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68个
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核实的公告。按照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年度GDP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近日,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报、财政部财政决算和有关部门年度财务资料等,国家统计局对2022年GDP数据进行了最终核实,主要结果如下: 经最终核实,2022年,GDP现价总量为1204724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548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与初步核算数持平。三次产业和各行业数据见附表。 特此公告。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数据显示, 11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9.5%,增速较10月份明显加快,利润已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822.8亿元,同比下降4.4%,降幅比1—10月份收窄3.4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411.4亿元,同比下降6.2%;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1593.7亿元,下降3.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217.8亿元,下降8.7%;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023.1亿元,增长1.6%。 1—11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加快恢复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11月份,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国内需求逐步恢复,工业生产加快回升,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明显加快。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4%,降幅较1—10月份收窄3.4个百分点,延续3月份以来逐月收窄走势,利润降幅年内首次收窄至5%以内。从当月看,工业企业利润加快回升,加上投资收益相对集中入账,11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9.5%,增速较10月份明显加快,利润已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 工业企业营收连续5个月回升,带动利润加快恢复。工业生产加快回升,产销衔接水平同比提高,推动企业营收持续改善。1—11月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增速较1—10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增速较10月份加快3.6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升,有力带动企业利润增长。 近六成行业利润增长,八成行业利润增速回升。1—11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利润增长面为58.5%,较1—10月份扩大14.6个百分点;有33个行业利润增速较1—10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利润回升面为80.5%,较1—10月份扩大7.3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拉动作用增强。随着产业链升级深入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动能积聚壮大,利润持续增长。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增速较1—10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0.9个百分点,较1—10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由降转增,增速为16.2%。分行业看,1—11月份,汽车行业受产销加快、出口较快增长等因素带动,利润增长2.9%,增速较1—10月份加快2.4个百分点;电子行业受新产品发售、订单增加等因素带动,累计利润降幅收窄7.0个百分点,且当月利润由降转增,明显改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电气机械行业累计利润分别增长22.3%、17.2%,延续年初以来的较快增长态势。 原材料行业利润降幅明显收窄,对规上工业利润改善贡献较大。1—11月份,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降幅较1—10月份收窄8.5个百分点,带动规上工业利润降幅收窄1.8个百分点,是贡献最大的行业板块。分行业看,1—11月份,钢铁行业受下游需求回暖叠加低基数等因素共同作用,利润同比增长2.76倍;有色行业利润增长21.8%,利润由降转增;化工行业利润降幅较1—10月份收窄4.3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利润增长26.7%。 电气水行业利润增速继续加快。1—11月份,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增长47.3%,增速较1—10月份加快7.3个百分点。其中,受宏观经济持续向好、迎峰度冬电力保供等因素推动,发、售电量增长明显加快,叠加燃料价格同比下降、成本降低等因素,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长58.2%。 不同类型企业利润均有改善,私营企业利润由降转增。助企暖企政策持续发力显效,经营主体效益总体改善。1—11月份,规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同比降幅较1—10月份分别收窄3.7和1.5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利润增长1.6%,今年以来首次由降转增;大、中、小型企业利润降幅分别收窄3.0、2.8和4.7个百分点。 企业单位成本持续下降,利润率明显提高。企业生产销售加快,规模效应不断增强,助力企业单位成本下降、利润率提高。11月份,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92元,同比减少0.62元,连续5个月同比减少;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15%,同比提高1.29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同比提高。 企业资金周转状况有所改善。企业产销衔接状况改善、营收能力持续提高,有助于加快库存周转和资金回笼。11月末,规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较10月末减少0.1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较10月末减少0.2天。 总体看,1—11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呈现加快恢复态势。下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巩固工业经济恢复基础,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回升向好。 推荐阅读: 》国家统计局: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降幅比1-10月收窄3.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数据显示,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822.8亿元,同比下降4.4%,降幅比1—10月份收窄3.4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411.4亿元,同比下降6.2%;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1593.7亿元,下降3.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217.8亿元,下降8.7%;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023.1亿元,增长1.6%。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9.5%。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1—11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加快恢复。 2023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822.8亿元,同比下降4.4%,降幅比1—10月份收窄3.4个百分点(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411.4亿元,同比下降6.2%;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1593.7亿元,下降3.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217.8亿元,下降8.7%;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023.1亿元,增长1.6%。 1—11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2277.2亿元,同比下降18.3%;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0987.1亿元,下降4.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6558.5亿元,增长47.3%。 1—11月份,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5.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8.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1.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7.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4%,汽车制造业增长2.9%,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0%,纺织业下降1.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8.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1.2%,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1.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14.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5.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5.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38.5%。