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68

  • 国家统计局: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6.3%

    一、居民收入情况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 按收入来源分,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2053元,增长7.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2%;人均经营净收入6542元,增长6.0%,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6.7%;人均财产净收入3362元,增长4.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6%;人均转移净收入7261元,增长5.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5%。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036元,增长5.3%,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4.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7122元,增长4.4%,中位数是平均数的90.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8748元,增长5.7%,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6.4%。 二、居民消费支出情况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9.0%。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994元,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175元,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7983元,增长6.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8%;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479元,增长8.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5%;人均居住消费支出6095元,增长3.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2.7%;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526元,增长6.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7%;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3652元,增长14.3%,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6%;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904元,增长17.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8%;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460元,增长16.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2%;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697元,增长17.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6%。 2023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258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688238亿元,增长5.8%。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 一、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比上年增加888万吨,增长1.3%。其中,夏粮产量14615万吨,下降0.8%;早稻产量2834万吨,增长0.8%;秋粮产量52092万吨,增长1.9%。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0660万吨,下降0.9%;小麦产量13659万吨,下降0.8%;玉米产量28884万吨,增长4.2%;大豆产量2084万吨,增长2.8%。油料产量3864万吨,增长5.7%。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641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5794万吨,增长4.6%;牛肉产量753万吨,增长4.8%;羊肉产量531万吨,增长1.3%;禽肉产量2563万吨,增长4.9%。牛奶产量4197万吨,增长6.7%;禽蛋产量3563万吨,增长3.1%。全年生猪出栏72662万头,增长3.8%;年末生猪存栏43422万头,下降4.1%。 二、工业生产稳步回升,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3%,制造业增长5.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0%;股份制企业增长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4%;私营企业增长3.1%。分产品看,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4.0%、30.3%、28.5%。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环比增长0.52%。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823亿元,同比下降4.4%;其中11月份增长29.5%,连续4个月增长。 三、服务业增长较快,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明显改善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5%、11.9%、9.3%、8.0%、6.8%、6.2%。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5%;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34.8%、13.8%。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8.9%、12.8%、12.7%。 四、市场销售较快恢复,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7490亿元,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4005亿元,增长8.0%。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418605亿元,增长5.8%;餐饮收入52890亿元,增长20.4%。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9%、5.2%。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3%、11.2%、7.0%。全国网上零售额154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0174亿元,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6%。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4%,环比增长0.42%。全年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0%。 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加,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好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增长6.4%。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制造业投资增长6.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下降8.5%;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下降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0.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4%。民间投资下降0.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9.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4%、14.5%、11.1%;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1.8%、29.2%。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09%。 六、货物进出口总体平稳,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17568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出口237726亿元,增长0.6%;进口179842亿元,下降0.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7884亿元。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3%,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2.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6%。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8098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出口21754亿元,增长3.8%;进口16345亿元,增长1.6%。 七、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核心CPI 总体平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3%,衣着价格上涨1.0%,居住价格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1%,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0%,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2%。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13.6%,鲜菜价格下降2.6%,粮食价格上涨1.0%,鲜果价格上涨4.9%。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7%。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1%。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0%;12月份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3%。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3.6%;12月份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0.2%。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 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7%,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3%。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25—29岁、30—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4.9%、6.1%、3.9%。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9.0小时。全年农民工总量29753万人,比上年增加191万人,增长0.6%。其中,本地农民工12095万人,下降2.2%;外出农民工17658万人,增长2.7%。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780元,比上年增长3.6%。 九、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03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215元,中间偏下收入组20442元,中间收入组3219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50220元,高收入组95055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0%。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29.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4.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5.2%,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十、人口总量有所减少,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032万人,女性人口68935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9(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648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1.3%;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7700万人,减少1404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2023年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推荐阅读: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预期增长6.8%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4% 》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 比上年下降9.6%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 同比有涨有降 》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国城镇固定值资产投资503036亿 比上年增长3.0%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主要能源产品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原油增速加快 》国家统计局:2023年四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9%

