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227个
SMM8月15日讯:本周国内原铝现货止跌企稳,废铝价格也呈现企稳状态,精废价差窄幅波动为主。跌跌不休的7月已经过去,废铝在整个7月份受供应端偏紧支撑,根据SMM数据显示,2024年7月份SMM A00铝的月均价格为19,737元/吨,较6月份跌859元/吨,跌幅4.2%。SMM上海型材废铝(不含税)的月均价格为16,479元/吨,7月上海型材废铝精废价差均值约为1,857元/吨,环比下降78元/吨。7月佛山型材废铝精废价差均值约为2,549元/吨,环比下降360元/吨,收窄明显。8月初,国内再生铝加工企业因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落地及价格上涨乏力等原因,行业成本增长, 盈利不佳,多地出现压价采购废铝的情况,精废价差出现走扩的状态。 复化锭方面,7月份国内复化锭供应维持偏紧状态,进口复化锭利润不佳的状态下,复化锭贸易商低价出货意愿不足,到港量不断下降,长单发货为主,市场成交价格坚挺,复化锭与原铝价差收窄明显。根据SMM数据显示,7月份宁波港96复化锭的月均价大约为18,924元/吨,环比跌2.4%,与SMM A00的价差813元/吨,较6月份跌395元/吨。从下游需求的角度上看,复化锭的下游主要是铝板带箔及再生铝合金企业,8月上旬国内复化锭下游需求仍显弱势,近期铝价止跌企稳,复化锭现货市场流通量增加,但下游接货积极性一般,市场成交清淡,复化锭与A00价格呈现走扩状态,截止8月15日,宁波86复化锭收报18,350元/吨,与SMMA00价差约为660元/吨,价差较7月底增长140元/吨。 国内废铝供应方面: 7月份国内废铝供应维持下降状态,其中新料供应因铝加工行业开工率疲软导致新料供应量下降,型材及板带类的边角料市场供应量不足。旧料回收方面,7月份因高温天气等原因抑制,国内废铝回收量下降。除此之外,铝价单边下跌,持货商前期废铝库存因回收成本较高,企业出货积极性下降,市场出货量也出现收紧状态。拆解行业因6月铝价高位回落,废铝贸易商收货及出货意愿均下降,市场流通呈现偏紧状态。且6月份华南及华中等多地爆发洪水灾害,前端废铝回收工作略有影响,货场到货量减少。 进口废铝方面: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6月份国内废铝进口量环比下降9.7%,同比减少13.7%至14万吨左右。2024上半年国内废铝进口总量约为95万吨,同比增长15.7%。4月份以来,国内废铝进口量逐月下滑,进口利润难以修复的情况下,预计三季度废铝进口量难有大量回升。 下游需求方面:7月份国内再生铝加工企业订单下滑,加之《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于8月份落地执行,导致江西、安徽等地区再生铝加工企业税收优惠出现取消的情况,部分再生铝加工企业选择在7月份减产观望未来政策落地的情况,7月份再生铝加工企业及重熔棒等利废企业开工率下滑明显,下游需求减弱。 总体来看, 进入8月份,国内再生铝加工企业因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政策落地以及下游终端压铸行业订单不足等方面原因,开工难以上行,废铝下游需求整体疲软,在原铝现货价格出现止跌企稳的情况下,废铝持货商出货积极性好转,但下游成本高位觉得情况下,跟涨采购能力不足。8月初江西等地地区下游因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全面压价采购废铝,导致废铝市场地区化差异明显,精废价差有所走扩,但废铝持货商低出意愿不足,废铝流向高价区域,迫使江西等地区下游再生铝加工企业上调废铝采购价格,废铝价格地区化差异得以修复。整体来看,8月份虽然下游开工仍显弱势,但国内废铝难有增量,市场需求驱动下,预计8月下旬精废价差或窄幅调整为主。 》点击查看SMM铝产业链数据库
SMM8 月15讯: 今日SMM1#铅均价较昨日涨25元/吨为17650元/吨,再生精铅持货商主流含税出厂报价对SMM1#铅均价贴水350-200元/吨不等; 个别地区炼厂表示货源不多,报价升水50元/吨出厂。另外,今日不含税精铅主流出厂价格报16500元/吨-16800元/吨不等。下游电池观望慎采,但因铅价有上行趋势,今日拿货意愿明显好转。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 8月14日 今日11:30期货收盘价7199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降210元/吨,现货升贴水均价5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升10元/吨。今日再生铜原料价格环比保持不变,广东光亮铜价格63200-634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保持不变,精废价差1707元/吨,环比下降200元/吨。精废杆价差610元/吨,据SMM了解,再生铜原料贸易商表示近期再生铜原料社会库存偏低,虽然5-8月份高温、行业淡季原因,废旧拆解企业开工率下降直接到时再生铜原料供应减少,但贸易商表示今年8月份再生铜原料采购量同比明显减少,6月份公布报废汽车量同比增加60%,预计8月下旬或9月初迎来传统旺季和再生铜杆厂复产,再生铜原料需求上升将带动拆解企业提高开工效率。
工信部就《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公开征求意见 一、重要内容 本次《行业规范条件》对梯次利用企业和再生利用企业的厂区条件、设施设备、技术工艺、溯源能力、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等均做出详细规定,并在企业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安全性标准、做出规范要求。 同时,《行业规范条件》也对两种类型企业的回收标准做出详细规定。其中,对梯次利用的企业,规定具有关键技术或主要产品技术发明专利或三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的企业, 年梯次利用的废旧动力电池量应不低于实际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量的 60% (按重量计)。 对再生利用企业而言, 铜、铝回收率 应不低于 98% ,破碎分离后的 电极粉料回收率 不低于 98% , 杂质铝含量低于1% ,杂质铜含量低于 1% ;冶炼过程 锂回收率 应不低于 90% , 镍、钴、锰回收率 不低于 98% , 稀土等其他主要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率 不低于 97% , 氟固化率 不低于 99.5% , 碳酸锂生产综合能耗低于2200 千克标准煤 / 吨 ;采用材料修复工艺的, 回收利用的材料质量之和占原动力电池所含目标材料质量之和的比重 应不低于 99% 。 二、政策背景 从行业本身的重要性来说:随着近些年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驶入了快车道。