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53个
英国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和科研机构Exciton Science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制造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新方法,可以使电池缺陷更少,最终有可能与硅的耐用性相媲美。 通过去除溶剂二甲基亚砜,并引入二甲氯化铵作为结晶剂,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控制钙钛矿结晶过程的中间阶段,从而获得质量更好的薄膜,缺陷减少,从而增强稳定性。 据悉,研究人员共制作了多达138个样品设备,并在高温和真实条件下进行了严格的加速老化和测试过程。结果显示,使用新工艺制造出来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并表现出抗热、耐湿和延缓光降解。 这使其朝着其对标商用硅电池的稳定性又迈出一大步,并使钙钛矿光伏电池成为主导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的更有力候选者。这项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自然材料》杂志上。 在测试过程中,最好的设备在65°C的模拟阳光下,在T80阈值以上运行了1400多个小时。T80是太阳能电池降低到初始效率80%所需的时间,是研究领域的一个常见基准。 超过1600小时后,使用传统二甲亚砜方法制造的控制装置停止工作,而采用改进设计的控制装置在加速老化条件下仍能保持70%的原始效率。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85°C的高温下,对一组设备进行了相同的降解研究,新电池再次优于对照组。他们说,“我认为我们与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加速衰老的研究。我们在65°C和85°C的全光谱下对电池进行了老化测试。” 研究中使用的设备数量也很可观,许多其他钙钛矿研究项目仅限于一两个原型。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工作将鼓励更多地关注钙钛矿结晶的中间阶段,这是实现更高稳定性和商业可行性的重要因素。
SMM12月9日讯:周内金属硅市场延续弱势行情,华东不通氧553#硅在18600-18700元/吨,周环比下跌100元/吨,通氧553#硅在18900-19300元/吨,周环比下跌400元/吨,3303#硅在20100-20300元/吨,周环比下跌300元/吨。新疆大厂出货意愿较为积极,周初对外报价下调市场成交重心继续走弱,叠加北方出货较为积极,下游及贸易商观望情绪又起抑制下游需求释放,市场成交订单较为有限,金属硅行情表现弱势。 需求端铝合金行业因原料废铝价格上涨而铝合金锭价格跟涨有限,ADC12铝合金产品利润微薄,大型企业开工基本稳定,中小型企业开工环比趋弱,金属硅价格走跌压价情绪较重以按需采购为主。有机硅行业开工率基本稳定,周内部分单体企业询价采购,采购压价部分供货商签单较为犹豫,低钛421#硅价格在20300-20600元/吨不等,低价订单不多。多晶硅行业开工维持高位,虽然硅料价格走跌但利润仍极为丰厚,多晶硅企业仍旧保持较高的开工积极性,周内订单释放偏少,长期对金属硅需求维持景气。 随着疫情缓解货物运输通常,新疆金属硅产能也在陆续恢复供应量增加,川滇地区受枯水期成本上涨影响多数企业利润较少对外报价也较为坚挺,同一规格金属硅北方货源价格多低于南方地区,供应面偏宽松短期内价格反弹动力不足,预计下周硅价以弱稳运行为主。 (SMM陆敏萍) 》点击查看SMM硅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666820。
12月8日,新洁能(605111.SH)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将碳化硅业务视作近期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项目,重点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等相关领域,预计明年二季度实现SiC MOSFET产品的销售;公司的相关产品在充电桩客户端送样顺利,预计2023年一季度将实现销售放量;公司目前的IGBT产品主要为单管,在电流密度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已经达到国际一流厂商的最新世代水平;公司的IGBT单管产品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多个下游龙头客户已经和公司签订了2023年的保供协议。 碳化硅业务方面, 新洁能称,公司将碳化硅业务视作公司近期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项目,将通过碳化硅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产业链布局与客户开拓,保证公司在技术和产品上的领先优势与竞争力,重点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等相关领域。预计明年Q2公司将实现SiC MOSFET产品的销售。