  • 国家统计局:2023年四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9%

    2023年四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9%,比上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比上季度上升0.3个百分点。2023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1%,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分三大门类看,2023年四季度,采矿业产能利用率为77.1%,比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6.0%,上升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能利用率为74.4%,上升0.4个百分点。 分主要行业看,2023年四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5.6%,食品制造业为71.3%,纺织业为76.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76.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64.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6.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9.6%,通用设备制造业为79.2%,专用设备制造业为77.5%,汽车制造业为76.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77.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77.6%。 2023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258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688238亿元,增长5.8%。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 一、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比上年增加888万吨,增长1.3%。其中,夏粮产量14615万吨,下降0.8%;早稻产量2834万吨,增长0.8%;秋粮产量52092万吨,增长1.9%。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0660万吨,下降0.9%;小麦产量13659万吨,下降0.8%;玉米产量28884万吨,增长4.2%;大豆产量2084万吨,增长2.8%。油料产量3864万吨,增长5.7%。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641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5794万吨,增长4.6%;牛肉产量753万吨,增长4.8%;羊肉产量531万吨,增长1.3%;禽肉产量2563万吨,增长4.9%。牛奶产量4197万吨,增长6.7%;禽蛋产量3563万吨,增长3.1%。全年生猪出栏72662万头,增长3.8%;年末生猪存栏43422万头,下降4.1%。 二、工业生产稳步回升,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3%,制造业增长5.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0%;股份制企业增长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4%;私营企业增长3.1%。分产品看,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4.0%、30.3%、28.5%。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环比增长0.52%。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823亿元,同比下降4.4%;其中11月份增长29.5%,连续4个月增长。 三、服务业增长较快,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明显改善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5%、11.9%、9.3%、8.0%、6.8%、6.2%。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5%;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34.8%、13.8%。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8.9%、12.8%、12.7%。 四、市场销售较快恢复,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7490亿元,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4005亿元,增长8.0%。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418605亿元,增长5.8%;餐饮收入52890亿元,增长20.4%。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9%、5.2%。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3%、11.2%、7.0%。全国网上零售额154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0174亿元,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6%。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4%,环比增长0.42%。全年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0%。 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加,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好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增长6.4%。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制造业投资增长6.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下降8.5%;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下降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0.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4%。民间投资下降0.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9.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4%、14.5%、11.1%;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1.8%、29.2%。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09%。 六、货物进出口总体平稳,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17568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出口237726亿元,增长0.6%;进口179842亿元,下降0.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7884亿元。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3%,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2.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6%。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8098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出口21754亿元,增长3.8%;进口16345亿元,增长1.6%。 七、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核心CPI 总体平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3%,衣着价格上涨1.0%,居住价格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1%,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0%,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2%。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13.6%,鲜菜价格下降2.6%,粮食价格上涨1.0%,鲜果价格上涨4.9%。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7%。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1%。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0%;12月份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3%。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3.6%;12月份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0.2%。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 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7%,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3%。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25—29岁、30—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4.9%、6.1%、3.9%。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9.0小时。全年农民工总量29753万人,比上年增加191万人,增长0.6%。其中,本地农民工12095万人,下降2.2%;外出农民工17658万人,增长2.7%。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780元,比上年增长3.6%。 九、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03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215元,中间偏下收入组20442元,中间收入组3219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50220元,高收入组95055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0%。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29.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4.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5.2%,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十、人口总量有所减少,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032万人,女性人口68935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9(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648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1.3%;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7700万人,减少1404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2023年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推荐阅读: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预期增长6.8%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4% 》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 比上年下降9.6%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 同比有涨有降 》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国城镇固定值资产投资503036亿 比上年增长3.0%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主要能源产品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原油增速加快

