复正常,但由于港口和合金厂锰矿库存以及炉料配比的调整,当下的生产还未见明显受限。

  • 成本上行贸易商盈利不佳 2024年6月石油焦进口量持续缩减【SMM分析】

    SMM7月23日讯: 据海关数据显,2024年6月我国石油焦进口126.16万吨,环比减少5.38%,同比减少9.05%;粗略估计6月石油焦进口价格为165.53美元/吨,环比增加14.20%,同比减少17.08%。2024年我国石油焦累计进口总量约为741.23万吨,同比减少23.47%。   从进口种类看,2024年含硫量<3%和其他未煅烧石油焦比例为约3:7, 2024年“未煅烧石油焦,含硫量<3%”进口量达到192.18万吨,同比减少11.18%;“其他未煅烧石油焦”进口量达549.04万吨,同比减少27.01%。   从进口国家来看,2024年6月国内石油焦主要进口国家/地区为美国、俄罗斯及沙特阿拉伯,进口量(进口占比)分别为29.7万吨(24%)、21.39万吨(17%)、15.01万吨(12%)。   从进口价格方面来看,2024年6月石油焦进口价格明显上调,6月石油焦进口均价为165.53美元/吨,环比增加14.20%,同比减少17.08%。本月石油焦进口来源国/地区共计16个,其中共有11个国家的进口量具有连续性,本月调整幅度在44美元/吨以内,除加拿大和美国外,其余连续订单的进口价均有所上浮。   总体来看,2024年6月石油焦进口量持续下滑。近期国内石油焦炼厂检修企业陆续开工复产,国内供应有所恢复,叠加下游需求疲软,进口贸易商出货表现不佳,进口焦价格震荡下行,贸易商盈利表现不佳,外盘接货情绪放缓,SMM预计,未来石油焦进口量将维持下滑趋势。  

  • 中国6月精炼铅进口量同比上升199.77% 分项数据一览

    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7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24年6月精炼铅(未锻轧的精炼铅)进口量为524.961吨,环比上升235.65%,同比上升199.77%。 日本是第一大供应国,当月从日本进口精炼铅499.76吨。 哈萨克斯坦是第二大供应国,当月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精炼铅25.201吨。 以下为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官网数据整理的 2024年6月精炼铅进口 分项数据一览表: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