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223个
SMM 5 月24日讯: 早盘期间再生精铅冶炼企业,含税出厂报价主流区间为14900-15050元/吨;贴水方面,今日报价较SMM1#铅锭贴水150-75元/吨出厂。 还原铅主流不含税出厂价报13970-14030元/吨,成交一般。 铅价窄幅震荡,下游铅蓄电池企业刚需采购为主,少量散单拿货;贸易商逢低适量采购,持观望态度等待下跌后的反弹。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目前各个领域对ESG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基站备电、储能、充换电等领域对梯次利用的需求,以及电池制造领域对再生料占比要求均在不断提升,电池回收需求进一步被释放。 近期,国内外企业纷纷加码电池回收领域布局:5月22日,天奇股份(002009)公告,携手与湖北生态合作推动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落地;5月9日有外媒报道称,嘉能可计划建立欧洲最大的电池回收厂,以寻求发展其自然资源业务;5月8日,特斯拉在得克萨斯州Corpus Christi的锂精炼厂正式破土动工,该工厂未来还将介入处理加工其他中间锂原料,如回收电池和制造废料的原料等;5月7日,SK Ecoplant称,将与中国当地合资法人在江苏盐城市开发区内建立及运营占地8000㎡的废弃电池回收预处理设施,并加强与上海现有废旧电池设施的合作。 千亿赛道逐渐火热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白皮书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为41.5万吨,同比增长75.8%。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两种主要方式为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其中,磷酸铁锂电池仍然主要用于梯次利用,而包括三元和钴酸锂等电池更多用于回收拆解再生利用。 EVTank表示,2022年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业呈现出量价齐升的爆发式增长局面,整个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154.4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82.8%。 EVTank预计,到2030年,整个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达到1053.6亿元,届时实际回收量将越来越接近理论值。 近日,中信建投也发布研报分析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16GWh,2021年开始翻倍增长2022年达295GWh,CAGR超50%,按照5-8年的电池服役年限进行估算动力电池回收作为新能源汽车后周期产业开始进入行业发展的加速期,预计2026年前后动力电池报废量急剧增长,报废总量超过100GWh,2032年之后则有望进入TWh时代,2022年至2035年CAGR达到33%,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将保持长周期景气度。 中信建投称,根据估算,动力电池行业在2030年前后达到千亿规模市场空间,企业的回收渠道、技术、资质、规模将是行业核心竞争力。 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显示,按照动力电池4-8年的使用寿命估算,2017年前后国内大规模装机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也将在今年迎来回收放量期。同时,在碳酸锂大幅涨价的带动下,废旧动力电池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部分企业反映,部分电池折扣系数(废料价与新货价的比)已由2021年最低60%上升至2022年的100%以上。特别是随着动力电池装机大规模放量,锂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价值也将更加凸显。有关研究机构测算,到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可达1406亿元,比2022年实际市场规模增长近9倍。 企业方面,目前电池回收利用链条长、环节多、范围广,市场参与者众多,主要有车企、电池企业、材料企业、第三方回收企业等等,还有一些跨界企业也正在进入这一赛道。其中,我国主要动力电池企业,多数已在电池回收领域有所布局。 据EVTank统计,2022年梯次利用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企业主要为比亚迪、天赐材料、光华科技、华友循环、格林美、邦普循环、赣峰循环等,2022年回收拆解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企业包括邦普循环、赣峰循环、金泰阁、华友循环、格林美、广东金晟、恒创睿能、时代中能等。 此外,电池回收也备受资本看好,据电池网此前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已有广东金晟、顺华锂业、赛德美、博萃循环、恒创睿能、动力再生、杰成镍钴、融通高科、锦源晟、瑞隆科技、道童新能源、奇点能源等多家电池回收产业链企业接连宣布完成大额融资。 利好政策持续加码 与此同时,电池回收领域利好政策也在持续加码。 工信部现已发布4批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企业数量已达88家。根据工信部官网最新显示的信息,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已接近1.46万个。 