  •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主要能源产品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原油增速加快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与11月份相比,原煤、天然气、电力增速有所放缓,原油增速加快。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稳定增长,进口高速增长。12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1亿吨,同比增长1.9%,增速比11月份放缓2.7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336万吨。进口煤炭4730万吨,同比增长53.0%,增速比11月份加快18.2个百分点。 2023年,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6.6亿吨,同比增长2.9%。进口煤炭4.7亿吨,同比增长61.8%。 原油生产有所加快,进口由降转升。12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765万吨,同比增长4.6%,增速比11月份加快2.0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6.9万吨。进口原油4836万吨,同比增长0.6%,11月份为下降9.1%。 2023年,规上工业原油产量20891万吨,同比增长2.0%。进口原油56399万吨,同比增长11.0%。 原油加工增速略有加快。12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6011万吨,同比增长1.1%,增速比11月份加快0.9个百分点,日均加工193.9万吨。2023年,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73478万吨,同比增长9.3%。 天然气生产保持稳定,进口较快增长。12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0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9%,增速比11月份放缓2.4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7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265万吨,同比增长23.0%,增速比11月份加快16.4个百分点。 2023年,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29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进口天然气11997万吨,同比增长9.9%。 二、电力生产情况 电力生产平稳。12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82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0%,增速比11月份放缓0.4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67.4亿千瓦时。2023年,规上工业发电量8.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 分品种看,12月份,规上工业火电增速加快,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回落,核电降幅扩大。其中,火电增长9.3%,增速比11月份加快3.0个百分点;水电增长2.5%,增速比11月份回落2.9个百分点;核电下降4.2%,降幅比11月份扩大1.8个百分点;风电增长7.4%,增速比11月份回落19.2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增长17.2%,增速比11月份回落18.2个百分点。 2023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258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688238亿元,增长5.8%。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 一、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比上年增加888万吨,增长1.3%。其中,夏粮产量14615万吨,下降0.8%;早稻产量2834万吨,增长0.8%;秋粮产量52092万吨,增长1.9%。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0660万吨,下降0.9%;小麦产量13659万吨,下降0.8%;玉米产量28884万吨,增长4.2%;大豆产量2084万吨,增长2.8%。油料产量3864万吨,增长5.7%。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641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5794万吨,增长4.6%;牛肉产量753万吨,增长4.8%;羊肉产量531万吨,增长1.3%;禽肉产量2563万吨,增长4.9%。牛奶产量4197万吨,增长6.7%;禽蛋产量3563万吨,增长3.1%。全年生猪出栏72662万头,增长3.8%;年末生猪存栏43422万头,下降4.1%。 二、工业生产稳步回升,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3%,制造业增长5.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0%;股份制企业增长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4%;私营企业增长3.1%。分产品看,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4.0%、30.3%、28.5%。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环比增长0.52%。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823亿元,同比下降4.4%;其中11月份增长29.5%,连续4个月增长。 三、服务业增长较快,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明显改善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5%、11.9%、9.3%、8.0%、6.8%、6.2%。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5%;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34.8%、13.8%。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8.9%、12.8%、12.7%。 四、市场销售较快恢复,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7490亿元,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4005亿元,增长8.0%。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418605亿元,增长5.8%;餐饮收入52890亿元,增长20.4%。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9%、5.2%。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3%、11.2%、7.0%。全国网上零售额154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0174亿元,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6%。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4%,环比增长0.42%。全年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0%。 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加,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好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增长6.4%。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制造业投资增长6.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下降8.5%;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下降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0.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4%。民间投资下降0.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9.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4%、14.5%、11.1%;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1.8%、29.2%。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09%。 六、货物进出口总体平稳,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17568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出口237726亿元,增长0.6%;进口179842亿元,下降0.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7884亿元。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3%,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2.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6%。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8098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出口21754亿元,增长3.8%;进口16345亿元,增长1.6%。 七、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核心CPI 总体平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3%,衣着价格上涨1.0%,居住价格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1%,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0%,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2%。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13.6%,鲜菜价格下降2.6%,粮食价格上涨1.0%,鲜果价格上涨4.9%。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7%。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1%。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0%;12月份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3%。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3.6%;12月份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0.2%。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 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7%,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3%。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25—29岁、30—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4.9%、6.1%、3.9%。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9.0小时。全年农民工总量29753万人,比上年增加191万人,增长0.6%。其中,本地农民工12095万人,下降2.2%;外出农民工17658万人,增长2.7%。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780元,比上年增长3.6%。 九、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03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215元,中间偏下收入组20442元,中间收入组3219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50220元,高收入组95055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0%。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29.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4.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5.2%,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十、人口总量有所减少,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032万人,女性人口68935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9(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648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1.3%;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7700万人,减少1404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2023年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推荐阅读: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预期增长6.8%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4% 》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 比上年下降9.6%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 同比有涨有降 》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国城镇固定值资产投资503036亿 比上年增长3.0%