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0.04万亿元,同比增长1.0%;发生营业成本101.93万亿元,增长1.1%;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82%,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 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67.78万亿元,同比增长6.3%;负债合计96.59万亿元,增长6.4%;所有者权益合计71.20万亿元,增长6.1%;资产负债率为57.6%,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4.59万亿元,同比增长8.1%;产成品存货6.29万亿元,增长1.7%。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92元,同比增加0.16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35元,同比增加0.25元。 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80.8元,同比减少5.0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79.4万元,同比增加6.2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9.9天,同比增加0.9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3.0天,同比增加4.9天。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9.5%。 1—11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加快恢复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11月份,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国内需求逐步恢复,工业生产加快回升,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明显加快。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4%,降幅较1—10月份收窄3.4个百分点,延续3月份以来逐月收窄走势,利润降幅年内首次收窄至5%以内。从当月看,工业企业利润加快回升,加上投资收益相对集中入账,11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9.5%,增速较10月份明显加快,利润已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 工业企业营收连续5个月回升,带动利润加快恢复。工业生产加快回升,产销衔接水平同比提高,推动企业营收持续改善。1—11月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增速较1—10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增速较10月份加快3.6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升,有力带动企业利润增长。 近六成行业利润增长,八成行业利润增速回升。1—11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利润增长面为58.5%,较1—10月份扩大14.6个百分点;有33个行业利润增速较1—10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利润回升面为80.5%,较1—10月份扩大7.3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拉动作用增强。随着产业链升级深入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动能积聚壮大,利润持续增长。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增速较1—10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0.9个百分点,较1—10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由降转增,增速为16.2%。分行业看,1—11月份,汽车行业受产销加快、出口较快增长等因素带动,利润增长2.9%,增速较1—10月份加快2.4个百分点;电子行业受新产品发售、订单增加等因素带动,累计利润降幅收窄7.0个百分点,且当月利润由降转增,明显改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电气机械行业累计利润分别增长22.3%、17.2%,延续年初以来的较快增长态势。 原材料行业利润降幅明显收窄,对规上工业利润改善贡献较大。1—11月份,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降幅较1—10月份收窄8.5个百分点,带动规上工业利润降幅收窄1.8个百分点,是贡献最大的行业板块。分行业看,1—11月份,钢铁行业受下游需求回暖叠加低基数等因素共同作用,利润同比增长2.76倍;有色行业利润增长21.8%,利润由降转增;化工行业利润降幅较1—10月份收窄4.3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利润增长26.7%。 电气水行业利润增速继续加快。1—11月份,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增长47.3%,增速较1—10月份加快7.3个百分点。其中,受宏观经济持续向好、迎峰度冬电力保供等因素推动,发、售电量增长明显加快,叠加燃料价格同比下降、成本降低等因素,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长58.2%。 不同类型企业利润均有改善,私营企业利润由降转增。助企暖企政策持续发力显效,经营主体效益总体改善。1—11月份,规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同比降幅较1—10月份分别收窄3.7和1.5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利润增长1.6%,今年以来首次由降转增;大、中、小型企业利润降幅分别收窄3.0、2.8和4.7个百分点。 企业单位成本持续下降,利润率明显提高。企业生产销售加快,规模效应不断增强,助力企业单位成本下降、利润率提高。11月份,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92元,同比减少0.62元,连续5个月同比减少;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15%,同比提高1.29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同比提高。 企业资金周转状况有所改善。企业产销衔接状况改善、营收能力持续提高,有助于加快库存周转和资金回笼。11月末,规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较10月末减少0.1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较10月末减少0.2天。 总体看,1—11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呈现加快恢复态势。下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巩固工业经济恢复基础,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回升向好。 推荐阅读: 》国家统计局:11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29.5% 工业企业利润加快恢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上月加快 2.0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7%。 2023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6%(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87%。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 分三大门类看,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制造业增长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9%。 分经济类型看,11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股份制企业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4%;私营企业增长5.2%。 分行业看,11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8%,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0.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4.8%,纺织业增长2.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0.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0.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汽车制造业增长20.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2.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2%。 》查看详情 国家统计局: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较好完成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1月份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工业、服务业、消费、出口这些指标都在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较好完成。尽管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但综合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11月份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11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显效,生产供给稳中有升,市场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转型升级扎实推进,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秋粮产量10418亿斤,比上年增加198.4亿斤,增长1.9%。全国谷物产量12829亿斤,增长1.3%;豆类产量477亿斤,增长1.4%,其中大豆产量增长2.8%。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增长0.5%;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增加2.9公斤/亩,增长0.8%。秋冬播顺利推进,基本实现适期播种,冬小麦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长势总体较好。 二、工业生产恢复加快,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回升 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上月加快2.0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制造业增长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比上月加快3.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2%,加快4.4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股份制企业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4%;私营企业增长5.2%。