但随之而来的是,动力电池退役潮所带来的回收难题。一方面来说,废旧动力电池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电池燃烧甚至爆炸,甚至印发大型爆炸及火灾,对公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因此废旧动力电池的妥善处理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废旧动力电池中含有的多种金属、非金属成分,如若得不到回收处理,与酸反应转为离子态后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进而影响动植物甚至人类健康。 从能源利用角度来说:根据数据显示,中国锂钴镍三种金属的消费量均达到全球的60%左右。推进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开拓城市矿山,对于突破能源金属的资源桎梏具有战略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源供需不平衡对产业发展的约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从近几年国家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重视来说:自2018年起,工信部已经针对动力电池回收的问题颁布了多项政策,并逐渐明确了汽车生产企业对动力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溯源管理以及健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市场体系等规定。而本《行业规范条件》在七部委《关于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背景下颁布,旨在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水平。 三、影响预期 1、《行业规范条件》的颁布,将进一步推动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其中对于回收利用企业的回收标准规定,将大大提升行业整体的金属回收率。 2、《行业规范条件》的颁布,将促进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加大我国对锂、钴、镍、铜、铝等金属的利用效率,从而打破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受制于人的局面,突破能源金属的资源桎梏,保障国内的资源供给。 3、《行业规范条件》的颁布,对安全生产和人身健康、社会责任和职业教育做出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这将明确相关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既促进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责任和社会公益。 4、《行业规范条件》的颁布,使得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具有了政策依据,发展有机可循,在未来也将进一步推动整体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产业技术的革新,促进绿色经济,保障产业经济可持续化发展。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走进易门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门铜业),仿佛置身于一幅工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之中。这里的每一道生产线,都在默默地讲述着绿色发展的故事。在数字技术的浪潮下,易门铜业更是紧跟时代步伐,将数字化建设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引进先进的智能制造系统,该企业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精细化。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流程的优化,从废弃物的处理到资源的循环利用,易门铜业始终坚守绿色发展理念,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两山”理念 开启绿色发展新篇章 在党的光辉照耀下,生态文明建设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寸土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易门铜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指明了方向。在这场绿色与发展的交响乐章中,易门铜业以非凡的勇气和决心,奏响了高效发展的新旋律。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铜行业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易门铜业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一条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艰难征途。自2015年起,该公司秉承“小步快走”、稳中求进策略,一轮又一轮的技术改造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为企业赢得了生存空间,更为踏入国家铜行业准入门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片热土上,易门铜业创新性地推出了集熔炼与沉降贫化于一体的栅栏式富氧强化熔炼高效短流程低碳清洁铜冶炼技术,这项技术可将铜原料与废料巧妙融合,大幅提升了混料合格率,让低品质矿种获得了新生。值得一提的是,吨铜煤耗同比下降70.25%,低碳冶炼的足迹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自主研发的栅栏式底部强化低碳清洁熔炼炉,更是以超长的运行周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展现了易门铜业的非凡实力。 高品位冰铜一步吹炼高效脱杂技术的诞生,更是将杂质元素的脱除率推向了新的高度,确保了粗铜品质的卓越,填补了行业技术的空白。易门铜业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和谐共生。 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人的潜能被无限激发。