  • 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国城镇固定值资产投资503036亿 比上年增长3.0%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增长6.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0.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4%。民间投资下降0.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9.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4%、14.5%、11.1%;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1.8%、29.2%。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09%。 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7),增速比1—11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6.5%,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9%,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09%。2023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53544亿元,比上年下降0.4%,降幅比1—11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085亿元,比上年下降0.1%;第二产业投资162136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330815亿元,增长0.4%。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9.0%。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2.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3.0%。 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5%,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5.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2.6%。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4.4%,中部地区投资增长0.3%,西部地区投资增长0.1%,东北地区投资下降1.8%。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2%,港澳台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7%,外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6%。

  •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预期增长6.8%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2023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 2023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52%。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 分三大门类看,12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制造业增长7.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3%。 分经济类型看,12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股份制企业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9%;私营企业增长5.4%。 分行业看,12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3.5%,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0.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1%,纺织业增长1.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0.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2.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6%,汽车制造业增长20.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5.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8%。 分产品看,12月份,620种产品中有383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钢材10850万吨,同比增长1.5%;水泥15793万吨,下降0.9%;十种有色金属659万吨,增长7.3%;乙烯272万吨,增长0.1%;汽车304.0万辆,增长24.5%,其中新能源汽车114.1万辆,增长43.7%;发电量8290亿千瓦时,增长8.0%;原油加工量6011万吨,增长1.1%。 12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4%,同比持平;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104亿元,同比名义下降3.2%。 》国家统计局:2023年我国GDP超126万亿 同比增长5.2% 国民经济回升向好

  • 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 比上年下降9.6%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比上年下降9.6%;其中,住宅投资83820亿元,下降9.3%。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8.2%。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下降6.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6.0%。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7459亿元,比上年下降13.6%。其中,国内贷款15595亿元,下降9.9%;利用外资47亿元,下降39.1%;自筹资金41989亿元,下降19.1%;定金及预收款43202亿元,下降11.9%;个人按揭贷款21489亿元,下降9.1%。 202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比上年下降9.6%(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6);其中,住宅投资83820亿元,下降9.3%。 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3836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89884万平方米,下降7.7%。房屋新开工面积95376万平方米,下降20.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69286万平方米,下降20.9%。房屋竣工面积99831万平方米,增长17.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2433万平方米,增长17.2%。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8.2%。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下降6.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6.0%。 202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72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0%。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2.2%。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7459亿元,比上年下降13.6%。其中,国内贷款15595亿元,下降9.9%;利用外资47亿元,下降39.1%;自筹资金41989亿元,下降19.1%;定金及预收款43202亿元,下降11.9%;个人按揭贷款21489亿元,下降9.1%。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2023年12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3.36。

  •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4%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50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8131亿元,增长7.9%。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422881亿元,增长7.3%。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2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7071亿元,同比增长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479亿元,增长8.9%。2023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7490亿元,比上年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4005亿元,增长8.0%。 按消费类型分,12月份,商品零售38145亿元,同比增长4.8%;餐饮收入5405亿元,增长30.0%。2023年,商品零售418605亿元,比上年增长5.8%;餐饮收入52890亿元,增长20.4%。 按零售业态分,2023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百货店、便利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8.8%、7.5%、4.9%、4.5%,超市零售额比上年下降0.4%。 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54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0174亿元,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6%;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1.2%、10.8%、7.1%。