分产品看,太阳能电池、服务机器人、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4.5%、33.3%、27.9%。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比1-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8%,降幅比1-9月份收窄1.2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增长2.7%,连续3个月增长。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4%,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8%。 三、服务业较快增长,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较快恢复 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3%,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30.6%、15.1%、13.3%、11.9%,分别比上月加快9.3、1.9、2.4和1.9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0%,比1-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1-10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7%,比1-9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1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3%,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3%,其中,水上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四、市场销售增势较好,服务消费持续较快增长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05亿元,同比增长10.1%,比上月加快2.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0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530亿元,同比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75亿元,增长10.4%。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6925亿元,增长8.0%;餐饮收入5580亿元,增长25.8%。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汽车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0%、16.8%、16.0%、14.7%、10.7%。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945亿元,同比增长7.2%,比1-10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全国网上零售额139571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7709亿元,增长8.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5%。1-11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5%,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60814亿元,同比增长2.9%,与1-10月份持平。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制造业投资增长6.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050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0%;商品房销售额105318亿元,下降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0.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3%。民间投资下降0.5%,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5%、10.6%。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6.2%、14.8%;高技术服务业中,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4.4%、33.6%。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26%。 六、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004亿元,同比增长1.2%,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0956亿元,增长1.7%;进口16048亿元,增长0.6%。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908亿元。1-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9587亿元,同比持平。其中,出口216038亿元,增长0.3%;进口163549亿元,下降0.5%。1-11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6%,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8%,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3%,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6%。 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上月持平 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上月持平。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1%;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7%,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4%。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9小时。 八、市场物价有所下降,核心CPI总体稳定 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5%。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2.2%,衣着价格上涨1.3%,居住价格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5%,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4%,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3%,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0%。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31.8%,粮食价格上涨0.5%,鲜菜价格上涨0.6%,鲜果价格上涨2.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相同。1-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 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0.3%。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0%,环比下降0.3%。1-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1%和3.6%。 总的来看,11月份,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落实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推荐阅读: 》国家统计局:全年主要目标有望较好完成 房地产形势有望进一步改善 》超预期!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大增6.6% 》国家统计局: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 与1-10月份持平 》国家统计局: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 创半年新高! 》国家统计局: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4% 》国家统计局: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环比增速均有所加快 》统计局:11月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下降 同比有涨有降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1月份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工业、服务业、消费、出口这些指标都在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较好完成。尽管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但综合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原文如下: 国新办举行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向大家介绍今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 介绍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情况。 11月份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11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显效,生产供给稳中有升,市场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转型升级扎实推进,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秋粮产量10418亿斤,比上年增加198.4亿斤,增长1.9%。全国谷物产量12829亿斤,增长1.3%;豆类产量477亿斤,增长1.4%,其中大豆产量增长2.8%。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增长0.5%;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增加2.9公斤/亩,增长0.8%。秋冬播顺利推进,基本实现适期播种,冬小麦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长势总体较好。 二、工业生产恢复加快,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回升 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上月加快2.0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制造业增长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比上月加快3.