面对员工文化素质不高、地域优势不足等挑战,易门铜业坚信“人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在易门铜业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员工的潜能被激发,实现了从“人多力量大”到“数字化效率高”的华丽转身。通过优化流程、强化激励,易门铜业员工不仅克服了重重困难,更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绿意织锦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在蔚蓝的天空下,易门铜业以一份对自然的深情承诺,绘就了一幅绿色发展的壮丽画卷。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易门铜业深知“最努力、赚钱、最幸福”的愿景并非空谈,而是需要每一位易铜人携手并进,共同奋斗。面对传统铜冶炼工艺中的烟气挑战,易门铜业创新性地引入了高浓度铜冶炼烟气动态分级转化制酸技术,在科技赋能的加持下,二氧化硫转化率跃升至最优,守护了那一片蓝天白云的纯净。 而低空杂散烟气的困扰,也在三塔协同脱硫技术的突破下,使尾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骤降,远低于国家标准的要求,只留下清新的空气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在资源循环利用的征途上,易门铜业同样展现出了“小而美”的智慧与勇气。优化后的余热回收系统,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工匠,将每一丝热量都转化为宝贵的能源,余热利用率高达81.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照亮了绿色发展的道路。而渣浮选精矿提质减量技术的诞生,更是让废弃物摇身一变,成为增值的宝藏,实现了经济与环保的双赢。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支由531名职工组成的攻坚团队,他们如同星辰般璀璨,勇于探索未知,敢于突破极限,不仅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更斩获了多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他们是易门铜业绿色征途上的最强引擎。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认定、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易门铜业过去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未来征程的期许。“铜”心筑梦,共赢未来。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易门铜业人内心深处的信念与追求。向着“技术一流、指标一流、环境一流、数智一流、效益一流”的一流企业目标阔步前行。 数字转型 助力精益生产新模式 在时代的浪潮中,数字化转型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拂到传统产业的每一个角落。易门铜业深知,唯有创新与变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不局限于赚取加工费与提升回收率的传统路径,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广阔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在这条路上,易门铜业以数字化体系为舟,以科技为帆,力求在生产管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实现质的飞跃。 从基础管理入手,易门铜业深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他们巧妙运用数字化技术,为生产管理装上了“智慧大脑”,通过智能化工厂项目实施及智能工具的引入,让生产指令如臂使指,动作执行精准无误,绩效反馈及时有效。这种高频率、小幅度的持续改进,不仅激发了生产效率的潜能,更为企业文化的重塑注入了勃勃生机。 在安全环保方面,易门铜业聚焦CAHS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安全管理的每一个要素落到实处。门禁系统的双重验证,人员定位系统的精准追踪,AI视频抓违章的智能分析……这些科技手段的融合应用,构建了一个无死角、多层次的安全防控网,让安全事故无处遁形。在先进控制与自动化装备方面,易门铜业通过开展制酸工序先进过程控制技术研究、铜精矿杂物清捡系统开发、酸库自动放酸装车计量精确性研究等项目的创新应用,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更让生产指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的引入,为易门铜业打造智能工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铜冶炼行业生产组织模式的相对落后,易门铜业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通过“管理变革+技术支撑”的模式,采用“工序试点+双轨运行”的方式,开启了铜冶炼集控模式的探索。作为中铝集团铜冶炼智能工厂建设的试点企业,易门铜业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易门铜业正加速推进数字化建设,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融入生产管理的环节,打造智慧工厂,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与能耗。易门铜业深知,只有不断拥抱变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有色金属行业的绿色发展贡献更多“易铜智慧”与“易铜范本”。 易门铜业,这个在绿色发展与数字化建设中不断攀登的企业,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铜冶炼行业的目光。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绿色与发展的和谐共生,也看到了数字化建设的无限可能。让我们共同期待,易门铜业在绿色引领未来、数字赋能发展的道路上,创造更多令人瞩目的新成绩。