此外,公司亦在积极进行碳化硅产业链的布局,2022年11月8日,公司发布了对外投资公告,投资了常州臻晶半导体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利用液相法长晶技术、专业从事碳化硅晶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充电桩业务方面, 新洁能表示,公司的相关产品在充电桩客户端送样顺利,预计2023年一季度将实现销售放量。公司的超结MOSFET产品,明年将重点在汽车OBC、充电桩、光伏微逆等新兴应用领域实现大量销售。 对于 公司明年业绩表现, 新洁能指出,首先,公司对于明年的业绩增长抱有信心!从2022年三季度来看,公司当季度的销售下游应用中,光伏&储能应用单季度占比已经提升至30%,汽车电子占比提升至14%;预计公司四季度以及明年在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相关领域占比的提升,既有利于公司利用技术和产品优势在多个下游龙头客户实现“一供”,保证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又有利于公司不断扩大销售规模,提升盈利水平。此外,公司积极扩充产品结构,预计明年公司的功率IC产品、PIM模块产品、SiC MOSFET产品均将陆续放量,开拓更多的成长空间。 IGBT产品方面, 新洁能表示,公司目前的IGBT产品主要为单管,在电流密度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已经达到国际一流厂商的最新世代水平;IGBT模块亦将于近期向组串式逆变器、集中式逆变器、大储类客户送样。 公司是国内首家研发并量产650V~1200V全系列光伏用IGBT器件的设计公司,也是国内率先在功率密度参数方面打破进口品牌垄断的公司,产品已全面替换英飞凌、安森美等国际大厂最新一代光伏储能用IGBT器件产品,成功导入并批量供应国内绝大多数的光伏储能龙头企业,并成为多个龙头客户的第一大国产供应商。同时,公司已推出全球首款1200V 100A光伏用单管IGBT产品。 公司的IGBT单管产品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多个下游龙头客户已经和公司签订了2023年的保供协议;此外,公司近期将进行IGBT模块产品的送样,主要针对组串式逆变器、集中式逆变器和大储类应用客户,开拓新的成长空间。公司目前仍在积极对接上游代工厂,以追求和实现更多的IGBT产能。
据高测股份公开的消息显示,近日,高测股份与河南省滑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5GW光伏大硅片项目合作协议,公司将投资2.1亿元,充分利用滑县资源优势,发挥公司在切割设备、切割耗材及切割工艺方面的技术优势与协同优势,积极探索实现光伏大硅片更低成本切割。 项目建设周期预计4个月,项目建成达产后,将能缓解公司现有切片产能不足问题,从而满足更多客户新增硅片切割加工服务需求。 截至目前,公司达产、在建和待建切片产能共计52GW。继建湖(二期)12GW光伏大硅片项目、壶关(一期)年产4000万千米金刚线项目之后,高测股份2022年第三次扩产! 高测股份表示,目前,在硅片切割加工服务方面,公司已经与通威股份、美科股份、京运通、双良节能、润阳光伏、爱旭股份、英发、华晟、华耀、亿晶等公司建立了长期切片合作关系,并与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等公司建立了切片业务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切片环节技术闭环优势,不断扩大低成本硅片制造产能,持续提升硅片质量,高测股份将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预计2023年光伏供应链瓶颈将逐步消除,释放装机增长潜能。硅料供应短缺问题将逐步缓解,2023年有效产能或达约150万吨,可满足约450GW光伏装机需求,在装机需求负反馈机制下,硅料价格中枢总体有望温和下降。在装机需求高景气的基调下,随着N型电池组件加速推广、地面电站市场明显复苏,光伏行业结构性机遇凸显,技术红利兑现,看好N型技术、辅材、组件及逆变器等产业链环节和优质公司。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供应链瓶颈逐步消除,释放光伏装机增长潜能。 硅料供应短缺问题将逐步缓解,2023年有效产能或达约150万吨,可满足约450GW光伏装机需求,在装机需求负反馈机制下,硅料价格中枢总体有望温和下降。而尽管高纯石英砂供应持续趋紧,但供需缺口非刚性,大概率也不会成为限制2023年装机增长的硬性瓶颈。受供应链成本下降、项目收益率提升、技术进步和支持政策加码的共同刺激下,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量有望继续高增至350GW左右(国内约140GW),同比增速约40%,且地面电站需求有望明显复苏,装机占比或将回升。 N型电池风起云涌,新技术创造新机遇。 N型电池加速降本增效,TOPCon头部产能生产成本即将与PERC追平并有望进一步反超;HJT降本路径清晰,头部产能生产成本或于2023年底前与PERC打平。N型电池性价比大幅吸引行业加快扩产,2023年TOPCon/HJT新增产能或达200/50GW,拉动设备需求放量;2023-25年新型高效电池渗透率有望增至35%/55%/70%以上,快速成为市场主流。