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2%,加快4.4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股份制企业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4%;私营企业增长5.2%。分产品看,太阳能电池、服务机器人、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4.5%、33.3%、27.9%。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比1-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8%,降幅比1-9月份收窄1.2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增长2.7%,连续3个月增长。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4%,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8%。 三、服务业较快增长,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较快恢复 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3%,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30.6%、15.1%、13.3%、11.9%,分别比上月加快9.3、1.9、2.4和1.9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0%,比1-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1-10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7%,比1-9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1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3%,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3%,其中,水上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四、市场销售增势较好,服务消费持续较快增长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05亿元,同比增长10.1%,比上月加快2.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0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530亿元,同比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75亿元,增长10.4%。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6925亿元,增长8.0%;餐饮收入5580亿元,增长25.8%。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汽车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0%、16.8%、16.0%、14.7%、10.7%。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945亿元,同比增长7.2%,比1-10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全国网上零售额139571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7709亿元,增长8.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5%。1-11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5%,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60814亿元,同比增长2.9%,与1-10月份持平。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制造业投资增长6.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050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0%;商品房销售额105318亿元,下降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0.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3%。民间投资下降0.5%,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5%、10.6%。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6.2%、14.8%;高技术服务业中,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4.4%、33.6%。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26%。 六、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004亿元,同比增长1.2%,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0956亿元,增长1.7%;进口16048亿元,增长0.6%。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908亿元。1-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9587亿元,同比持平。其中,出口216038亿元,增长0.3%;进口163549亿元,下降0.5%。1-11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6%,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8%,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3%,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6%。 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上月持平 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上月持平。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1%;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7%,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4%。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9小时。 八、市场物价有所下降,核心CPI总体稳定 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5%。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2.2%,衣着价格上涨1.3%,居住价格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5%,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4%,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3%,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0%。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31.8%,粮食价格上涨0.5%,鲜菜价格上涨0.6%,鲜果价格上涨2.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相同。1-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 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0.3%。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0%,环比下降0.3%。1-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1%和3.6%。 总的来看,11月份,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落实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请问刘司长,您如何评价11月份的经济运行,有哪些亮点和积极的变化? 刘爱华: 从刚才我介绍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情况来看,随着宏观政策效力持续显现,11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创新动能继续成长,国民经济整体上延续了回升向好的态势,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打下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生产供给稳步回升。从工业看,装备制造业支撑增强,多数行业增速回升。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上月加快2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9.8%,拉动工业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从增长面看,超六成行业、近半数产品增速均比上月回升。从服务业看,接触型服务业保持恢复,现代服务业平稳增长,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11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3%,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些服务业的生产指数增速均比上月加快。 二是国内需求继续恢复。从消费看,出行类商品销售改善,服务消费潜力继续释放,市场销售增势良好。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比上月加快2.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4.7%,带动作用明显。1-11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5%,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从投资看,制造业投资稳中有升,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与1-10月份持平。其中,1-11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长6.3%,比1-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1-11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5%,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就业形势继续改善。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与上月持平,今年以来总体回落。从重点就业群体看,农民工就业改善。11月份,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4%,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核心CPI保持稳定,11月份,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相同。