3月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自愿性认证工作,健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市场体系,促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中使用获证梯次利用产品。 3月1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要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加强智能拆解等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水平。 电池网注意到,今年以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已组织召开两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座谈会,提出抓紧制定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细化各方责任要求;加大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推广力度,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提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水平。 据悉,我国现行的动力电池回收规范是2018年8月开始执行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了各相关主体责任,以动力蓄电池编码标准和溯源信息系统为基础,实现动力蓄电池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推动建立完善的标准和监管体系,促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动力电池回收规模的扩大,规范动力电池回收迫在眉睫。 在工信部4月18日发布的《2023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中,《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属于需要在年内完成起草并适时提请审议的项目。 电池回收乱象待解 尽管电池回收市场前景广阔,也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表示,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还处于商业化初期,锂、钴、镍等资源循环再利用规模小,行业乱象不断,存在经济效益较低;多数企业回收方式粗放,材料分选与回收率低,回收价值低的电池浪费严重;且存在二次污染问题、暴力拆解安全隐患;相关行业标准与政策法规还处于探索阶段;梯次利用电池质量参差不齐问题、成本偏高、管理不规范、盈利空间小等诸多问题。 今年两会期间,中创新航(03931.HK)董事长刘静瑜表示,当前,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仍存在消费端去向不明导致退役动力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拆解回收方法和回收规模化不足导致环境隐患及经济价值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资源问题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潜在因素。 格林美(002340)近日在调研时表示,黑粉作为电池回收的重要产物,既可以被当作产品销售也可以作为制造电池材料的中间品。由于不同类型所产出的黑粉的金属含量和种类不同,叠加企业的处理工序、工艺存在区别,黑粉市场还处在一个非标准化的时期。 此外,废旧电池回收报价也相对混乱。 SMM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废旧锂电回收价格跟随碳酸锂价格一路下跌,回收产业链各玩家对下游需求不看好,整体回收市场进入到停滞的局面,市场比较悲观。2023年4月下旬,碳酸锂止跌反弹,废旧锂电价格顺势上涨,但下游材料、电芯需求未见明显恢复,回收产业链各环节预期脱节。 SMM分析称,近半月来因上游废料贸易商囤货拉涨价格,原料价格高位已经超过冶炼厂的成本底线,下游镍钴盐市场需求未有明显恢复,镍钴产品价格与原料成本倒挂,镍钴系数与锂系数的同步上行其实也是在背负锂的成本,种种不理性的因素使得下游冶炼企业对于高价已持观望态度,目前价格回归理性的诉求在回收市场中迅速扩散。5月19日上游电池贸易商从前期的捂货不出,也纷纷开始有向下游询价出货的意愿。目前下游冶炼企业不急于采购的态度也比较坚决,回收市场三元、铁锂废料价格有望进一步下调。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建议:一是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法律法规;二是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标准化体系;三是加快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研发;四是因地制宜优化回收利用产业布局。 于清教建议,从企业方面来说,一是回收技术创新,提升锂、钴、镍等回收率,降低成本;二是打通回收渠道,例如部分电池回收企业与产业链合作伙伴采用“梯次电池以租代售”“废料换材料”等商业模式,打通材料制造与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环节,获取更多稳定且低成本的废旧电池;三是产能规模提升,理论上,产能规模越大,利润越高;四是保障电池回收再利用过程的安全与环保。 从政策方面来看,于清教建议,一是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规划,同步强化支持政策与监管政策,规范电池回收行业;二是完善电池回收、运输、储存等标准,创新技术与商业模式,提升相关材料回收率,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三是严控形式主义,推进相关示范项目落地需循序渐进、因地制宜,谨防地方性梯次利用项目盲目上马。 