  • 国家统计局解读:12月CPI环比小幅上涨 CPI、PPI同比降幅均收窄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3年12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 其中,城市下降0.3%,农村下降0.5%;食品价格下降3.7%,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消费品价格下降1.1%,服务价格上涨1.0%。 中国2023年12月PPI同比下降2.7%,前值为下降3.0%。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进行了解读。 原文如下: 2023 年 12 月份 CPI 环比小幅上涨, CPI 、 PPI 同比降幅均收窄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3年12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3年12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进行了解读。 一、CPI 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 12月份,受寒潮天气及节前消费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保持稳定。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9%转为上涨0.9%,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食品中,雨雪寒潮天气影响鲜活农产品生产储运,加之节前消费需求增加,鲜菜、鲜果及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6.9%、1.7%和0.9%,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持续下行影响,国内汽油价格下降4.7%,降幅比上月扩大1.9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是拉低CPI环比涨幅的主要因素;元旦假期出行、娱乐和家庭服务需求增加,交通工具租赁费、电影及演出票价格分别上涨4.7%和1.1%,飞机票价格由上月下降12.4%转为上涨0.4%,家政服务价格上涨0.4%;购物需求增加叠加促销活动结束,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3%。 从同比看,CPI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7%,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0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26.1%,降幅收窄5.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43个百分点,是带动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鸡蛋、牛羊肉、食用油和禽肉类价格降幅在1.7%—8.4%之间。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中药材价格上涨17.7%,涨幅比上月有所回落;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6.8%和5.5%,飞机票价格下降7.3%;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分别下降6.4%和5.4%,降幅均有扩大。 二、PPI 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收窄 12月份,受国际油价继续下行、部分工业品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收窄。 从环比看,PPI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国际油价继续下行,带动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分别下降6.6%、3.0%,合计影响PPI环比下降约0.18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市场需求不足,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0.3%,其中铅冶炼、铝冶炼价格分别下降2.1%、0.5%;铜冶炼价格受输入性等因素影响上涨1.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持平。受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2.3%。临近年底部分基建项目加快施工,水泥等建筑材料供给偏紧,水泥制造价格上涨2.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0.8%。装备制造业中,锂离子电池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分别下降1.9%、0.6%;汽车制造业价格上涨0.2%。另外,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价格分别下降0.7%、0.5%;食品制造业价格持平。 从同比看,PPI下降2.7%,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3%,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降幅与上月相同。主要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分别下降7.9%、1.9%,降幅分别收窄0.3、0.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降幅在1.6%—6.3%之间,均有收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16.5%,降幅扩大0.7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分别下降4.3%、3.9%,降幅分别扩大0.3、0.4个百分点。另外,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价格上涨4.1%,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上涨1.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0.4%。 》国家统计局:12月PPI同比下降2.7% 环比下降0.3% 》国家统计局:12月CPI同比下降0.3% 环比上涨0.1%

  • 国家统计局:12月PPI同比下降2.7% 环比下降0.3%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0.2%。2023年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6%。 一、12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3%,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2.44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7.0%,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2.8%,加工工业价格下降3.2%。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30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4%,衣着价格上涨0.1%,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0.1%,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2.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7.6%,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7.2%,农副产品类价格下降7.0%,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6.1%;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持平;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1.6%。 二、12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3%,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2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1.1%,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0.5%,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2%。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1%,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3%,衣着和一般日用品价格均下降0.2%,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农副产品类价格下降1.0%,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0.7%,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0.5%,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0.1%;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0.7%,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上涨0.3%。 2023 年 12 月份 CPI 环比小幅上涨, CPI 、 PPI 同比降幅均收窄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3年12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3年12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进行了解读。 一、CPI 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 12月份,受寒潮天气及节前消费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保持稳定。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9%转为上涨0.9%,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食品中,雨雪寒潮天气影响鲜活农产品生产储运,加之节前消费需求增加,鲜菜、鲜果及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6.9%、1.7%和0.9%,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持续下行影响,国内汽油价格下降4.7%,降幅比上月扩大1.9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是拉低CPI环比涨幅的主要因素;元旦假期出行、娱乐和家庭服务需求增加,交通工具租赁费、电影及演出票价格分别上涨4.7%和1.1%,飞机票价格由上月下降12.4%转为上涨0.4%,家政服务价格上涨0.4%;购物需求增加叠加促销活动结束,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3%。 从同比看,CPI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7%,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0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26.1%,降幅收窄5.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43个百分点,是带动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鸡蛋、牛羊肉、食用油和禽肉类价格降幅在1.7%—8.4%之间。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中药材价格上涨17.7%,涨幅比上月有所回落;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6.8%和5.5%,飞机票价格下降7.3%;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分别下降6.4%和5.4%,降幅均有扩大。 二、PPI 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收窄 12月份,受国际油价继续下行、部分工业品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收窄。 从环比看,PPI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国际油价继续下行,带动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分别下降6.6%、3.0%,合计影响PPI环比下降约0.18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市场需求不足,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0.3%,其中铅冶炼、铝冶炼价格分别下降2.1%、0.5%;铜冶炼价格受输入性等因素影响上涨1.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持平。受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2.3%。临近年底部分基建项目加快施工,水泥等建筑材料供给偏紧,水泥制造价格上涨2.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0.8%。装备制造业中,锂离子电池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分别下降1.9%、0.6%;汽车制造业价格上涨0.2%。另外,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价格分别下降0.7%、0.5%;食品制造业价格持平。 从同比看,PPI下降2.7%,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3%,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降幅与上月相同。主要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分别下降7.9%、1.9%,降幅分别收窄0.3、0.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降幅在1.6%—6.3%之间,均有收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16.5%,降幅扩大0.7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分别下降4.3%、3.9%,降幅分别扩大0.3、0.4个百分点。另外,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价格上涨4.1%,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上涨1.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0.4%。