从累计看,1-11月份核心CPI上涨0.7%,涨幅与1-10月份持平,保持稳定。重点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中有降。 四是国际收支持续改善。货物出口由降转增,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7%,结束了连续6个月的下降态势。从贸易方式、贸易主体、贸易伙伴看,贸易结构均保持优化。外汇外储稳中有升,11月末,外汇储备余额是31718亿美元,比上月末增加706亿美元,今年以来稳定在3.1万亿美元以上;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比上月末有所升值。 五是创新引领成效继续显现。首先表现在高技术产业发展向好。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上个月加快4.4个百分点;其中,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1%和92.2%。其次,新能源新材料产品较快增长。11月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44.5%;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单晶硅等绿色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0%以上。此外,消费新业态较为活跃。1-11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提升到27.5%。网上零售较快增长带动了快递行业蓬勃发展,12月初,相关部门统计,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200亿件大关,再创历史新高。 六是安全发展基础得到巩固。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今年我国粮食生产有力克服了多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实现了总产量、面积、单产全面提升。2023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能源供应保持稳定增长。11月份,规模以上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6、2.6%、5.3%,发电量增长8.4%,均比上月有所加快。煤油气电平等重点能源品类平稳增长,有效保障迎峰度冬的需要。 从上面六个方面来看,11月份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工业、服务业、消费、出口这些指标都在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较好完成。尽管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但综合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下阶段,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落实党中央对中央经济工作的重大部署,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想问一下,如何评价11月份基建投资增速?万亿国债的下发对基建投资将会有怎样的拉动作用? 刘爱华: 您的问题是关于基建投资方面的。从1-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数据看,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增长。1-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比1-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2.9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3个点。 从1-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看,主要呈现两方面特点: 一是民生补短板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11月份,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1.5%,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22%,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5.2%,均保持较快增长。 二是部分地区基础设施项目施工进度加快。从监测数据来看,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灾后重建项目持续推进,带动这些地区道路重建、管网修复、水利建设这些基础设施行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近期增发的国债项目清单陆续下达,随着资金加快拨付使用,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有利于释放基础设施领域的潜力和空间,促进下阶段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日本共同社记者: 中国11月CPI同比下降0.5%,这已经是第二个月下降了。为什么? 刘爱华: 您的问题是关于物价的,11月份我们的物价已经发布,在发布的同时,关于物价变化的特征包括影响因素,都在数据发布时做了详细解读。从11月份当月价格看,居民消费价格环比和同比都在下降,降幅比上月有所扩大。今天我想再谈三点判断: 第一,物价变化继续呈现结构性特征,核心CPI仍然保持稳定。当月居民消费价格环比和同比下降,主要是食品和能源价格波动下行影响。在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后的核心CPI,11月份当月同比上涨0.6%,涨幅与10月份相同。1-11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0.7%,累计涨幅和1-10月份也是相同的。 第二,食品、能源和部分出行类服务价格下行,主要呈现季节性回落。这种季节性回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从环比看,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9%,主要受天气偏暖、农产品供应充足的影响。11月份,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都比常年偏高,偏高的气温利于农产品生产储运,从这个月数据看,鲜菜、鸡蛋和水产品等鲜活食品价格降幅都超过常年季节性水平。猪肉价格受生猪出栏量增加以及天气偏暖部分腌腊需求延后影响也呈现超季节回落。从能源方面看,国内汽油价格环比下降2.8%,主要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降幅为今年以来最大。此外,11月份旅游出行进入淡季,机票、住宿等旅游交通价格环比有所下降。从同比看,食品价格同比降幅有所扩大,能源价格也是由上月上涨转为下降1.3%,下拉居民消费价格降幅扩大。 第三,经济运行总体恢复尤其是需求持续恢复,有助于改善物价低位运行状况。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商品和服务需求持续恢复,从11月当月数据看,市场销售增长较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增速比10月份加快2.5个百分点。1-11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5%,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逐步落实见效,消费将逐步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有望得到逐步缓解,价格低位运行状况也会得到改善,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近期,房地产开发投资负增长持续扩大,在政策加大对房地产行业支持的背景下,请问明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是否可能转正?主要的支撑因素有哪些? 刘爱华: 随着经济整体恢复,同时在房地产领域一系列优化调整政策的作用下,近期房地产市场的一些指标继续呈现了边际改善的迹象。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4%,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商品房销售额下降5.2%,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1.2%,从这些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调整之中。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也指出,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另外,还要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从这些政策来看,未来随着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深化落实房地产领域有关政策,政策效应将持续显现,房地产市场形势有望进一步趋于改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11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7%,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转正。这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对于今年全年以及接下来的外贸趋势,国家统计局如何评价? 刘爱华: 刚才我们看到的外贸数据,11月份出口额结束了六个月下降态势,外贸形势总体在改善。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我国外贸发展能够顶住外部压力,外贸韧性持续显现。总体上看,出口规模稳、份额稳的特征没有改变,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也没有改变。中国仍然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11月份当月,货物贸易进出口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货物出口由降转增。11月份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1.7%,结束了连续六个月的下降态势。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比上个月加快0.3个百分点。 二是贸易结构持续优化。1-11月份,产业链更长、附加值相对比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4.8%,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三是民营企业进出口保持增长。1-11月份,作为外贸第一大主体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6.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3%,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四是经贸合作空间有效拓展。1-11月份,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6%,继续快于全部进出口。 五是出口新动能保持增长。1-11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8%,占出口总值的58.6%,为出口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手机出口增长3.3%,汽车出口增长79.6%。 从未来走势看,目前全球经济复苏进展缓慢,经贸活动持续低迷。