尽管2023年电池片供应紧张格局有望边际缓和,但N型等高效电池得益于成本竞争力和性能溢价,或持续享有明显的盈利优势,新型高效电池技术和量产领先的厂商有望充分享受技术发展红利。 N型升级+结构优化,辅材增长弹性凸显。 随着N型电池快速推广和地面电站装机回暖,辅材环节有望深度受益——胶膜:POE/EPE胶膜需求快速提升,或导致POE粒子供应骤然趋紧,按中性情形估算2023/24年POE粒子缺口达1/14万吨,缺口比例约2%/19%,价格有望持续上行,同时推动胶膜供给格局向具备供应链和产品结构优势的龙头集中,并带来库存红利。银浆:N型电池技术发展将推动银浆品类升级和单耗结构性增长,2022-25年银浆需求量CAGR有望由此前约15%增至约23%,其中更高规格的低温银浆CAGR或超130%,成长弹性凸显;同时,受益于国产化替代和价值量提升,银浆企业盈利有望加速修复。焊带:N型组件拉动SMBB、低温焊带加速推广和盈利能力提升,且龙头厂商加速扩产升级,市场格局有望趋于集中,头部企业份额优势或持续扩大,实现规模、盈利和技术竞争力的强势提升。光伏支架:地面电站市场回暖和跟踪支架渗透率提升,有望推升2022-25年跟踪支架需求CAGR超40%;同时,原材料成本压力逐步缓解和跟踪产品结构优化,支架盈利有望明显修复。 产能完善+产品升级,组件龙头盈利稳中有升。 组件市场格局不改集中化趋势,2022/23年CR5或升至61%/67%。在供应链降本预期下,尽管组件对上游回吐利润的截留能力有限,但由于部分长单价格托底,现时成本下降和订单周期有错配,有望支撑组件环节盈利稳定及修复。组件企业亦持续完善产能布局,其中一体化进一步提升幅度较大的厂商更有望实现盈利增强。同时,受益于电池技术升级溢价红利和新型高效组件出货放量,有望推动组件龙头盈利稳中有升。 微逆+储能逆变器潜力巨大,国产龙头强势崛起。 微型逆变器凭借“高效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竞争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逆变器主流方向,并进入高速增长阶段,预计2025年市场空间将超500亿元,对应2021-25年CAGR 近60%。此外,受政策推动和经济性提升驱动,中美大储、欧洲户储市场迎来加速高增,预计2022-25年电力市场储能装机CAGR达70%,打开逆变器需求长期新增量。国内优质逆变器厂商有望受益于微逆和储能市场高增长,并凭借产品性价比优势、全球客户拓展能力和品牌力提升而快速崛起,并持续高增长。 风险因素: 光伏装机增长低于预期;成本下降低于预期;新技术推广应用进度低于预期;硅料及其他辅耗材产能释放低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海外贸易壁垒抬升;疫情影响超预期;技术路线替代风险等。
SMM12月8日讯:今日部分规格硅价小幅下行,其余规格暂稳。天津港通氧553#硅在18800-19100元/吨,黄埔港通氧553#硅在19000-19300元/吨。南方金属硅供应以中高牌号居多,通氧低品位硅现货偏少叠加成本普遍高位硅持货商报价较为坚挺,北方通氧低品位硅供应以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区主,随着疫情管控放松物流陆续恢复,在大厂出货刺激下部分硅企出货意愿较为积极,从实际成交来看南、北方货源价差在300元/吨以上,短期内价格呈现出北低南高的特点。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666820,联系人:陆女士。
隆基绿能7日晚间公告,根据公司战略需要和产能规划,全资子公司隆基乐叶与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就公司在安徽省芜湖市投资建设二期年产15GW单晶组件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预计投资总额约30亿元(含流动资金),具体以公司内部有权机构审批的金额为准。 项目建设周期:根据合同约定的条件,从全部厂房和附属设施竣工工程确认单签署之日起算,投产时间不超过6个月,自项目投产之日起24个月内达产。具体实施进度以公司内部有权机构审批的进度为准。 谈到该项目对公司的影响,隆基绿能公告显示,本次签订的项目投资协议符合公司的未来产能规划,有利于公司充分发挥技术和产品领先优势,抢抓光伏市场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公司产能规模,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本次项目预计不会对公司当期营业收入产生影响,公司将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召开董事会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测算并及时披露。以上投资协议的签订和履行不会对公司业务独立性产生影响。
SMM12月7日讯:今日硅价小幅下行调整,华东不通氧553#硅在18600-18800元/吨,通氧553#硅在19000-19300元/吨,421#硅(有机硅用)在20500-20800元/吨。北方大厂出货降库意愿较为积极对外报价下浮调整,其他多数小型硅企因生产成本高位利润压缩报价跟跌意向不强,对外报价基本稳定变化不明显。贸易商手中现货库存不多采购补库较为谨慎,下游用户刚需订单释放市场成交量略微转好然成交价格依旧偏低,金属硅市场表现弱稳运行。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666820,联系人:陆女士。