刘静瑜建议,对电池回收体系进行顶层策划,由动力电池企业牵头,从产品设计源头制定电池回收路线,建立高效电池回收体系;制定回收过程的标准规范,确保回收低碳、环保、高效,并具备经济价值;优先支持具备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大数据管理能力,掌握低能耗零污染材料再生技术的动力电池企业进行产业化布局。 宁德时代(300750)董事长曾毓群在今年两会期间也建议以“双碳”目标为导向,发挥中国产业链完善、应用数据丰富的优势,针对碳足迹、ESG、回收溯源、梯次利用等实际管理需求,研究设计我国电池护照,并将其作为我国电池行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管理工具。 结语:近期,多维复杂要素杂糅,碳酸锂波动成常态。今年4月底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自18万元/吨的底部区域持续上涨,5月中旬重回30万元/吨。但从本周一开始,碳酸锂价格涨势已放缓。从电池网调研情况来看,随着企业布局热情的提升,目前电池回收产能已不缺,但废旧电池“僧多粥少”,同时,受碳酸锂价格、市场炒作等因素扰动,电池回收市场风向也多变,投资风险较大。
》查看SMM铝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SMM5月23日讯:作为传统“金三银四”的4月份并未如期出现预想当中的旺季行情,废铝上下游均反馈相较以往年,今年4月表现“差强人意”。在此背景下,进口废铝总量出现下滑。 据最新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4月 进口废铝 12.92万吨,同比2022年4月增长48.6%,环比2023年3月下降12.67%。2023年 1-4累计进口废铝 51.91万吨,同比增长28.2%。 》点击查看SMM铝产业链数据库 4月进口废铝量出现下降,一方面是由于4月份国内下游需求表现稍弱,企业订单有所减少,同时加之国内废铝供应宽松等原因。根据SMM数据显示,4月份 铝下游企业开工率 整体持稳为主,月度整体开工率达到65.3%。其中,4月我国再生铝合金锭产量达到46万吨,环比3月下降5.08%。 》点击查看SMM铝产业链数据库 另一方面,4月份铝价迅速攀升,根据SMM报价数据显示,4月份 A00现货铝价月度均价 达到18726.84元/吨,环比3月上涨1.84%。由此带动废铝价格上行,废铝上游出货积极,国内供应有所改善。 》点击查看SMM铝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但值得注意的是, 4月份进口废铝同比去年仍处较高的位置。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我国再生铝产能的扩张,对废铝的需求较为旺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近年来铝价波动加剧,国内废铝整体供应持续偏紧导致。 从贸易方式来看,4月份加工贸易进口量为1.5万吨,一般贸易进口量为11.41万吨。而从注册地来看,广东省依旧作为主要注册地,总进口量达到8.48万吨,占比超过65%,其次为浙江省,总进口量为2.72万吨。 4月份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从进口分国别来看,4月份,日本超过马来西亚成为我国第一大废铝进口国,进口废铝共计2.13万吨,马来西亚以1.79万吨退居第二。美国出乎意料的占据第三位,合计进口1.35万吨。 》点击查看SMM铝产业链数据库 马来西亚相较于3月份,进口废铝量出现了较大的下滑,3月合计进口2.23万吨,4月环比下滑19.73%,而日本总进口量相较3月份仅有3.18%的下滑。马来西亚4月废铝进口下滑的主要原因,根据SMM马来西亚考察团实地考察得知,主因4月马来西亚国内市场同样表现不佳,产量有所下滑导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则全部为加工贸易,其中有1.3万吨为来料加工,0.05万吨为进料加工。仅美国一国占据4月份加工贸易总量的90%。而这一数据在3月份为1.18万吨。此前我国对美国以回收铝为主的废电线等废铝加征26.5%的关税,对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加征25%的关税。通过来料加工及进料加工规避关税,目前已成为美国进口废铝的主要途径。 就后续而言,进入5月后,铝价波动加剧,大涨大跌之下废铝市场上游出货情绪偏向谨慎,国内废料供应有所收紧。但目前5月份市场整体表现偏弱,铝下游企业开工率自五一假期后逐步回升,截至5月18日开工率仅为64.2%,相较于4月份同期下降了1.1个百分点,市场淡季初现。 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海关总署公布废铝进口量及人民币总额计算,4月进口废铝平均价格为13792元/吨,而SMM报价数据显示,4月份上海型材铝月均价为15901.32元/吨,上海无铁机铝月均价为15386.84万吨,佛山型材铝月均价为14781.58元/吨,佛山破碎生铝月均价为14831.58万吨,因此,进口废铝相较于目前国内废铝价格仍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综上所述,预计5月份海外进口废铝或将回落。