11月份,Markit全球制造业PMI为49.3%,连续15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尽管外贸整体面临外需仍然比较疲弱,但中国外贸依托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生产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政策的支持下,外贸运行仍有望继续保持总体向好。 封面新闻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如何解决需求偏弱的问题,发言人对明年经济形势有何展望? 刘爱华: 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发展动能减弱的背景下,我国克服内外部各种困难挑战,经济运行回升向好。从前11个月情况看,主要生产需求指标稳中有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安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年发展预期目标有望较好实现。 从主要宏观指标看,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10月份和11月份,主要生产和需求指标继续稳中有升。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是5.2%,保持总体稳定,彰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 展望未来,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仍具有良好支撑和有利条件,市场空间广阔,产业体系完备,物质技术基础雄厚,人才红利不断增强,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宏观政策空间较大,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为明年的经济发展指明了大方向,有助于各项政策进一步形成合力,为明年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提供更好保障。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将不断得到巩固和增强。 近期,多家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纷纷上调了中国经济的预期,经合组织把中国经济今年的增长预期调高到5.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高到5.4%。总体上看,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也对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30%,仍然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各项政策举措,不断挤出楼市泡沫,如何来分析目前的楼市风险?也有分析认为,目前的楼市风险基本出清,您怎么看? 刘爱华: 从主要指标变化趋势来看,一些指标确实呈现边际改善迹象,这也说明我们今年的房地产领域一些优化调整的政策在持续发挥显效。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房地产目前仍然处于调整之中,这种短期的调整从长期来看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下一步,我们还是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形势进一步改善。 第一财经记者: 从先行指标来看,11月制造业PMI在荣枯线之下,再次下跌,对此您怎么看?您认为经济复苏过程中出现的波动是有哪些因素? 刘爱华: 11月份PMI数据公布比较早,是49.4%,比上月小幅下降0.1个百分点。这与部分制造业行业目前进入传统淡季,同时与市场需求不足是有关系的。从近几个月的PMI走势看,当前中国经济继续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最近一段时期的PMI走势也表现出这个阶段的特点。 一是企业恢复发展信心较强。从PMI分项指数来看,11月份PMI中生产指数为50.7%,连续6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企业生产也在持续扩张。从11月份当月工业生产数据来看,同样呈现出扩张态势。当月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从企业本身的发展预期来看,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是55.8%,比上个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处于较高景气区间。 二是企业转型升级动能较强。11月份,高技术制造业PMI指数是51.2%,比上个月上升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PMI为51.6%,比上个月上升0.9个百分点。从结构上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企业预期都保持向上。从当月工业数据分项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增速分别比上个月加快4.4和3.6个百分点。另外,企业利润也在持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连续3个月实现利润同比增长。 从这两个特点来看,制造业在恢复和转型升级的特点比较显著。但同时也要看到,因为当前整体经济仍然处于恢复期。所以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的小幅回落,尤其是新订单指数是49.4%,比上个月下降0.1个百分点,说明市场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制造业恢复发展面临的首要困难。制造业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我们要把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引领新需求,推动制造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临近年底今年新增就业完成情况如何?能否完成今年目标?此前大家比较关注的年轻人就业情况如何?是否有更科学的统计方法? 首先,介绍一下11月份的就业状况。今年以来,在稳就业各项政策举措的持续作用下,随着经济运行持续恢复,服务业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较快恢复,就业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1月份就业情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平稳。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保持在5%的水平。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比上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整体就业形势比较平稳,而且在持续改善。 二是农民工就业继续改善。11月份,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4%,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 三是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稳定。11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7个百分点。 从下阶段来看,尽管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但促进就业稳定的有利条件也在不断积累增加。下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继续落实稳就业各项举措,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就业服务,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不断巩固就业稳定形势。 您刚才提到了年轻人的就业,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继续增加,促进就业任务比较繁重。有关部门在不断健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就业,加快建设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劳动者大军。 关于青年失业率方法制度完善,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对青年失业率相关方法制度进行完善,待相关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之后,将适时发布有关情况。 中宏网记者: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4.2%,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8.9%,请问是什么因素推动了这种增长?包括服务业在国内消费中的地位作用优势也比较显现,国家统计局将如何加强对服务消费数据的监测和分析? 刘爱华: 服务消费近些年呈现出快速增长主要还是由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决定的,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体现。目前,我国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正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时期。从消费形态看,服务性消费占比回升,文娱、信息、医疗需求明显增加。尽管过去三年受疫情冲击,服务消费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消费受到较大影响,消费规模有所波动,但随着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作用下居民消费需求得到释放,消费规模继续扩大。1-11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5%,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就服务零售统计来讲,从今年8月份开始,为更全面反映消费市场的发展情况,国家统计局增加发布了服务零售额增速数据。服务消费统计监测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业面较广,基础数据来源也较多,测算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今后我局将在逐步积累测算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数据来源和改进相应测算方法。明年,我们将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修订测算基数,进一步健全服务消费市场统计监测体系。 推荐阅读: 》国家统计局: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预期大增6.6% 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超预期!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大增6.6% 》国家统计局: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 》国家统计局: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环比增速均有所加快 》国家统计局: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 与1-10月份持平 》国家统计局: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4% 》统计局:11月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下降 同比有涨有降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继续保持同比增长。