12月6日,晶盛机电(300316.SZ)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未完成晶体生长设备及智能化加工设备合同总计237.90亿元,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24.6亿元。公司在材料端的目前主要布局了4个主要的材料,包括蓝宝石、碳化硅、石英坩埚和金刚线。其中,大尺寸蓝宝石晶体及高品质大尺寸石英坩埚生长工艺和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1月公司新一代金刚线生产项目投产仪式在浙江上虞举行;目前公司已成功生长出行业领先的8英寸碳化硅晶体,并建设了6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切片、抛光环节的研发实验线,实验线产品已通过下游部分客户验证。 公司三季报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晶盛机电实现营业收入74.63亿元,同比增长86.96%,归母净利润20.09亿元,同比增长80.92%。截至2022年9月30日, 公司未完成晶体生长设备及智能化加工设备合同总计237.90亿元,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24.6亿元 。 在调研中,晶盛机电指出,公司规划了2022年度的经营目标和计划,希望能够紧抓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加快的行业大趋势, 努力实现新签半导体设备及其服务订单突破30亿元(含税), 同时做好光伏设备和辅材耗材的市场拓展,以及未完成设备订单的交付和技术服务, 力争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规模突破百亿 。 晶盛机电还指出,单晶炉公司每年都在投入很多的研发,公司开发的第五代单晶炉主要是基于光伏产业链下游客户对差异化创新的需求。公司计划推出第三种模式, 为光伏产业开辟了自研设备和通用设备外的平台设备+专有技术的新局面 ,为客户差异化竞争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随着未来下游客户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对创新研发的内在需求动力也会更加强。第五代新型单晶炉配置有更强大的硬件引擎和控制系统模式,助力客户在技术上持续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 公司在材料端的目前主要布局了4个主要的材料,包括蓝宝石、碳化硅、石英坩埚和金刚线。蓝宝石材料方面, 公司大尺寸蓝宝石晶体生长工艺和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是掌握核心技术及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在石英坩埚业务这块,公司 高品质大尺寸石英坩埚在规模和技术水平上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在半导体和光伏领域取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在金刚线领域, 2022年11月公司新一代金刚线生产项目投产仪式在浙江上虞举行 。该项目的投产,将有效拓展公司核心辅耗材业务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半导体材料装备领域的产业链配套,对公司加速产业链高端化延伸、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碳化硅方面,据晶盛机电介绍,目前国际上主要量产衬底尺寸集中在4-6英寸,先进厂商已研发出8英寸衬底产品。国内目前实现量产主要为4英寸,6英寸产能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大尺寸是碳化硅衬底制备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8英寸碳化硅晶片尚未实现产业化的情况下,6英寸碳化硅晶片将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在下游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和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国内碳化硅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目前公司已成功生长出行业领先的8英寸碳化硅晶体,并建设了6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切片、抛光环节的研发实验线,实验线产品已通过下游部分客户验证 ,公司将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和工艺积累,实现大尺寸碳化硅晶体生长和加工技术的自主可控,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端的竞争力。