》点击查看SMM铝现货报价 【铝价小幅回落 再生铝价持稳】今日铝价维系小幅震荡,现货SMM A00价格较昨日跌10元/吨至18360元/吨,再生铝价格持稳为主。国内价格上,国内大型再生铝企业价格报价持平在18400-18600元/吨;中小厂方面,价格持稳于18000-18200元/吨区间。进口方面,当前进口ADC12远期报价跌至2300美元/吨附近,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7,短期进口压力仍在,当前进口即时盈亏继续处于亏损状态。今日铝价小幅走跌,再生铝市场相对稳定,价格持平为主。目前再生铝合金价格易跌难涨,短期预计维持弱势震荡为主。 注:进口利润为即时利润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5月23日讯 今日SMM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306合约报于升水200~升水240元/吨,均价报于升水22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5元/吨。早盘沪期铜2306合约从64900元/吨一路攀高至65360元/吨,随后回吐部分涨幅,上午十时后再次探低65000元/吨下方,上午收低于64820元/吨。沪期铜2306合约与沪期铜2307合约月差盘初走低至BACK180元/吨,随后重心回升至BACK200~220元/吨。 广东地区1#光亮铜报价60300元/吨~605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200元/吨,精废价差为921元/吨,精废价差处于优势线下方区域,不利于再生铜原料消费。江西地区今日再生铜杆主流报价650000-65200元/吨,较上交易日下跌200元/吨。再生铜杆价格对盘面升水280元/吨,今日精废杆价差为485元/吨,精废杆价差持续缩窄,处于优势线下方区域,再生铜杆替代效应不明显,不利于再生铜杆消费。
SMM5月23日讯:今日现货铝价微跌,实现三连降。华东A00现货铝价微跌10元/吨,报于18360元/吨;华南现货铝价微跌20元/吨,报于18320元/吨。废铝价格方面,除个别地区及品种因价格修正出现在涨跌,基本持稳为主,另有个别品种跟随铝价波动,出现25元/吨的微跌。市场方面,因价格小幅波动,供货保持正常,未收到影响。需求端因型材厂及零部件厂等接货意愿降低,下游用废企业以按需采购为主,市场整体成交表现尚可。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SMM 5 月23日讯: 早盘期间再生精铅冶炼企业,含税出厂报价主流区间为14900-15050元/吨;贴水方面,今日报价较SMM1#铅锭贴水维持200-150元/吨出厂,个别炼厂收窄贴水至100元/吨。 还原铅主流不含税出厂价报13970-14030元/吨,成交一般。 铅价窄幅震荡,下游铅蓄电池企业刚需采购为主,因后市看空,今日贸易活跃度较低。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温馨提示:市场有风险,交易需谨慎!任何 夸大宣传、承诺、低于市场价 等行为均存在诈骗风险,交易前 请认真核对对方营业执照、质保书、发票、货物等信息, 如遇虚假信息,请立即报警! 推荐使用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担保交易功能,保障您的交易安全! 再生金属企业报价合作需求 欢迎联系:13585952056 王 》点击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中国是锌的消费大国和生产大国,长期过度开采导致锌矿品位降低,锌资源未来将面临严重短缺问题,再生锌行业应运而生。目前中国再生锌体量逐步增长,2022年全国锌元素总体产量约597万吨,其中中国再生锌产量占锌总产量的23%。 再生锌上游原材料按照来源主要分为新废料及旧废料。新废料是在冶炼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主要包括来自镀锌行业、铜材厂、锌压铸行业、锌材加工行业、电池生产工业的锌渣、灰、边角料以及铅、铜冶炼系统的锌渣等,由于各种废料含锌量不稳定,导致回收难度较大。旧废料包括高炉灰、转炉灰、电炉钢灰、废锌压铸件、废旧黄铜等,由于钢厂电炉烟尘的含锌量较高且稳定,因此成为目前全球再生锌企业的首选原材料。 目前中国再生锌的主流生产方法为前端使用火法工艺,后端使用湿法工艺。再生锌原材料处理的前端一般使用回转窑法、转底炉法、循环流化床等火法方式,利用锌的沸点较低(907°C)特性,在高温还原条件下,次氧化锌、锌焙砂、锌渣和锌灰等二次锌的氧化物被还原,并气化成锌蒸气随烟气一起排出,使锌与其他固体相分离。在气化过程中,锌蒸气又很容易被氧化而形成锌的氧化物颗粒,同烟尘一起在烟气处理系统中被收集。再生锌锌锭主要的生产方式为湿法工艺,由于湿法工艺浸出率高、锌锭品位稳定,故行业内约80%的企业利用湿法工艺。工艺原理为将废料浸入液体,通过浸出、净化、电解以及结晶四大步骤制取精锌,按照不同的浸取剂可分为酸浸、氨浸。 再生锌酸法工艺发展较为成熟,占行业中的湿法总产能的80%,而氨法工艺为近年新发展工艺,仅占湿法总产能的20%,虽然氨法工艺具有许多优势,但其技术成熟的过程仍存在一定难度,具体如下:1、如何控制合适的氨浓度能让氨在锌溶解和电解时的阳极完美参与并且不会因为NH3·H2O的强挥发性而对生产场所的空气环境带来严重污染;2、如何平衡液体中锌含量、结晶故障和浸出率的矛盾;3、如何保证在铅溶解之后,让浸出液后续净化过程中尽可能消耗更少的锌粉,进行低成本的有效净化;4、如何找到一种合适的添加剂,解决电解时阴极板面的枝晶问题,让锌皮平整光滑且易于剥离。 未来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发展,中国再生锌工艺将不断发展,酸法、氨法炼锌技术将继续进行技术攻关,实现有价金属的回收,加快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程。更多再生锌行业信息请关注SMM2023中国再生锌分析年报。 SMM2023中国再生锌分析年报专业解读当前热点宏观政策影响,从上中下游分析再生锌上游原材料次氧化锌、锌焙砂、锌灰、锌渣等市场情况、再生锌头部企业发展情况、再生锌主流工艺情况、再生锌未来下游基建、交通、家电等领域需求情况,具体涵盖全国产能产量的现状及预测情况、原材料进出口情况、头部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情况、头部企业生产情况等,能够为再生锌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及时做出前瞻战略部署提供重要的参考建议,详情请联系有色咨询项目经理费长云女士(13522753386),欢迎订阅SMM2023中国再生锌分析年报,本报告可提供中文和英文版本。 SMM是中国专业有色咨询领域的信息提供商,咨询产品主要包含行业供需价格分析、供应链管理分析、市场调研、驻场研究、专业行研报告、定制研报、产业规划书、行业白皮书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报告进行季度、半年度、年度更新等。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