与10月份比,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增速均有所加快。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有所加快,进口较快增长。11月份,生产原煤4.1亿吨,同比增长4.6%,增速比10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379.9万吨。进口煤炭4351万吨,同比增长34.7%,增速比10月份加快11.4个百分点。 1—11月份,生产原煤42.4亿吨,同比增长2.9%。进口煤炭4.3亿吨,同比增长62.8%。 原油生产增速加快,进口增速由增转降。11月份,生产原油1720万吨,同比增长2.6%,增速比10月份加快2.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7.3万吨。进口原油4245万吨,同比下降9.2%,10月份为增长13.6%。 1—11月份,生产原油19125万吨,同比增长1.8%。进口原油51565万吨,同比增长12.1%。 原油加工保持增长。11月份,加工原油5953万吨,同比增长0.2%,增速比10月份回落8.9个百分点,日均加工原油198.4万吨。1—11月份,加工原油67622万吨,同比增长10.1%。 天然气生产增速加快,进口稳定增长。11月份,生产天然气19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3%,增速比10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6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095万吨,同比增长6.1%,增速比10月份回落10.0个百分点。 1—11月份,生产天然气209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0%。进口天然气10740万吨,同比增长8.5%。 二、电力生产情况 电力生产增速加快。11月份,发电量73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增速比10月份加快3.2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43.7亿千瓦时。1—11月份,发电量807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 分品种看,11月份,火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水电增速回落,风电由降转增,核电降幅扩大。其中,火电增长6.3%,增速比10月份加快2.3个百分点;水电增长5.4%,增速比10月份回落16.4个百分点;核电下降2.4%,降幅比10月份扩大2.2个百分点;风电增长26.6%,10月份为下降13.1%;太阳能发电增长35.4%,增速比10月份加快20.1个百分点。
11月份,中国社零同比增速创下半年新高,服装零售同比增速回升至22%,汽车零售恢复至14.7%,建筑装潢降幅再次扩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05亿元,同比增长10.1%,比上月加快2.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06%。 2023年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05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8191亿元,增长9.6%。 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945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84665亿元,增长7.3%。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1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530亿元,同比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75亿元,增长10.4%。1—11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70419亿元,同比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7526亿元,增长7.9%。 按消费类型分,11月份,商品零售36925亿元,同比增长8.0%;餐饮收入5580亿元,增长25.8%。1—11月份,商品零售380460亿元,同比增长5.9%;餐饮收入47485亿元,增长19.4%。 按零售业态分,1—11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便利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百货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7.4%、5.1%、4.5%、7.7%,超市零售额同比下降0.5%。 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39571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7709亿元,增长8.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5%;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2.0%、9.2%、7.5%。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4045亿元,同比下降9.4%;其中,住宅投资78852亿元,下降9.0%。1—11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0050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7.3%。商品房销售额105318亿元,下降5.2%,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4.3%。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17044亿元,同比下降13.4%。其中,国内贷款14227亿元,下降9.8%;利用外资42亿元,下降35.1%;自筹资金38505亿元,下降20.3%;定金及预收款39583亿元,下降10.9%;个人按揭贷款19982亿元,下降8.1%。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4045亿元,同比下降9.4%;其中,住宅投资78852亿元,下降9.0%。 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313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85309万平方米,下降7.6%。房屋新开工面积87456万平方米,下降21.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63737万平方米,下降21.5%。房屋竣工面积65237万平方米,增长17.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7581万平方米,增长18.5%。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11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0050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7.3%。商品房销售额105318亿元,下降5.2%,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4.3%。 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53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0%。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0.4%。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17044亿元,同比下降13.4%。其中,国内贷款14227亿元,下降9.8%;利用外资42亿元,下降35.1%;自筹资金38505亿元,下降20.3%;定金及预收款39583亿元,下降10.9%;个人按揭贷款19982亿元,下降8.1%。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11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3.42。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60814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6.3%,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26%。1—11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35267亿元,同比下降0.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647亿元,同比下降0.2%;第二产业投资146959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304207亿元,增长0.3%。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0%。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1.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4.4%。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8%。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1.5%,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5.2%,道路运输业投资下降0.2%,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2.5%。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4.5%,中部地区投资与去年同期持平,西部地区投资下降0.2%,东北地区投资下降2.4%。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港澳台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1%,外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0.3%。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上月加快 2.0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7%。 2023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6%(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87%。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 分三大门类看,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制造业增长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9%。 分经济类型看,11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股份制企业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4%;私营企业增长5.2%。 分行业看,11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8%,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0.