  • 国家统计局:12月CPI同比下降0.3% 环比上涨0.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2023年12月CPI同比下降0.4%,前值为下降0.5%。中国2023年12月PPI同比下降2.7%,前值为下降3.0%。 2023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 环比上涨0.1% 202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其中,城市下降0.3%,农村下降0.5%;食品价格下降3.7%,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消费品价格下降1.1%,服务价格上涨1.0%。 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1%。其中,城市上涨0.1%,农村上涨0.1%;食品价格上涨0.9%,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上涨0.1%,服务价格上涨0.1%。 2023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12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2.0%,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约0.57个百分点。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下降15.9%,影响CPI下降约0.56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26.1%,影响CPI下降约0.43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7.0%,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下降0.6%,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0.3%,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0.5%,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0.4%,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五涨一平一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衣着价格分别上涨2.9%、1.8%和1.4%,医疗保健、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4%和0.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2%。 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12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上涨0.6%,影响CPI上涨约0.18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6.9%,影响CPI上涨约0.14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1.7%,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0.9%,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0.6%,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0%,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五涨一平一降。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0.8%和0.3%,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均上涨0.1%;居住价格持平;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2%。 2023 年 12 月份 CPI 环比小幅上涨, CPI 、 PPI 同比降幅均收窄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3年12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3年12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进行了解读。 一、CPI 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 12月份,受寒潮天气及节前消费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保持稳定。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9%转为上涨0.9%,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食品中,雨雪寒潮天气影响鲜活农产品生产储运,加之节前消费需求增加,鲜菜、鲜果及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6.9%、1.7%和0.9%,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持续下行影响,国内汽油价格下降4.7%,降幅比上月扩大1.9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是拉低CPI环比涨幅的主要因素;元旦假期出行、娱乐和家庭服务需求增加,交通工具租赁费、电影及演出票价格分别上涨4.7%和1.1%,飞机票价格由上月下降12.4%转为上涨0.4%,家政服务价格上涨0.4%;购物需求增加叠加促销活动结束,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3%。 从同比看,CPI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7%,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0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26.1%,降幅收窄5.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43个百分点,是带动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鸡蛋、牛羊肉、食用油和禽肉类价格降幅在1.7%—8.4%之间。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中药材价格上涨17.7%,涨幅比上月有所回落;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6.8%和5.5%,飞机票价格下降7.3%;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分别下降6.4%和5.4%,降幅均有扩大。 二、PPI 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收窄 12月份,受国际油价继续下行、部分工业品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收窄。 从环比看,PPI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国际油价继续下行,带动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分别下降6.6%、3.0%,合计影响PPI环比下降约0.18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市场需求不足,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0.3%,其中铅冶炼、铝冶炼价格分别下降2.1%、0.5%;铜冶炼价格受输入性等因素影响上涨1.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持平。受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2.3%。临近年底部分基建项目加快施工,水泥等建筑材料供给偏紧,水泥制造价格上涨2.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0.8%。装备制造业中,锂离子电池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分别下降1.9%、0.6%;汽车制造业价格上涨0.2%。另外,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价格分别下降0.7%、0.5%;食品制造业价格持平。 从同比看,PPI下降2.7%,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3%,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降幅与上月相同。主要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分别下降7.9%、1.9%,降幅分别收窄0.3、0.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降幅在1.6%—6.3%之间,均有收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16.5%,降幅扩大0.7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分别下降4.3%、3.9%,降幅分别扩大0.3、0.4个百分点。另外,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价格上涨4.1%,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上涨1.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0.4%。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