12月6日,神工股份(688233.SH)在业绩会上表示,“8英寸轻掺低缺陷抛光硅片项目” 年产180万片所需要的生产设备已经全部订购完成,其中一期5万片/月的设备已达到规模化生产状态,二期订购的10万片/月的设备陆续进场并开展安装调试等工作,公司半导体大尺寸硅片产能将继续稳健扩充;目前公司在大直径单晶硅材料的产能居于世界首位;今年公司持续扩展了与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厂商的规格的对接和产品评估工作,目前已得到了如广州粤芯、福建晋华等公司12英寸硅零部件的批量订单;从整体来看,公司目前主要业务收入仍来源于海外市场。 前三季度累计营收约3.91亿元 同比增长11.81% 神工股份介绍,公司第三季度实现了单季度营收1.28亿元左右,环比增加5.33%,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约3.91亿元,同比增长11.81%。第三季度实现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00万元左右,环比第二季度增长了8.84%。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净利润1.35亿元左右,同比减少了20%左右。 研发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超平坦硅片”已经在国内主流集成电路制造厂商接受样品评估;另外,公司研发的“氩气退火片”也取得一定进展,这两款高技术难度的硅片有望充分证明公司国内领先的技术实力,并为未来批量产品的导入打开大门。 目前公司“8英寸轻掺低缺陷抛光硅片项目” 年产180万片所需要的生产设备已经全部订购完成,其中一期5万片/月的设备已达到规模化生产状态。二期订购的10万片/月的设备陆续进场并开展安装调试等工作,公司半导体大尺寸硅片产能将继续稳健扩充,并在更高产量条件下确保高良率水平,为客户评估之后的批量订单提前做好准备。 目前公司在大直径单晶硅材料的产能居世界首位 大直径硅材料产能方面,神工股份称,公司大直径单晶硅材料的生产规模全球领先,公司将根据直接客户订单数量并结合行业的需求增速,按计划扩充产能。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优化了多项长晶工艺,提高设备生产效率,持续提升单批次产量和成品率。为应对国际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司还及时地对主要生产设备进行针对性的升级改造:持续优化投料方法,改进了热场结构,对热场中的主要石墨部件进行精细化管理。这不仅提高了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还缩短了生产时间,降低了制造成本,良品率和产量不断提升。 大直径硅材料产品近期经营情况方面,神工股份表示,公司前三季度大直径硅材料产品占全部营业收入比重较高。今年第二季度,大直径硅材料产品销售受下游客户“交期调整”影响,出货情况同比有一定下降。第三季度,终端客户“交期调整”有所趋缓,因此,三季度大直径硅材料出货有一定增加。大直径硅材料销售占比方面:出口仍占较大比重;今年公司韩国客户占比大幅度提高。另外,产品结构方面,前三季度,公司16英寸到19英寸较大直径硅材料的收入占比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同时,这一产品一直以来也是公司毛利最高的产品。 此外,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大直径单晶硅材料市场规模在4-5亿美元左右,按照公司4.54亿人民币左右的大直径单晶硅销售额计算,市占率达到15%上。从海外硅电极厂商的大直径单晶硅材料采购情况来看,公司在日韩市场的占有率较高。目前公司在大直径单晶硅材料的产能居于世界首位。 目前已得到广州粤芯、福建晋华等公司12英寸硅零部件批量订单 公司硅零部件业务方面,神工股份透露,公司硅零部件产品是由子公司福建精工以及锦州精合生产制造,是将公司自有的大直径材料经过钻孔、打磨、抛光、清洗等多道工序加工成等离子刻蚀机直接使用的硅的零部件成品销售给客户。零部件产品主要面向两大类客户:一类是国内主要刻蚀机设备厂商,如北方华创和中微公司,公司已经是这两家公司的合格供应商。另一类是国内IC终端厂家,如长存、长鑫等。今年公司持续扩展了与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厂商的规格的对接和产品评估工作。目前已经得到了如广州粤芯、福建晋华等公司12英寸硅零部件的批量订单,公司正在大力拓展更多料号在更多客户的评估工作。 投资者关心公司产品国内外营业收入占比情况,对此,神工股份指出,公司大直径硅材料产品已经扎根于分工严密的国际半导体供应链中,直接销售给日本、韩国等半导体强国的知名硅零部件厂商。后者的产品销售给国际知名刻蚀机设备厂商,例如美国泛林集团(Lam Research)和日本东电电子(Tokyo Electron Limited, TEL),并最终销售给三星和台积电等国际知名集成电路制造厂商。随着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日渐完善,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主要针对硅零部件产品和硅片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公司前三季度硅零部件产品销售收入同比有所提升,硅片产品也取得一定销售收入,但从整体来看,公司目前主要业务收入仍来源于海外市场。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