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4.8%,纺织业增长2.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0.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0.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汽车制造业增长20.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2.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2%。 分产品看,11月份,620种产品中有367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钢材11044万吨,同比增长4.2%;水泥18979万吨,增长1.6%;十种有色金属650万吨,增长7.1%;乙烯269万吨,增长4.8%;汽车295.3万辆,增长23.6%,其中新能源汽车100.6万辆,增长35.6%;发电量7310亿千瓦时,增长8.4%;原油加工量5953万吨,增长0.2%。 11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4%,同比上升0.5 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58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3.0%。 11月份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11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显效,生产供给稳中有升,市场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转型升级扎实推进,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秋粮产量10418亿斤,比上年增加198.4亿斤,增长1.9%。全国谷物产量12829亿斤,增长1.3%;豆类产量477亿斤,增长1.4%,其中大豆产量增长2.8%。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增长0.5%;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增加2.9公斤/亩,增长0.8%。秋冬播顺利推进,基本实现适期播种,冬小麦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长势总体较好。 二、工业生产恢复加快,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回升 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上月加快2.0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制造业增长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比上月加快3.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2%,加快4.4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股份制企业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4%;私营企业增长5.2%。分产品看,太阳能电池、服务机器人、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4.5%、33.3%、27.9%。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比1-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8%,降幅比1-9月份收窄1.2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增长2.7%,连续3个月增长。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4%,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8%。 三、服务业较快增长,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较快恢复 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3%,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30.6%、15.1%、13.3%、11.9%,分别比上月加快9.3、1.9、2.4和1.9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0%,比1-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1-10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7%,比1-9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1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3%,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3%,其中,水上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四、市场销售增势较好,服务消费持续较快增长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05亿元,同比增长10.1%,比上月加快2.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0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530亿元,同比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75亿元,增长10.4%。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6925亿元,增长8.0%;餐饮收入5580亿元,增长25.8%。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汽车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0%、16.8%、16.0%、14.7%、10.7%。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945亿元,同比增长7.2%,比1-10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全国网上零售额139571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7709亿元,增长8.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5%。1-11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5%,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60814亿元,同比增长2.9%,与1-10月份持平。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制造业投资增长6.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050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0%;商品房销售额105318亿元,下降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0.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3%。民间投资下降0.5%,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5%、10.6%。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6.2%、14.8%;高技术服务业中,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4.4%、33.6%。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26%。 六、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004亿元,同比增长1.2%,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0956亿元,增长1.7%;进口16048亿元,增长0.6%。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908亿元。1-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9587亿元,同比持平。其中,出口216038亿元,增长0.3%;进口163549亿元,下降0.5%。1-11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6%,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8%,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3%,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6%。 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上月持平 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上月持平。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1%;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7%,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4%。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9小时。 八、市场物价有所下降,核心CPI总体稳定 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5%。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2.2%,衣着价格上涨1.3%,居住价格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5%,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4%,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3%,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0%。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31.8%,粮食价格上涨0.5%,鲜菜价格上涨0.6%,鲜果价格上涨2.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相同。1-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 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0.3%。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0%,环比下降0.3%。1-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1%和3.6%。 总的来看,11月份,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落实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