SMM8 月14讯: 今日SMM1#铅均价较昨日跌600元/吨为17625元/吨,再生精铅持货商主流含税出厂报价对SMM1#铅均价贴水125-100元/吨 ,不含税精铅主流出厂价格报16500元/吨-16800元/吨不等。下游电池观望慎采,今日再生铅市场成交活跃度不高。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 8月13日 今日11:30期货收盘价722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升920元/吨,现货升贴水均价4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升10元/吨。今日再生铜原料价格环比上升800元/吨,广东光亮铜价格63200-634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升800元/吨,精废价差1907元/吨,环比上升41元/吨。精废杆价差655元/吨,据SMM了解,已有再生铜杆厂恢复生产,并按照以往的原料报价方式进行原料采购,预计8月15日后,绝大部分再生铜杆厂将陆续恢复正常采购、生产工作。
》点击查看SMM铝现货报价 【成本支撑叠加库存低位 再生铝价积极上涨】本周铝价相对稳定,今日SMM A00现货铝价较昨日持稳于18990元/吨,再生铝价市场则众多上调价格者。国内价格上,国内大型再生铝企业报价上调100元/吨至19600-19800元/吨,中小厂方面,报价持稳在19100-19300元/吨。进口方面,目前进口ADC12海外远期价格仍处于2300美金/吨附近,港口现货价格集中在18800-19000元/吨,进口即时盈亏仍保持小幅盈利状态,理论进口窗口开启。本周铝价走势平稳,而再生铝价偏强震荡,当前原材料采购仍面临困难,成本压力较大;另外近期再生铝厂减停产较多,市场成品流通收紧,企业报价坚挺。短期ADC12价格在成本高位、成品库存降低等因素支撑下将保持易涨难跌状态,后续关注各地新政落地情况、消费回升及原料供应情况。 注:进口利润为即时利润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SMM8 月13讯: 今日SMM1#铅均价较昨日跌75元/吨为18225元/吨,再生精铅持货商主流含税出厂报价对SMM1#铅均价贴水300-200元/吨,不含税精铅主流出厂价格报16700元/吨-16800元/吨。下游电池企业原料铅锭库存尚可,铅价下跌后,更是观望慎采;再生铅炼厂普遍表示成交有压力。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中国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始终锚定建设世界一流优秀铜铅锌企业的目标,在“新中铝”建设的新征程上,坚定生态环保优先的发展战略,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质生产力,用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坚守绿水青山,彰显央企底色。中国铜业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资源观,高效利用资源能源,积极鼓励企业按照绿色制造建设要求,高标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建设,让绿色成为中国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目前,中国铜业拥有6座国家级、5座省级绿色矿山,5家国家级、3家省级绿色工厂,2户铜基材料企业环保绩效B级,1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评价,秘鲁矿业成为海外绿色矿业开发典范。同时,中国铜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产能布局,积极推进能源体系转换和数智化转型升级,加快实施西南铜业、云铜锌业搬迁,分布式光伏资源利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等系列综合措施,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打造发展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 对标“双碳”目标,打造绿色产业。中国铜业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使命担当,主动对标“双碳”目标,持续完善顶层设计,持续优化资源利用,深入推动节能减排。中国铜业深入开展行业能效对标,从国家限额标准、铜铅锌冶炼行业规范条件、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绿色用能标准等维度,梳理能效先进值、产业规范值、基准水平及标杆水平,对标引导,全面提高能效环保水平。通过提标改造,与2020年相比,铜、铅、锌冶炼综合能耗分别下降6%、1.14%和10%,铜、铅、锌冶炼产品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2%、7%和5%;污染排放持续降低,旗下17家企业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5家执行特别排放限值,11家冶炼企业实施环集烟气综合治理项目,2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用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三废”排放全部达标的绿色发展业绩,用汗水和努力换来了连续领跑铜、铅、锌冶炼行业能效水平的闪亮成绩。 坚持创新驱动,激发新质生产力。中国铜业坚定不移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强铜、铅、锌产业绿色关键技术攻关,充分发挥科技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中的推动引领作用,不断提升绿色生产力。“有色金属强化冶金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技研发平台,重点聚焦无碳、超低能耗、资源综合利用等原创性技术,锻造科技赋能绿色制造的全新产业链、价值链和增长极。持续推动绿色环保技术优化应用,中国铜业自主研发的铜冶炼连续吹炼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推广应用,成为绿色冶炼技术的典范。特大型贫矿体自然崩落法、长距离膏体充填关键技术等12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铜铅锌绿色低碳采选冶技术持续优化,2023年,中国铜业申请绿色低碳专利99件,主导绿色低碳团体标准12项,铅、锌选矿回收率和冶炼回收率位居国内前列,不断提升“绿色价值”含金量。 一路走来,中国铜业在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屡创佳绩——营业收入“五连增”、利润总额连续3年超百亿元、净利润5年增长4倍……向“绿”而行,中国铜业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中铜力量。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